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怎么就走到了退市邊緣?

2022-06-03 15:00:11

2015年,有兩個在衆多電商創業項目中跑出來的佼佼者,一個是拼多多,一個是每日優鮮。

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生鮮電商起家,彼時的拼多多是拼好貨,每日優鮮就是每日優鮮。七年過後,拼好貨變成了拼多多,成爲電商三巨頭之一;但每日優鮮卻在艱難前行。

一年前,頭頂“生鮮電商第一股”的光環,每日優鮮率先敲开了資本市場的大門。但上市首日,股價遭遇破發。隨後的幾個月裏,每日優鮮的股價一瀉千裏,市值蒸發超百億。

從資本的寵兒到被資本拋棄,每日優鮮到底怎么了?

事實上,每日優鮮是伴隨着質疑聲成長起來的。最核心的原因在於,每日優鮮开創的前置倉模式。

衆所周知,生鮮電商是個從誕生之初就被看做是個燒錢的生意,而前置倉模式正是最燒錢的一種。正因如此,目前行業裏只有叮咚买菜和每日優鮮選擇了這種模式,結果是兩者都繞不开虧損這個話題。

但“同虧並不同命”,曾經先一步上市的每日優鮮處境更爲艱難。

由於至今每日優鮮還沒有發布2021年財報,5月19日其便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發出的警示函,表明公司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

更嚴重的是,每日優鮮的股價已經持續跌破1美元/股,並持續近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每日優鮮已經徘徊在退市的邊緣。

站在十字路口的每日優鮮,正在轉換思路。當前其將部分ToC業務轉換爲ToB業務,开拓零售雲和智慧菜場的業務,同時還布局了預制菜領域。

顯然,在新的領域,每日優鮮不再是領跑者。新故事能否成爲每日優鮮的“救命稻草”還是個未知數,留給它試錯的時間不多了。

市值蒸發超百億,每日優鮮爲何不受寵?

跌跌不休,是過去一年每日優鮮的常態。

截止6月1日收盤,每日優鮮股價爲0.245美元/股,遠低於开盤時的13美元/股。

按照納斯達克的規定,上市公司股價連續30天低於1美元就會收到退市警告。據一刻商業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4月21日开始,每日優鮮的股價就开始低於1美元,長達29個交易日。

這意味着,每日優鮮正在退市的邊緣徘徊。

屋漏偏逢連夜雨。2022年已經過去五個月,每日優鮮的2021年財報仍不見蹤影。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公司無法在最終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報。

除此之外,近期每日優鮮還新增了1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532.95萬元,可謂“雪上加霜”。

事實上,自去年上市以來,每日優鮮的股價便一瀉千裏。不到一年的時間,市值從曾經鼎盛時期的200億元跌至如今的3697萬元。

要知道,每日優鮮曾是資本的寵兒。愛企查顯示,截至目前每日優鮮共獲得11輪融資,是融資次數最多的生鮮電商平臺,融資金額超過百億。

值得一提的是,生鮮賽道鮮有“國字號資本”入局,但每日優鮮的背後不乏中金資本、青島國資、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等資本入局。

如今,股價暴跌、市值蒸發,這個曾經想成爲“千億級生鮮企業”的資本故事逐漸化爲泡沫。這讓無論是投資人還是股民,都對每日優鮮失去了信心。

有投資人曾經對《深網》表示,“這次疫情裏,很多生鮮電商平臺都在咬牙堅持,未來也依然會靠燒錢來吸引用戶,這樣的商業模式很難吸引資本進入。”

在雪球網每日優鮮股票信息討論區,股民們叫苦不迭,有股民直言“每日優鮮風光時沒有很閃亮,但下落得很快”。股東和股民用腳投票,證明了每日優鮮的尷尬處境。

需要明白的是,每日優鮮在資本市場的困境,似乎在意料之中。說到底,資本市場的表現還是由其業績決定的。從每日優鮮的財報可以看到,其業務表現乏善可陳。

據每日優鮮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披露,該期總淨收入達到人民幣21.219億元,同比增長47.2%;GMV總額達到25.729億元,同比增長41.0%。

