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崩盤,硅谷銀行雷暴事件始末 | 鈦媒體焦點

2023-03-12 23:01:01

三天時間,一家赫赫有名的銀行就倒閉了。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布聲明,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當日宣布關閉美國硅谷銀行,並任命FDIC爲破產管理人。爲保護投保的儲戶,FDIC創建了存款保險國家銀行(DINB),硅谷銀行在關閉時,作爲接管人的FDIC需立即將硅谷銀行所有受保存款轉移到DINB。

3月9日,硅谷銀行從开盤價176.55美元暴跌至106美元,並在10日的美股盤前交易中再度暴跌逾60%,隨後進入停牌狀態。

事件的導火索出現在3月8日,當天硅谷銀行大舉拋售了210億美元的債券,造成18億美元虧損。同時該公司稱將通過出售股票的方式籌集23億美元,以彌補這一筆“債券甩賣”帶來的巨額虧損。

此舉引發了強烈的市場擔憂,銀行最害怕的擠兌風潮就此來臨。3月9日开始,“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創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對衝基金Coatue Management、著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 等機構均建議他們投資的公司——硅谷銀行的儲戶們,考慮從該銀行盡快按需撤資。

作爲硅谷創投圈的“寵兒”,這家銀行立刻陷入了更深的流動性危機,繼而快速崩盤。硅谷銀行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倒閉的最大銀行,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倒閉的銀行。

硅谷銀行爲何“猝死”?其會不會又如當年突然破產的雷曼兄弟公司,酝釀出一場更廣泛的危機事件?

誰是硅谷銀行?

作爲硅谷創投圈的寵兒,硅谷銀行1983年成立,後發展成硅谷銀行金融集團,資產達2120億美元。按資產總額排序,該銀行是美國第16大商業銀行。該銀行在美國、歐洲、亞洲等國家與地區設立了分公司與辦事處。

從商業模式來看,硅谷銀行的目標客羣有別於其他商業銀行,主要服務於PE/VC、高科技企業,以及這些企業的員工等高淨值個人客戶。

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獨特的市場定位,硅谷銀行一直是硅谷科技和生命科學初創公司中最受歡迎的金融機構之一,曾成功幫助過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業。根據國信證券估算,SVB對美國高成長企業的貸款市佔率約 46%,是高成長企業貸款市場的龍頭。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將硅谷銀行形容爲“創投圈集團”的財務公司——資金以貸款形式投放給PE/VC企業、高科技企業和這些企業的員工,同時也從這些企業和員工處獲得存款。

具體來看,硅谷銀行的兩大主營業務是爲PE/VC提供“資本催繳信貸”以及爲初創企業提供信用貸款:

資本催繳信貸:本質是一種過橋貸款,通常會給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提供短期貸款,讓它們在等待投資者的資金到位之前先解決資金問題。這類貸款風險較低,期限較短,所以收益率相對不高。

初創企業貸款:當初創企業沒有盈利和現金流時,它們經常需要向硅谷銀行借款來維持業務運營。這些貸款風險比較大,因爲沒有抵押物,所以硅谷銀行通常會向借款企業要求提供3-5%的認股權證。具備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

2022年財報顯示,在該行的貸款構成中,資本催繳信貸余額413億美元,佔比高達56%,初創企業貸款佔比爲9%。

有業內人士將硅谷銀行的業務特點總結爲“投貸聯動”,即股權投資的收益與信貸業務的風險平衡相互抵消,以實現超額盈利。2021年,硅谷銀行的股權資產佔總資產的1%,卻實現了收益5.6億美元,佔非息收入的20%。

爲何突然崩盤?

安然度過千禧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平穩運行已經40年的硅谷銀行,爲何在短短數天內崩盤呢?

故事的伏筆在三年前埋下。2020年3月,美聯儲开啓無限量QE,把基準利率降到0左右,在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美國科技公司大量回購和融資,與高科技相關的VC投資也變得非常熱門。美國的PE/VC市場快速擴張。

這種情況下,硅谷銀行的核心儲戶——即科技公司們手頭擁有大量現金,該行由此吸引了大量存款。該行存款規模從2019年的617.6億美元躍升至2021年底的1892億美元(尤其以活期存款爲主)。硅谷銀行的規模在此期間也快速增長,其資產總額從2019年末的710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末的2115億美元,其中2020年同比增長63%,2021年同比增長83%。

與此同時,手握大量現金的硅谷銀行爲了獲取更高額收益,選擇進行證券投資,主要买入了投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美國國債。這類資產在2020年和2021年實現了浮盈,但並沒有被出售。

但問題是,硅谷銀行投入在證券上的存款太多了。截至2022年底,硅谷銀行买下了1200億美元的投資證券,其中包括91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組合(MBS)和260億美元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甚至遠遠超過了740億美元的貸款總額。

更不利的是,爲了獲取更高的收益,硅谷銀行买入了大量長久期的證券資產,尤其是中長期國債。

2022年3月,美聯儲啓動了力度空前的加息周期,爲硅谷銀行的擴張故事畫上了休止符。隨着加息周期的到來,一方面,存款的成本變得更高,難以低成本攬儲——該行有息存款成本從2021年的0.13%大幅攀升到2022年的1.13%;另一方面,債券價值會走低,這也就意味着硅谷銀行持有的大量證券資產的縮水。

