一年跌去70%,京東健康還健康嗎?

2022-02-22 12:00:47


劉強東曾說過,“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京東健康於2019年5月10日正式宣布獨立運營,2020年12月上市,截至目前,京東健康的營收和市值都不負衆望地做到了行業第一。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京東健康的股價與“被血洗”的中概股同呼吸共命運,從最高價198.5港幣/股,跌至60.35港幣/股(截至2022年2月21日收盤),縮水近70%。而在資本市場之外,京東健康高管收入過高引爭議,其營收支柱京東大藥房屢遭消費者投訴。

劉強東一人薪資佔了22.75%

據鈦媒體發布的科技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榜單,2020年京東健康的高管薪酬高達2.96億元,高管薪酬佔全體員工薪酬的29.63%。其中,劉強東年薪2.28億元,個人年薪佔全體員工薪酬22.75%。而天價薪資正是京東健康虧損的重要因素。

財報顯示,雖然京東健康營業收入保持快速增長,但歸母淨利潤卻由正轉負。2021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同比增長55.4%。其中,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52.9%;在线平臺、數字化營銷及其他服務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73%。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薪酬开支(包括股份支付开支)總額高達15.28億元,同比增長501.6%,其中股份支付开支11.21億元。5倍增長的薪酬开支豈是還在虧損的京東健康可以承受的?

頻遭消費者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2年2月21日,與京東大藥房有關的投訴多達217條,據統計,投訴內容以售後服務問題和產品質量問題爲主。多名用戶發帖表示,在京東大藥房买了藥,收到貨未拆封,在貨品不影響二次出售且保存完好的情況下,京東不予以退貨。據悉,京東大藥房部分產品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然而其售出的藥品質量卻遭人質疑。

有匿名用戶投訴稱,“購买的九溪堂品牌,苗幫正極冷敷貼存在很明顯的假貨問題,商家客服態度敷衍,只是一味顛倒黑白,不愿承認。判斷假貨理由:1.包裝印刷字體不清,與之前多次購买該產品的對比差異明顯。2.與之前購买的藥膏對比膏體很薄,之前的很厚,她家的產品和紙一樣。3.商家處理問題態度敷衍,沒有正視問題,一味強調自己是正品,而沒有任何的證據證明。4.商家反復說自己是京東大藥房旗艦店,其實只是京東商家,存在誤導消費者情況。”

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之外,京東大藥房銷售的藥品臨期問題也較爲突出。有匿名用戶發帖稱,“2021年9月16日在京東大藥房購买了北京同仁堂感冒退燒藥,9月18日到貨以後發現是2020年1月20日生產的。距離藥品過期還剩2個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第一百六十七條規定:銷售藥品應當符合以下要求:銷售近效期藥品,應當向顧客告知有效期;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企業應當對藥品的有效期進行跟蹤管理,防止近效期藥品售出後可能發生的過期使用。

互聯網醫療遇強監管

2021年10月底,國家衛健委對外發布《關於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銷售藥品模式、問診模式皆提出更嚴厲要求,強調要先方後藥、首診线下,明確提出要禁止以藥養醫。同時,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其他人員、人工智能軟件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

長遠看來,監管細則的問世使互聯網醫療告別了野蠻生長,利於行業長遠發展,但短期之內卻讓以京東健康爲代表的互聯網醫療股遭遇暴跌。

研發投入不足1%,仍被機構看好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京東健康研發人員雖佔比20.5%,但研發开支佔營業收入比例僅爲0.27%。作爲對比,其競爭對手叮當健康2021年一季度,研發成本佔比爲2.5%,而阿裏健康2020年研發成本佔總營收佔比也有2.7%,均高於京東健康。

但是,機構仍看好京東。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京東健康佔據了2021年在线零售藥房市場份額的18.0%,但同期京東健康的自營GMV僅佔中國零售藥房GMV總額的1.2%(包含醫藥產品和非醫藥產品)。面對巨大的市場潛力,機構紛紛給予京東健康積極信號。瑞信發布研究報告稱,予京東健康“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80港元。公司重申對2021年營收增長45%至50%,以及調整後淨利潤率提升2%至3%的指引不變,考慮到其90%以上用戶來自母公司京東集團,目前僅滲透到京東集團總用戶約20%,相信未來用戶量將繼續增長。野村和高盛同樣給予京東健康买入評級,目標價分別爲82港元和94港元。(來源|大華觀察)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