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超中性

什么是貨幣超中性

  所謂的貨幣超中性是指名義貨幣供給調整速度,即貨幣供給增長率的變化對經濟當中的實際均衡沒有產生影響。貨幣供給增長率的改變無法影響實際利率(進而無法影響投資需求)等因素,經濟系統的實際均衡無法產生持久移動。

  無論是貨幣中性還是超中性,都與時間的長短有關,都是名義經濟和實際經濟之間關聯方式的體現。如果貨幣中性成立,那么名義經濟和實際經濟之間在規模上就將出現完全的脫節;如果貨幣超中性成立,那么任何貨幣供給的加速或者減速變化,只能形成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而實際產出均衡狀態仍然無法受到影響,此時名義經濟和實際經濟在活性上也沒有長期關聯。

貨幣超中性的研究

  對貨幣超中性方面的研究大體有三個方面:

  (1)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的長期關系;

  (2)通貨膨脹與真實利率長期關系,即‘費雪效應’;

  (3)分析通貨膨脹與就業長期關系,即‘長期菲利普斯曲线’。

貨幣超中性具有重要意義

  貨幣中性與貨幣超中性有很強的政策意義。貨幣政策是當今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其政策目標體系的建立、政 策工具的選擇、政策執行程序的設定等,一個很重要的理論依據就是貨幣中性與貨幣超中性是否成立。如果貨幣中性 與貨幣超中性成立,貨幣政策在長期中將對宏觀經濟沒有影響,那么貨幣政策就應當以穩定物價爲唯一目標;如果貨幣 中性與貨幣超中性不成立,那么貨幣政策就可以選擇經濟增長爲長期目標。發展中國家尤其渴望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否 可以運用貨幣政策促進本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盡快趕超發達國家。是急待解決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張宇清,張國梁《貨幣中性、超中性問題考察》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