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必須滿足的條件



  一個測驗要具備較好的內容效度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要確定好內容範圍,並使測驗的全部項目均在此範圍內。所謂內容範圍可以是具體知識或技能,也可以是復雜行爲成就測驗的主要目的在於測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非凡重視內容效度。


  2.測驗項目應是已界定的內容範圍的代表性樣本。換句話說,就是選出的項目能包含所測的內容範圍的主要方面,並且使各部分項目所佔比例適當。具體做法是對內容範圍進行系統分析,將該範圍劃分爲具體綱目,並對每個綱目作適當加權,然後根據權重,從每個綱目中隨機取樣。



確定內容效度的方法
  1.專家判定法


  確定測驗內容效度常用的方法是由專家對測驗項目與所涉及的內容範圍進行符合性判定,這是一種定性分析的方法。對於成就測驗來說,學科專家要先對教學大綱或教材有全面了解,然後與測驗題目進行系統比較,看題目是否能代表所規定的內容。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①定義好內容總體,並描繪出有關知識與技能的輪廓;


  ②劃分細綱目,並根據重要性規劃好各個綱目的加權比例,作出盡可能具體的描述;


  ③確定每道題所測的知識與技能,將自己的分類與測驗編制者的綱目作比較;


  ④制訂評定量表,從各方面對測驗作出評定。


  2.復本法


  克倫巴赫認爲,內容效度可由一組被試在取自同樣內容範圍的兩個測驗復本上得分的相關來作數量上的估計。假如相關低則說明兩個測驗中至少有一個缺乏內容效度,但無法確定究竟哪一個缺乏內容效度。當相關高時,一般推論測驗具有內容效度,但也可能出現兩個測驗有相同偏差的情況。


  3.再測法


  先將測驗施測於被試,由於被試對測驗內容了解甚少,因而得分較低,然後對他們進行教學練習,結束時再測一次,假如成績提高很大,則說明測驗對於教學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


  4.經驗法


  不同的被試團體在測驗上的得分和對每題的反應存在較大差異,一般說,高年級比低年級的水平要高,假如總分和題目的通過率隨着年級而增高,則說明測驗對於教學具有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的應用

  作爲一種方法,內容效度較爲適合於評價教育成就測驗和職業選拔測驗。在這種測驗中,測驗內容應是知識、技能和實際工作的代表性樣本。內容效度不僅是評價教育成就測驗和職業選拔測驗的較好方法,而且也是編制任何測驗都應加以考慮的基本方面。內容效度對標準參照測驗更爲重要,因爲在標準參照測驗中我們主要關心的是被試對一定範圍內的知識、技能把握得如何。


  在實際應用中,內容效度輕易與表面效度相混淆。所謂表面效度指的是外行人從表面上看測驗是否有效。表面效度不是效度的客觀指標,它不能真正反映測量的有效程度,但是它能影響被試的動機,從而影響測驗的效果。所以在編制測驗時,表面效度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內容效度既具有一定的優點,也有一定的局限。它的主要缺點是缺乏可靠的數量指標,因而妨礙了各測驗間的相互比較。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