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率(Average Rate of Profit


 

什么是平均利潤


 

  平均利潤率是指社會總資本的年利潤率。亦稱一般利潤率。資本家階級每年生產的剩余價值同社會範圍內全部預付資本比率,它體現了職能資本家之間分配剩余價值的關系。


 

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平均利潤率是由全社會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個別利潤率,在競爭規律作用下,趨向平均化而形成的。它的計算公式是:

利潤率" alt="利潤率" src="uploads/201106/1309405967jAqDfyID_s.gif">利潤


  


 

  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利潤率的形成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①剩余價值率;②資本有機構成;③資本周轉速度。假定社會上有五個不同的產業部門,各投資100萬元,剩余價值率都是100%,資本周轉速度都是一年一次,但資本有機構成各不相同,從而利潤率也就不同,如下表:

  

平均利潤率2" alt="平均利潤率2" src="uploads/201106/1309405999k6dy6Bav_s.jpg">平均利潤率2


 

  這種高低不等的利潤率必然引起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劇烈競爭。資本家會把資本利潤率低的部門(Ⅴ、Ⅳ、Ⅰ)抽走,競相投入利潤率高的部門(Ⅲ、Ⅱ),從而引起資本在部門之間流來流去。通過這種資本的轉移,會促使市場商品供求關系,從而市場價格發生變動。原來利潤率高的部門由於資本流入,投資激增,商品供應大量增加,出現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降,實現的利潤減少,結果利潤率從原來的高峯跌落下來。相反地,原來利潤率低的部門則由於資本抽走,生產縮減,商品供應量減少,出現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所實現的利潤增加,結果就從低利潤率回升到高利潤率。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人格化,從其本性來說,就是要不斷地爲攫取高額利潤而拼鬥。而這種搶奪高額利潤的競爭,必然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使供求關系價格變動、從而資本的流動趨向於一定均衡點,使各個產業部門的不同利潤率趨於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潤率,使各個不同產業部門都能夠大致實現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的要求。當然,每個資本家都不會只滿足於平均利潤;因而,對超額利潤的追逐,又會驅使每個資本家去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誰先這樣做,誰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從而有較高的個別利潤率。但是,他無法阻止別人也這樣做,因而,超額利潤的獲得只是暫時的。對超額利潤的爭奪,會打破已經形成的均勢,重新誘發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爭奪高利潤率的鬥爭,最終導致新的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過程可用下表來表示:

  

平均利潤率3" alt="平均利潤率3" src="uploads/201106/1309406020MUV0ZeHI_s.jpg">平均利潤率3


 

  平均利潤率一經形成,各個產業部門(或單個資本)所實現並佔有利潤,就不再是該部門實際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而是平均利潤,即按照各該部門的投資量在社會總資本中所佔比重而從當年剩余價值總額中所取得的相應份額。可見,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就是資本作爲一種社會權力,按照等量資本獲取同量利潤的原則對剩余價值實現再分配的結果。


 

平均利潤率決定因素


 

 
  平均利潤率是作爲各個不同產業部門不等的個別利潤率的平均化趨勢而存在的。所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及其水平取決於兩個因素:①各個產業部門不等的個別利潤率;②投入各個不同產業部門的資本的相對量(比重),即社會總資本利潤率高低不等的各個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因此,平均利潤率的高低就不僅是取決於各個不同產業部門個別利潤率的高低,而且還要取決於社會總資本的構成:平均利潤率不是個別利潤率的簡單平均,而是以各部門的投資比重爲權數的個別利潤率的加權平均數。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如果資本有機構成較低部門的投資量佔社會總資本的比重大,由於它能夠支配較多的活勞動,榨取到的剩余價值量就多,從而會有較高的平均利潤率;反之,如果資本有機構成較高部門的投資量佔社會總資本的比重大,由於它只能支配較少的活勞動,榨取到的剩余價值量也較少,從而平均利潤率也就較低。

  商業資本雖然不參加價值和剩余價值的生產,但卻擔負商品價值和剩余價值的實現,也是一種職能資本。所以,通過產業部門同商業部門之間的競爭,商業資本也會按照它在總資本中所佔的比例,參加決定一般利潤率,並取得相應的年平均利潤商業利潤

  商業資本投資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用於向產業資本家購买商品,另一部分用作流通費用(包括生產性流通費用和純粹流通費用)。這兩部分都要通過商品的售價(但不是在商品價值以上)來取得補償,並作爲預付的商業資本來參與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以取得平均利潤。投在純粹流通費用上的資本,屬於資本主義生產上的非生產費用。這種費用必須從剩余產品中得到補償,對整個資本家階級來說,是剩余價值剩余產品的一種扣除。把純粹流通費用的因素考慮進去,計算平均利潤率的完成形態的公式應該是:

  

平均利潤率4" alt="平均利潤率4" src="uploads/201106/1309406043zSwccsHj_s.gif">平均利潤率4


 

  可見,“在科學分析的進程中,一般利潤率的形成,是從產業資本和它們之間的競爭出發的,後來由於商人資本介入才得到校正、補充和改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20頁)。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必須在上述平均利潤率的完成形態的基礎上來理解平均利潤率這一經濟範疇和具體運用平均利潤率的計算公式。並且,這種完成形態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正是商品價值轉化爲生產價格的前提。

  平均利潤率體現着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在其他一切條件已定的前提下,平均利潤率取決於社會總資本對社會總勞動的剝削程度。因此,每個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都直接參與社會總資本對社會全體僱傭工人的剝削,共同決定這個剝削程度。這表明:僱傭工人不僅受到直接僱用他們的單個資本家的剝削,而且還作爲一個階級而受到整個資產階級的剝削。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