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

含義

質量成本又稱質量費用。根據ISO9000系列國際標準質量成本的定義是: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的有關費用。根據國際標準ISO)的規定,質量成本是由兩部分構成,即運行質量成本(或工作質量成本,或內部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鑑定成本是指評定產品是否滿足規定的質量水平所需要的費用
1.運行質量成本
運行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爲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付的一切費用以及因質量故障所造成的損失費用之和。它又分爲四類,即企業內部損失成本、鑑定成本、預防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等。

企業內部損失成本,又稱內部故障成本 企業內部損失成本是指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而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廢品損失費用、返修損失費用和復試復驗費用停工損失費用、處理質量缺陷費用、減產損失及產品降級損失費用等。

②鑑定成本 鑑定成本是指評定產品是否滿足規定的質量水平所需要的費用。主要包括:進貨檢驗費用、工序檢驗費用、成品檢驗費用、質量審核費用、保持檢驗和試驗設備精確性的費用、試驗和檢驗損耗費用存貨復試復驗費用、質量分級費用、檢驗儀器折舊費以及計量工具購置費等。

③預防成本 預防成本是指用於預防產生不合格品與故障等所需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質量計劃工作費用、質量教育培訓費用產品評審費用、工序控制費用質量改進措施費用、質量審核費用、質量管理活動費用、質量獎勵費、專職質量管理人員的工資及其附加費等。

④外部損失成本 外部損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等而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申訴受理費用、保修費用、退換產品的損失費用折舊損失費用產品責任損失費用等。

2.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外部質量保證成本是指爲用戶提供所要求的客觀證據所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
(1)爲提供特殊附加的質量保證措施、程序、數據所支付的費用
(2)產品的驗證試驗和評定的費用
(3)滿足用戶要求,進行質量體系認證所發生的費用

特點
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屬於企業生產成本的範疇,但它又不同於其他的生產成本,諸如材料成本、運輸成本、設計成本、車間成本等的生產成本。概括起來質量成本具有以下特點:

(1)質量成本只是針對產品制造過程的符合性質量而言的。即是在設計已經完成、標準和規範已經確定的條件下,才开始進人質量成本計算。因此,它不包括重新設計和改進設計及用於提高質量等級或質量水平而支付的費用

(2)質量成本是那些與制造過程中出現不合格品密切相關費用。例如,預防成本就是預防出現不合格品的費用

(3)質量成本並不包括制造過程中與質量有關的全部費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部分費用是制造過程中同質量水平(合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率)最直接、最密切的那一部分費用

特徵

1、廣泛性。要求功能、成本服務、環境、心理等都能滿足用戶需要。
2、多樣性。除了主要採用貨幣計量形式外,還要兼用其他的計量形式。
3、收益性。尋求資本投入與由此產生的質量收益之間的最佳結構。
4、動態性。隨着產品質量適用性的變化而變化。

優化
(一)質量成本的構成
tp://tupian.hudong.com/a4_83_15_01300000240760122405152666954_gif.html">

  圖1 質量成本的構成

其中,預防成本是指爲預防質量缺陷的發生所支付的費用;鑑定成本是指爲評定產品是否具有規定的質量而進行試驗、檢驗和檢查所支付的費用;內部缺陷成本是指交貨前因產品未能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所造成的損失(全過程中);外部缺陷成本是指交貨後因產品未能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所造成的損失;外部質量保證成本是指爲滿足合同規定的質量保證要求提供客觀證據、演示和證明所發生的費用。 質量成本的各部分費用之間存在着一定的比例關系,探討這些費用的合理比例關系,以最大限度降低質量成本,即實現質量成本的優化,這是質量成本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據統計資料表明,質量成本的四類費用大致存在着以下的比例關系:內部損失成本約佔質量成本的25%-40%a,外部損失成本約佔質量成本的20%一40%,鑑定成本約佔成本的10%一50%,預防成本約佔成本的0.5%一5%。這些數據說明: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佔了成本的大部分,是應着重採取措施予以降低的重要部分。

必須指出,上述四類成本之間並不是彼此孤立和毫無聯系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當企業放松檢查後,鑑定成本可能很少,但將造成大量不合格品出廠,一旦在使用中被用戶發現,產生顯著的外部損失成本,就導致質量成本的上升。反之,如果在企業內部嚴格質量管理,加強質量檢查,從而使鑑定成本和內部損失成本的增加,外部損失成本減少,使得質量成本的降低。因此增加預防成本,加強工序控制,則會使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甚至連鑑定成本一起都可能大大降低,而使質量成本大幅度下降。

