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Top10制藥企業版圖!誰是細分賽道之王?

2022-02-17 12:00:32

制藥企業產品的覆蓋領域,往往與企業本身的策略、布局以及優勢息息相關。

隨着財報的出爐,醫趨勢根據各家財報的財報結構,對全球Top10制藥企業的覆蓋領域進行詳細的解讀。

Top10全球制藥企業產業結構一覽

*BMS的財報直接公布了除【其他成熟品牌】外的各個產品的營收,並未將產品按照領域分類。按照產品的適應症,可以粗略將BMS的產品劃分爲實體瘤、心血管、免疫、血液學、其他成熟品牌五大板塊,由於一些產品有多個適應症,該分類僅供參考。

從上表來看,腫瘤、免疫無疑是全球制藥企業產品管线中不容錯過的兩大領域。Top10全球都有布局。

  • 腫瘤領域,BMS在並購新基後,直接躍至第一位;羅氏因受仿制藥的衝擊,與BMS的差距拉大。

  • 免疫領域,艾伯維靠修美樂超200億美元的營收,排位第一。

神經科學領域,強生、羅氏、艾伯維、諾華、賽諾菲(以神經&免疫業務營收計算)、默沙東有布局。

  • 強生以70億美元營收排名第一,羅氏以68億美元排名第二。

新冠領域,輝瑞是最大的贏家,其次是阿斯利康

腫瘤領域:

BMS第一,羅氏第二

全球Top10藥企中,所有公司都在腫瘤領域進行了布局。2021年全年,這10家企業在腫瘤業務總營收達到了1361億美元。

BMS以301億美元的腫瘤業務營收,衛冕全球“腫瘤之王”。主要以來Revlimid、Opdivo、Pomalyst三大龍頭產品。

  • BMS腫瘤的頭號產品Revlimid,通過並購新基得來,營收高達128億美元

  • PD-1明星產品O藥 Opdivo在2020年受疫情不利影響以及競品的衝擊,出現了下滑。2021年Opdivo營收重回增長,+8%至75億美元。但總的來說,與默沙東K藥 Keytruda的營收差距拉大。

  •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免疫調節劑Pomalyst也是從新基獲得,營收+9%至33億美元。

  • 與O藥並稱“免疫雙子星”的Y藥 Yervoy增長亮眼,+20%至20億美元。

羅氏腫瘤營收221億美元,排位第二。受仿制藥衝擊,整體下滑11%,與BMS的差距由2020年的約50億美元拉大到約80億美元。

  • 羅氏腫瘤營收最高的單品是乳腺癌產品Perjeta,+4%至43億美元

  • PD-L1產品Tecentriq的增幅相比2020年(+55%)明顯放緩,+24%至36億美元。主要是從FDA撤銷了尿路上皮癌、三陰性乳腺癌兩個適應症。不過,Tecentriq在2021年也獲批成爲肺癌輔助治療領域的首個PD-1/L1產品,有望2022年帶來增量收入。

  • 原“三駕馬車”Avastin(安維汀)、Herceptin(郝賽汀)、MabThera/Rituxan(美羅華)受仿制藥的強烈衝擊營收同比分別-37%、-29%、-38%。整體爲羅氏腫瘤貢獻90億美元營收,但相較於2020年,這三種產品的全球營收下滑49億美元。

默沙東腫瘤僅3款產品,卻以189億美元的營收,佔據腫瘤第三。

  • PD-1產品K藥Keytruda營收172億美元,同比+17%。是全球腫瘤領域營收最高的單品。增長主要是因爲在NSCLC、三陰乳腺癌、腎細胞癌、頭頸鱗癌、MSH-I等關鍵癌種繼續滲透並維持較大市場優勢,同時在臨牀用藥上也开始更多向早期一线用藥轉移。

