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聲望

什么是職業聲望



  職業聲望最早是由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他認爲社會分層應該從財富、權力和聲望三個方面進行考察。所謂的職業聲望是指“人們對某種職業社會地位高低的看法”,是“社會輿論對一種職業的評價”。廣義的職業評價,包括該職業的收人水平、晉升機會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意義)等因素。”[1]



職業聲望的測量

  評價社會地位的三個維度:財產地位( 經濟地位)、權力地位和聲望地位中,比較而言,財產地位和權力地位的認定要容易一些,因爲它們都有比較明確的客觀指標。聲望地位的確認則因爲涉及主觀的評價而較爲復雜。對於聲望地位的確認,一般通過聲望調查完成。在聲望調查中,最常見的就是職業聲望測量。


  職業聲望測量一般採用以下方式:列出一些職業讓被調查者主觀感覺的聲望高低程度進行等級排序,研究人員再根據被試排序的結果賦予相應的分值。然後計算出每個職業的聲望得分,再根據得分高低排列種類職業的聲望等級,由此觀察聲望分層的基本規則。


  1897年美國的G·亨特在研究美國職業地位時,將全部職業劃分爲四個等級,這是最早开展的職業聲望研究。1925年,G·康茨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編制的職業聲望量表,對美國的職業聲望進行調查。自此以後,西方社會學界關於職業聲望的研究逐漸多起來,並發展出許多職業聲望測量技術


  二次世界大战後,對職業聲望進行經常性調查,在許多西方國家已成慣例。我國職業聲望的測量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主要是對北京、廣州居民的職業聲望調查,另有關於科學家職業聲望的探討。國內職業聲望調查多採用較爲簡單的測量方法:列出幾十類職業,讓被調查者評價,並賦予分值,計算出各個職業的平均得分。這種方法缺點是測量的職業種類不能太多,於是有人設計出分組職業聲望測量法。



職業聲望的影響因素

  影響職業聲望的因素有多種,主要影響因素有:


  1、職業環境,包括職業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如工作的技術條件、空間環境、勞動強度、工資收入福利待遇、晉升機會等;它是任職者所能獲得的工作條件與社會經濟權利的總和。


  2、職業功能,是該職業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水平的意義以及在社會生活中對人們的共同福利所擔負的責任。


  3、任職者的素質要求,如文化程度、能力、道德品質等;職業環境越好,職業功能越大,任職者素質要求越高,職業聲望就越高。


  職業聲望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在不同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文化背景的羣體和不同年齡性別的羣體對同一職業的評價也會存在明顯差別。



職業聲望與職業地位的關系

  職業聲望是人們對職業社會地位的主觀評價,是職業生涯管理研究的重要範疇之一。


  職業地位是由不同職業所擁有的社會地位資源所決定,但是它往往通過職業聲望的形式表現出來。職業地位是由不同職業所擁有的社會地位資源所決定的,但是它往往通過職業聲望的形式表現出來。沒有職業地位,職業聲望無從談起;而如果沒有職業聲望,職業地位高低也無法確定和顯現,人們正是通過職業聲望調查來確定職業地位的高低。



參考文獻

  1. ↑ 張勁強,肖水源.醫生職業聲望及影響因素(J).中國行爲醫學科學,2005年第14卷 第5期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