伴隨着營收和GMV增長的同時,是虧損的不斷增大。同期,每日優鮮淨虧損爲9.74億元,同比增長101%。而將時間线拉長,2021年前三個季度,每日優鮮累計虧損30.17億元。

壞消息不止於此。去年三個季度,每日優鮮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21.72億元,流動負債超過32.23億元。這意味着,如果短期內拿不到新的融資,每日優鮮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如今每日優鮮的增長還是靠燒錢換來的,何時盈利更是個未知數。資本自然也會用腳投票,這也直接導致每日優鮮從寵兒變爲了棄子。

前置倉模式受質疑,每日優鮮盈利沒指望?

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曾經說過,他們最大的優勢可能是認準一件事能幹10年,所以要做就做一個在10年內,都是對的事情。

2015年成立的每日優鮮,距離十年之約還有三年。也是在同一年,風投女王徐新曾表示,“電商還有最後一個堡壘就是生鮮,你拿下了生鮮就能拿下天下。”

但隨着各路玩家的進場,行業的共識是,在整個電商賽道中,生鮮電商是最難攻克的壁壘。損耗高、毛利低,賽道上的玩家似乎都沒有繞過虧損命運。

而在衆多燒錢模式中,每日優鮮开創的前置倉模式是成本最高的。

所謂前置倉,指的是將倉庫從城市遠郊,搬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倉庫實現既能存儲也能配送,輻射周邊三公裏,從而實現最快送貨上門的一種解決方案。

不得不承認的是,相比其他模式,前置倉模式解決了生鮮電商“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半小時即可配送到家。更重要的是,在生鮮損耗率高的特點下,前置倉模式也可以保證產品的品質。

彼時,源源不斷的融資是每日優鮮建倉的底氣。每日優鮮融資8輪,共計10億美元,跑了4年的前置倉,建倉1500個,商品覆蓋3000SKU,可以說是行業獨一份。

硬幣的另一面是,隨着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場,市場一片紅花,前置倉模式面臨的最大挑战是——成本太高。

每日優鮮連年增大的虧損便說明問題。近日,據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的預測,2021年財年淨虧損爲37.37億元-37.67億元。對比之下,2020年同期,全年淨虧損僅爲16.492億元。

與此同時,在毛利率上,每日優鮮也在同步下降。據財報披露,其2021年第三季度毛利率爲12.3%,同比下降8.1%。對此,每日優鮮表示是由於2021年期間向客戶提供的折扣、優惠券和獎勵增加所致。

盒馬CEO侯毅曾稱前置倉是僞命題,而他否定前置倉的理由有三點:客單價上不去、損耗率下不來、毛利率難保證。天風證券研報也顯示,前置倉模式盈利難,在於毛利難以覆蓋履約費用。

事實也的確如此。研究前置倉模式多年的每日優鮮,仍沒有逃過高虧損、低毛利的命運。

究其原因,前置倉模式需要的建倉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都不是小數目。此外,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業務是自營模式,所有商品都是自己採購儲存並配送的,在這個鏈條上,每一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更不要說盈利了。

體現在數據上,去年三個季度,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16.19億元,同比增長40%。而從2018年开始,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居高不下,並佔據各項开支的首位。

2018-2020年,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優鮮履約費用,圖/每日優鮮招股書

除此之外,摸着石頭過河的每日優鮮還走了很多彎路。業內人士曾對《深網》表示,“最不成熟的就是選址問題,每日優鮮喫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一些性價比不高的前置倉被關閉也正常。”

還有一個問題是,前置倉模式很難適應三四线城市。

一位每日優鮮高管曾對晚點LatePost表示,前置倉模式,一线城市可以跑通,二线城市部分區域勉強可以跑通,三线城市不能做。彼時,每日優鮮曾經去過幾個三线城市,因爲單量低迷,虧損嚴重,最後放棄。