從中國當前企業的情況來看,普遍的問題是預防成本偏低,結果使內外損失居高不下,從而使質量成本過高。因而,在質量成本管理中,如何判明和掌握四類質量成本的合理比例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變化規律,針對具體的問題採取措施,減低質量成本,是質量成本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質量成本特性曲线
質量成本中四類成本費用的大小與產品合格質量水平(即合格率或不合格率)之間存在一定的變化關系,反映這種變化關系的曲线稱爲質量成本特性曲线。 它的基本形式如圖所示。圖中的曲线C1表示預防成本與鑑定成本之和,它隨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增加;曲线C2表示內部損失與外部損失之和,它隨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減少;曲线C爲上述四項成本之和的質量成本曲线,即質量成本特性曲线。由圖2可知,在質量成本特性曲线C左右兩端的質量成本都很高(理論上無窮大),中間有一個最低點,即A處,它就是質量成本的最低值,A處的質量成本稱爲最佳質量成本

tp://tupian.hudong.com/a4_67_15_01300000240760122405152707576_jpg.html">  

  圖2 質量成本特性曲线圖

曲线C所表現的變化趨勢與上節所分析的質量成本構成關系是一致的。當不合格品率很高,即處於曲线C左端時,內外損失成本都很大,質量成本當然也很大;當逐步加大預防和鑑定成本,不合格品率降低,內外損失成本與質量成本將隨之降低。但如果繼續增加預防成本,達到接近100%的預防成本,即不合格品率趨於 0。內外損失成本雖然可以接近於0,但這時的預防成本會非常高,而導致成本的急劇增加。從圖中還可以看出,曲线C1左面部分的變化趨勢比較平緩;這說明當符合性質量水平低時,即不合格品率高時,略微增加一些預防和鑑定成本就可使不合格品率大幅度降低,即這時採用加強預防和鑑定的措施會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可是,當超過某個限度後,再要提高質量水平,即要求不合格品率進一步降低時,即使稍有一點變化,也要在預防和鑑定成本上付出很大的代價。如圖C1曲线的右面部分,在過了A點後急劇上升的變化。

曲线C2則是另外的一種情況。當不合格品率爲0時,曲线交於橫軸,即內外損失成本也爲0。但隨着不合格品率的增加,這部分成本急劇上升。可以認爲,內外損失成本的上升速度這么快,是由於產品質量惡化,使其信譽下降而造成的嚴重損失,這方面的損失往往比材料報廢和維修費用支出要大得多。

(三)質量成本優化
質量成本優化就是要確定質量成本各項主要費用的合理比例,以便使質量成本達到最低。爲此可利用質量特性曲线(圖3)來進行。

tp://tupian.hudong.com/a4_87_15_01300000240760122405152758017_jpg.html">  

  圖3 質量特性曲线

圖中把A點處附近的曲线劃分爲I, II, III 等三個區域,它們分別對應着質量成本各項費用的不同比例

(1)I區是質量損失成本較大的區域,一般來說,內外部損失成本佔質量成本的70%,而預防成本不足10%的屬於這個區域。這時,損失成本是影響達到最佳質量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加強質量預防措施,加強質量檢驗,以提高質量水平,降低內外部損失成本,這個區域稱爲質量改進區。

(2)II區是質量成本處於最佳水平的區域。這時內外損失成本約佔成本的50%,而預防成本達總成10%。如果用戶對這種質量水平表示滿意,認爲已達到要求,而進一步改善質量又不能給企業帶來新的經濟效益,則這時的質量管理的重點應是維持或控制現有的質量水平,是成本處於最低點A附近的區域,這個區域稱爲質量控制區。

(3)III區是鑑定成本較大的區域。鑑定成本成爲影響質量成本的主要因素。這時質量管理的重點在於分析現有的標準,降低質量標準中過嚴的部分,減少檢驗程序和提高檢驗工作效率,使質量成本趨於最低點A,這個區域稱爲質量至善區或質量過剩區。

根據上述的分析,可以大致地歸納出質量成本達到優化的幾項措施:

