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回合


東京回合(Tokyo Round)
  1973年由《東京宣言》正式啓動並於1979年結束的關貿總協定談判。參加本輪談判的國家(包括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幾個東歐國家)比前幾輪都要多,討論的內容也擴大到包括非關稅壁壘問題在內的領域。
  因由美國總統尼克松與歐共體和日本多次協商後提議召开,故一度也稱“尼克松回合”。這輪以全面削減方式進行的削減關稅談判的結果,使進口關稅水平下降了35%,9個主要工業市場制成品加權平均關稅率由7%降爲4.7%,其中歐共體爲5%、美國爲4%,日本爲3%,涉及包括部分農產品在內的3,000多億美元貿易額。東京回合的主要議題
  1.採用最一般原則指導關稅談判,以達到減讓、約束和消除關稅
  2.減少、消除非關稅壁壘,或減少、消除這類壁壘對貿易的限制及不良影響,並將此壁壘置於更有效的國際控制之下;
  3.檢查多邊貿易保障制度體系,尤其是對關貿總協定第19條的引用;
  4.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方法、特點和步驟;
  5.對熱帶產品予以優先考慮並給予優惠待遇;
  6.對某些“部類”的所有貿易保障予以減除。
  作爲5年多以全面削減方式進行關稅減讓的結果,關稅的減讓和約束涉及3000多億美元貿易額,這一成果可與“肯尼迪回合”媲美。發展中國家以對其進口關稅實行減讓和約束39億美元的形式,在削減關稅方面作出承諾。東京回合與前六回合的主要區別
  限制非關稅壁壘成爲主要內容,並在一些方面取得成功。如規定:
  1.除允許例外,政府採購應採取公开競爭的國際投標,不應歧視外商。
  2.除了農、林、水產品外,禁止對一切出口商品實行補貼,否則進口國可徵收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3.簡化進口許可證手續,並在對所有供貨人不歧視、平等和公开的基礎辦理。
  4.約束技術、衛生和安全等貿易技術壁壘。
  5.制定公平合理的海關估價制度等。
  這些協議要求籤約政府應確保現行政策與協議規定相一致,既突破了《臨時適用議定書》“祖父條款”的制約,又比總協定本身更具約束力。這輪談判還爲1979年11月關貿條款在下列方面的改進奠定了基礎:
  1.通過並實施給發展中國家更優惠待遇的“授權條款”。
  2.允許發展中國家爲維持基本需求和謀求優先發展而採取更靈活的貿易措施。
  3.整理根據總協定設計、爲保障本國財政和收支平衡而採用的貿易限制措施。
  4.健全總協定運轉機制的措施,如協商、監督和解決爭端等。
  東京回合的意義
  東京回合談判範圍包括削減或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以及任何妨礙或破壞工農業產品世界貿易的其它措施。其中,包括熱帶產品原材料,而不論其是最初級的還是已經加工產品。對多邊保障系統的充分性及其作爲一種補充措施在某些選定的部門協調削減或取消所有貿易壁壘的可能性進行審議。
  東京回合的會談比以往任何協議的內容都更爲廣泛和豐富,它不僅對貿易制定了減少和取消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的措施,而且對以後十年多邊貿易體制的形式和國際貿易的關系作出了設計。東京回合的主要成就是11項獨立協議的談判,其中9項協議全部或部分地與非關稅壁壘有關,兩項是關於關稅壁壘的。有6項關於非關稅壁壘的具體協議,它們是:傾銷補貼、標準、政府採購海關估價和進口許可程序。另外3項非關稅是具體部門的協議,涉及民用飛機、乳制品和牛肉。東京回合的意義
  從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過程和加強關稅貿易總協定的職能角度看,東京回合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一是开始實行按既定公式削減關稅關稅越高減讓幅度越大;二是產生了一系列只在少數締約方生效的非關稅壁壘協議(通常稱爲守則)。它們是補貼與反補貼措施、技術貿易壁壘、進口許可程序、政府採購海關估價、反傾銷、牛肉協議、國際奶制品協議、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三是發展中國家可有選擇參加相關協議或守則。東京回合殘留的問題
  東京回合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它沒有也不可能解決多邊貿易體制面臨的所有問題。農業出口國繼續抱怨關稅貿易總協定沒能解決它們關切的問題;對當時出口汽車實行自動限制的做法也沒有結論性意見。類似問題都構成了對關稅貿易總協定體制的威脅。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