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語言

tp://a1.att.hudong.com/25/35/01200000033329116663599807925_s.jpg" alt="身體語言" title="身體語言">

    體語是身體語言的簡稱,通過體語實現的溝通叫體語溝通。專門研究體語溝通的領域是身體語言學。

    身體語言簡稱體語,指非詞語性的身體符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姿勢與外貌、身體間的空間距離等。我們在與人交流溝通時,即使不說話,可以憑借對方的身體語言來探索他內心的祕密,對方也同樣可以通過身體語言了解到我們的真實想法。人們可以在語言上僞裝自己,但身體語言卻經常會“出賣”他們,因此,解譯人們的體語密碼,可以更準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目光與面部表情

    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緒、態度和情感變化。情緒變化首先反應在瞳孔變化上。情緒由中性向愉悅改變,瞳孔會不自覺變大;對使人厭惡的刺激物,瞳孔明顯縮小。情緒狀態由“晴”轉“陰”時,亦有同樣反應。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身體其他部位的溝通也與目光接觸有關,人際溝通中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將會使人際溝通過程變得不愉快,而且很困難。

    面部借助數十塊肌肉的運動來準確傳達不同的心態和情感。任何一種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體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對於表達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顯。嘴、頰、眉、額是表現愉悅的關鍵部位;鼻、頰、嘴表現厭惡;眉、額、眼睛、眼瞼表現哀傷;眼睛和眼瞼表現恐懼。當目光與面部表情不一致時,目光是表達個體真實心態的有效线索。

手語與姿勢

    聾啞人主要借助手語實現溝通,正常人在交流的過程中,手語表達的機會也比較多。姿勢是個體運用身體或肢體動作表達某種情感及態度的體語,身體的觸摸常常用來表達某些強烈情感。

    擺手:表示制止或否定。

    雙手外推:表示拒絕。

    雙手外攤:表示無可奈何。

    雙臂外展:表示阻攔。

    搔頭或搔頸:表示困惑。

    搓手、拽衣領:表示緊張。

    拍頭:表示自責。

    聳肩:表示不以爲然或無可奈何。

    雙手舉過頭頂:表示暴怒。

    雙手往上伸直:表示激動。

    雙手枕在頭下:表示舒展。

    一只手托着下巴:表示疑惑。

    聳肩、雙手外攤:表示不感興趣。

    頷首、雙手放在胸前:表示害羞。

    姿勢是個體運用身體或肢體作用表達某種情感及態度的體語,也是常見的溝通方式,應用範圍比較寬泛。

身體運動和觸摸

    1.身體運動是個體最易發現的一種體語。其中手勢語佔有重要位置。

    2.觸摸是人際溝通有力方式。人在觸摸和身體接觸時情感體驗最爲深刻。日常中身體接觸是表達某些強烈情感的方式。

空間距離

    由於人們的關系不同,人際距離因而不同。美國學者霍爾根據對美國白人中產階級的研究提出四種人際距離。

  1.公衆距離 3.657~7.62米12—25呎 )在正式場合,演講或其它公共事物中的人際距離,此時溝通往往是單向的。

  2.社交距離 1.219~3.657米4—12呎)是彼此認識的人們的交往距離,許多商業交往多發生在這個距離上;

  3.個人距離0.457~1.219米1.5—4呎)是朋友之間交往的距離。此時,人們說話溫柔,接受大量體語信息;

  4.親密距離0~0.457米0—18吋)這是親人、夫妻之間的距離。在此距離上雙方均可感到對方的氣味、呼吸、體溫等私密性感覺刺激。

  影響人際距離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會地位、性別等。

鏈接:解讀身體語言

    你可能不知道,身體離頭腦愈遠的部份,愈能誠實反映人的心聲。
   
    該如何解讀別人的肢體語言,又該如何善用自己的身體語言?
   
    他今天看起來垂頭喪氣,連胡子都沒刮,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
   
    「她說話好嗲,還會搔首弄姿,讓人渾身不自在。」
   
   
    「开會時老板一直看着我,對我點頭微笑,一定是覺得我表現很好。」
   
    人際互動時,從解讀身體語言得來的訊息,往往比口語還多。這些無聲的线索包括表情、眼神、姿態、手勢、聲音、觸摸,甚至衣着、距離等等。心理學家認爲,這些身體訊息和語言表達間關系如下:
   
    重復(Repeating):重復口語內容。例如看病時,同時用口語和手勢指出不舒服的部位。
   
    矛盾(Contradicting):非語言與語言訊號不一致。例如交叉雙臂、看着地上,木着臉說:「我贊成你的看法。」
   
    等同(Substituting):看到有人眼眶泛紅,淚光瑩瑩,不用解釋也知道他正傷心難過。
   
    強調(Accenting):以行動加強語意。例如皺眉、掩鼻說:「他的位子真是髒死了!」
   
    調節(Regulating):例如用眼神暗示下一位可以準備發言;說話速度放慢表示快結束了等等。
   
    身體就像一個無法關閉的傳送器,無時無刻傳送着人們的心情和狀態。語言通常表達思考性的想法或概念,而非語言訊息則較能傳遞情緒和感受,因此在解讀時,必須考慮當下情境、關系深淺、文化背景等影響。
   