(1)處於最佳點A的左面時,即當質量成本處於質量改進區時,應增加預防費用,採取質量改進措施,以降低質量成本;當處於質量最佳區時,應維持現有的質量措施,控制住質量水平的最佳狀態;若處於最佳點A的右面,即處於質量過剩區時,則應撤消原有的過嚴質量要求措施,減少一部分鑑定和預防費用,使質量成本退回到最低點A處。

(2)增加預防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鑑定成本

(3)增加鑑定成本,可降低外部損失,但可能增加內部損失成本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爲了實現質量成本優化,不能孤立地去降低質量成本構成中的每項成本,還應考慮各項成本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爲了確定某項質量成本的最佳水平,還應考慮其他成本所處的情況。

顯性質量成本:採用作業基礎成本法按實際發生額進行計量

隱性質量成本:無法通過企業會計系統而得到 ,常採用乘數法、市場研究法和塔古奇損失函數進行估計。在提高質量計劃中,機會成本的數額可能是非常巨大的,並且是重要的動因,因此,應該對其進行估計。

質量成本管理目標

傳統質量成本管理目標——可接受質量水平: 質量水平與質量成本中的可控成本和結果成本兩者是互爲條件、互爲因果的。質量成本水平與可控成本呈相同方向的變化,與結果成本呈反方向的變化。當控制成本與結果成本相等時,質量成本是最低的,此時可允許的缺陷率水平爲可接受的質量水平。

現代質量成本管理目標——零缺陷質量目標: 根據現代質量成本觀點看,內部和外部缺陷作業及其相關聯的成本都屬於非增值作業,應予以徹底消除。預防作業則可視爲增值作業而予以保留。而一部分的檢驗作業是預防作業所必須的,如質量審計,應視爲增值對象。質量成本的最優水平存在與所生產產品達到目標價值之處。

(一)質量成本預測和計劃
1.質量成本預測 爲了編制質量成本計劃,就必須首先對質量成本進行預測。質量成本預測是指根據企業的歷史資料、質量方針目標、國內外同行的質量成本水平以及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用戶的特殊要求等,通過分析各種質量要素與質量成本的變化關系,對計劃期的質量成本所作出的推測和估計。

2.質量成本計劃 質量成本計劃是指在質量成本預測的基礎上,針對質量與成本的依存關系,用貨幣形式確定生產符合性產品質量要求時,在質量上所需的費用計劃。質量成本

3.質量成本計劃編制 質量成本計劃的編制通常是由財會部門直接進行;或者由車間(科室)分別編制,交由財會部門匯審和歸總後,提交計劃部門下達。編制成本計劃的依據是:企業的歷史資料;企業的方針目標同時參考國內外同行的質量成本資料等。

(二)質量成本分析和報告

1.質量成本分析
質量成本分析的目的是,通過質量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數據信息,對質量成本的形成,變動原因進行分析和評價,找出影響質量成本的關鍵因數和管理上的薄弱環節。

2.質量成本報告
質量成本報告是指根據質量成本分析的結果,向領導及有關部門匯報時所作的書面陳述,它可以作爲制定質量方針目標、評價質量體系的有效性和進行質量改進的依據。它也是企業質量管理部門和財會部門對質量成本管理活動或某一典型事件進行調查、分析和建議的總結性文件。 短期質量成本報告:用來反映當期標準或目標的進展情況的。 多期趨勢質量成本報告:用來反映從質量改進項目實施起的的進展情況的。 長期質量成本報告:用來反映長期標準或目標的進展情況的。

分析

質量成本主要是由預防成本、鑑定成本、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種所構成。先面對這四種成本進行一些分析。

1、預防成本。當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預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爲提高產品服務質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努力和資金等的投入,這包括流程設計費用產品設計費用、人員培訓費用等。

2、鑑定成本。當產品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鑑定成本通常會降低。質量鑑定可以幫助管理人員發現質量問題的所在,從而可以立即採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保證質量能夠持續得到改善,從而減少質量問題帶來的成本。例如在日本企業中,每名員工都不放過任何一個已發現的質量問題,絕對不讓有質量問題的加工零件進入生產线的下一工位。這種做法有利於企業迅速發現質量問題,並找到引起質量問題的根源所在,這是一種降低質量管理中鑑定成本的有效方法。

