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國際化的味蕾,答案竟在喜茶“故鄉”

2023-01-03 14:01:22

周六傍晚6點,钟達榮接到一位記者的電話,希望可以見面,盡管工作還沒忙完,但他還是欣然答允。

這一方面是樂於幫忙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他說很愿意與人分享咖啡知識,宣傳江門的咖啡文化。

或許有更深的解讀:這位在香港闖蕩半生的咖啡商人,不會放過任何對“生意”有利的機會,這是香港咖啡業激烈競爭留下的印記。

這一天,爲期兩日的江門咖啡師職業技能競賽圓滿落幕。當天晚上,江門市商業咖啡專業委員會的會員都聚在了一起,一邊喫飯,一邊交流,作爲協會理事,钟達榮醉心其中的忙碌和成果。

“以前跟着父親在香港做生意的時候,咖啡行業內的人很少互動,大家‘各自爲政’,我當時覺得做這一行太孤獨了。現在在江門,行業內的人聯系非常緊密,大家都特別團結,想把咖啡行業做好,這讓我覺得在江門幹起來非常有力量。”钟達榮說。

提起江門這座城市,大部分人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這裏是喜茶的發源地。但其實,江門與咖啡之間的淵源比茶飲久得多。

喜茶的江門創始店 圖源:網絡

“作爲僑都,江門的咖啡文化絕對不比全國任何一個城市差,而且江門是國內重要的咖啡豆烘焙和咖啡衝煮器皿生產基地,爲全國很多連鎖品牌、酒店和精品咖啡店供貨,所以你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喝到的咖啡,都有可能產自江門。”江門咖啡專業委員會主席湯錦卿說。

江門咖啡屆的非典型代表

江門是著名的“中國僑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近400萬,這與江門市人口相當。

江門的百年僑屋 圖源:圖蟲創意

作爲400萬分之一的“僑胞”,钟達榮的人生經歷或許不夠傳奇,但半生闖蕩、勤勉奮進、四海爲家,情系家鄉的特點一樣不少。

上世紀90年代,年輕的钟達榮在香港畢業,當時他父親在香港捷榮咖啡擔任採購,他跟着父親看豆選豆,咖啡沒少喝。

後來父親出來自立門戶,業務從咖啡拓展到了茶葉和淡奶的銷售。

那正是香港茶餐廳風頭最勁的年代,如果一家餐廳沒有一杯好的港式鴛鴦,西多士再好,也會被食客白眼說不地道。

“港式鴛鴦”是香港人熱衷的飲品,因一半咖啡,一半奶茶,故得名爲“鴛鴦” 圖源:圖蟲創意

在公司裏,钟達榮主要負責茶葉拼配和咖啡豆研磨,每天需要把原材料搬上、卸下,用他的話來說,比起職員,他更像一個搬運工。

一麻袋咖啡豆大約60到70kg 圖源:圖蟲創意

不過,正因爲可以接觸到咖啡貿易的各個環節,見識過各個產地的咖啡豆,再加上天份過人,他拼配的鴛鴦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他似乎還想玩的更大。

爲了真正了解這個行業,他开始出去跑業務、見客戶,然而,行業的激烈競爭讓他覺得與咖啡越走越遠。

在一次幫父親公司試咖啡的過程中,他嘗到了咖啡豆“提皮卡”,不同於普通咖啡豆的單一味道,這款來自巴西的豆子味道層次豐富。

“這種咖啡豆磨成的咖啡,喝下一口後,會在你的舌頭中間再爆發一次,那種滋味一直讓我念念不忘,我以前不知道原來咖啡還有這樣的味道。”

這打开了钟達榮對咖啡產地的好奇,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裏,但凡有機會,钟達榮就會去各個國家咖啡產區裏走走,在裏面的莊園住幾天,感受當地氣候賦予咖啡豆的獨有香味。

咖啡莊園 圖源:圖蟲創意

“我很好奇一些熱帶國家,他們種植咖啡豆的地方會不會有很多的蚊蟲鼠蟻,但去了以後發現當地晝夜溫差大,氣候幹燥,當地人根本沒有對蚊蟲的困擾,他們擔憂的是咖啡豆會不會被其它動物喫掉。”

