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函數理論

消費函數概述
  消費函數是反映人們的消費支出與決定消費的各種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是消費行爲數量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消費與其決定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決定消費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財產利率收入分布等。其中收入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消費函數實質上是指消費收入之間的函數關系
  消費函數這一概念最先由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提出。他在《就業利息貨幣通論》(1936)一書中提出:消費是總收入的函數。這一思想用线性函數形式表示爲:
  Ct = a + bYt
  式中C表示消費,Y表示總收入,下標t表示時期;a、b爲參數參數b稱爲邊際消費傾向,其值介於0與1之間。凱恩斯的這個消費函數僅僅以收入來解釋消費,被稱爲絕對收入假說。這一假說過於簡單粗略,用於預測時誤差較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西方經濟學家對消費函數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若幹新的假說及相應的函數式。其中函數形式比較簡單而內容大體符合實際的消費函數是:
  Ct = a + βYt + γCt − 1
式中Ct表示t期消費,Yt表示t期收入,Ct − 1表示上期(t-1期)消費; α,β,γ爲參數。這一消費函數的最後一項可以解釋爲消費的慣性影響,也可以解釋爲持久收入的影響。因爲應用遞推關系可將上面的消費函數改寫爲: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0/4/7/047d66751589c168c30f0a5b61747033.png" alt="C_t=\frac{a}{1-\gamma}+\beta Y_t+\gamma \beta C_{t-1}+\gamma^2\beta Y_{t-2}+\gamma^3\beta Y_{t-3}+...">
  此式表明,消費是過去歷年收入的函數。
  消費函數主要應用於宏觀經濟分析之中。西方的宏觀經濟模型通常把消費作爲其核心方程之一。中國學術界從80年代开始消費函數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已將消費函數納入中國宏觀經濟模型中。
  長期以來,它也是學術界不斷進行研究討論的一個命題。在凱恩斯提出絕對收入消費函數以後,消費函數理論得到了不斷的充實與發展,杜森貝裏、弗裏德曼、莫迪利安尼提出了相對收入、持久收入消費理論。在進一步的實證檢驗中,這些消費函數理論逐漸暴露出其缺陷與不足。霍爾將理性預期理論引入消費函數,提出了理性預期生命周期假說,羅素·戴維森等則提出了誤差修正機制,在這二者的基礎上產生了目前在國際上廣爲應用的隨機漫步假說和誤差修正機制消費函數。
各位經濟學家的消費函數 (一)凱恩斯消費函數
  凱恩斯消費函數將消費分爲“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
  自發消費(a)——是指不受收入影響以及本能消費需要所形成的消費
  引致消費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5/8/e/58efb64b4bbeb03a03b568f502709961.png" alt="\bar{C}">)——就是指受收入因素和邊際消費傾向影響所形成的消費。它等於: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c/0/e/c0efaae1debdb40291b19bb36a3d4f21.png" alt="\bar{C}=bY">。
  設:b爲邊際消費傾向,Y爲收入消費=自發消費+引致消費
  即:C=a+bY
  在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提出後,西方經濟學家根據大量的統計資料开展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消費函數。
(二)決定收入假說(斯密塞斯短期消費函數)
  斯密塞斯短期消費函數的基本觀點是:
  消費收入的關系是各個消費消費支出取決於收入的決定水平。一個社會的消費支出國民收入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例,即平均消費傾向將隨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其結果社會中需求水平有可能下降。
  也就是說,短期消費函數與收入不成固定比例關系,並不固定在一定水平上,會隨着時間逐漸向上移動,其原因是收入以外的各種因素影響着消費函數,使自發消費a逐漸增大,因爲人類的享受範圍和享受水平總是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而不斷提高。
(三)杜森貝裏的短期消費函數
  杜森貝裏的短期消費函數又稱(“不可逆性”假設消費函數模型、相對收入假設)基本觀點認爲:
  一個家庭或個人的現期消費,會受到自身收入和周圍他人的影響。在存在着這種消費“示範”效應的情況下,隨着收入的增加,邊際消費傾向可能不是遞減的,即社會總需求水平不會輕易下降。
