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傑瑞CEO徐霆:創新藥的最基本元素是臨牀和商業化價值

2023-04-23 17:01:19

2023年开年不久,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回暖初現端倪,多家港股上市創新藥企抓住窗口期進行募資。其中,康寧傑瑞(09966.HK)通過先舊後新的方式,在香港配股融資3.8億港元。

這讓康寧傑瑞創始人、董事長徐霆松了一口氣。過去兩年中國創新藥行業投融資的肅殺景象,仍歷歷在目。據行業數據機構醫藥魔方統計,2022年國內創新藥一級市場融資事件435起,同比下降32%;市場融資總金額67億美元,同比下降55%。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保留超過兩年的現金。”2023EBC第八屆易貿生物產業大會暨易貿生物產業展覽期間,徐霆在接受時代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今年康寧傑瑞在香港完成了近4億元的快速募資,加上商業化產品恩沃利單抗注射液(KN035,商品名:恩維達)的收入,保持3~4年的現金流應該沒有問題。

康寧傑瑞成立於2008年,先後致力於凝血VIII因子等生物類似藥、創新腫瘤藥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是國內最早做雙特異性抗體平臺的生物藥企之一。2019年,公司通過港交所18A章節規則登陸港股,目前已聚焦腫瘤領域布局了13條產品管线,其中恩沃利單抗注射液於2021年年底獲批上市,是全球唯一可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劑。

從2022年財報來看,康寧傑瑞在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0.69億元,似乎並不“差錢”。但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上市近4年,其仍未實現盈利。此輪募資背後,康寧傑瑞多個研發管线正步入臨牀後期,研發成本持續攀升。

康寧傑瑞創始人、董事長徐霆。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眼下,創新藥行至中場,藥企已經進入到了比拼產品競爭力和商業化能力的階段,而穿過資本寒冬,康寧傑瑞要繼續往上,單憑一款產品實則難以支撐。因此,對於康寧傑瑞來說,推動更多研發管线落地並實現商業化價值便顯得尤爲迫切。

在徐霆看來,做創新藥,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他告訴時代財經,對一家創新藥企來說,既不能放棄做新藥,也不能拋棄產品商業化、無視盈虧問題,二者同樣重要。

“我們希望盡早達到盈虧平衡,比如2025年,KN046上市後。”徐霆說,“盡管新藥研發有空間,可以燒錢,但作爲新藥研發企業,其本質還是商業,需要盈利,不可能一直依賴融資。”

兩次變軌

千禧年初期,一片荒蕪的中國生物創新藥領域亟待一場變革。彼時,要想在這裏研發出一款新藥、培育出一家新興藥企,並非易事。2008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迎來創業熱潮,一大批海外科學家返回中國,投身創業大軍,徐霆便是其中之一。

創業14年,康寧傑瑞經歷了兩次變軌,徐霆對此總結,在研發和布局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做好選擇。

“根據我們這些年的探索,如何在衆多的選擇中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領域,選擇最合適的技術才是關鍵。我們不可能30個項目一起推動臨牀,只能取舍和聚焦。”徐霆說。

第一次變軌發生在徐霆回國創業的第二年。

爲了在中國研發凝血VIII因子,讓中國血友病患者有藥可用,2008年11月,徐霆創立了蘇州康寧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本身並不是問題,但是只有回國才有機會解決當時急需的臨牀需求。”徐霆告訴時代財經。

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總是捉摸不定的。新藥研發“九死一生”,而當時的政策環境與如今相比亦是千差萬別。和研究所不同,藥企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漫長的研發周期極有可能拖垮一家藥企。

爲了“活下去”,徐霆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2010年,因資金不足、研發無法繼續,康寧傑瑞最終把凝血VIII因子產品轉讓給了正大天晴。

此後,康寧傑瑞調整了發展路徑,將目標鎖定在大分子新藥和生物類似藥上。期間,徐霆帶領團隊一口氣做了30多個生物類似藥,目的就是爲了尋求資金,不斷爲公司研發新藥造血。

2013年,康寧傑瑞第一個生物類似藥申報成功,至2018年,其生物類似藥產品线基本覆蓋了國外銷售超過10億美元生物藥的80%。另據湯森路透《2015年中國生物類似藥發展報告》,在中國“擁有5個以上生物類似藥的公司”中,康寧傑瑞以擁有28個生物類似藥品種居國內首位。

