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地三尺也找不到水源,香港進入“至暗時刻”,內地出手了!

2022-06-27 12:00:33

文 | 華商韜略 吳銳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五個深水港口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香港經濟迅速發展,成爲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然而香港的發展,曾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缺淡水。

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缺水的城市可以持續繁榮。有考古學家研究認爲,幹旱缺水讓公元9世紀中美洲的瑪雅人大量逃離城市,此後瑪雅文明走向衰落。

1962年,香港也經歷了類似的危機。此前香港一直靠水庫蓄雨水解決城市用水,水資源一直非常緊張。1962年香港迎來50年一遇的大旱,嚴重的水荒立刻爆發。

當時的水荒有多嚴重?

在田野裏,可見稻田荒蕪、土地幹裂、池塘幹涸;無水的水庫內長滿雜草;缺水的百姓挖地三尺,希望能挖出地下水,結果挖出來的只有黃泥……

在市區,政府規定市民每隔四天有4個小時可以在公共管道取水,人們排着長隊,爲了搶水經常爭執,甚至打鬥;水務署勸告市民每兩周洗一次頭;學校爲了學生少出汗、少洗澡,停止了體育課……

水荒持續到1963年,顯然如果繼續這樣缺水,香港經濟必然崩潰。

注:1963年排隊取水的香港市民

不得已,港英政府向內地求援。

1963年5月,中央迅速決定支援香港,廣東放棄了大片農田的灌溉,努力爲香港供水。港英政府用巨輪從廣東運水,但還是杯水車薪。

這時周恩來總理來廣州調研,迅速作出決定,由國家投入3800萬,啓動“東深供水工程”,引東江水入香港,解決水荒問題。

周總理批示:“供水工程由我們國家舉辦,應當列入國家計劃,因爲香港95%以上是自己的同胞……”

東江位於東莞、惠州以北,離香港雖然只有83公裏,但隔着一座山,必須先把東江的水位擡高到46米,才能越過山嶺,將水沿着天然河道逆流注入香港。

工程難度較大,英國水利專家認爲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但是香港的水荒怎么能再拖三年?

爲了盡快完成工程,全國動員,幹部、工人、學生齊上陣,鐵道部優先運送物資服務“東深”。

當時內地經濟還比較落後,測繪人員只能騎着自行車實地勘探;沒有大型機械,工人們基本靠人挖肩扛來施工;廣東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還未畢業就住進工棚,加入建設隊伍……

夜以繼日地苦幹,就這么全憑雙手雙腳地勞作,結果只用了11個月時間,“東深供水工程”完工。“讓高山低頭,讓河水倒流”,香港同胞終於用上了內地的東江水。

注:1963年東深供水工程施工現場

工程後來又經歷了三次擴建,香港的缺水問題最終得到了永遠的解決。“東方之珠”因爲背靠祖國,得以光芒永駐。

截至2020年底,東江水累計爲香港供水267億立方米,相當於1.5個洞庭湖的水量,保障了香港80%的用水需求。

中國地大物博,但每個地區稟賦不同,各有優勢、劣勢。有些地區臨海貿易便利卻缺乏必要的資源;有些地區資源豐富卻交通不便。

從東深供水工程,到後來的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特高壓電網、青藏鐵路等等工程,目標都是讓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形成互補。9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不同地區優勢互補,才能實現整體繁榮。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