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費用理論

基本內容

他指出:市場企業都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勞動分工的方式(即兩種不同的“交易”方式),企業產生的原因是企業組織勞動分工交易費用低於市場組織勞動分工費用。一方面,企業作爲一種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幹個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和產品的所有者組成一個單位參加市場交易,從而減少了交易者的數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業之內,市場交易被取消,伴隨着市場交易的復雜結構被企業家所替代,企業家指揮生產,因此,企業替代了市 場。由此可見,無論是企業內部交易,還是市場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費用;而企業替代市場,是因爲通過企業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費用比通過市場交易而形成的 交易費用低。

所謂交易費用是指企業用於尋找交易對象、訂立合同、執行交易、洽談交易、監督交易等方面的費用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談判成本、籤約成本與監督成本構成。企業運用收購、兼並、重組資本運營方式,可以將市場內部化,消除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從而降低交易費用

科斯的這一思想爲產權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長時間內一直被理論界所忽視,直到60年代才引起經濟學家的廣泛重視。

基本假設

交易費用經濟學認爲:有限理性、機會主義、不確定性、小數目條件使得市場交易費用高昂,爲了節省這種交易

交易費用理論" alt="交易費用理論" src="http://a3.att.hudong.com/47/47/01300000029584120537472563548_s.jpg">交易費用理論
費用,代替市場的新的交易形式應運而生,這就是企業,而企業的不同組織結構也是爲了交易費用節省的必然結果。

交易費用經濟學包含以下幾點基本結論:

(1)市場企業雖可相互替代,卻是不相同的交易機制。因而企業可以取代市場實現交易

(2)企業取代市場實現交易有可能減少交易費用

(3)市場交易費用的存在決定了企業的存在。

(4)企業“內化”市場交易的同時產生額外的管理費用。當管理費用的增加與市場交易費用節省的數量相當時,企業的邊界趨於平衡(不再增長擴大)。

交易費用理論仔細區分了市場交易企業內部交易市場交易雙方利益並不一致,但交易雙方地位平等。企業內部交易一般是通過長期合約規定(如企業主和僱員),交易雙方利益比較一致,但地位並不平等。市場交易導致機會主義,但在企業內部,機會主義對誰都沒有好處。

產生原因

在科斯的分析中,科斯並沒有專門分析交易費用產牛的原團。科斯首先賦予“交易”以稀缺性,或者說,他首先認識到交易(活動)的稀缺性,就使分析“交易費用 產生的原因”有了基礎、但科斯並沒有明確指出;稀缺就是產生文易費用的根源 盡管他實際上已經揭示出了這 一點,他只是從實事出發,販子交易稀缺性,從而把交易作爲制度經濟學購基本分析單位 但他沒有分忻其產生原因。

威廉姆森對這一問題的分析,要深刻的多。他指出影響市場交易費用的因素可分成兩組:第一組爲“交易因素”.尤其指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潛在交易對手的數量及交易技術結構——指交易物品技術特性,包括資產專用性程度、交易頻率等。第二組爲“人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他指出,由個機會主義行爲市場不確定性、小數目談判及資產專用性的存企 都會使市場交易費用提高。當然,他山沒有指出文易費用爲什么產生,只是列舉了“交易稀缺性的幾個表現或僅指出了市場交易費用上升的原因。 

歷史發展

在科斯之後,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許多經濟學家又進一步對交易費用理論進行了發展和完善

交易費用理論" alt="交易費用理論" src="http://a2.att.hudong.com/73/47/01300000029584120537473893637_s.jpg">交易費用理論
。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77)將交易費用分爲事前的交易費用和事後的交易費用。他認爲,事前的交易費用是指由於將來的情況不確定,需要事先規定交易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在明確這些權利、責任和義務的過程中就要花費成本和代價,而這種成本和代價與交易各方的產權結構的明晰度有關;事後的交易費用是指交易發生以後的成本。這種成本表現爲各種形式:

(1)交易雙方爲了保持長期交易關系而所付出的代價和成本

(2)交易雙方發現事先確定的交易事項有誤而需要加以變更所要付出的 費用

(3)交易雙方由於取消交易協議而需支付的費用和機會損失。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80)分析了交易費用的影響因素。他認爲,交易費用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環境的不確定性、小數目條件、組織或人的機會主義以及信息不對稱等,這些因素構成 了市場企業間的轉換關系。

