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保險


1.名詞釋義

釋義

  雙重保險又稱爲復保險,其具體內涵在學理和立法例方面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將雙重保險界定爲: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與數個保險人分別訂立數個保險合同行爲,且各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總和超出保險標的價額。採取這種內涵的立法例國家有德國、法國、日本和韓國等。有的將雙重保險界定爲:要保人就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與數保險人分別訂立數個保險契約,而該數個保險契約,均須於同一保險期間內發生效力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41條第3款規定:雙重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向二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但是,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第41條第4款將雙重保險界定爲:雙重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向二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且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保險。上述對雙重保險界定的主要區別體現爲:各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總和是否超出保險標的價值。由於“立法例規定雙重保險的目的,在於合理分擔各保險人的賠償責任,而不論各保險人的賠償責任之和是否超過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將雙重保險限定於超額的雙重保險,並沒有多少實益。” 此外,關於雙重保險是否要求保險利益同一,也存在疑問。

構成要件

  1.保險責任期間具有重疊性
  雙重保險責任期間的重疊性包括全部重疊和部分重疊。全部重疊,是指保險責任的起訖時間完全相同,亦稱同時復保險。部分重疊,是指保險責任的起訖時間非完全相同,但存在部分相同,亦稱“異時復保險”。“不過保險期間之始期及終期,並不以絕對相同爲必要,只期間有一段重復,則在其重復期間內,仍爲復保險契約。”“所謂同一期間,不必數個保險契約之始期與終期,完全相同,只須其一部分的期間,立於交叉關系,而發生共利之利害者,即成爲復保險。”此外,有教材認爲這裏的“期間”是指數保險合同的“生效期間”,這裏的“期間”應指“保險責任期間”。因爲保險合同的生效期間並不一定與保險責任期間完全一致,有時保險合同已生效,但保險責任期間未开始,因此,該“期間”應該指“保險責任期間”,而非保險合同“生效期間”。
  2.保險人、保險標的同一
  保險標的是指作爲保險對象的財產及其有關利益或者人的壽命和身體。通說認爲,雙重保險要求投保人訂立的若幹保險合同,必須針對共同保險標的的同一保險利益,至於投保人是否相同在所不問。那么,投保人針對同一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利益投保,是否構成雙重保險,不無疑問。爲解決該疑問,首先需要分析保險利益的主體。
  保險利益爲英國海商法學者首創,其內涵經歷了一般性保險利益學說、技術保險利益學說、經濟保險利益學說的演變,人們對保險利益主體的理解也是漸進的。傳統觀念認爲,在保險合同訂立時,投保人保險利益主體,在保險合同效力存續期間內或在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人是保險利益主體。現代保險理論和實務普遍認爲保險合同訂立時,投保人是否是保險利益主體並不重要,關鍵是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人是保險利益主體。在財產保險中,只有保險人有權依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人填補損害,“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必須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保險標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並無實際意義”,保險人是保險利益的當然承受者。
  雙重保險制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防止保險利益的承受者,即保險人獲取不當利益,因此,雙重保險的要件之一是保險人相同。投保人針對同一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利益投保,通常情況下,不構成雙重保險,但是,若該保險利益存在權利混同或者吸收,構成雙重保險。因此,保險利益是否同一,不是雙重保險的一般構成要件之一,而同一保險標的則是雙重保險的構成要件之一。
  3.保險危險或者保險事故同一。
  雙重保險中,每份保險合同承保保險危險或者保險事故並不要求完全一致,只需存在共性即可。
  4.投保人與兩個以上保險人分別訂立不同的保險合同
  雙重保險的要件之一是:各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存在若幹獨立的保險合同。若與數個保險人訂立一份保險合同,則屬於共同保險合同共同保險是指兩個以上的保險人對於同一風險造成的損失按照約定共同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其特徵是,各保險人只按照其與投保人之間籤訂的一份共同保險合同承擔責任。

分攤方式

  在雙重保險下,發生損失保險人須進行分攤,分攤方式有以下三種:
  (1)比例責任制,即按照各家保險公司保險金額比例分擔損失賠償責任,其公式爲:
  某保險人的責任=(某保險人的保險金額/所有保險人的保險金額總額)×損失額
  (2)責任限額制,即各家保險公司對於損失的分擔並不以其保險金額作爲分攤基礎,而是按照他們在如無他保的情況下所負責的限度比例分擔。其公式爲:
  某保險人責任限制額=(某保險人獨立責任限額/所有保險人獨立責任總和)×損失額
  例如,甲、乙包承保同一財產,甲保險承保2萬元,乙保險承保8萬元。如發生損失4萬元,甲在沒有他保情況下賠付2萬元,乙在沒有他保情況下賠付4萬元,則:甲賠付=2/6*4=4/3萬元,乙賠付=4/6*4=8/3萬元
  (3)順序負責制,即同一保險標的有兩家以上保險公司承保時,最早出立投保的保險人首先負責賠償,第二個保險人只負責超出第一個保險保險金額部分,依次類推。