  • 默沙東與阿斯利康合作的泛腫瘤治療藥物、PARP抑制劑Lynparza營收+36%至10億美元;默沙東與衛材合作的靶向藥Lenvima營收+21%至7億美元。

諾華、強生、阿斯利康、輝瑞的腫瘤業務營收相互之間以約10億美元差距遞減,分列腫瘤業務第四、第五、第六、第七。

諾華腫瘤營收155億美元,老牌腫瘤大廠擁有的腫瘤產品繁多,總數量20個左右。

  • 血液腫瘤藥物Tasigna、Promacta/Revolade 分別突破20億美元的營收,是諾華腫瘤業務的支柱性產品。

  • 一直備受關注的CAR-T細胞療法產品Kymriah 營收+24%至6億美元。

  • 實體瘤領域,Tafinlar + Mekinist 、Sandostatin 兩款產品分別營收17億美元、14億美元。後者由於專利到期營收同比-2%。

強生腫瘤營收145億美元。

  • 骨髓瘤藥物DARZALEX營收+44%至60億美元

  • BTK抑制劑IMBRUVICA受同類競品影響,營收44億美元,增速放緩至+6%;

  • 前列腺癌產品ZYTIGA 由於受專利到期影響,營收-7%至23億美元。而前列腺癌新藥ERLEADA是強生制藥增速最高的單品,同比+70%至13億美元。

阿斯利康腫瘤營收137億美元。腫瘤業務是阿斯利康營收最高的細分領域。

  • Tagrisso、Imfinzi、Lynparza,持續發力,但增長放緩。EGFR靶向抗癌藥Tagrisso是阿斯利康營收最高的單品,並首次超越50億美元營收門檻。

  • 肺癌重磅藥Imfinzi營收+18%至24億美元;與默沙東聯合开發的PARP抑制劑Lynparza+32%至23億美元。

  • BTK抑制劑Calquence快速放量至10億美元。

輝瑞腫瘤營收123億美元。主要是由乳腺癌靶向藥Ibrance、前列腺癌藥物Xtandi、腎細胞癌藥物Inlyta這三款超10億美元營收的重磅產品所支撐。

  • 乳腺癌靶向藥Ibrance貢獻54億美元營收,是輝瑞腫瘤業務中最重磅的單品。受到專利臨期的影響,增長僅+1%。

  • 非常有意思的是,輝瑞的3款腫瘤生物仿制藥,Ruxience(仿羅氏美羅華)、Zirabev(仿羅氏安維汀)和Trazimera(仿羅氏赫賽汀)累計貢獻了約14億美元的營收。而羅氏對應的這三款產品營收下滑49億美元。

艾伯維腫瘤業務僅靠2款血液腫瘤產品支撐,營收72億美元,排名第八。

  • Imbruvica這款與強生合作的BTK抑制劑營收54億美元,對艾伯維營收的貢獻度僅次於Humira,增長僅+1.8%。

  • 靶向BCL-2蛋白的Venclexta以+36%至18億美元的增長成爲艾伯維血液腫瘤領域的後繼力量。Venclexta由艾伯維和羅氏基因泰克共同开發。兩家公司共同負責美國市場的商業化,艾伯維負責在美國以外市場的商業化。羅氏未披露在該產品上獲得的營收。

賽諾菲、GSK的腫瘤業務分別以10億美元、7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九、第十。

免疫領域:

艾伯維蟬聯第一,修美樂突破200億美元大關

全球Top10藥企中,所有公司都在免疫領域進行了布局。2021年全年,這10家企業在免疫業務總營收達到了819億美元

由於各家業務架構不同,免疫業務的組成不同,該排名僅供參考。

艾伯維多年來盤踞在免疫領域第一位置。2021年,再次以253億美元的營收佔據免疫領域第一,並與排名第二的強生拉开85億美元的差距。事實上,營收如此強悍的艾伯維免疫業務只有3款產品。

  • 昔日“藥王”Humira營收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達到207億美元。但增長放緩,僅4%。

  • 銀屑病關節炎新藥Skyrizi營收+85%至29億美元;JAK1抑制劑、類風溼關節炎藥物Rinvoq增長超100%至17億美元,成爲艾伯維免疫業務的新生力量。

強生免疫業務營收168億美元,佔據第二。

  • 銀屑病藥物STELARA貢獻了91億美元的營收,是強生制藥營收最高的單品。

  • 昔日超級重磅產品抗炎藥REMICADE(類克)再跌-14.9%至32億美元。而重磅抗炎藥物SIMPONI / SIMPONI ARIA營收23億美元,增長僅1%。