钟達榮說他在莊園裏住的那些日子經常看到山上有鸚鵡自由地飛翔,便越來越意識到農作物的生長,應該和環境的改善是成正向關系的,“我希望我們的雲南,有一天也有那樣的種植環境”。

當然,探訪咖啡產地的另一個重要收獲是,無論哪個產區都有江門華僑,“這就是江門僑都的現實意義,對於我這個咖啡人來說,無論我在哪裏,都可以通過江門的華僑,拿到世界任何產地的咖啡豆,這個優勢,其他地方的人就沒有。”

奮鬥過,嘆過世界,2000年前後,钟達榮打算離开競爭日益激烈,市場卻沒有變化的香港,他的目的地是回到老家——江門。

國際化味蕾

在人們一邊擔憂世界末日,一邊憧憬着新世紀的時候,21世紀就這么悄然來臨了。

2000年之後,不少香港退休人士受到內地宜居環境和發展潛力吸引,开始回到廣東購房生活。這讓珠三角的很多樓盤,都住進了一定比例的香港業主。

在珠三角置業安家後,這些停不下來的香港人又开始在各自的城市开起了茶餐廳,對香港咖啡屆來說,內地似乎在一時間內,忽然开始喝起了咖啡。

港式茶餐廳 圖源:圖蟲創意

不過钟達榮覺得這不是什么令人驚訝的事。“江門在1950年代就有了咖啡館,到了20世紀60年代,江門民間就已經有了喝咖啡的習慣。”

作爲僑鄉,江門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海外有親戚和朋友,當那些遠方遊子回到家鄉的時候,會把當地的生活習慣帶回來,而咖啡幾乎是所有西方世界日常都會消費的飲料,慢慢地,江門人就开始接受了這種飲品。

江門華僑爲家鄉帶回了咖啡豆 時代周報 黎廣/攝

與上海、哈爾濱流行咖啡文化的原因不同,江門是因爲大家都喝,才產生了咖啡文化,而那些商貿發達的城市,先是外國人喝,才讓一些好奇的人开始跟着喝,兩種咖啡文化形成的邏輯不大一樣。

“所以上個世紀中期江門人的口味就跟國際保持着一致,可以說江門人有國際化的味蕾。”钟達榮說。

钟達榮後來說,當他在江門創立了自己的咖啡烘焙廠和培訓機構之後,有段時間,店裏經常會走進來一個看上去很靦腆,話不多的小夥子,“前後好幾個星期,他問了我很多關於咖啡和茶的事情,後來我有點受不了,就問他提那些問題的目的是什么?”

那時候,那個小夥子說先买一包5磅的“金童”紅茶,“我記得那是凌晨1點左右,按照一磅紅茶可以衝60杯來算,5磅就能衝300杯,所以心想那人應該最近都不會來了,沒想到第二天早上他又來了,說喝了很多,但覺得味道太苦澀,不符合他的需求,問有沒有更好的。”

钟達榮說那已經是做紅茶做好的原料了,如果要找更好的紅茶,可以從廣西出發,然後往雲南去,沿途尋找自己要的茶。

“結果他真的去了,而且一去就是小半年,後來這個小夥子就开創了喜茶”。钟達榮說到這裏,有些得意。不過,他並不是因爲曾經和聶雲宸先生有過交往而自豪,而是以此證明,江門的口味,走在潮流之前,“而且我們不會藏着掖着,這就是江門吸引我回來的原因,只有大家都做得好,市場才會越做越大”。

他說這種感觸,其實一回到江門就有體會,“江門人,特別是在國外生活過多年的華僑對於咖啡都很熟悉,品鑑能力很強。原來有一些很懂咖啡的老顧客在店裏會經常跟我討論,說某個豆子是不是烘的深了,另一個是不是烘的淺了,所以我都有很大的壓力,不過更多的還是一種動力。”钟達榮說。

钟達榮公司的烘焙機器 圖源:受訪者提供

在這樣的一種羣衆品鑑環境下,江門的咖啡企業不得不鑽研創新,並且开始創辦各種培訓機構,以钟達榮的公司爲例,在取得國際SCA培訓資質以後,至少培訓了來自全國各地千余名咖啡師和烘焙師。

