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市場論

農村金融市場論或農村金融系統論(Rural Financial Systems Paradigm)

農村金融市場論的概述

    在農村金融理論的演變過程中,主要有農業信貸補貼論、農村金融市場論和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村金融市場論或農村金融系統論(Rural Financial Systems Paradigm)逐漸替代了農業信貸補貼論。農村金融市場論是在對農業信貸補貼論批判的基礎上產生的,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其主要理論前提與農業信貸補貼論完全相反:

  (1)農村居民以及貧困階層是有儲蓄能力的。對各類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存款的機會,即使貧困地區的小農戶也可以儲蓄相當大數量的存款,故沒有必要由外部向農村注入資金

  (2)低息政策妨礙人們向金融機構存款,抑制了金融發展。

  (3)運用資金的外部依存度過高,是導致貸款回收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4)由於農村資金擁有較多的機會成本,非正規金融的高利率是理所當然的。

  農村金融市場論完全依賴市場機制,極力反對政策性金融市場的扭曲,特別強調利率市場化。該理論認爲,利息補貼應對補貼信貸活動的一系列缺陷負責,而利率自由化可以使農村金融中介機構能夠補償其經營成本。這樣就可以要求它們像金融實體那樣運行,承擔適當的利潤限額;利率自由化也可以鼓勵金融中介機構有效地動員農村儲蓄,這將使它們更加不依賴於外部的資金來源,同時使它們有責任去管理自己的資金

農村金融市場論的評析

  農村金融市場論雖然替代了農業信貸補貼論,但它的功效或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例如,通過利率自由化能否使小農戶充分地得到正式金融市場貸款,仍然是一個問題。自由化的利率可能會減少對信貸的總需求,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農戶獲得資金的狀況,但高成本和缺少擔保品,可能仍會使它們不能借到所期望的那么多的資金,所以,仍然需要政府的介入以照顧小農戶的利益。在一定的情況下,如果有適當的體制結構來管理信貸計劃的話,對發展中國家農村金融市場介入仍然是有道理的。

  對於農村金融市場論,農村金融改革是十分重要的:(1)農村內部的金融中介在農村金融中發揮重要作用,儲蓄動員是關鍵;(2)爲實現儲蓄動員、平衡資金供求,利率必須由市場決定。實際存款利率不能爲負數;(3)農村金融成功與否,應根據金融機構的成果(資金中介額)與經營的自立性和持續性來判斷;(4)沒有必要實行爲特定利益集團服務的目標貸款制度;(5)非正規金融具有合理性,不應無理取消。應當將正規金融市場與非正規金融市場結合起來。

參考來源:"http://wiki.mbalib.com/wiki/%E5%86%9C%E6%9D%91%E9%87%91%E8%9E%8D%E5%B8%82%E5%9C%BA%E8%AE%BA"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