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

基本概念

  目前一线城市主要按照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來劃分,另有說法指四大直轄市。此外在商業活動中,企業也會將具有重要市場地位的城市稱爲一线城市。

常見說法

  中國目前被普遍公認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簡稱北上廣深。這幾個城市在金融、商貿、服務、科技、對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都高居中國大陸前四,也是中國社科院與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大陸地區城市綜合實力排行前四強。其影響力和輻射力引領整個中國大陸的發展。
  國內常被提及的所謂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於房地產市場,現在已演變成爲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劃分。常規的指標包括綜合經濟實力、城市發展與規模(建設水平、人口面積等)、輻射力與影響力、信息交流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等等。

其他說法

  1、指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即四大直轄市。當然這種劃分方式,僅僅考慮了城市的行政級別。而通常社會評判一线城市的常見標準還包括其他因素:城市發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的吸引力、國際知名度等等。  
  2、在商業活動中,某一行業往往也會將具有重要市場地位的城市稱爲一线城市。例如成都的車市和杭州的房價在全國名列前茅,往往被汽車房地產行業稱爲一线城市或一线市場

綜合比較

  按照綜合指標而言,可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前四強,因此北上廣深也是社會和媒體普遍公認和提及的一线城市。另外天津、重慶等大城市近年來發展迅速,算作準一线城市比較合理。隨着中國其他城市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或許將來會有更多的地方邁進一线城市的行列。
  附各大城市曾經或即將舉辦的國際性賽事、盛會:
  北京:奧運會、亞運會;
  上海:世博會上海合作組織峯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華交會);
  廣州:亞運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
  深圳:大運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
  天津將舉辦2013年東亞會,南京舉辦2014年青奧會。
  2009-2010年全國十強城市GDP排名
排名 城市 2010年GDP 2009年GDP 2009年人均收入
1 上海 16872.42億 14900.93億 16683元
2 北京 13777.94億 11865.9億 15638元
3 廣州 10604.48億 9112.76億 16884元
4 深圳 9510.91億 8201.2億 27596元
5 蘇州 9168.91億 7740億 14451元
6 天津 9108.83億 7500.8億 11467元
7 重慶 7894.24億 6528.72億 9221元
8 杭州 5945.82億 5098.6億 14565元
9 無錫 5750億 5000億 13588元
10 青島 5666.2億 4890億 11089元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  

  中國的一二线城市大多是直轄市、省會級城市。

直轄市

  民國時期直轄市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期間,全國總共有十二個院轄市,分別是首都南京、陪都重慶、上海、漢口、青島、大連、沈陽、哈爾濱、西安、北平、天津和廣州。臺灣地區直轄市(“院轄市”)稱爲五都有臺北市(簡稱北市,1967年改制)、高雄市(簡稱高市,1979年改制)、新北市(原臺北縣,2008年升格爲市,2009年改制,類似重慶有市中市的情況)、臺中市(簡稱中市,2009年由臺中市和臺中縣合並改制)和臺南縣(簡稱南市,2009年由臺南市和臺南縣合並改制)。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四個直轄市,轄域廣大,其分布如下:
  北京:總面積16800平方公裏,總人口1755萬人(2009年),人口密度1044人/平方公裏
  天津:面積11900平方公裏,人口1300萬人(2010年),密度1092人/平方公裏
  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裏(列第31位),常住人口1858萬人(2007年底),密度2931人/平方公裏
  重慶:面積82300平方公裏,人口3198.87萬人(2006),密度379人/平方公裏

副省級市及部分省會城市

  副省級城市目前有十五個:武漢、成都、西安、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濟南、青島、南京、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重慶曾經是計劃單列市,1997年成爲中國第四個直轄市。 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是計劃單列市。部分省會城市:合肥、福州、鄭州、長沙。

中國五大國家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

中國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劃分
依據

  1、政治地位
  2、經濟實力
  3、城市規模
  4、區域輻射力

一线城市

  一线強 北京 上海 (一個政治文化中心,一個經濟中心,無爭議)
  一线 廣州 深圳 (南粵雙雄,實力旗鼓相當,公認一线)
  準一线 天津 (原本屬於二线強,由於北方經濟中心地位回歸,逐步踏上復興之路,實力大幅上升,步入準一线)

二线城市

  二线強 南京 武漢 沈陽 西安 成都 (都屬於區域中心城市)
  重慶(直轄市)
  杭州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
  青島 大連 寧波(三個經濟發達的計劃單列市)
  蘇州 無錫(最發達的兩個非省會地級市)
  二线中 哈爾濱 長春(剩下的兩個副省級城市)
  廈門(計劃單列市、規模小所以只能是二线中)
  佛山 東莞(兩個制造業經濟強市)
  合肥 鄭州 長沙 福州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的五個非副省級省會城市)
  烏魯木齊 昆明(國家重點發展的邊疆國際化城市)
  二线弱   蘭州 南昌 貴陽 南寧 太原 呼和浩特(六個實力相當的省會城市)
  常州(老牌發達城市)
  唐山(環渤海重工業大城市)
  準二线   煙臺(環渤海重要港口、經濟強市)
  泉州(閩南經濟中心城市)
  包頭(重工業大城市)
  徐州(淮海經濟區核心)
  南通(新興的經濟強市)
  邯鄲(鋼鐵及棉紡 工業城市)
  溫州(重要的經濟城市)

三线城市

  三线強
  銀川 西寧 海口揚州 洛陽 濰坊 淄博 紹興 臺州 大慶 鞍山 中山 珠海 汕頭 泰安 吉林 柳州
  三线中
  拉薩 保定 秦皇島 滄州 鄂爾多斯 東營 威海 濟寧 臨沂 德州 濱州 湖州 嘉興 金華 泰州 鎮江 鹽城 桂林 惠州 湛江 江門 茂名 株洲 嶽陽 衡陽 寶雞 鹹陽 宜昌 襄樊 开封 許昌 平頂山 贛州 九江 蕪湖 綿陽 齊齊哈爾 牡丹江 撫順 棗莊
  三线弱
  本溪 丹東 遼陽 錦州 營口 葫蘆島 承德 廊坊 邢臺 張家口 連雲港 大同 榆林 延安 天水 克拉瑪依 喀什 石河子 南陽 濮陽 安陽 焦作 新鄉 日照 聊城 蚌埠 淮南 馬鞍山 淮安 麗水 衢州 荊州 宿遷 安慶 景德鎮 新余 湘潭 常德 郴州 漳州 清遠 揭陽 梅州 肇慶 玉林 北海 德陽 宜賓 遵義 大理
  

四线城市

  剩余的所有城市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