但生物類似藥並不是康寧傑瑞的目標。

“布局生物類似藥的研發,無論是從行業角度,還是公司角度來說,都是發展的必經之路。以當時的環境來說,我們都是在缺乏風投、相應知識產權體系和政策環境的前提下打磨新藥。”徐霆對時代財經強調道,做一款新藥,或者某種程度創新的藥,才是康寧傑瑞一直以來不變的初衷。

2017年,康寧傑瑞再次變換軌道,停止了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全面押注創新腫瘤藥。此後數年,以大分子藥物爲主,康寧傑瑞在抗腫瘤領域陸續布局了多條產品管线。

“我們之所以專注抗體藥物是基於對蛋白質的深刻理解,如何在龐雜的靶點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候選物,如何將整個過程系統化、工程化。”徐霆對時代財經解釋道,做藥本身就是體系化的,而從產品研發到商業化,其間牽絆的因素繁多且非常龐雜,如果將這個體系走通,於制藥到成藥而言至關重要。

2021年11月,康寧傑瑞迎來第一個自主研發成果。由康寧傑瑞、先聲藥業(02096.HK)與思路迪醫藥(01244.HK)三方战略合作的PD-L1抗體藥物恩沃利單抗注射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這是一款由國內自主研發的PD-L1單域抗體FC融合蛋白,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型(dMMR)的成人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治療。

明星產品的榮光和挑战

作爲公司首款商業化的自研產品,也是全球首款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劑,恩沃利單抗注射液的成功上市打开了康寧傑瑞在抗體藥物領域的大門。

當下,抗體藥物已經是生物技術制藥領域的一個重要板塊,治療性抗體也經歷了鼠源性抗體、嵌合抗體、改性抗體和表面重塑抗體(部分人源化抗體),以及全人源化抗體等不同發展階段。抗體與靶抗原結合具有高特異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臨牀上能夠用於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病等各種重大疾病的治療。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全球第一款治療性抗體進入臨牀以後,治療性抗體得到了迅速發展。截至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共批準了近百個治療性抗體藥物。

據《2022版單克隆抗體項目可行性專項研究及投資價值咨詢報告》,2020年全球單抗市場規模達到1744億美元,2022年全球單抗市場規模預計達2252億美元。其中,2020年中國單抗市場規模達到411億元,2016年至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爲43.2%。隨着中國患者基數的不斷增長、新型單抗藥物的推出、抗體藥物滲透率的提高,中國單抗市場規模預計將以36.5%的復合年增長率於2025年增至1945億元,並以18.0%的復合年增長率於2030年增至4447億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恩沃利單抗注射液不僅讓康寧傑瑞在單抗市場中佔有一席,也率先爲其帶來營收。數據顯示,恩沃利單抗上市僅一個月,銷量就達到12000支,創下6030萬元的銷售收入,遠高於同類競品在2021年的月平均銷售額。

2022年,是康寧傑瑞步入商業化後的首個完整運營年。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恩維達全年終端銷售超過6億,歸口康寧傑瑞的收入爲1.48億元,同比增長1171.1%。

這個銷售結果遠超徐霆及其團隊的預期。“主要還是因爲恩維達的差異化帶來臨牀價值,轉化爲商業化的優勢”徐霆對時代財經透露。

不過,短時間內,這款明星產品仍然難以改變康寧傑瑞連續虧損的現狀。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康寧傑瑞淨虧損3.26億元,同比下降21.02%;研發費用爲4.68億元,同比減少2.7%。

康寧傑瑞面臨的另一個挑战是,PD-1/L1的“內卷”紅海競爭。目前,國內已上市的PD-1/L1靶點藥物不少於14個,另據藥融雲數據顯示,國內目前進入臨牀階段的PD-1/L1抗體藥物及候選藥物有70個,其中的競爭壓力顯而易見。

目前市場中,各家藥企的儲備管线靶點扎堆,同質化嚴重,這也意味着,大量的管线實則沒有太大的商業化價值。而創新藥企想要成功,除了要比競爭對手們更早地登陸市場,具備差異化優勢也至關重要。

爲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康寧傑瑞也在拓展恩沃利單抗注射液的適應症,目前正在开展膽道癌的注冊性III期臨牀試驗,以及聯合侖伐替尼用於二线治療MSI-H/dMMR內膜癌的臨牀。同時,海外與合作夥伴推動的軟組織肉瘤適應症臨牀也在有序推進。