種類及認定

  投保人進行雙重保險的動機多樣,有的是爲了攫取不當利益,有的是爲了增加安全度,立法應針對這些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規定。因此,根據投保人的主觀狀態,將雙重保險分爲善意雙重保險和惡意雙重保險具有現實意義。
  (一)善意復保險和惡意復保險的界定
  善意復保險是指投保人投保的目的並非爲了獲取超額保險賠償金,旨在增加安全度,提升對某一危險的防範能力,減少損失而進行的雙重保險
  惡意復保險是指投保人旨在爲了攫取超額保險賠償金而進行的雙重保險
  (二)善意復保險和惡意復保險認定
  關於雙重保險是善意抑或惡意,大多立法例根據投保人投保時是否履行了通知義務進行認定,如果履行了通知義務,該雙重保險認定爲善意雙重保險,反之,被認定爲惡意雙重保險。有的立法例規定履行該通知義務的主體是保險人,《澳門商法典》第1002條規定:如保險人惡意不作出通知,所有保險人均不承擔支付賠償責任。這主要是由於英美法系中,保險人和保險人的法律地位顯著,而中國《保險法》中投保人保險人的法律地位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這一差異導致通知義務的法定主體不同。但是,不考慮投保人保險人、投保人保險人之間信息的不對稱,不區分雙重保險是否超額,籠統地規定通知義務是欠妥當的。
  由於保險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商業活動,大多的投保人保險人並不知自己行爲產生的法律後果,因此,將投保人保險人是否履行通知義務作爲認定其主觀上是善意抑或惡意的標準,這進一步增加他們義務,置保險人於更加不利地位,可能導致保險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發達國家保險法逐漸改善不利於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條款,突出保護保險人的立場,取消投保人雙重保險的通知義務,即使對其有所規定,也嚴格限定其適用條件。保險人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商主體,在保險合同籤訂過程中,應承擔前置義務,即在籤訂保險合同時,保險人應主動書面詢問投保人保險人是否存在雙重保險並對雙重保險的含義、虛假陳述應承擔的法律後果進行說明。在此前提下,投保人保險人應履行通知義務。如果籤訂雙重保險合同時間存在先後之分,投保人保險人應向各保險人履行通知義務。
  對於投保人不同且彼此之間不存在信息溝通的雙重保險,法律應規定保險人爲通知義務的法定主體;如果保險人因不知情而未履行通知義務,應認定該雙重保險爲善意雙重保險,各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
  法律除規定保險人的前置義務及通知義務的主體外,還應當規定雙重保險的通知內容,使投保人保險人的通知義務內容更加明確,避免因投保人保險人通知內容的瑕疵而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如臺灣地區《保險法》要求投保人通知其他保險人的名稱和保險金額。在超額雙重保險中,通知義務主體如果如實回答了保險人就雙重保險的書面詢問,就認定其履行了通知義務,該雙重保險爲善意雙重保險,反之,除非投保人保險人不知情,爲惡意雙重保險,各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如臺灣《保險法》第37條規定。
  此外,投保人保險人通知義務不適用於非超額雙重保險。對於非超額雙重保險,各保險人只承保保險標的部分價值保險人不存在謀求不當利益,主觀上不存在惡意,因此,非超額雙重保險屬於善意雙重保險。2.同名電影

基本信息

  雙重賠償 Double Indemnity (1944)

pic-info">雙重保險

導演:比利·懷爾德 Billy Wilder
  主演:弗萊德·麥克莫瑞 Fred MacMurray
  芭芭拉·斯坦威克 Barbara Stanwyck
  愛德華·羅賓遜 Edward G. Robinso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上映日期: 1944年9月6日 美國
  更多中文片名:
  雙重保險/雙倍賠償
  類型:黑色電影/劇情/犯罪
  片長:107 min / Argentina:110 min / Canada:90 min (Ontario)
  好萊塢著名導演比利`懷爾德(《日落大道》、《七年之癢》)經典黑色電影
  美國百年百佳電影排名第38位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比利·懷爾德 Billy Wilder
  編劇 Writer:
  詹姆斯·M·凱恩 James M. Cain ....(novel Double Indemnity in Three of a Kind)
  比利·懷爾德 Billy Wilder ....(screenplay) and
  雷蒙德·錢德勒 Raymond Chandler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弗萊德·麥克莫瑞 Fred MacMurray ....Walter Neff
  芭芭拉·斯坦威克 Barbara Stanwyck ....Phyllis Dietrichson
  愛德華·羅賓遜 Edward G. Robinson ....Barton Keyes
  福圖尼奧·博納諾瓦 Fortunio Bonanova ....Sam Garlopis
  約翰·貝裏 John Berry ....Bit part (uncredited)
  Porter Hall ....Mr. Jackson
  Jean Heather ....Lola Dietrichson
  Tom Powers ....Mr. Dietrichson
  Byron Barr ....Nino Zachetti
  Richard Gaines ....Edward S. Norton, Jr.
  John Philliber ....Joe Peters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
  USA
  1944年9月6日
  瑞典
  Sweden
  1944年11月27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44年12月7日
  芬蘭
  Finland
  1945年10月28日
  法國
  France
  1946年7月31日
  丹麥
  Denmark
  1948年4月5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50年6月6日
  奧地利
  Austria
  1952年
  墨西哥
  Mexico
  2002年7月5日......(Cineteca Nacional)
  法國
  France
  2003年4月30日......(re-release)
  英國
  UK
  2005年11月11日......(re-release)

