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頭頂“AI醫療第一股”光環的鷹瞳科技,背後實力對得起這稱號嗎?(附申購計劃和新股評級)

2021-10-27 19:09:00

全網同名 讀財報說新股


一、招股信息和中籤率預測

目前招股認購遇冷,截止寫文,公开發售部分都還沒超1倍

預測認購人數2萬左右,最終不回撥,則甲乙組各分得11134手,則一手中籤率在35%-45%之間

若公开超購倍數在15%-50%區間,則甲乙組各分得33401手,一手中籤率100%

乙頭獲配超過本金,上乙組的要注意股價波動風險

二、公司信息

在鷹瞳科技剛通過港交所聆訊的時候,筆者就發布了基本面文章,這裏就不再重復講了,詳情可點擊藍字回看《北京鷹瞳通過聆訊:被衆星捧月的AI醫療第一股,能經得起如今打新情緒冰點下的考驗嗎?》

當時的文章,給出鷹瞳市值如果發行在60億人民幣、折合港元爲73.13億港元以下,再來考慮是否認購的問題,而這次鷹瞳正式招股,市值下限剛好跟我給出的估值一致,估值比較合理,起碼比隔壁的微泰、三葉草動輒估值翻倍良心多了

而如果上限定價的話,會高出10億港元左右,就衝着這高出的10億,筆者決定深入來看下這個AI醫療第一股的實力究竟如何

三、決定認購與否的幾點

1、相對於聆訊版本的資料,鷹瞳的正式招股書更新了21年的中報業績,21年半年營收4.95千萬,同比20年年中增速直接翻了7.6倍,跟今年產品放量有關,但是同比數據參考性不大,因爲去年年中受到新冠影響導致基數太低了,只有650萬收入,所以這個利好,不構成我看好的理由

2、鷹瞳毛利率,從2019年的53%一直攀升至21年年中的64.1%,毛利率的提升,證明產品搶手,那實際情況如何呢?

看上圖,鷹瞳的核心產品就是賣人工智能軟件的,在20年年中,因爲新冠疫情影響,20年年中毛利直接是虧損的,錄得毛損率-29.6%,而今年疫情緩和,業務恢復後,毛利才轉正,而且是直接飆升到70.8%,所以毛利率也沒有可比性,這個毛利率攀升的利好,也不構成我看好的理由

3、那么我們來個假設,公司以後的年度,還能維持如此之高的毛利率嗎?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一個行業很賺錢,毛利高,那么萬惡的資本一定會來填平這個窟窿,使其趨向社會平均收益水平,能阻擋這種趨勢的,唯有依靠自身的護城河夠不夠寬

在這個行業,除了鷹瞳外,看看還有哪些社會資本會進來爭搶蛋糕

鷹瞳科技是率先出圈的黑馬,不代表它是唯一的。愛爾眼科、BigVision、體素科技、泰立瑞等企業,都在大力研究利用AI篩查糖網病的科技。

愛爾眼科於2017年开始與英特爾合力打造AI眼科診療系統,大數據、強技術與鷹瞳科技的主要賣點高度重合,很容易造成劇烈的是用戶競爭和市場對衝。而愛爾眼科的數據量更爲龐大,有英特爾的技術加持,競爭力還是相當強悍的。

再如體素科技。其團隊已獲得聯創、紅杉、騰訊等世界知名資本的認可,核心團隊由如UCLA等大學教授級別的高端人才構成,AI醫療產品覆蓋到眼、心髒、肢體等多方位診療,可提供全面多樣的服務。在這方面鷹瞳科技就顯得遜色了不少。

當然,更爲致命的是,連當今互聯網巨頭都开始進入這個行業,百度、阿裏、騰訊以及谷歌等傳統互聯網巨頭都已經看到了視網膜AI發展的巨大前景,並且加大力度布局。

在傳統眼科和互聯通巨頭的夾持之下,鷹瞳未來的毛利率大概率是越走越低,競爭力在這些巨頭面前更是不值一提了

4、技術型企業,要想維持和鞏固核心競爭力,那么研發方面肯定不能馬虎

而鷹瞳更新的21年年中報表顯示,研發費用僅同比增長39%,與之對應的是銷售費用卻同比大增167%,看來公司的心思,已經不在研發上,花在了如何打廣告身上了,有點开始不務正業

5、鷹瞳也逃不掉早期企業的通病,就是存在大客戶集中的風險

如圖,前五大客戶,佔了收入的80%,如果這些大客戶稍微出點什么意外,鷹瞳的業績就會劇烈波動

四、申購計劃和新股評級

綜上幾點,筆者決定放棄認購,自從心瑋、先瑞達之後,市場對於虧損的股都不感冒了,往深裏說,今年打新情緒由高漲轉爲現在的低迷,跟這些虧損股有很大的幹系,懂的都懂,別的也不敢說太多

當然,按照目前的孖展情況,可能最終不回撥,那走勢不是散戶說了算,復制微泰的走勢也說不定,但打新變成賭新,那還有意義嗎?

免責聲明:文中觀點僅爲代表個人的思考和操作,僅供參考用,不涉及薦股,更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此爲初步申購計劃,隨着市場面和大盤情緒的逐步演化,最終的決策可能有所改變,申購截止日前在羣內公布最終方案

本號深研基本面爲主,做到踏踏實實讀財報,認認真真說新股,每篇文章都“有邏輯有數據有理論”

如果您也認可喜歡的話,記得點個贊、關注我和轉發哦么么噠!

相關證券:
  • 鷹瞳科技-B(02251)
  • 愛爾眼科(300015)
  • 騰訊控股(00700)
  • 醫療器械(H30217)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