3、內部缺陷成本。當產品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內部缺陷成本會降低。有很多預防措施可以用來減少不合格品的產生,從而也就降低了材料報廢、再加工、延期交貨、設備故障、庫存積壓等帶來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同內部缺陷成本一樣,當產品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外部缺陷成本會降低。質量及可靠性的提高,不僅會減少售後保修費用,保持市場份額,而且還會避免由於產品服務質量低劣而導致的人身損害,環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發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預防措施上進行一定投入使質量得到提高,對於一個組織來說,是很有益的。當然,這也取決於管理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質量和可靠性上。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通過更好的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來提高質量水平,而不是通過解決原有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中的質量問題來提高質量,則生產管理人員要做的主要工作則是在產品的質量、反應時間和靈活性等競爭因素上下功夫,以期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質量的其它成本的減少並不能彌補預防成本的增加。所以,管理人員通常不得不提高產品服務價格,從而採取以質量取勝而不是以價格取勝的生產運作策略。一輛奔馳車比一量伏特車貴,四星級賓館的住宿費比普通旅館的住宿費高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來說,如果管理人員提高了質量可靠性水平,則由此增加的預防成本就會較高。但是與此同時,由於質量提高而使各種浪費減少所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這就是衆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提高產品質量或服  

   圖4  質量與收益的關系   

質量成本分析的方法

一、對影響質量成本因素的分析
對質量成本水平分析要深入到質量成本構成的各要素中去,即從質量成本總額中各因素所佔比重來分析質量成本構成及其變化。如下圖表5所示。

tp://tupian.hudong.com/a4_41_15_01300000240760122405152928951_jpg.html">  

圖5  成本與質量水平關系圖

    C1──預防成本C2──鑑定成本

    C3──事故成本C4──基本生產成本

說明: 圖表5中C1爲預防成本曲线,C2爲鑑定成本曲线,C3爲事故成本曲线。當產品質量爲100%不合格時,其預防費用爲零。隨着質量升高,預防、鑑定費用逐漸增高;當質量爲100%合格時,預防成本很高。事故成本曲线C3變動規律是:當產品質量較低時,事故損失大;當質量提高到100%合格時,事故損失爲零。C4爲基本生產成本线,不隨質量成本而變化,屬於不變成本。C爲成本曲线,任一點的成本C1C2C3C4之和。當質量水平較低或較高時,成本都比較高,在M點或M點附近區域成本最低,它就是最佳質量水平。這裏M點與圖表5是吻合的。這兩種分析方法,本質也是一致的,只是應用場合不同而需要提供不同成本信息。 根據國內外成功的經驗,質量成本比例最佳值爲C3佔50%,C2爲40%,C1佔10%,即質量管理成本佔50%,損失成本佔50%爲宜。

1.質量成本控制 質量成本控制是以質量成本計劃所制定的目標要求爲依據,採用各種手段,把影響質量成本的各個成本項目控制在計劃範圍內的一種管理活動。可見,質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質量成本計劃、優化質量目標、加強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質量成本控制貫穿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一般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後控制。質量成本控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限額費用控制的方法;

(2)圍繞生產過程重點提高合格率水平的方法;

(3)運用改進區、控制區、至善論區的劃分方法進行質量改進、優化質量成本的方法;

(4)運用價值工程原理進行質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2.質量成本考核 質量成本考核就是對質量成本責任單位和個人的質量成本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察和評價,以達到鼓勵和鞭策全體成員不斷提高質量成本管理績效的目的。 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成本指標考核體系,是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基礎。實踐證明,企業建立質量成本指標考核體系應堅持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 質量成本考核系統是質量管理中的一個子系統,而質量管理系統又是企業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質量成本考核指標與其他經濟指標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分析子系統的狀態,能促使企業不斷降低質量成本

(2)有效性原則 有效性是指所設立的指標體系要有可比性、實用性和簡明性。

(3)科學性原則 企業質量成本考核對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在實際中是企業开展以上工作的依據。因此,質量成本考核指依據、符合實際,真實反映質量成本的實際水平。 爲了對質量成本實行控制和考核,企業應建立質量成本責任制,即在將質量成本指標分解落實到各有關部門和個人時,應明確他們的責、權、利,形成統一領導、部門歸口、分級管理的質量成本管理系統。911ef2">[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