制作發行

  制作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美國]
  發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2000) (Argentina) (VHS)
  哥倫比亞三星 [巴西] (2000) (Brazil) (DVD)
  Image Entertainment Inc. [美國] (1998) (USA) (DVD)
  MCA環球家庭娛樂 [美國] (????) (USA) (video) (laserdisc)
  派拉蒙影業公司 [美國] (1944) (USA) (theatrical)/(1949) (USA) (theatrical) (re-release)
  Paramount [法國] (1946) (France) (theatrical)
  MCA/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1958) (USA) (TV)
  4 Front Video [英國] (2005) (UK) (DVD)
  Atlantic Film (2008) (Sweden) (DVD)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亞] (2006) (Australia) (DVD)/(2008) (New Zealand) (DVD)/(2008) (Australia) (DVD)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2004) (USA) (DVD)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 [美國] (2006) (USA) (DVD)
  Versátil Home Vídeo [巴西] (2006) (Brazil) (DVD)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過的經典之作,推出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战正激烈的時候,而這部影片顯得過於冷酷和陰暗。故事講述一個保險業務員與他的情婦合計謀害她的丈夫,以便詐領巨額保險金,而她丈夫的保單上有一附筆,若因死於火車輪下則可獲得雙倍賠,於是他們就此展开了行動,但是,他們安排的“事故”遭到調查員的質疑,二人之間也從合作無間慢慢演變到互相猜忌。

幕後制作

  這是最偉大的黑色影片之一,影片懸念重重,表演出色,但最重要的是它的風格,即那種黑色(noir)風格。無論是那光影婆娑的百葉窗,還是自嘲式的獨白,對未來的懸念電影都產生久遠的影響。影片採用第一人稱敘述,使影片成爲一個相對完整的墮落男人的心靈煎熬史,冷靜、更冷漠地注視着战爭前後的美國現實。

精彩花絮

  ·導演最初設計的結局是凱斯目睹沃爾特走進毒氣室。
  ·沃爾特·奈夫的角色最初叫沃爾特·奈斯,但比利·懷爾德後來發現真有個叫沃爾特·奈斯的人居住在比佛利山,而且恰巧也是保險業務員,爲了避免給他造成不良影響,才改爲沃爾特·奈夫。
  ·沃爾特和菲麗絲在作案之後無法發動汽車的一段是導演擴充的情節,因爲一次比利·懷爾德在結束一天的拍攝之後,同樣無法發動汽車
  ·巴巴拉·斯坦威克佩戴的金色假發是導演的主意,但开拍了1個月後,比利·懷爾德才意識到假發的效果很糟糕,但重拍根本來不及,於是後來採訪時,懷爾德只好聲稱這是故意之舉。
  ·當沃爾特第一次吻菲麗絲時,畫面中沃爾特的扮演者弗雷德·麥克默裏的手上戴有戒指,直到後期制作時這個紕漏才被發現。
  ·菲麗絲躲在門外偷聽沃爾特同凱斯的談話時差點被开門的凱斯發現,藏在被推开的門後,這段情節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因爲美國公寓的門都是朝裏开。
  ·在編寫劇本過程中,比利·懷爾德同雷蒙德·錢德勒相處得並不融洽,兩人常常產生爭執,懷爾德聲稱曾炫耀自己的風流天賦以折磨性壓抑的錢德勒,而錢德勒也曾罷工,直到自己提出的條件得到滿足爲止。
  ·影片根據詹姆斯M·凱恩的小說改編,原著則根據真實故事創作。
  ·沃爾特·奈夫的角色最初定爲由喬治·拉夫特扮演,但他堅持沃爾特最終以誘捕菲麗絲的FBI特工身份作結,與原著截然相反,於是他無緣本片。

精彩對白

  Barton Keyes:They've committed a murder and it's not like taking a trolley ride together where they can get off at different stops. They're stuck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ve got to ride all the way to the end of the line and it's a one-way trip and the last stop is the cemetery.
  凱斯:他們已經犯有謀殺罪,這不像搭上電車可以在不同站點下車,他們糾纏在一起,將坐到終點,而這單程之旅的最後一站是墓地。
  Walter Neff:I killed him for money and for a woman. I didn't get the money... and I didn't get the woman.
  沃爾特:我爲了錢和女人殺了他,我沒得到錢,也沒得到女人。

穿幫鏡頭

  ·菲麗絲射中奈夫之後,奈夫立即抓住小臂,當他離开時握住的是大臂,而最後的一段中,血從肩部流出。

精彩評論

  From the Moment they met it was Murder!

精彩劇照

  

pic-info">劇照

pic-info">劇照

pic-info">劇照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