楊小凱(XiaoKai Yang, 1991)則從勞動交易和中間產品交易角度區分了企業市場,認爲企業是以勞動市場代替中間產品市場,而不是用市場組織替代市場組織。後來,楊小凱 (YaoKai Yang, 1995)又進一步研究認爲,企業市場邊際替代關系取決於勞動力交易效率和中間產品交易效率的比較。

取得的進展

一是把交易成本區分爲廣義和狹義兩類。廣義的交易成本是指談判、履行合同和獲得信息所需運用的全部資源

交易費用理論" alt="交易費用理論" src="http://a0.att.hudong.com/28/47/01300000029584120537475221055_s.jpg">交易費用理論
狹義的交易成本則是指單純履行契約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這種劃分,以庫特等的表述最爲準確。

二是把交易成本區分爲事先的和事後的兩類。事先的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談判、保證落實某種協議的成本;事後的交易成本交易之後發生的成本,它可以有許多形式 。

三是進一步強調交易成本是運用經濟制度的成本,強調交易成本是由於制度摩擦所導致的費用,特別是由於產權不清必然導致各類摩擦發生。肯尼斯•阿羅明確定義交易成本是“經濟制度操作的成本” 。

四是強調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的核心,突出真實信息的表現及獲得和識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信息成本的高低,即市場價格信號的真假以及對其識別的敏感,根本取決於產權制度所規定的市場交易當事人的權利及責任、風險界區是否明確,價格歸根到底是產權的市場運動形式。

五是強調交易成本是人們發生普遍社會交換關系中發生費用,其發生的前提是人們的利益分歧,這種分歧的克服和協調發生的成本本質上是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監督管理成本和制度結構變化的成本等等。

與兼並

交易費用理論與垂直兼並
交易費用理論問世之前,縱向聯合(垂直兼並)理論可以歸爲兩大類,即“技術決定論”和“市

交易費用理論" alt="交易費用理論" src="http://a0.att.hudong.com/43/47/01300000029584120537477120011_s.jpg">交易費用理論
場缺陷論”

技術決定論”認爲許多生產階段在技術上緊密相聯,屬於同一企業經營範圍。是技術經濟的需要,把這些具有技術聯系的生產階段組織在一個企業中更爲合理和經濟

市場缺陷論”的特點在於着眼於市場中的一些“缺陷”,即市場中偏離純粹市場競爭模式的現象,來說明縱向聯合可以改善經濟效益,提高利潤。這些市場的“缺陷”包括壟斷、寡佔、非完全競爭市場模式。

應用交易費用理論可以更好地解釋垂直兼並垂直兼並的關鍵問題是“資產特定性”,即某一資產市場的依賴程度。資產有三種特性:

一是資產本身的特定性,
二是資產選址的特定性,
三是人力資產的特定性,
上述三種資產特定性的任何一種都能促使企業進行行政管理垂直兼並。

一般來說,資產特定性越高,市場交易的潛在費用越大,垂直兼並的可能性就越大。

資產特定性達到一定高度,市場交易的潛在費用就會阻止企業繼續依賴市場,這時垂直兼並就會出現,因此,在一個工業部門中,資產特定性越高,垂直兼並的現象就應該越普遍。反之,如果一個工業部門的資產特定性越低,垂直兼並的現象應該減少。

交易費用理論與混合兼並
把混合兼並理解爲部門企業組織(M結構)的自然發展,這種混合型組織是爲了組織極其復雜的經營活動,由於多部門組織管理互不相關經濟活動可以節約交易費用。把混合企業組織視爲一種內部資本市場交易費用理論對混合兼並的有力解釋。它反映着資本市場經由管理協調取代市場協調而得以內在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意義

 盡管交易費用理論還很不完善,存在很多可以指摘之處,但交易費用這一思想的提出,改變了經濟學的面目,使呆板的經濟學具有了新的活力,並更具有現實性。它打破了(新)古典經濟學建立在虛假假設之上的完美經濟學體系,爲經濟學的研究开闢了新的領域。它的意義不僅在於使經濟學更加完善,而且這一思想的提出,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正如科斯本人所說,“認爲企業的性質》的發表對經濟學的最重要後果是把注意力引到企業在我們現代經濟中的重要性上來,就錯了;在我 看來,這一結果是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我以爲這篇文章在將來會被考慮具有重要貢獻的是,把交易成本明確地引進了經濟分析之中。”(科斯,1991)。也許,該理論目前應用於現實還有距離,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對經濟理論的巨大創新意義。[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