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改進

概述

 所謂“帕累托改進”,就是一項政策能夠至少有利於一個人,而不會對任何其他人造成損害。所謂“帕累托最優”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進的機會都用盡了,再要 對任何一個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損害另外一些人,達到這樣的狀態就是帕累托最優。在經濟政策中爲了改善某些人的利益而損害另外一些人,這就不是帕累托改進。 最好我們能夠找到一些政策,對一部分人有益,同時不損害任何人。這就是帕累托改進。我國在經濟改革中就大量地應用了帕累托改進的理論,使改革能夠比較順利 地推進。因爲誰也沒有受損,改革的阻力就比較小。現在我們差不多已經達到了帕累托最優,換句話講,帕累托改進的機會都用盡了,再要改進不得不損害一些既得 利益集團的利益,進一步改革就很困難了。                            

簡介

所謂帕累托改進(PARETO IMPROVEMENT)是以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並基於帕累托最優(PARE-TOEFFICIENCY)基礎之上。帕累托改進是指如果對某種資源配置狀態進行調整,使一些人的境況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狀況至少不變壞,符合這一性質的調整被稱爲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最優是指在不減少一方福利的情況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進是指在不減少一方的福利時,通過改變現有的資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進可以在資源闲置或市場失效的情況下實現。在資源闲置的情況下,一些人可以生產更多並從中受益,但又不會損害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在市場失效的情況下,一項正確的措施可以消減福利損失而使整個社會受益。

帕累托改進是基於人們的既得利益而言,而不是人們正在試圖取得的東西,因爲後者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一種改進剝奪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管是否能帶來更大的整體利益或者是否有助於實現崇高的目標,都不是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改進是通過持續改善,不斷提高社會的公平與效率,從而使社會和事物發展達到“理想王國”。簡而言之,各方都有利、都同意的事情或制度安排,一定是帕累托改進,社會沒有理由不讓每個人都得到好處的事情進行。[1]

帕累托最優和帕累托改進是微觀經濟學,特別是福利經濟學常用的概念。福利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定理就是所有的市場均衡都是具有帕累托最優的。但在現實生活中,通常的情況是有人有所得就有人有所失,於是經濟學家們又提出了“補償準則”,即如果一個人的境況由於變革而變好,因而他能夠補償另一個人的損失而且還有剩余,那么整體的效益就改進了,這就是福利經濟學的另外一個著名的準則卡爾多-希克斯改進(KALDOR-HICKSIM-PROVEMENT)。

相關詞條

帕累托最優

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ity),也稱爲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論中的重要概念,並且在經濟學,工程學和社會科學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羣人和可分配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托改進或帕累托最優化。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就是不可能在有更過的帕累托改進的余地;換句話說,帕累托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帕累托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一方面,帕累托最優是指沒有進行帕累托改進的余地的狀態;另一方面,帕累托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

一般來說,達到帕累托最優時,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   

交換最優:即使再交易,個人也不能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時對任意兩個消費者,任意兩種商品邊際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效用同時得到最大化。   

生產最優:這個經濟體必須在自己的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此時對任意兩個生產不同產品的生產者,需要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邊際技術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產量同時得到最大化。   

產品混合最優經濟產出產品的組合必須反映消費者的偏好。此時任意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必須與任何生產者在這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產品轉換率相同。   

如果一個經濟體不是帕累托最優,則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普遍認爲這樣低效的產出的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優是評價一個經濟體和政治方針的非常重要的標準。   

另外,著名的帕累托法則(或80/20法則),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弗雷多·帕雷托本人當年對意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得推論出來的。[2]   

帕累托改進與制度變遷

公共選擇理論的說法,在一個非獨裁的社會中,任何制度變遷(改革)最終都是三個集團博弈(涉及利益的鬥智)的結果。這三個集團分別是政治家、官員和選民,他們之間的關系環環相扣、環環相克:政治家任命官員,官員管理選民,選民選舉政治家,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權力與利益三角(它常常使我想起兒時玩過的遊戲,在那個遊戲中,每人扮演一個角色,角色之間的關系是:老虎喫小孩,小孩捉蜜蜂,蜜蜂叮獵人,獵人背洋槍,洋槍打老虎)。

一般情況下,政治家爲了當選或爭取連任,必須“討好”選民以獲得更多的選票(支持),這樣就使處於權力底層的選民可以通過投票來爭取自身利益,從而使社會保持權力與利益的均衡。而選民的投票活動就是“帕累托改進”得以實現的機制,因爲它能夠明白無誤地表達每個選民的利益偏好(傾向)和利益選擇,當某項改革因利益格局變化在選民中引起分歧時,它可以在制度上保證政治家的政策選擇向多數選民傾斜,否則他們就會丟失選票被其他政治家取代。而一個通過減少少數人的利益能使多數人利益增加的措施必然是一個有效率的“帕累托改進”。這樣,通過公共選擇理論不但揭示了“帕累托改進”實現的機制,而且還從經濟學(效率)的角度論證了民主政治的合理性和道德基礎。

但現代公共選擇理論同時也指出,“投票機制”並不能保證所有情況下都能100%的實現“帕累托最優”。在某些特殊背景下,將出現“帕累托改進”的失靈。[3]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