上遊成本居高不下,反應到用戶層面,便是客單價的提高。每日優鮮想要用戶“多快好省”地买菜,“快”是達到了,但想做到“省”很難。

據每日優鮮招股書披露,2020年每日優鮮的客單價約爲94.6元。這個數字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對比之下,叮咚买菜2021年客單價爲52元,兩者相差一倍之多。

客單價的提高,讓每日優鮮流失了用戶。比達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每日優鮮月活躍用戶數排行已從行業第一跌至第三。

更重要的是,成本增大、虧損嚴重,直接導致每日優鮮債臺高築。今年三月起,不斷有每日優鮮拖欠貨款的消息傳出。據時代財經報道,每日優鮮欠款金額最多的接近千萬元,還有供應商在其總部大樓下拉橫幅討債。

眼下,四面楚歌的每日優鮮似乎已經從山巔跌入低谷。

“這個生意最後一公裏是破局點,決勝、終局是在第一公裏。”徐正曾向晚點LatePost表示。但如今,最後一公裏什么時候能盈利,是更重要的問題。

新故事,能不能救每日優鮮?

前置倉模式還未被完全驗證,每日優鮮开始講起了新故事。

在最新的財報中,智能生鮮和零售雲是被每日優鮮頻繁提到的詞。去年上市後,徐正曾表示前置倉業務只能支撐起百億市值,而每日優鮮未來希望通過“零售雲+智慧菜場”業務成爲一家千億美元的公司。

探討新故事夠不夠性感之前,首先要看下場上玩家的情況。

事實上,當线上流量紅利見頂,线下流量價值越來越大,而“五環外”下沉市場成爲新增量時,菜市場在整個生鮮市場的渠道價值,不容忽視。

菜市場作爲長期佔據生鮮的傳統渠道,自然成爲巨頭爭搶的香餑餑。不只是每日優鮮,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早就盯上了智慧菜場這塊蛋糕。

2019年,美團已經在孵化菜市場O2O項目“菜大全”。通過平臺加盟模式,整合菜市場中各家攤販們的菜品,做品控、打包,再以獨立品牌的形象,入駐到外賣平臺上。36氪曾報道,2020年菜大全已經在武漢、佛山、廣州、南通、成都、深圳等多個城市开出了近220家門店。

去年3月,京東生鮮改造多家傳統菜市場的消息不脛而走。改造內容包括爲菜市場配置系統應用專員、提供農產品的品控能力等。

按照徐正的說法,每日優鮮的智慧菜場就像是线下菜市場領域的淘寶,做的是連接商戶和消費者的交易平臺,包括爲商戶提供電子支付、在线營銷的SaaS服務包。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優鮮已籤約中國18個城市的73個智能生鮮市場,並在中國13個城市开始運營52個智能生鮮市場。

這是一個比前置倉更大的市場。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智慧菜場的行業規模會在2025年達到6004億元,是前置倉的兩倍。

市場規模大,便意味着競爭的激烈。更關鍵的是,改造菜市場需要時間,想要短期內看到效益並不容易。即便是入場的玩家,也都處於講故事的初級階段,究竟這個商業模式是否可行,更是未知。

另一方面,每日優鮮的零售雲業務也處於初級階段。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優鮮與11家超市籤訂了向其提供零售雲服務的合同。可以看到,目前還處於籤合同的階段,後續運營需要的成本,以及能收獲多少成績也是未可知。

根據艾瑞數據,整個社區零售行業的規模預計將增長到2025年的15.7萬億,线上滲透率達到2025年的45.5%。想要把數以萬計的夫妻老婆店、便利店與零售雲結合起來,行業裏還沒有標準答案。先嘗試的人試錯成本無疑更大。

除此之外,疫情的宅家需求刺激了預制菜的火爆,場上的玩家更是數不勝數。每日優鮮入局,肉眼可見很艱難。如果想要用低價、營銷來換取用戶和單量,每日優鮮的子彈已經所剩無幾。

現實的問題是,跑了六年的每日優鮮,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市場和資本留給它的時間所剩無幾。不能忽視的是,靠講故事、造概念就能獲得融資的時代已經過去,想要重拾資本信心,還要靠每日優鮮拿出實打實的成績。(來源:一刻商業)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