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主義

簡介

 

孤立主義tp://a2.att.hudong.com/32/12/01300000164586122168125138945_s.jpg">孤立主義

作爲一種外交政策,孤立主義一直飽受爭議。一個國家是否採取此種政策對該國各方面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都會產生巨大影響。盡管也有人指出如果獨立於這個經濟模式之外可能會有一些潛在的好處,但大部分經濟學家一致認爲此種政策是無益於國家的總體進步的。

典型的反例就是工業時代以前的傳統經濟模式。國家或地區之間能夠互通有無在一般情況下總是利大於弊的,其道理顯而易見。孤立主義對貿易的封鎖將導致人民生活更加貧困。

基本內容
孤立主義tp://a4.att.hudong.com/15/12/01300000164586122168126184641_s.jpg">孤立主義

孤立主義源於美國獨立战爭前後的早期外交,在20世紀曾一度盛行於美國。20世紀初,孤立主義勢力一度削弱,但在30年代又重新擡頭並達到高峯,即所謂"傳統孤立主義"或"老孤立主義"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又出現了和"傳統孤立主義"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新孤立主義"。

概括而言,孤立主義作爲一種政策主張,是以盡量避免對外國承擔政治和軍事義務的同盟關系的方式來維護和擴展美國的利益,且側重政治、軍事和外交,而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並不限制與外界的交往聯系。實際上它是美國統治集團在某種條件下推行擴張政策的一種手段。孤立主義一直存在於美國的外交當中,並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美國建國以來的外交活動。20世紀30年代,孤立主義思潮的泛濫以及由此在外交政策中採取所謂"中立"立場,其結果不僅危害了和平,而且也損害了美國的自身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發,特別是珍珠港事件的發生,終於使美國外交政策上傳統的孤立主義思潮徹底破產

歷史見證
孤立主義tp://a2.att.hudong.com/62/12/01300000164586122168127056245_s.jpg">孤立主義

一、日本

1633年起,德川幕府开始頒布鎖國令,禁止與西方國家的貿易(荷蘭除外)。直到1853年廢止爲止,日本歷經了200余年的孤立狀態。這項政策一方面免於日本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日本的落後。最終,明治維新使日本徹底擺脫了這項國策,並通過全速從西方引進先進技術與文化實現了日本的近現代化。

二、美國

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傷亡,美國在20年代开始奉行孤立主義,決心不再參與任何在歐洲發生的軍事衝突。當時的孤立主義趨勢還導致了嚴格的關稅制度的引入,這被認爲是後來蕭條的一個重要誘因。二战爆發後,美國逐漸傾向於盟國,並在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完全放棄了這項國策。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長期奉行的不與歐洲大國結盟、不承擔任何義務的外交政策。美國獨立初期,首先考慮發展本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把活動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陸,在對外關系中避免卷入歐洲的政治和軍事衝突,不承擔國際社會的政治、軍事義務,不與外國、特別是不與歐洲大國結盟。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義對保護剛建國的美國國家利益有一定歷史作用,曾對美國對外政策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孤立主義已被美國的全球战略所取代。美國經濟景氣,國內問題成堆,部分人中孤立主義情緒又有擡頭。孤立主義的基本主張之一是單邊主義。在歷史上,這一主張要求避免對其他國家承擔長期的政治義務,以保持美國外交政策上的絕對的“選擇自由”。孤立主義者認爲,單邊主義是一種在對外關系上的獨立政策,它使美國避免受制於其他強國,從而能在任何時候都按美國自身利益行事。從這一主張出發,孤立主義者擔心卷入歐洲爭端會使美國陷入與英法等歐洲強國事實上的結盟,從而難以保持美國在行動上的完全自由。而在亞洲,情況則不同。在那裏,沒有一個國家強大到足以制約美國,使它背離單邊主義的原則。在20世紀30年代,單邊主義表現爲反對羅斯福政府同英國、法國結盟的政策。

孤立主義者反對卷入歐洲战爭,認爲战爭意味着同英法事實上的結盟,從而引起實質性的長期的卷入歐洲事務。與此相反,30年代的孤立主義者認爲,一場亞洲战爭是同日本作战。由於日本是亞洲唯一的強國,因此即使卷入战爭,美國也完全可以獨立行事而不致使它的战時或战後的政策受制於強大的盟國。用30年代孤立主義代表人物、共和黨參議員塔夫脫的話來說,“卷入太平洋战爭並非像卷入歐洲战爭那樣危險”。孤立主義是美國外交傳統也是美國單邊主義外交政策的基礎。雖然20世紀下半葉多邊主義主導着美國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義爲基礎的單邊主義依然時隱時現。

