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

什么是普查
  普查是爲了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的全面調查。普查一般是調查屬於一定時點上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量,但也可以調查某些時期現象的總量,乃至調查一些並非總量指標。普查涉及面廣,指標多,工作量大,時間性強。爲了取得準確的統計資料,普查對集中領導和統一行動的要求最高。
  普查主要用以搜集重要國情國力和資源狀況的全面資料,爲政府制定規劃、方針政策提供依據,如人口普查、科技人員普查、工業普查、物資庫存普查等。普查多半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而且所要搜集的是經常的、定期的統計報表所不能提供的更爲詳細的資料,特別是諸如人口、物資時點的數據。
  普查中應注意的問題:
普查的項目必須簡明;普查的標準時間必須統一;普查的現場登記時間必須選擇恰當;普查的現場登記工作應該盡快完成;普查應該盡可能按一定周期進行。 普查的方式
  普查的組織方式一般有兩種:
  1、建立專門的普查機構,配備大量的普查人員,對調查單位進行直接的登記,如人口普查等。
  2、利用調查單位的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頒發調查表,由登記單位填報,如物資庫存普查等。
  這種方式比第一種簡便,適用於內容比較單一、涉及範圍較小的情況,特別是爲了滿足某種緊迫需要而進行的“快速普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它由登記單位將填報的表格越過中間一些環節直接報送到最高一級機構集中匯總。
  例如:我國採取第一種方式普查的有: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1995年私營商業及飲食業普查,1964年第二次全國科技售貨員普查,197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實際用工人數普查,1978年全國科技人員普查,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等,採取上述第二種方式普查的有:1954年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木材庫存普查,1954年以後所進行的多次物資庫存普查,1985年第二次全國工業普查等。
普查的特點
  普查作爲一種特殊的數據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
  由於普查涉及面廣、調查單位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通常需要間隔較長的時間,一般每隔10年進行一次。如我國的人口普查從1953年至2000年共進行了五次。今後,我國的普查將規範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數字爲“0”的年份進行人口普查,每逢“3”的年份進行第三產業普查,每逢“5”的年份進行工業普查,每逢“7”的年份進行農業普查,每逢“1”或“6”的年份進行統計基本單位普查。
  2、規定統一的標準時點
  標準時點是指對被調查對象登記時所依據的統一時點。調查資料必須反映調查對象的這一時點上的狀況,以避免調查時因情況變動而產生重復登記或遺漏現象。例如,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爲2000年11月1日零時,就是要反映這一時點上我國人口的實際狀況;農業普查的標準時點定爲普查年份的1月1日0時。
  3、規定統一的普查期限
  在普查範圍內各調查單位或調查點盡可能同時進行登記,並在最短的期限內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調上保持一致,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4、規定普查的項目指標
  普查時必須按照統一規定的項目指標進行登記,不準任意改變或增減,以免影響匯總和綜合,降低資料質量。同一種普查,每次調查的項目指標應力求一致,以便於進行歷次調查資料的對比分析和觀察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變化情況。
  5、普查的數據一般比較準確,規範化程度也較高,因此它可以爲抽樣調查或其他調查提供基本依據。
  6、普查的使用範圍比較窄,只能調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現象。
  普查既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工作,又是一項廣泛性的羣衆工作。我國歷次人口普查都認真貫徹羣衆路线,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得到羣衆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果。
普查的優缺點
  普查的優點:
由於是調查某一人羣的所有成員,所以在確定調查對象上比較簡單;所獲得的資料全面,可以知道全部調查對象的相關情況,準確性高;普查所獲得的數據爲抽樣調查或其他調查提供基本依據。
  普查的缺點:
工作量大,花費大,組織工作復雜;調查內容有限;易產生重復和遺漏現象;由於工作量大而可能導致調查的精確度下降,調查質量不易控制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