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自動駕駛回歸“菜鳥” |鈦媒體焦點

2023-05-17 08:00:20

在自動駕駛領域,阿裏幾乎是互聯網陣營中最“低調”的一位,但最近不得不“高調”了一把。

近日,有媒體報道,阿裏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並入菜鳥集團。報道發出後,有申請達摩院自動駕駛部門暑期實習的同學在脈脈留言稱,雖說實習意向並不能說絕對被毀,但已接到HR消息說,“情況不樂觀,要做好心理準備。”

緊接着,界面新聞再發文稱,阿裏此次業務調整僅有近百人轉入菜鳥,其余近200人被裁,約佔團隊總人數的70%。此後,達摩院不再保留自動駕駛相關業務和團隊。

對此,阿裏回應媒體稱,因業務調整,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轉入菜鳥集團,部分人員轉入菜鳥,同時將有其他部分人員進入阿裏其他業務,網傳裁員數量並不準確。不過,對於具體裁撤比例,阿裏方面並未做說明。

始於菜鳥

爲什么要轉入菜鳥?事實上,阿裏自動駕駛研發的無人物流車本身就起源於菜鳥。

2015年年底,菜鳥網絡組建菜鳥ET實驗室,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研發無人物流車,主要負責人爲陳俊波。其在2016年9月1日發布末端配送工具——“小G”機器人,用於提升阿裏內部的郵件投送效率;次年9月,又發布了升級版小G二代以供園區內的末端配送服務。

嚴格來說,小G屬於一臺機器人而非配送小車。因此,在小G之後,ET實驗室又开發了G系列產品,採用了“配送車”的架構。2018年初,依托菜鳥的物流渠道,G系列的小車开始在一些大學校園內進行測試。

當時,菜鳥總裁萬霖還开通微博,並首次公开發聲表示,菜鳥ET實驗室在年底前要全面商用無人車,並放出攬才豪言:菜鳥ET物流實驗室的招聘人數不設限,“有多少技術牛人,就要多少。”

就在萬霖放下豪言的同時,剛成立一年的阿裏達摩院決定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由阿裏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領導。

王剛於2017年3月加入阿裏,出任首席科學家,主要負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發工作。而在此之前,他曾在南洋理工大學任教,當時便研發過車輛、車距、車道檢測的輔助駕駛系統,並順利實現商業化。

爲了協調兩支研發力量,有媒體報道,2018年底阿裏內部達成了“達摩院關注技術,ET實驗室關注產品應用”的發展思路。

但2019年,阿裏又开始整合內部兩支自動駕駛研發力量。9月,ET實驗室幾十人的算法團隊轉而向王剛匯報。到2020年4月份,ET實驗室剩余的團隊成員也全部劃入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一個大約300人的新團隊正式成立。

2020年9月,達摩院在當年的雲棲大會上正式發布L4級自動駕駛產品、物流機器人“小蠻驢”。阿裏方面當時稱,小蠻驢很快將在社區、學校、辦公園區大規模使用,菜鳥則是小蠻驢的最大客戶。

2021年9月,在小蠻驢配送訂單達到100萬件時,阿裏又將自動駕駛從無人配送延伸到了幹线物流。當時,阿裏集團副總裁、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透露,達摩院正在研發L4級自動駕駛卡車“大蠻驢”,當時已與菜鳥合作,开始小範圍路測。

事實上,早在張春暉還在擔任ET實驗室職務時,就曾將實驗室的研發主线任務定爲無人配送以及無人卡車。

張春暉是在2010年加入阿裏,也是AliOS創始元勳。後來伴隨着AliOS組織架構調整,張春暉短暫離开。2017年初,AliOS事業羣並入阿裏雲智能事業羣,張春暉則調任菜鳥物流ET實驗室主任,負責末端物流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开發。

不過,就在阿裏宣布進軍幹线物流之後沒多久,也就是2022年1月,王剛離職。彼時擔任資深算法專家的陳俊波接棒,成爲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的負責人。