  因爲一個國家或個人的現期消費不僅受實際收入的影響,特別是受到過去“高收入水平”的影響。如果收入水平下降也不會立即輕易改變習慣,寧可動用儲蓄來維持先有消費水平。其結果在經濟景氣時期,人們的收入減少,由於歷史習慣的作用影響,有可能在消費支出不變或只有輕微的下降,從而不會降低整個社會的總需求水平。相反,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時,會立即全面提高消費水平。——即“消費棘輪效應”。
  杜森貝利認爲,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響,而且也受周圍人的消費行爲收入消費相互關系的影響,即消費具有“示範性”或“攀附性”;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響,而且也受自己過去收入消費水平的影響,即消費又具有“不可逆性”。根據這一理論假設,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假設消費函數可近似地簡化爲下式:
  Ct = b0 + b1Yt + b2Ct − 1 + μt
  t=1,2,......,T
  其中,Ct − 1爲第t-1期的消費支出
(四)弗裏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說
  弗裏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說又稱恆常收入消費函數、持久收入假設消費函數模型:Friedman於1957年提出了消費的持久收入假設,它是對Keynesian的絕對收入假設的修正與補充。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行爲發現,在消費中有一部分是經常的必須保證的基本消費,另一部分是非經常的額外消費;而收入也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可以預料到的長久性的、帶有常規性的持久收入,另一部分是非連續性的、帶有偶然性的瞬時收入
  基本觀點:消費收入的基本關系是恆常消費Cp)取於恆常收入Yp),即存在着
  Cp = bYp
  這一假說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命題上的:
  (1)一個家庭的收入=恆常收入+暫時收入
  一個家庭的消費=恆常消費+暫時消費
  (2)恆常消費在恆常收入中所佔的比例是固定不變的常數,即Cp = βYp(0<\beta,1)
  (3)暫時消費與暫時收入無關,即暫時消費邊際消費傾向爲0。
  根據這三個假說,現實的消費不受意外的收入或損失的影響,家庭的恆常消費取決於恆常消費;意外的收入全部用於儲蓄,即現實的消費是穩定的。
(五)庫茲涅茨的長期消費函數
  庫茲涅茨的長期消費函數基本觀點認爲:邊際消費傾向在長期中不是隨着收入的增加而遞減。但在經濟周期波動中,消費傾向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長期平均消費傾向高於繁榮時和低於蕭條時的平均傾向。
(六)莫迪利安尼的消費函數(生命周期函數)
  莫迪利安尼的消費函數基本觀點認爲:人們總是想把一部分全部收入作最佳分配,以獲一生消費最大滿足。人們儲蓄主要是爲了老年消費之用,人們的消費變化與一生的不同階段相關消費財產之間存在着密切聯系。因而,一個家庭或個人雖然沒有現期收入,但只要有財產消費就可以照常進行,其結果,消費財產水平存在着穩定的關系。
  莫迪利安尼認爲,消費者是理性的,他只是根據效用最大化原則來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其一生的消費,使一生中的收入等於一生的消費。因此,消費者現期消費不僅與現期收入有關,而且與消費者以後各期收入期望值、开始時的資產和個人年齡大小有關。消費者一生中各期消費支出流量現值要等於一生中各期期望收入流量現值,這種行爲可稱作“前瞻行爲”,用簡單的线性模型來描述這一假設的消費函數可得下式:
  Ct = b1Yt + b2At + μt
  t=1,2,......,T
(七)適應預期的消費函數模型
  霍爾將理性預期理論引入消費函數,提出了理性預期生命周期假說(即:適應預期的消費函數模型)
  適應預期理論認爲,人們可以根據原因變量的實際值對結果變量進行預期,但是實際上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就需要對結果變量的預期值進行調整。於是,在消費函數研究中,假設第t期的消費預期值 是收入的函數,即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6/0/6/60649ea52373cef11999e6e19db7ec8a.png" alt="C^e_t=a+\beta Y">
  表示消費者按收入決定自己的消費預期。而由於種種原因,實際消費消費預期值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tp://wiki.mbalib.com/w/images/math/1/4/3/1430fb6ab5e3623b695c7b8e3fc718e3.png" alt="C_t-C_{t-1}=\lambda(C^e_t-C_{t-1})">
  λ 爲調整系數。於是得消費函數模型,其計量形態爲:
  Ct = λa + (1 − λ)Ct − 1 + λΒYT + μt
  t=1,2,......,T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