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超700家潮流門店,KK集團逆勢增長246.2%!

2022-06-06 21:00:31

潮流雜貨鋪的新打法。

文/江昱玢 編輯/譚璐

疫情沒能澆滅年輕人們的探店熱情。

“聽說北京路那家KKV賣的東西,比哆啦A夢口袋裏的寶貝還多。不到百元抱走一堆零食和日用品。”住在廣州的小朵,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她在KKV旗艦店的探店照片,身後的耳飾牆、泡面牆引來圍觀。

潮流感十足的空間布局、針對性的選址策略、符合Z世代口味的選品,讓新零售連鎖品牌KKV火速破圈。在小紅書上,KKV有關攻略、寶藏單品、必买清單的筆記就有三萬多條。

“上傳探店筆記已成爲Z世代的習慣。我們做的是營造一種場景,滿足年輕消費者拍照、分享等社交需求,同時以主題分類和陳列牆等呈現形式,展示產品、吸引購买。”KK集團KKV品牌相關負責人Leo向《21CBR》介紹道。

2019年由KK集團孵化成立,2021年上半年,KKV實現經營利潤1.4億元。

在傳統线下商超連鎖面臨挑战的當下,KKV共开設近350家門店,2021年上半年營收已超過2020年全年,同比增速高達235%。

逆勢增長,憑什么?

搶抓流量入口

在近350家KKV門店中,十大旗艦店是一條獨特風景线。2020年1月,首座KKV獨棟旗艦店亮相成都春熙路,而後落子廣州、上海、武漢、長沙、東莞、佛山等,清一色的一线、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其採用獨棟模式,單店面積通常爲1000-2000平方米,建築裝潢風格多具有歷史文化或地域特色。

與一衆大牌比鄰而居,KKV需要承受差異化運營、坪效、品牌號召力的多重考驗。

首先,商品品類覆蓋齊全。KKV產品SKU超兩萬,涵蓋食品、配飾、母嬰、酒類、日用品、文具、玩具、彩妝、數碼、家居、寵物用品等18大品類。

“取的主題名有講究,微醺專區的‘何以解憂’、茶飲專區的‘朋克養生’等,都踩在年輕人的興趣點上。”Leo指出。

其次,牆式陳列新意十足。當司空見慣的傳統門店,變爲口紅牆、零食彩虹牆、紅酒牆的线下集合倉,購物被賦予儀式感。

“底層邏輯是用場景驅動購买,而非用某一個產品或品類吸引下單。”Leo解釋道,“比如,有一款從中國臺灣引入的DIY手繪浮雕畫,我們就打造了一面設計感十足的畫板牆。同樣的產品放在其他线下渠道可能賣不動,我們卻賣得很好。”

再者,因地制宜常看常新。平均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內面積,爲場景的多樣化組合提供了潛力空間。

根據調查數據,廣州北京路店周邊步行街人羣具有喫貨屬性,KKV運營團隊就把食品區與潮玩區放在一樓,彩妝、護膚區調至二樓,三樓增大文具、玩具、寵物的產品比例;成都春熙路店鎖定年輕愛美男女,一樓直入美妝主題,擴大該品類SKU,並提高男性彩妝工具類產品比例。

线下門店佔據流量入口的優勢,讓KKV團隊能根據當地消費者喜好及潮流變化趨勢,不斷調整上架策略、優化選品陳列。 

數據驅動選品

2015年,KK集團旗下首個品牌進口品集合店KK館成立,隨後三年累計完成融資近2億元,KK集團卻直言品牌運營還有上升空間。

“基於對零售本質的再思考,我們認準關鍵是人的需求變化,傳統零售模式難以發揮最大效用。”Leo總結道,“電商購物對Z世代互聯網原住民是家常便飯,到线下店消費反而成了更有趣的潮流。”

這對线下店提出新要求。KKV在2019年推向市場,瞄準14-35歲核心人羣,總結出三個特點——顏值即正義,社交即貨幣,個性即動力。

“新代際人羣的出現,催化出幾萬個新興的消費品牌,新品牌需要新渠道承接,應對新用戶人羣。”KK集團認爲,連接新人羣和新品牌,需要升級業態,做有價值的人與貨的“連接點”。

在數以萬計的品牌和上百萬個SKU中,如何挑選出最吸引年輕人的產品,並在有限的物理空間裏陳列,實現銷售最大化?

