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味過重的BOSS直聘,正在淪爲“收割機”

2022-12-17 20:00:21

“找工作,跟老板談。”這是一二线城市年輕人都耳熟能詳的廣告語。盡管BOSS直聘打着這樣的金子招牌,俘獲了大量追尋人生價值、尋找工作機會的年輕用戶。

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跟老板談”這個廣告語,其實名不副實,因爲無論是求職者在线與招聘者聊天,還是現在參與企業的面試,對面都不一定老板,而可能是個“漂亮”的HR,而不是真正的BOSS。

除了廣告宣傳有些言過其實外,BOSS直聘通過跌地鐵、電梯等渠道多次重復的廣告,也被指過於魔性,讓人眩暈,因此也頻遭質疑。不過這似乎絲毫不影響BOSS直聘的營銷方面的激進程度。

11月份,BOSS直聘再度亮相全球頂級賽事世界杯,也讓很多球場上的職場人再度被“無形洗腦”。但是更多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或許不過是BOSS直聘爲了拉升股價的營銷動作,對於B、C端用戶而言,實際效應卻十分存疑。而面臨BOSS直聘大手筆營銷,卻在B端會員等產品上不斷漲價,BOSS直聘也被指借助營銷廣告,收割中小企業主,忘掉初心。

01

三季度付費企業數下降,“氪金模式”遇冷

作爲招聘平臺,BOSS直聘的發展,嚴重依賴市場上勞動力的供需關系。但是衆所周知,過去3年疫情期間,很多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難以爲繼。因此,勞動力市場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萎縮。

實際上,這樣的趨勢在疫情來臨之前的10年,就有徵兆。數據顯示,自從 2010 年之後,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經濟)以及勞動力人口的逐年下滑,使得企業的招聘 “需求” 大於求職者的 “供給”。由此也導致了企業招人難,變成了客觀事實。也推動了BOSS直聘等新型招聘平臺的快速崛起。

但是要知道,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現狀,並不會因爲招聘平臺的誕生與崛起而有所改變。因此,近年BOSS直聘在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也面臨着企業付費意愿低、招聘效果不及企業主預期等問題。

以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爲例。BOSS直聘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營收同比下降2.7%,盡管相比此前的預期降幅超4%更優,而且也實現了上市以來連續六個季度盈利,但是在最核心的付費企業數量上,表現卻差強人意。數據顯示,第三季度BOSS直聘的付費企業數量,從去年的400萬左右降至現在的370萬左右,與第二季度幾乎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其平臺的活躍用戶數創出新高,只是這個積極數據,並未爲其營收增長加分。BOSS直聘的企業端用戶不愿意付費,原因也顯而易見。

一方面,因爲疫情影響,招聘行業陷入寒冬季節是不爭的事實。對比過去兩年各大頭部企業的收,2020年、2021年,BOSS直聘的收入19.44億元,42.59億元,同比增速爲94.7%與119.1%,而獵聘網等友商的同期增速分別在20%以下甚至負增長、40%以下。

因此,寒冬之下BOSS直聘依然通過贊助世界杯,再度加碼營銷,也迎來諸多非議之聲。而BOSS一直以來的爭議性問題“重營銷、輕研發”,也再度成爲熱議話題。

另一方面,BOSS直聘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淨利潤規模,顯得有些微不足道,而且付費企業用戶的營收貢獻是BOSS直聘收入的大頭,因此其數量及付費規模也就決定了其營收。

對於其停止注冊期間,營收依然增加,有網友表示不解。實際上,這是因爲其會員單價水漲船高所致。

更有網友調侃,BOSS直聘的收費模式,就是遊戲化的氪金模式,例如,此前有用戶在黑貓投訴上反饋表示:BOSS直聘的年度會員從9000元漲到了今年的1.6萬元。

而在买了一個暢聊卡後,後來才知道次數有限制,雖然收費很高,但是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有網友無奈的表示,套餐內的功能雞肋不說,使用過程中層層收費,卡着關收錢,BOSS直聘的喫相可謂非常難看。

02

扭虧爲盈,隱憂仍在

值得注意的是,BOSS直聘自成立以來,一直虧損,僅在2019年到2021年三年內就分別虧損了5億元、9億元和11億元,總虧損約爲25億元。盡管如今扭虧爲盈,但是回顧2021年,BOSS直聘首次實現調整後淨利潤的年度盈利,達8.53億元。而在重重阻力下,2022年Q3,BOSS直聘的調整後淨利潤達到3.77億元。

不足5億元的單季度盈利,顯然難以支撐BOSS直聘目前的平臺規模。由此可見,BOSS營收增長可觀,但是盈利能力卻不足。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營銷方面花費過多,燒錢模式難以持續。

而且,突如其來的三年疫情和網安審查,如同BOSS直聘的黑天鵝事件,打破了 BOSS 直聘高增長態勢。通過財報數據足以看出,雖然三季度收入下滑有所緩解,但仍然未呈現顯著的復蘇反彈跡象,而在第三季度,企業的招聘需求依然有些萎靡不振。這也意味着,BOSS直聘尚未恢復元氣。

