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組合理論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化解投資風險的可能性。“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就是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最佳比喻,而這已成爲現代金融投資世界中的一條真理,本文將按照投資組合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依次介紹,綜述各種投資組合理論及所形成的各種的選擇模型。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也有人將其稱爲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券組合理論或投資分散理論。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化解投資風險的可能性。該理論認爲,有些風險與其他證券無關,分散投資對象可以減少個別風險(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由此個別公司的信息就顯得不太重要。個別風險屬於市場風險,而市場風險一般有兩種:個別風險和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前者是指圍繞着個別公司風險,是對單個公司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後者指整個經濟所生的風險無法由分散投資來減輕。雖然分散投資可以降低個別風險,但是,首先,有些風險是與其他或所有證券風險具有相關性,在風險以相似方式影響市場上的所有證券時,所有證券都會做出類似的反應,因此投資證券合並不能規避整個系統的風險。其次,即使分散投資也未必是投資在數家不同公司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債券房地產多方面。再次,未必每位投資者都會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正如本文开頭馬克?吐溫所言。因此,在實踐中風險分散並非總是完全有效。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哈裏?馬科維茨(Markowits)於 1952年創立的,他認爲最佳投資組合應當是具有風險厭惡特徵的投資者的無差異曲线資產有效邊界线的交點。威廉?夏普(Sharpe)則在其基礎上提出的單指數模型,並提出以對角线模式來簡化方差-協方差矩陣中的非對角线元素。他據此建立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指出無風險資產收益率與有效率風險資產組合收益率之間的連线代表了各種風險偏好投資者組合。根據上述理論,投資者在追求收益和厭惡風險的驅動下,會根據組合風險收益的變化調整資產組合的構成,進而會影響到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