新打法是,除了表象上用美學提升顏值,內在即用科技提升效率。

“創始團隊是科技背景出身,從2015年起,數字化作爲底色,早期技術工程師團隊人數佔比一度達三成,集團每年在IT方面投入數千萬元。”Leo介紹道。

KKV採用數字化選品,特色在於產品的上架、下架,公司裏的個人甚至連CEO都決定不了。選品既有特色,又必須經受市場化考驗,同時避免人爲因素幹擾選品決策。

選品過程爲漏鬥模式:

第一步網羅新品,买手團隊從價格、趨勢、消費者需求、競品等方面,綜合調查分析;第二步上會篩選,公司每周組織新品選品會,买手們推薦產品並接受專業評委團投票,突圍產品進入測試門店試銷;第三步商家試銷,選擇20-30家門店嘗試,試銷數據達標後進入採購白名單;第四步全店鋪上架銷售,匹配更大流量推新品。

即使進入常規採購銷售“白名單”,也面臨末位淘汰壓力——新的暢銷品將取代銷量不理想的產品,保障源源不斷上新。“這是完全不同於傳統线下渠道的互聯網思路。KKV用真實銷售數據說話,大量試錯迭代,每年保持30%-50%的產品更新率。”Leo表示。

數據驅動的產品制發揮效用,也需要運營層面協同。爲了讓銷售數據真實無幹擾,KKV打出“三無”牌:無多余動作、無促銷活動、無品牌溢價。

Leo表示,“Z世代年輕人來KKV拍照、打卡,圖的是隨心所欲。進門不會聽到‘歡迎光臨’‘謝謝惠顧’,有問題需要咨詢時,店員才會幫忙解答。”傳統賣場中的導購服務,推銷產品目的性強,消費者無法沉浸式逛店。

而基本不做促銷,本質是避免價格浮動影響真實消費需求反饋。低價固然能吸引下單,但會導致消費者在打折時大量購入,而在非促銷時延遲購物,波及終端數據和選品決策的準確性。

“买斷”縮短鏈路

“KKV直接跟品牌方合作,基本對標线上渠道價格,甚至能打到更低。”Leo介紹道,KKV的供應商合作政策是產品無溢價的根本保障,合作品牌上千家,KKV做到0費用、短账期、买斷制,區別於扮演“二房東”的傳統商超。

在傳統賣場上架商品,品牌供應商要繳納包括進場條碼費、節慶費、促銷費、管理費等後臺費用。KKV則打开渠道大門,跳過層層代理,用买斷制向品牌供應商或一級代理商直採,一方面降低供應商的銷售運營成本,另一方面縮短鏈路獲得更低的採購價,在產品定價上惠及消費者。

此外,傳統賣場账期長、回款難。KKV买斷制採取月結,讓供應商免於成本和庫存壓力。

友好的供應鏈環境吸引新品牌紛紛入駐。“品牌通過採購數據,更直觀地得知消費者需求與偏好變化,愿意生產定制產品,甚至與我們共創新品。”KK集團合夥人彭瑤表示,集團銷售的產品中,有相當比例是定制產品和獨家產品。

“渠道與品牌供應商關系的變化,反映了零售行業的商業模式從B2B2C到C2B2M的轉變。”消費品專家魯秀瓊認爲。

商業邏輯的轉變直接影響業績表現。2021年上半年,KKV營收10.49億元,佔KK集團總收入的62%;同期盈利超1.4億元,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2.35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349%和483%。

Leo告訴記者,“頂起營收半邊天的KKV,也爲集團旗下THE COLORIST調色師、X-11等品牌復制盈利模式提供了樣板。”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KK集團2020年躋身“中國三大潮流零售商”,2018-2020年GMV復合年增長率爲246.2%。

完成“老帶新”任務後,KKV還想玩出新花樣。

2021年,其推出首家2.0旗艦店,增加“出行主題”,用汽車輪胎、交通指示標、反光鏡、加油站等趣味元素,打造更多維度的拍照場景。

一步一場景,一店一特色。目前,KKV共有門店近350家,包含8家海外店。今年4月,海外首家假日主題店落地印尼德波Margo City,成爲品牌在海外面積最大的門店,置身其中仿佛漫遊巴釐島。

這只網紅雜貨鋪獨角獸,似乎找到了穩步向前的祕訣。Leo告訴記者,“我們开通了美團外賣、京東到家、餓了么等平臺,已逐步打通线上线下。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KKV正在等待下一個好時機。

(作者:江昱玢 編輯:譚璐)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