“活下去”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第一次對未盈利的生物科技類公司敞开了資本的大門。不足五年的時間,港股18A藥企(指通過港交所18A章節規則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經歷高潮與低谷,有人翻身完成“掘金夢”,有人掉隊、賣身又停產。

時代財經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進入2023年,在已經披露2022年年報的48家港股18A未摘B藥企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不足10億元的已達20家,而已經實現盈利的僅有先瑞達醫療(06669.HK)一家。

“盡管我們還沒有盈利,但一直以來我們對臨牀管线的增設與刪減,以及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是嚴格把控,因此資本寒冬給行業帶來的現金流危機對我們來說影響不太大。”徐霆稱。

2025年是康寧傑瑞預期的盈虧平衡點。“我們希望盡早地達到盈虧平衡。”徐霆對時代財經表示,在港股18A規則下上市的藥企,多數處於未盈利狀態,但藥企上市、產品商業化畢竟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積累和沉澱。

盡管大多數人認爲新藥靠想象空間和預期,只要能融到資就可以繼續燒錢,但在他看來,新藥是必須要做的,而公司扭虧轉盈,成爲利潤驅動型企業遠比不停地依靠融資支持業務成本要好得多。

當下,康寧傑瑞距離盈利還有一段距離,但徐霆表示,公司拳頭產品PD-L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代碼:KN046)有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兩個適應症三期臨牀將在今年結束,預計2023年三季度可以在中國申報上市。

在創新設計上,KN046採用機制不同的CTLA-4與PD-L1單域抗體融合組成,可靶向集中於PD-L1高表達的腫瘤微環境及清除抑制腫瘤免疫的Treg。徐霆告訴時代財經,雙抗的設計更能保證兩個藥物的療效,同時增加了安全性窗口期。

目前,KN046已在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开展覆蓋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胸腺癌、肝癌、食管鱗癌、三陰乳腺癌等10余種腫瘤的20多項不同階段臨牀試驗。美國FDA在基於澳大利亞和中國取得的臨牀試驗結果後,批準了KN046在美國直接進入Ⅱ期臨牀試驗,並於2020年9月授予KN046用於治療胸腺上皮腫瘤的孤兒藥資格。

除此以外,由自主知識產權FC異二聚體平臺技術(CRIB)开發的HER2雙特異性抗體KN026的新藥申請(NDA)也預計將於2025年提交。

“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些年從單抗、雙抗,到ADC(抗體藥物偶聯物)、雙抗的ADC等的研發拓展變化,我們不斷地進行多維度的探索,試圖在做藥這一塊找到一些可能的、突破性的進展。”徐霆對時代財經表示,“但在藥物研發、藥企發展的過程中,技術的突破始終都只是手段,從真正意義上解決某個臨牀問題或醫學問題,然後轉化爲商業化價值才是核心目標。”

上述問題多是在產品上市之前所考量的。一款創新藥的生命周期包含三個階段,分別是早期研發、臨牀試驗、商業落地,相對應的是藥企所具備的研發能力、執行能力和商業化能力。要讓一款創新藥獲得成功,除了需要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執行能力之外,藥企的商業化能力也左右着藥物最終的成敗。在產品商業化落地之後,如何鋪設渠道和搭建銷售團隊成爲考驗康寧傑瑞的另一個關鍵問題。

“目前還在考慮銷售模式的問題,我們還有半年左右的思考時間。”徐霆告訴時代財經,確定的是我們一定會自建商業推廣團隊,“畢竟我們對KN046最了解”,而且核心的醫院布局一定要自己掌控。至於銷售模式是分包還是分利,還需要進一步評估。

過去10年,中國創新藥進展飛速,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落入了產品同質化的“內卷”之中。在徐霆看來,一方面,“內卷”意味着研發缺乏創新的手段與目標,只能在已驗證的靶點中不斷地進行重復或相似的操作;另一面,新興的Biotech藥企的發展,也受制於資本的影響,而資本的冷與熱直接影響了行業內的發展。

在創業初期就體會過商業的殘酷的徐霆早已習慣了未雨綢繆。

“‘內卷’是有代價的。有人成功走出去,就有人敗興而歸。重要的不是誰承受了代價,而是同樣的代價,一個行業能夠經受幾次。”徐霆對時代財經感嘆道,“無論是公司,還是個體,好好活下去才是基礎。一個項目在立項之初就要考慮到臨牀和商業化價值的第一性原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