    例如西方社會裏,擁抱、親吻是普遍的社交禮儀,但在臺灣,可能就會被誤解成輕佻無禮。
   
    雖然身體語言是追蹤心理狀態的利器,但也會遇到模擬兩可的情況,因此要多方觀察,才不會以偏蓋全。
   
    意在言外
   
    姿勢、表情和動作,可以透露人真實的個性與想法,依據隱藏的情緒可份爲幾大類:
   
    开放溫暖:咧嘴而笑;掌心打开;雙眼平視。
   
    合作協力:談話時,身體前傾,坐在椅子邊緣;全身放松、雙手打开;解开外套鈕扣;手托着臉。
   
    自信:擡高下巴;坐時上半身前傾;站立時擡頭挺胸、雙手背在身後;手放在口袋時露出大拇指;掌心相對、手指合起來呈尖塔狀;翻動外套領子。
   
    緊張:吹口哨;抽菸;坐立不安;以手掩口;使勁拉耳朵;絞扭雙手;把錢、鑰匙弄得叮當響。
   
    缺乏安全感:捏弄自己的皮膚;咬筆杆;兩個拇指交互繞動;啃指甲。
   
    挫折:呼吸急促;緊握雙手不放;撥頭發;撫摸後頸;握拳;絞扭雙手;用食指點物。
   
    防衛:雙臂交叉於胸前;偷瞄、側視;摸鼻子;揉眼睛;笑時緊閉雙脣;緊縮下巴;說話時眼睛看地上;瞪視;雙手緊握;說話時指着對方;握拳作手勢;撫摸後頸;摩拳擦掌;雙手交握放在後腦勺,整個人向後靠在椅背上。
   
    學習身體語言
   
    如果你希望給別人好印象,就必須淘汰那些負向的身體語言。在說話時,對自己的手勢、姿態保持警覺。避免行爲和言語出現矛盾,讓別人不信任或產生敵意。
   
    此外,也要隨時注意對方身體發出的訊息,解讀他們真正的想法。以下幾種情境,將提示你如何藉身體語言達到目的或解決問題。
   
    ■你正駕車趕赴約會,不知不覺愈开愈快。當你看到照後鏡裏警車的閃光燈,才知道自己違規超速。警察攔下你準備开罰單。這下你不僅遲到,還要破財消災。
   
    ▲你可以怎麼做:
   
    千萬別想解釋你超速的理由,試圖說服警察不开罰單,這只會讓雙方僵持在罰單上,甚至演變成爭吵。
   
    面對警察時,態度一定要服從恭敬;乖乖下車,用低姿態和警察交涉。你可以強調自己的愚蠢、不負責任,而警察每天要處理這麼多像你一樣的人闖的禍,是何其辛苦偉大。記得,說話時掌心朝外,用顫抖的聲調請求他可否原諒你一次。如此代表你並無敵意且真心懺悔,警察可能因此扮演起父母的角色,生氣地責備但還是原諒你,最後收回罰單。
   
    ■你的孩子放學回家時,帶回來一個全新的玩具。他告訴你這是朋友送的,你卻不這麼想。你擔心玩具可能是他從學校「借」回來的,甚至是到店裏順手牽羊。
   
    ▲你可以怎麼做:
   
    有些孩子說謊時會不動聲色,單調的陳述理由,以免事機敗露。而有些孩子則會結巴、回避目光接觸,坐立不安。
   
    如果你希望孩子爽快地認錯,問問題時,別忘了要求孩子正視你,緩緩拉近距離並摸摸他,握住他的手,解除其防備和慌張。這種親密互動能加深孩子說謊的不安,爲了紓解壓力而吐露真相。當孩子承認錯誤之後,別忘了坦白從寬,稱許他的誠實。如果父母揭穿謊言後立刻動怒,孩子將認爲說實話不是好事,而不再愿意認錯。
   
    ■你得到一個工作的面試機會。你躍躍欲試,而且有自信勝任愉快,因此你非常緊張,希望能給主考官一個好印象。
   
    ▲你可以怎麼做:
   
    從見到主考官的那一刻,你就必須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微笑並直視對方,如果他回以微笑,表示你有一個好开始。但如果對方面無表情,也不要使自己焦慮。注意眼神的接觸,正向回應主考官的身體語言,突破他的防线:他緊繃着臉,你就面露微笑;他姿勢僵硬,你就放松,像照鏡子一樣。
   
    記得別交叉手臂,也不要蹺起二郎腿;雙腳略爲平行,正對主考官而坐。雙手輕松垂下或置於膝上,眼睛平視,不要亂瞄或東張西望。坐時微向前傾可以給人積極的印象,但別太靠近免得造成壓迫感,如果注意到主考官不自覺後退,試着放松你的姿勢,稍微向後靠。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