  • 銀屑病關節炎藥物TREMFYA貢獻了免疫領域增速最高增速,+57.9%至21億美元。

羅氏免疫業務營收90億美元,佔據第三。

  • 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 +19%至55億美元,是羅氏免疫業務營收最高的單品。

  • 由於被納入COVID-19重症肺炎患者治療指南,抗炎藥物Actemra/RoActemra銷售額+27%達38億美元。

  • 與諾華聯合开發的、治療過敏性哮喘的Xolair營收+5%,首次突破20億美元。

賽諾菲的免疫業務綜合了特性應皮炎業務、神經&免疫業務。累計營收87億美元,佔據第四。

  • 特應性皮炎藥物Dupixent是賽諾菲目前最支柱性的藥物,+53%至60億美元。Dupixent是美國目前第一款橫跨皮膚科、變態反應、呼吸科科室用藥的生物制劑。

  • 營收22億美元,但2026年專利到期的多發性硬化藥物Aubagio業績下滑2%。

  • 與再生元合作的、全球首個抗IL-6抗炎藥Kevzara,雖然在治療新冠的臨牀上失敗,但憑借類風溼性關節炎適應症,營收仍+24%至3億美元。


阿斯利康呼吸&免疫業務營收60億美元,排名第五。主要以營收27億美元的哮喘藥物Symbicort、以及營收13億美元的哮喘藥物Fasenra爲支撐。

諾華、輝瑞、BMS、GSK、默沙東分列第六-第十。

新冠領域:

輝瑞一騎絕塵,艾伯維、諾華、BMS、賽諾菲顆粒無收

營收單位(百萬美元)

提到新冠領域,艾伯維、諾華、BMS、賽諾菲四家在新冠直接相關領域顆粒無收。這四家以外,

  • 輝瑞是最大的利好企業。依賴新冠疫苗Comirnaty高達368億美元的營收,輝瑞在新冠方面的營收一騎絕塵。

  • 阿斯利康是第二大利好企業,累計在2021年獲得新冠直接相關營收41億美元

  • 強生制藥憑借新冠疫苗在新冠領域營收24億美元,位列第三。

  • GSK這家疫苗大廠在研發新冠疫苗受挫之後,直接選擇“”,進行疫苗佐劑的生產,以支持开發多種含佐劑的新冠候選疫苗。這種爲“賣鏟給淘金人”的策略爲GSK帶來了6億美元的營收,加上新冠藥物13億美元的營收,GSK累計在新冠領域營收19億美元,位列第四。

就新冠疫苗領域而言,原本在疫苗領域頗具優勢的賽諾菲、默沙東、GSK,此次未能跟上新冠疫苗的風口。

新冠治療藥物無疑是2022年制藥企業肉眼可見的風口。且與新冠疫苗一樣,這也是一個有望誕生能夠改變行業格局的重磅產品的領域。

  • 羅氏制藥針對新冠的抗雞尾酒療法Ronapreve的營收18億美元,主要來源於日本、德國、英國、印度和法國。羅氏Ronapreve是截至2021年末,營收最高的抗新冠藥物。

  • GSK的新冠治療藥物Xevudy在2021年5月底獲得了FDA的緊急使用授權,此外,還獲得了歐盟批準、英國附條件批準,並在多個國家獲得臨時批準。2021年,Xevudy營收13.17億美元

  • 默沙東作爲第一個宣布終止新冠疫苗研發項目的跨國藥企,“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新冠口服藥物於2021年11月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後,迅速營收10億美元

  • 阿斯利康針對新冠病毒的長效抗體雞尾酒療法Evusheld,在2021年12月獲得FDA緊急受用授權。截至2021年末,急速爲阿斯利康貢獻了8500萬美元

輝瑞的新冠治療藥物Paxlovid成爲2022年新冠口服藥物市場爭奪战的一大看點:

  • 2021年12月22日,獲得FDA緊急批準,成爲美國首個獲批的口服新冠藥物。

  • 2022年2月11日,中國NMPA附加條件批準輝瑞公司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進口注冊,用於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爲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輝瑞預計,2022年,新冠疫苗營收約320億美元,新冠口服藥物營收約220億美元

商業战場上,市場爭奪永不停歇。在存量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新冠以及創新藥物獲批所帶來的增量市場正在重塑市場格局。

隨着春節的正式完結,2022虎年的大幕正式拉开。

END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