钟達榮公司开設的咖啡師培訓課程 圖源:受訪者提供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江門已經認識到了自己刁鑽的味蕾,並且依托國際培訓法則,开始用品鑑體系,培育全國咖啡人的品飲模式,“我們認爲,只有樹立起喝咖啡正確的理念,咖啡市場才會有良性發展,才會越做越大。”江門咖啡專業委員會主席湯錦卿說。

湯錦卿是澳門同胞,她說江門雖然是個小地方,但生活方式和理念其實很超前,沒有過分追求發展,而是講究生活的品味跟上發展節奏,“我從澳門回來就覺會覺得很舒服,而且江門的咖啡人很抱團,做實事,很少去吹噓自己如何如何,但其實整個澳門的咖啡豆,都來自江門。”

“僑都咖啡”未火先紅

在江門,像钟達榮這樣敢想敢拼的人有很多。

“作爲江門新會仔,我一直都很佩服那些臺山仔,他們特別能喫苦,我年輕的時候認識一個人,他每天白天打一份工,晚上又去另一個地方工作,而且兩份工作都完成的又快又好,非常拼命,頭腦也很靈活,所以很多時候看到他們成功,覺得真的都是有原因的。很多時候,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一些臺山朋友,想起他們的那種精神,就覺得其實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決的。”

正因爲江門人的務實能幹,敢爲人先的性格,如今,在江門咖啡人的共同努力下,江門已經成爲了大灣區重要的咖啡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在國內的咖啡產業鏈中佔據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江門是粵港澳重要的咖啡加工生產基地 圖源:受訪者提供

近幾年,江門咖啡產業逐漸成熟。2022年,在江門商務局的指導下,江門市商業協會咖啡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進一步助力各企業“抱團取暖”。

“現在,江門各個咖啡企業之間特別有凝聚力,對於咖啡行業來說,其他城市都沒有這種營商環境。”钟達榮說。

據江門市商業協會的統計數據,目前,江門有食品生產許可資質的咖啡企業共13家,每年咖啡豆年烘焙產能約5000噸,產值約6億元,現在廣東省高鐵上供應的咖啡,就全部來自江門。

此外,江門共有咖啡器具生產企業約35家,年出口額約4億元,主要銷往美國、歐洲、巴拿馬等地區,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品牌咖啡手衝壺不少是“江門制造”。

江門制造的咖啡器具銷往全世界 圖源:圖蟲創意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這些硬通貨,江門咖啡產業的軟實力同樣出衆。

據了解,江門的咖啡烘焙工廠和供應鏈服務企業每年培養咖啡人才超1000人,而且江門也是國內引進SCA國際咖啡師課程培訓體系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

這些在江門學有所成的咖啡專業人士如今遍布全國的各個角落,把控着國內精品咖啡的制作水平,培育着國內消費者基本的咖啡品鑑能力。

二十年間,原來那個只是港澳咖啡企業後花園的江門,如今已經自立門戶,默默修煉成了咖啡屆隱藏的大佬。

不過,在江門的咖啡企業家們看來,“江門咖啡產業的爆發期還在後面。”

近年來,由於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回到江門,他們對咖啡的需求十分旺盛,進一步催熱了江門的咖啡市場,除此之外,這些人之中也有不少人开店創業,把國外最新的咖啡制作方法帶回家鄉,豐富了江門的咖啡業態。

如今,在江門就有大大小小的咖啡店1300多家,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江門街頭隨處可見咖啡館 圖源:網絡

除了咖啡企業煥發新生機,江門的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行動。據江門日報報道,在江門市商務局的指導下,江門市商業協會成立了咖啡專業委員會,並制定了“僑都咖啡”品牌三年計劃。衆多本地商家也放眼全國市場,开始探索线上线下品牌化運營。

同時,江門市還積極开展咖啡師技能比賽,舉辦中國僑都(江門)咖啡文化節,組織江門本土及周邊城市咖啡品牌企業共同參與,激活江門咖啡市場消費活力,提高“僑都咖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未來三年,江門將全面實施“工業振興”“僑都賦能”“港澳融合”工程,推動江門市咖啡企業發展壯大。

而且,行業期盼江門能擁有一個門店數超過50家的本地咖啡龍頭企業,將咖啡相關產業產值提升至20億元的量級。

在這樣的目標下,江門這位咖啡屆隱藏的大佬,能否從幕後走到臺前,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編輯 黎廣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