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賽道大混战,含着金鑰匙出生的Tims中國勝算幾何?

2023-01-02 23:00:18
羣雄混战的咖啡賽道上,Tims中國未來還要找到更強勢的差異化競爭特點。

本文轉載自菁財資本(ID:jcziben),作者:葛賢通。


大多數人或許都認同,兼具功能性、成癮性與社交屬性的現制咖啡,是餐飲乃至整個大消費行業最好的細分賽道之一。
最近幾年,中國現制咖啡市場的战事確實尤爲激烈。今年9月,完成美股上市的Tims中國終於成爲繼瑞幸後,第二個獲得上市公司身份的玩家,引發了不少輿論關注。
然而,Tims中國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令很多人失望,特別是在同行瑞幸咖啡股價表現的襯托之下,更加明顯。

左圖Tims中國,右圖瑞幸咖啡

那么,Tims中國未來市場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公司成立以來的發展战略又有何值得借鑑的得失之處?

01. 含着金鑰匙出生的Tims中國

Tim Hortons品牌,1964年創始於加拿大,比中國人熟知的星巴克還要早7年,而且在加拿大市場有徹底幹翻星巴克的光輝歷史。

很多人說,加拿大人都是以一杯Tim Hortons开啓新的一天。

差不多從2018年开始,中國現磨咖啡市場滲透率迎來爆發跡象,資本市場也對此作出了強烈反應,很多零售咖啡品牌开始陸續獲得資本青睞。

面對這一歷史大機遇,Tim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爾資本於2018年合資成立Tims中國,开始進軍中國市場,並於2019年2月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咖啡店。

說起這兩位股東的來頭,可都不簡單。

公开資料顯示,笛卡爾資本集團成立於2006年,管理着5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在運作Tims中國前,笛卡爾資本還於2012年拿下了漢堡王在華的特許經銷權。

而Tim Hortons母公司RBI更是全球知名餐飲集團,最新市值超過200億美金。

可見,從運營團隊到供應鏈,股東們都給Tims中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圖片來源:Tims中國官網

不過,相比星巴克等一衆餐飲外資品牌先行者,Tim Hortons終歸是中國市場後來的搶灘者。

Tims中國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有星巴克等外資巨頭的強力壓制,還有以瑞幸爲代表的中國本土連鎖咖啡品牌的步步緊逼,甚至麥肯等傳統快餐巨頭們也都在跨界發力,爭奪咖啡市場份額。

02. 唯有开店解憂?

Tims中國的管理層,是如何看待自身面臨的競爭格局呢?

根據Tims中國在自身上市文件中的描述,中國的連鎖咖啡布局中,有五個主要競爭維度:飲料、食品、數字化、性價比、便捷。

對此,Tims中國認爲其在咖啡飲料品質、食品等方面都具備競爭優勢,在數字化和性價比維度上也可以和瑞幸咖啡平起平坐,唯獨在便捷性上還不足。

因此,公司管理層採取了保持高速拓店的模式,並將此作爲品牌的核心战略。

公司原計劃在入華後的10年內开設1500家店,到了2021年8月,管理層便大手一揮改成了到2026年底开出2750家。

爲了實現快速布店的战略,Tims中國首先要解決的,是“子彈”問題。

2020—2022年初,Tims中國先後完成四輪大額融資,投資人包括騰訊投資、紅杉中國、钟鼎資本等頂級機構。

同時,爲了盡快實現上市造血,公司甚至選擇了「SPAC+PIPE」組合上市模式,即間接的“借殼上市”,並在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中,主動調低股權對價即對應市場估值也下降近3億美元,將入場估值下調至14億美元。

然而,在羣雄混战的咖啡賽道,要想贏得“規模战”似乎並非易事。

受目前中國主力咖啡消費人羣分布影響,根據平安證券研報的信息,Tims中國與一衆主流咖啡品牌的選址高度相關,都主要位於商圈及寫字樓。以上海、杭州爲例,多數Tims中國門店附近500m內,就有2家甚至更多的星巴克或瑞幸門店。

其實,在一二线城市中,入華已有二十余年的星巴克,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商業區黃金點位的布局。今年9月,星巴克發布战略愿景表示,公司計劃到2025年,以平均每9小時开出一家新店的速度,新增开出3000家門店,覆蓋中國300個城市。

