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倒閉,大衆福特的“親兒子”完了丨深度文章

2022-10-31 23:01:35

作者 | 翟傲風 數據支持 | 路演時刻創投數據(www.dyly.com)

在自動駕駛這條艱難的路上,已經有不少玩家出現頹勢,甚至直接走向滅亡。

財聯社10月27日電,據TechCrunch,知情人士透露,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巨頭Argo AI被曝出將關閉運營,甚至會直接倒閉。

來源:財聯社

此消息一出,也是讓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爲之一顫。因爲Argo AI是L4自動駕駛駕駛領域無人不知的明星獨角獸,源自谷歌無人車團隊的創業項目,技術實力雄厚。

從路演時刻APP可以看到,這個公司在初創時期就獲得了大衆和福特的36億美元的投資,折合人民幣259億,峯值估值達到了70億美元。

來源:路演時刻APP

大衆和福特兩大汽車巨頭直接投資,說Argo AI是他們的“親兒子”都不過分。如果沒有意外,Argo AI應該是風光無限,但偏偏卻發生了意外,處在風口之上的Argo AI現在突然倒在了量產前夜,這不得不讓人唏噓。

那么Argo AI會走向沒落,自動駕駛不香了呢?這些疑問油然而生。

1 Argo AI晉升獨角獸

從路演時刻APP可以看到,Argo AI是一家無人駕駛車輛虛擬駕駛系統开發商。主要研發虛擬駕駛員系統,包括傳感器、軟件、計算平臺和高精地圖等,最終將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來源:路演時刻APP

公司的軟件和傳感器套裝將採用外包形式,由來自谷歌和Uber的兩名工程師聯手創建。一個是前Google無人車的硬件研發主管,一個是Uber初代自動駕駛原型車的打造者。其中,出任CEO的Bryan Salesky,還曾任職於CMU機器人研究所下屬的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可見這些ArgoAI的發起人也絕非等闲之輩。

隨着電動汽車的發展,自動駕駛成爲了最有話題的噱頭。Argo AI在2017年2月獲得福特汽車10億美元的投資,一舉成名,成爲自動駕駛掘金浪潮的开端。

國內國外,都因爲這起收購導致大廠和高校裏人心浮動,帶動了第一波自動駕駛創業浪潮的到來。也是在ArgoAI被收購後,通用汽車很快作出战略抉擇,天價收購了另一家明星創業公司Cruise。

隨後,2020年7月,Argo AI宣布獲得大衆汽車26億美元投資,其中10億美元是來自大衆集團的直接現金注資,剩余部分是把大衆集團旗下估值16億美元的自動駕駛子公司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AID)並入Argo AI。

在這家自動駕駛公司的合作上,雙方緊密合作,大衆甚至直接將位於慕尼黑的價值16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智能駕駛部門轉交給Argo AI接管。也就是說,自從福特與大衆聯手以後,Argo AI實際上就匯集了兩家車企的智能駕駛相關人才。

自此,估值70億美元,吸金36億美元,2000人員工的公司,一家背靠福特和大衆汽車的L4自動駕駛公司明星獨角獸誕生了。

2 巨頭的倒下

背靠兩大巨頭車廠,得到資本青睞,不愁錢也不愁落地,這種待遇,是諸多自動駕駛公司可望不可即的美夢。然而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依然逃不掉倒閉的結局。

實際上Argo AI的衰敗早有跡象。7月,公司宣布調整業務規劃,當時解僱了差不多150名員工。彼時的Argo AI,在全球範圍內還有2000名員工。

18個月前,Argo AI還考慮IPO,估值最高一度達到70億美元,然而當潮水退去,Argo AI只能留下一地雞毛。

倒閉直接原因是這福特和大衆汽車巨頭轉變自動駕駛汽車战略。

福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需要投資於短期內更容易實現的駕駛輔助技術,而不是Argo的完全自動駕駛目標。福特CEO吉姆法利確認,停止L4方向的投入,停止ArgoAI的投入,要集中資源搞L2+和L3智能駕駛开發。

據知情人士透露,福特的決定也導致大衆退出。大衆此前已經表態,不再繼續加碼ArgoAI,而且會通過合作的方式推進智能駕駛系統的打造。

可見自動駕駛讓汽車巨頭都頭疼,所以說實現L4級及以上的自動駕駛確實非常難。

其實,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學會(SAE)對自動駕駛做了分級,他們認爲Level 5(完全自動駕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而且作爲官方調查機構的NHTSA也強調了,現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汽車可以完全實現自動駕駛。

