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

十國集團簡介
  20國集團 (Group 20) 由8國集團、歐盟以及一些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國家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參加的20國集團創始會議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正式舉行,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GDP總量約佔世界的85%,人口約40億。
  會議主要討論正式建立20國集團會議機制,以及如何避免經濟危機的爆發等問題。與會代表不僅將就各國如何制止經濟危機進行討論,也將就國際社會如何在防止經濟危機方面發揮作用等問題交換意見。
20國集團歷史
  20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七個工業化國家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
20國集團的成員 二十國集團地圖,藍色:十九個成員國;淺藍色:歐盟(也是成員之一)
  20國集團的成員包括:8國集團成員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作爲一個實體的歐盟以及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創立20國集團的建議是美國等西方7個工業化國家的財長們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讓有關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20國集團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爲有關實質問題的討論和協商奠定廣泛基礎,以尋求合作並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20國集團相關的領導人會議
  20國集團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動爲“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會議暨成立大會,地點德國柏林;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會議,加拿大蒙特利爾;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會議,加拿大渥太華;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會議,印度新德裏;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會議,墨西哥莫雷利亞市;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會議,德國柏林;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會議,中國北京,主題是“加強全球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會議,澳大利亞墨爾本;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會議,南非开普敦;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會議,巴西聖保羅。2008年1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世界經濟峯會(G-20 Leaders Summit o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9年,英國倫敦 2010年,肯尼亞內羅畢 2011年,新西蘭 2012年,英國 2013年,印度尼西亞巴釐島 2014年,沙特阿拉伯吉達 參考文獻
  1. ↑ 巴西總統希望20國集團聖保羅會議有助於解決金融危機
  2. ↑ The G-20 Leaders Summit o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World Economy from the G-20 Information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外部鏈接20國集團(G-20)官方網站多倫多大學的20國集團信息中心相關條目5國集團7國集團8國集團10國集團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