正文
孤立主義tp://a2.att.hudong.com/72/12/01300000164586122168127971553_s.jpg">孤立主義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長期奉行的不與歐洲大國結盟、不承擔任何義務的外交政策。

美國獨立初期,資本主義的發展落後於歐洲,其本土基本上可以滿足本國所需的糧食和原料,大部分地區正在开發,還沒有出現嚴重的資本過剩,對外貿易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大。當時美國在軍事上不如歐洲列強,又遠離歐洲大陸,有兩洋天險可恃。這些因素使美國首先考慮發展本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把活動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陸。一些政治家主張,美國保護國家利益的最好辦法是在對外關系中避免卷入歐洲的政治和軍事衝突,不承擔國際社會的政治、軍事義務,不與外國、特別是不與歐洲大國結盟。早在1796年美國首任總統G.華盛頓卸任時,在致國會的告別咨文中提出:“歐洲本身有一系列的重大利益,這些利益和我們卻完全沒有或者只有很少的關系”,“正確的政策是避免與國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結盟”。這一思想奠定了孤立主義政策原則的基礎。1801年 3月,美國第三任總統T.傑斐遜在就職演說中,進一步宣布美國的對外政策必須繼續建立在同所有國家和平、貿易、誠實友好、不卷入任何國家的結盟的原則基礎上。由此,孤立主義开始對美國對外政策產生深刻的影響,在一個時期內起着主要作用。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遭到孤立主義的強烈反對,導致參議院不批準美國參加由T.W.威爾遜參與創議建立的國際聯盟。

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義對保護剛建國的美國國家利益有一定歷史作用,隨着美國實力的增強,美國加強了對遠東、太平洋地區和加勒比地區事務的幹涉和參與。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美國幹預世界事務的興趣大大增長,擴張野心越來越大,巳不滿足於對拉丁美洲的控制。但在美國政界中孤立主義仍然具有強大勢力。20世紀30年代美國再次出現了孤立主義高潮,羅斯福政府1935年8月通過的“中立法”就是突出的表現。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美國已高踞世界權力頂峯,孤立主義已被美國的全球战略所取代。 [1]

思想發展
孤立主義tp://a0.att.hudong.com/00/13/01300000164586122168133397162_s.jpg">孤立主義

新孤立主義(Neo-Isolationism)新孤立主義對美國政府外交決策的影響力並不大,事實上很少有人自稱爲"新孤立主義者"。但是,這一思想根植於美國的歷史傳統,對美國公衆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新孤立主義战略思想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兩個。第一,最低限度的國家利益。他們認爲,美國的外交战略應該以保衛核心的國家利益爲限,既捍衛"美國人民的安全、自由和財產"。除此之外的外交目標不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第二,傳統的現實主義。他們觀察國際事務和美國外交的角度集中在由主權國家、權力和安全構成的傳統現實主義框架內。他們關心的問題是:誰將威脅美國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從這兩個依據出發,新孤立主義者環顧冷战後的世界,發現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威脅美國的主權、領土及其核心利益。蘇聯自行崩潰之後,歐亞大陸沒有一個大國足以構成對美國的挑战,而且即使出現新興的霸權,也會受到大陸內部其他大國的制衡。美國身處歐亞大陸之外,在地緣上受到兩個大洋的屏障,周邊沒有敵對的強國。這一天然的地理優勢更確保了美國可以置身度外,坐觀大洋彼岸的列國紛爭。核武器和遠程運載工具的出現的確改變了世界的战爭形態,並影響到美國的安全屏障。但是,目前的國際政治在根本上還是地區性的,歐亞強國彼此之間的對抗會大於對美國的提防,這些國家核武器的主要瞄準目標不是美國。更何況,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核打擊力量,它的第二次打擊能力足以威懾任何使用核武器的企圖。

在新孤立主義者眼中,美國就象一位武藝高強的劍客,在冷战後的世界上竟然找不到對手。《外交》雜志在199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不帶劍的超級大國"。新孤立主義者反對美國幹涉海外事務,因爲這些事務同美國的核心利益毫不相幹。他們還認爲,美國過多地插手中東、巴爾幹事務還會給自己招來仇恨。因爲,無論美國出於什么動機,在介入地區或別國內部事務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偏袒一方的現象,繼而爲自己樹立了敵人。例如,美國如果不插手中東,恐怖分子就沒有理由把美國當成攻擊的目標。新孤立主義者十分強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動自由和战略獨立,反對美國在國際組織、國際機制以及與盟國的關系中負擔過多的責任。他們主張解散北約,反對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因爲這些國際組織不僅與美國的利益無關,反而可能把美國拖進海外衝突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