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學會自動駕駛分級

內容來源:新浪科技

汽車巨頭轉變战略是一方面,但是更深層次原因可能還是來源於兩個方面的制約,其一,技術依然不成熟,需要持續的向裏面砸錢,至於砸多少,沒有人知道;第二,自動駕駛在監管層面還不完善,所以變現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Argo AI並不是一個孤例,例如同是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的小馬智行目前也遇到商用落地難的問題。

在自動駕駛方面,有大廠持續輸血的還能堅持,但也开始將重點轉移到智能駕駛,沒有大廠輸血的初創企業,則需要進行暫時的轉型,像小馬智行开始與行業相關企業進行合作,提供技術打包支持,例如網約車行業。還有Momenta選擇與車企直接合作,提供技術支持等。

總之,自動駕駛在目前這個大環境开始不再浮躁,踏實下心來,先把L2和L3搞好,一邊將L2和L3落地回血,一邊潛心研發L4,等待市場時機的成熟成爲了上策。

3 自動駕駛的路還很長

實際上,自從有了“自動駕駛”這個概念,它便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尤其在最近幾年中,自動駕駛概念被各大科技巨頭和風投所追捧,一些初創自動駕駛企業很快就獲得了數億乃至數百億的融資。

據鈦媒體TMTBase數據庫,僅2021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就發生了近50起自動駕駛相關融資,涵蓋了包括整車、芯片、雷達,及自動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等領域。

來源:36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自動駕駛領域主要融資事件

不過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關停,不少無人車項目也遭遇停擺,這場自動駕駛的寒潮,正在向全行業各個角落滲透。這讓我們看到,自動駕駛技術似乎還並未成熟,至少在如今的城市綜合路況下,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還存在局限性。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自動駕駛公司難做,實際上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技術應用的躍進。就目前自動駕駛的技術水平,即使在特定場景(如殘奧會會場這類封閉空間)之下,也還不能滿足100%的安全。

另一面,新興的汽車廠商們往往默許了過度的媒體宣傳,甚至在功能描述上打了“擦邊球”,讓消費者產生了錯覺——真正的“自動”駕駛已經可以實現。

實際上,現階段商用化的自動駕駛技術,對於使用場景與駕駛人的接管仍有明確的要求,遠未到達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狀態。顯然自動駕駛顯然並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

實際上,自動駕駛企業越來越多,也讓資本心裏沒了底,變現之日遙遙無期,就連谷歌花了11年時間,投資了近百億美元的Waymo,其CEO也表示,商業化還需要相當相當長的時間。

那么未來自動駕駛還值得投嗎?

從最开始的“追捧”,現在市場情緒似乎开始有點“清醒”了,大衆也开始更加理性。因爲在一個沒有穩定商業表現的前景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必須上市,有可能會影響二級市場民衆的投資熱度與耐心,有可能對公司估值產生比較明顯的挑战。

例如,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衝刺IPO降速,除了受中概股影響,也有對當前自動駕駛發展現狀的清醒認識。是流血上市還是放緩上市步伐,每家企業都有各自的選擇。

說實話,在自動駕駛投資狂熱之中,也有資本選擇抽身而退。畢竟未能攻破那小部分技術對於技術信徒們是魔咒一般的存在,整個行業的泡沫,是該擠一擠了。未來那些仍在“裸泳”的企業由此可能就慢慢從大衆的視野中消失。

話說回來,資本是嗜血和趨利的,投還是不投,主要還是看自動駕駛未來的發展前景,能否帶來有想象力的市場價值。

隨着車端、路端、雲端智能布局持續完善,以及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和市場機制的形成,加之產業鏈愈發成熟,預計203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將達到10.6萬億元。

來源:36氪,2020-203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長期來看,自動駕駛技術衍生出各種應用場景,可以講述出許多資本故事,也有着可觀的市場前景。但是一個新興事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將伴隨着成長的“陣痛”。

如果將自動駕駛置於汽車工業的百年發展史中,那么它仍是一個初生的事物。技術的進步都是循序漸進的,必須要尊重和接受這種規律和演進,所以說短期來看自動駕駛和輔助自動駕駛,確實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4 結語

萬萬沒想到,大廠轉身,無情且堅決。

而ArgoAI,至今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有心也好,無力也罷,只能接受殘酷的現實。

Argo的倒閉也使得人們對自動駕駛汽車即將推出的預期進一步下降。今年以來,Aurora Innovation等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的股價已下跌約80%,而英特爾的自動駕駛業務Mobileye的上市估值不到500億美元目標的一半。

雖然自動駕駛的未來是光明的,但道路也極其曲折和艱辛。站在新能源車角度來看,目前將三電系統這個基礎打好,將電動汽車的成本降下來,將效率提上去,先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似乎才更加的現實。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