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打車退燒,巨頭血拼4000億市場,滴滴笑了?網友:誰便宜用誰

2023-03-10 08:00:51

美團打車退出自營業務既是順勢而爲也是無奈之舉。雖然高德利用聚合模式率先實現了網約車的盈利,但能否持續盈利還需觀察,況且爲了規避可能的問題,高德也在考慮自營+聚合的模式。那么,未來美團是否會回頭走老路呢?最關鍵的是,中國消費者通常喜歡誰便宜用誰的。

文/每日資本論


僅僅在6年前,美團還雄心勃勃地要在網約車市場與滴滴一較高下。但現在卻快速“退燒”。


近日,美團創始人王興發布內部信:經S-team研究決定,網約車業務調整,轉入美團平臺,網約車負責人張星遠向李樹斌匯報。網約車業務後續將減少資源和人力投入,目前的團隊,一部分繼續留在網約車,其余的將分批次調配到其他業務线。美團網約車業務也放棄自營打車業務,全面轉向聚合模式

坦率地說,美團放棄自營打車業務確實有點可惜,感覺離成功就差臨門一腳。

時間有點久的2017年2月,美團在南京試點打車業務,正式進入網約車領域,並直接與滴滴“开火”。它採取了與滴滴同樣簡單粗暴的方法——補貼。2017年5月到8月,有不少南京的司機在那段時間加入美團,除了抽成少之外,美團在想着各種花樣給司機補貼。據估計,美團那段時間的日補貼約在200萬元。


2018年3月,美團打車繼續運用高額補貼手段高舉高打,开始重點進入上海市場,一經亮相就取得了當地市場佔有率第二的好成績,並吹響了全國布點的號角。從公开的數據來看,2017年到2018年,滴滴在國內布局超過400座城市,用戶4.5億,總訂單量74.3億。


但隨着業務的鋪开,美團打車的資金壓力也直线飆升。2017年,美團網約車司機成本 2.93億元。但到2018年,美團網約車司機及相關成本就飆升至44.63億元。顯然,美團深信互聯網玩法用在了網約車上,目標也很明確。


問題在於,第一名的滴滴這座山頭遲遲攻不下來,資金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肯定有人會問,美團外賣已經無敵,爲何還要去做不熟悉的網約車市場?原因也很簡單,2019年美團準備上市時估值600億美元,已經是繼BAT之後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但滴滴的上市估值是650億美元。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外賣的想象力明顯沒有網約車的大。

有意思的是,2019年,美團方面表示其網約車虧損收窄,主要是此前美團打車是重資產自營模式,投入量大且擴張緩慢。2018年10月,美團打車轉變方向,推出“聚合模式”,通過接入第三方出行平臺來解決用戶的出行需求,收縮重資產投入,提高運營效率。


從這幾句話不難看出,自營的資金壓力確實較大,而美團也早早地开始了“聚合模式”。

當然,美團徹底轉向聚合模式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或是高德的盈利。2017年,在美團進入網約車市場的同時,高德方面也开始通過聚合方式涉水網約車。更爲重要的是,2022年9月底,《晚點 LatePost》發文稱,高德打車業務已實現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華爲上线了“Petal”出行;騰訊在微信“服務”頁面中測試全新的出行打車服務;抖音也被爆出將开放交通出行服務的平臺服務商入駐資格,以此來構建自己的出行業務。


巨頭們看中網約車市場,也說明了這個市場還有相當大的空間。據“威爾森汽車智能決策”報告,2025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預期將達到4341億元,2022-2025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復合增速約爲10%。


同時,這些线上巨頭不約而同地採用了聚合模式,也說明了聚合模式的核心就是依賴於平臺流量。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美團打車選擇聚合模式也是順勢而爲。


硬幣的另一面是,聚合模式的實質就是中介平臺,利弊同樣明顯。


聚合模式的平臺自身不直接下場培訓司機、精細化運營打車業務,而是基於自己平臺數以億計的流量,撮合乘客和第三方打車平臺,賺取中介費。

好處是,輕資產模式的資金需求量相對於自營模式要小的多,而且可以快速提升運力,快節奏地擴張。但問題也很突出,對平臺內的司機進行強監管


不要小看了這個問題。當年,就因爲乘客安全問題,滴滴順風車就差點涼涼。而高德也曾因爲乘客的安全等問題,被監管約談、點名。


更有意思的是,被稱爲聚合模式代表的高德也在考慮將打車業務分爲兩塊,分別是自營的 “火箭出行” 以及此前的聚合平臺。用自營平臺規避監管壓力的同時,持續深耕網約車行業,成爲類似滴滴般的存在。


換言之,聚合模式也並非攻城拔寨的祕方,一不小心也容易掉坑裏。事實上,幾年前美團高舉高打時,北京市交通委就已經多次約談過美團,督促其依法運營。因此,美團能不能通過聚合模式玩轉打車,能玩多久,還需要時間去觀察。


不爭的事實是,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網約車的天花板已經开始顯現,而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的網約車市場還很廣大。聚合模式對於攻佔下沉市場或許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也就是說,三四五线城市或是網約車新一輪战火的主战場。


不過,誰都不能忘記滴滴。


2021年,滴滴打車在中國網約車市場的市佔率達到了85%。可以說,即便是在滴滴黯淡的2022,網約車一超多強的格局並未打破。現在滴滴已經渡過了“困難期”,無論是自營+聚合,還是補貼大战,它都很熟悉。


還有一個更爲樸素的道理是,中國消費者通常喜歡誰便宜用誰的。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祝所有讀者,2023年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前兔無量】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