例如,有數據顯示, 7月起至11月防疫大調整之前,BOSS直聘的企業主的注冊量增長十分疲乏。盡管目前疫情防控政策放寬,對於BOSS直聘進一步擴大市場是重大利好。但是擺在BOSS直聘面前的問題,依然十分棘手。

其一,BOSS雖然通過了安全審查,但是並不意味着能夠高枕無憂。此前,BOSS直聘陷入各種醜聞爭議,也給其品牌形象蒙上了陰影。前有2017年的李文星案,後有2022年引發全民熱議的投訴事件,BOSS直聘也經常因此被送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了解,2022年10月,BOSS直聘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共封禁16萬個違規招聘者账號。數據顯示,三季度,BOSS直聘安全團隊協助警方提供了70條違法犯罪线索、抓獲1109名違法犯罪嫌疑人、搗毀犯罪窩點22個。由此可見,BOSS直聘已經是各種違法違規內容的聚集地,風險不徹底根除,其隱憂也將仍在。

其二,BOSS直聘燒錢換增長的模式,或難以持續。因爲無論經濟環境好壞,招聘與求職都是相對低頻、非剛需的需求,而用戶一旦找到合適的工作,必然會減少對平臺的使用。而BOSS每次只能通過強勢營銷喚起大衆的記憶,也注定讓其營銷成本居高不下,用戶活躍度也難於穩定。而與之對應的,將是BOSS直聘想要實現規模化盈利,可能遙遙無期。

其三,BOSS直聘的模式並非完美無缺,大數據算法也頻遭詬病。衆所周知,早年的BOSS直聘,依靠在线直聊的模式,給招聘行業打开了新的一扇窗,無異於是一股清流。

加上其顛覆式的創新,將傳統的會員式招聘模式,變成了按崗位收費與年度會員結合的模式,讓企業主用戶的體驗門檻更低,營收來源更加多元化,因此得以作爲後起之秀,在衆多招聘平臺中脫穎而出。

但是,其一直倡導的模式,卻頻繁受到詬病。一方面,其對外宣稱的大數據“黑科技”,並沒有讓企業主、求職者感到極致的體驗,而是很多時候,平臺推薦的人才簡歷,與企業主的招聘需求並不匹配。

另一方面,BOSS直聘的收費模式,雖然看起來很創新,但是實際上卻是針對企業主,賺了兩分錢。一種是購买會員的,一種是購买流量的。很顯然,這樣會讓中小企業不堪重負。

據了解,如果开通所有權益,企業在BOSS直聘上的每月花費在3000元以上,年費可高達數萬元。而據BOSS直聘年報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BOSS直聘共有810萬認證企業用戶,其中超680萬爲員工不足100人的中小微企業。

而這些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3年,如此高昂的招聘成本和時間成本,也成了阻礙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絆腳石”。因此,BOSS直聘也經常被指收割中小微企業,違背了其賦能中小企業招募人才的初心。

03

對手入局,BOSS直聘難以高枕無憂

如果將直聊模式視爲BOSS直聘的創新,但是若幹年過去,如今幾乎所有的平臺都有這樣的即時聊天功能,因此,BOSS直聘靠互聯網產品佔據頭部坑位,顯然不太可能。

而且,隨着我國藍領、白領招聘市場的不斷飽和,BOSS直聘想要尋找更大的增量,難以找到出口。有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底,我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約達1132億元,預計2023年將實現1771億元,行業進入到高景氣時期。

但是,以藍領爲主的該部分人羣,BOSS並未覆蓋,且在餐飲和購物中心等行業,其業務覆蓋率低於5%,线上招聘在藍領滲透率較低。

而除了其在1年時間內無法注冊,被部分招聘平臺搶走大量C端用戶外,對比同業前程無憂、獵聘的營收構成,BOSS單靠企業付費會員創造營收的單一模式,顯然並不穩固。

要知道,對於獵聘、前程無憂而言,除了ToB招聘服務,以上兩家還提供獵頭、RPO(批量招聘中低端崗位)、校招、培訓等外包服務創收。

值得一提的是,獵聘還有很強的個人用戶創收模式。例如,2021年,獵聘通過個人用戶創收3.4億元,佔全部營收的12.8%。

除了傳統的幾家招聘巨頭外,快手等新型互聯網平臺,也瞄準了藍領招聘的大市場。例如,今年1月份,快手推出了藍領招聘平臺——快招工。據稱,第二季度,快招工與超10萬企業達成合作,快手上的快招工活躍用戶達到2.5億。由此可見,快手入局招聘,是高舉高打、來勢洶洶。

04

結語

早年,BOSS直聘依靠新穎的模式,“潛規則”式的營銷,以及AI智能匹配等技術,讓其直聊模式刷新了用戶的認知,因此也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是,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日漸成熟,BOSS直聘的模式也迎來衆多模仿者,因此,也難以將其作爲攻而不破的護城河。

如今,強敵環伺之時,BOSS直聘想要滲透藍領階層,擴大平臺影響力,已經顯得困難重重,這也意味着,BOSS直聘未來的增量空間或許有限,而其在資本市場也將缺乏應有的想象空間。

據報道,BOSS直聘近期將會以介紹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是資本市場投資者是精明的,未來的BOSS直聘有多少想象力,已經不言自明。(來源:於見專欄)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