不過,在接棒一年之後,陳俊波也被證實離職創業,和前阿裏機器人CEO谷祖琳一同創辦清潔機器人公司“有鹿智能”。

這與王剛的創業領域一致。據了解,王剛創立的新公司名叫“新生紀”,已經獲得來自高瓴資本、光速中國的數千萬融資。

歸於菜鳥,或對其估值提升有幫助

對於此次的調整,阿裏方面稱,其自動駕駛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即從實驗室前沿科技探索,轉入場景業務落地實战。

這個轉變背後套着一個緊密相關的背景就是:阿裏24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

今年3月份,阿裏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啓動24年來最重要的“1+6+N”組織變革。 即,阿裏集團今後將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下設阿裏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分別設立董事會和各自負責的CEO。

換句話說, 不同於此前的“大鍋飯”,今後各子公司將自主發展、自負盈虧。這也就意味着,回歸商業本質,一個業務的實際價值有多大,要在市場競爭中確立。顯然,還處在“輸血”狀態下的自動駕駛需要被重新審視。

根據阿裏發布的2022年財報(2021年3月-2022年3月)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蠻驢配送物流訂單超過1000萬,但包含達摩院、天貓精靈等在內的創新業務營收僅佔總營收的1%。

從應用前景來看,隨着人口紅利逐漸降低,物流配送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無人配送可以幫助解決配送“最後一公裏”招工難、用人貴的問題,僅中國無人配送市場規模就可達數千億元到上萬億元。

通過小蠻驢的數據顯示,單次可承載不低於100千克的重物。按照最多每車滿載50件常規尺寸的快遞/包裹/外賣、每天送貨12次計算,無人車峯值運力可達一天600單。對比之下,快遞小哥一天的送單量大概在四五百單左右。

但整體而言,無人配送還處於產業化發展初期,規模化落地商用還面臨很多問題。

一位行業人士對表示,無人配送車要想落地一個場景需要同時滿足兩方面,一方面是當前的技術可以應用到場景中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是客戶愿意爲新技術买單。

而成本則直接影響客戶的买單意愿。去年,美團自動車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曾對預測說,將成本降到20萬以內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除了自動駕駛的軟硬件外,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自動駕駛的運營能力會是一個更難的考驗。商業是由不同類型的細節構成,當技術從實驗室落地到商業場景中會遇到很多原來想象不到的問題,比如消防的問題,安全的問題,車輛與人調度的問題,以及整個重資產管理的問題等。

除此之外,行政立法缺乏、事故責任難定、標準體系不全、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仍需一一解決,而這些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一步到位,無人配送的爆發仍需要時間。

而等待的過程本身就是篩選淘汰的過程。最近,無人配送的獨角獸公司Nuro就宣布第二次大規模裁員,還叫停了無人車量產和商業落地。更早之前,也就是2022年10月,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宣布放棄探索送貨機器人業務。緊隨亞馬遜,全球快遞巨頭聯邦快遞也關停了Roxo無人配送車項目。

在整個行業都普遍面臨商業化落地難題的時間點,無論是研發投入、應用場景,還是業務的契合度上面,並入菜鳥都更適合商業化落地和大規模應用。畢竟,菜鳥不僅是“小蠻驢”的客戶,“大蠻驢”也是與菜鳥進行着小範圍的路測合作。

對於菜鳥來說,今年內已經兩度傳出上市消息,最近一次消息稱,菜鳥計劃於2024年初在香港IPO,欲籌集20億美元。雖然菜鳥方面回應稱,“我們不對市場傳言做評論。”但外界有評論認爲,自動駕駛業務的加入或許會對菜鳥未來上市估值有提升作用。

結語

觀察自動駕駛公司這幾年對外宣傳的PPT可以發現一個變化,以前在做業務分類時很多公司習慣用L0-L5來做區分,但現在則幾乎很少看到,轉而用場景名詞替代,比如城市、高速、礦區、幹线等。

從菜鳥出發,途徑實驗室,再回歸菜鳥,阿裏自動駕駛的變動背後,既有阿裏自身架構調整的考量,更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軌跡的縮影。

從實驗室項目變成一門生意,商業的考量自然更重。如何從“燒錢”走向“賺錢”時代,並實現商業化盈利和細分場景落地,不只是阿裏要面對,恐怕業內所有玩家都需要回答。

(本文首發,作者|韓敬嫺,編輯|張敏)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