更重要的是,科技初創公司們轉而變得需要現金,選擇提取存款。年報顯示,2022年該行全年存款總額下降了160億,大約佔存款總額的10%,特別是活期無息存款由1260億驟降至810億。

這還遠遠不夠,爲了填補資金缺口,硅谷銀行只能選擇賣出此前囤下的巨額證券。 

3月8日盤後,該行發布公告稱出售了210億美元的可供出售資產來重塑資產負債表,稅後損失達18億美元(硅谷銀行2022年全年歸母普通股東淨利潤僅15億美元),同時還出售普通股和優先股募資22.5億美元。此時,硅谷銀行還持有久期更長的高達913億美元的“持有到期”債券,而這部分債券在整個2022年的價值已經縮水了69億美元,並且還很有可能持續縮水。

花費如此虧損也要變現反映出了巨大的流動性壓力,投資者對於硅谷銀行的信心隨之坍塌,擠兌風潮到來。周五披露的一份監管文件顯示,投資者和儲戶周四一天內試圖從硅谷銀行提款420億美元。

總體來看,“期限錯配”是硅谷銀行失敗的核心原因。其持有資產的期限遠遠大於利負債期限,銀行極易面臨“流動性風險”,銀行可能無法及時償還負債,導致資不抵債、銀行破產。

“銀行最大的風險是擠兌,負債不穩但又利率低位,买一大堆長債很致命。如果沒有流動性危機,資不抵債也不一定倒閉。”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

又一次“雷曼時刻”? 

對於硅谷銀行的雷暴,市場反映出了強烈不安。

3月9日,美股基準KBW銀行指數暴跌超8%,創下自2020年6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 1.85%,而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均超過500點,跌幅分別爲1.66%和2.05%。3月10日,KBW銀行指數再跌3.91%,本周累下跌15.74%,創有記錄以來最大周跌幅。甚至在亞洲,MSCI亞太金融指數一度下探2.6%,邁向一年來最大跌幅。

有市場聲音認爲,突然雷暴的硅谷銀行可能又如當年突然破產的雷曼兄弟,酝釀出一場更廣泛的危機事件。 

多家券商機構發聲爲市場降溫。比如,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銀行團隊認爲,當前整體情況可能並沒有市場擔憂的那么緊張:

槓杆方面,金融危機後美國金融部門在強監管下整體槓杆較低,且資本充足率也相對健康,因此發生大面積的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似乎並不高,上述事件可能無法代表整個美國銀行體系。

流動性角度,美國在岸及離岸流動性的收緊也並沒有那么顯著。在極端假設下,如果後續流動性繼續收緊引發更大層面和程度的流動性衝擊,美聯儲可能而且也有充裕的手段提供流動性支持。

對此,也咨詢了多位美國私募股權投資者以及國內學者。一部分觀點認爲,目前來看,硅谷銀行的雷暴還無法與雷曼時刻同日而語。

中央財經大學投資學教授李國平向表示:“硅谷銀行的雷暴與雷曼公司的倒閉存在着三點區別,規模就不一樣(倒閉前雷曼資產規模達到6390億美元,硅谷銀行爲2120億美元),槓杆率不一樣(雷曼遠高於硅谷銀行),影響對象不一樣(雷曼影響其它金融機構,硅谷銀行影響的是硅谷的實體企業)。”

事實上,硅谷銀行的雷暴對於硅谷實體企業的初步影響已經出現。

比如,人力資源初創公司Rippling依靠硅谷銀行處理其客戶員工的工資支票,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周五表示,盡管硅谷銀行的系統顯示付款已經處理,但實際上沒有款項流向Rippling的客戶員工。Rippling迅速與其新的銀行合作夥伴摩根大通展开合作,並提交了支票以進行隔夜處理,這意味着客戶的員工將在幾天內收到工資。

 一位美國風險投資人向表示,此次事件將會對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創業公司帶來較大影线,但是影響應該能控制在創投圈範圍內。

“硅谷銀行的資產仍然相對安全,只是账面估值大約貶值了10%,伴隨着後續資產拍賣變賣,是可以償還負債的,只是需要時間。目前市場太恐慌了,伴隨着FDIC的接收,我覺得不會有太大的溢出效應。”上述投資人表示。 

不過也有投資人認爲,硅谷銀行的雷暴反映出美聯儲在大放水後的持續加息正在酝釀危機。

硅谷投資人、TSVC創始合夥人張於慶向表示,“硅谷銀行雷暴可能標志着一個漫長而深刻的蕭條周期的开始,利率的急劇上升對許多行業的損害還沒有顯現出來,硅谷銀行恰好第一個出現。此刻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選擇是高通脹,或者是經濟衰退。創投生態系統需要從此开始經歷一次重大修正,重新建立一個更健康的系統。”

(本文首發 ,作者 | 蔡鵬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