可見,Tims中國未來要面對的下沉市場的布局挑战或將更大,一方面自身品牌知曉度相對更弱,另一方面下沉市場還有蜜雪冰城等一衆“地頭蛇”。

不過,更可怕的對手還是瑞幸——這個中國餐飲行業的新物種,在短短幾年內完成了覆蓋一二线城市到下沉市場的8000余家門店布局,成爲中國連鎖咖啡門店數的執牛耳者。

圖片來源:瑞幸咖啡官方公衆號

退一萬步講,即使Tims中國在2026年真的實現了2750家門店的战略目標,屆時與星巴克、瑞幸的門店數差距依然很大。

此外,更值得關注的還是消費端的承載力。

很多人認爲,當下中國咖啡市場的主要矛盾,明顯是咖啡消費者不夠用了。很多還算成功的連鎖咖啡品牌,其實在產品上都在持續的“奶茶化”,從而維持了出杯量的增長。

不過,Tims中國CEO盧永臣認爲:“咖啡這個行業是供給驅動消費的,供給越多,消費者羣體才會越多,消費習慣才得以養成,因爲咖啡本身是個健康的成癮性飲料,用戶只會越喝越多,關鍵問題還是消費習慣要養成,所以目前資本、供給、品牌增多,都是能快速加快市場教育的過程。”

同時,他認爲“咖啡產業是個規模經濟,只有規模達到一定優勢,才能有品牌影響力,才能將採購、物流、房租等各項成本的優勢體現出來。”

關於這一點,似乎與2020年下半年的海底撈CEO張勇“英雄所見略同”。

根據Tims中國財報顯示,2020年、2021年、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個月,公司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分別爲7.4%、15.7%、0.7%及7.5%。

因此,關於未來公司的开店質量,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觀察。

不過,面對增收卻不增利的情況,“盡快實現盈利”是管理層需要面對的緊迫的現實問題。

最後,不得不說,瘋狂开店,從而證明自己處於快速擴張期,是連鎖餐飲公司獲得或者維持高估值的必要手段。

因此,一句話:衝衝衝!

03. 战略最忌諱的就是我全要?

在上市申請文件和諸多的PR文件中,Tims中國一直強調,主打「咖啡+暖食」是其不同於其他競品公司的有力競爭點。

的確,Tim Hortons最初名爲“提姆霍頓甜甜圈”(Tim Horton Donuts),歷史上確實有食品基因。

但在實際的產品和運營實踐中,Tims中國似乎又存在諸多“矛盾和糾結”。

一方面,門店提供暖食是需要有匹配的後廚條件,對門店的規模大小、人力培訓等有嚴格要求,才能確保現制口味和食品安全。

但Tims中國“模仿”競品公司推出的“Tims Go”門店和“Tims Express”門店,顯然是達不到這些要求的。而且這些小店提供的都是外賣和自提服務,也自然談不上提供公司所宣傳的“要給客戶溫暖空間體驗”的品牌定位。

另一方面,拋开社交平臺上消費者關於Tims中國暖食產品的評價,存在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現在光是咖啡賽道選手入局“簡餐”的就已經非常多了。

甚至可以說,至少在上海的咖啡圈,“咖啡+簡餐”早已是一個潮流。比如星巴克和瑞幸在2022年加大了在烘焙品、甜品端的供給,推出“火腿可頌”“貝果”等。

而且,很多咖啡同行們推出的「咖啡+簡餐」定價也很實惠,比如在Manner門店中,點一杯美式和一份素食藜麥南瓜沙拉,總共只需要40元。

因此,Tims中國主打的「咖啡+暖食」的差異化競爭點,是否真的有力,值得商榷。

其實,Tims中國這幾年的战略動作非常多,除了豐富的各類店型打造,還進軍零售化產品,官宣與中石化易捷旗下易捷咖啡達成战略合作,雙方將聯名开發即飲咖啡(RTD),並在全國易捷便利店內銷售。

圖片來源:Tims咖啡官網

近期,Tims中國還在上海开出了兩家Tims“Coffee & Beer”門店,探索所謂的“日咖夜酒”模式。

小  結

开咖啡店,目前已經被驗證的商業模式,要么像星巴克一樣“賣空間”,要么像瑞幸一樣“賣產品”。

前者依賴文化構建,這方面短期內很難有連鎖品牌可以與星巴克相提並論;後者在瑞幸的襯托下,也很難再有其他現制咖啡品牌可以宣傳自己的產品非常有“性價比”。

未來,Tims中國的競爭壓力或許會越來越大,因爲除了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品牌總部收取的特許權使用費在持續上漲的過程中,銷售中外賣佔比的提升也導致配送費壓力持續增加。

對於很多現制咖啡品牌玩家而言,沒有規模優勢的同時,如果還失去了差異化,那就真的危險了,Tims中國或許還要找到更強勢的差異化競爭特點。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