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


客體要件
挪用公款罪
本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公共財產所有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國家的財經管理制度。挪用公款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公款的使用權,同時行爲人挪用公款後必然佔有,有的還因此獲得收益。而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種相互聯系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權能,因此對所有權權能的侵犯也必然是對所有權的侵犯。所有權被侵犯並不意味着所有權轉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取得所有權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因此,從這一法律意義上講,任何財產犯罪實際上都不可能真正取得所有權,挪用公款罪與貪污一樣都侵犯了財產所有權,不同之處只是在於所有權被侵犯的程度不同而已。同時,正因爲挪用公款罪直接侵犯了公款的使用權,而這是違反國家財經管理制度中的公款使用制度的,因而它又侵犯了國家財經管理制度。但是,由於挪用公款侵犯的主要客體是國家公共財產所有權,挪用公款罪所侵犯的客體包括:一是國有財產所有權;二是勞動羣衆集體財產所有權;三是用於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專項基金財產所有權;四是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運輸中的私人財產所有權:五是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非國有單位資金的所荷權;六是非國有金融機構中客戶資金所有權,其中,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對象,既包括當然的公共資金款項,也包括擬定的公共資金款項。

本罪侵犯的對象主要是公款。這既包括國家、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也包括由國家管理、使用、運輸、匯兌儲存過程中的私人所有的貨幣。在國有企業公司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挪用本企業公司的財物,屬於侵犯了公共財物的所有權。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公司企業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挪用上述公司企業資金,也應屬於侵犯公共財物所有權。根據本法第384條的規定,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要按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因此這些特定的公款、公物可以成爲本罪的對象。挪用公物歸個人使用,一般應由主管部門按政紀處理,情節嚴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折價按挪用公款罪處罰。因而一般的公物也可以成爲本罪的對象。

廣義的公款,是指公共款項、國有款項和特定款物以及非國有單位(金融機構)和客戶資金的統稱。既具有當然的公共財產特性,也具有擬定的公共財產的特性。其中,公共款項,就是爲公共所有的資金款項;國有款項,是指爲國家所有的資金款項;特定款物,是指專門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它既可以爲國家所有,也可以爲勞動羣衆集體組織所有,還可以爲社會公益組織所有;非國有單位資金,是指非國有公司企業和其他非國有單位所有的資金客戶資金,是指金融機構客戶所有的資金。因此,廣義的公款不僅包括公共資金款項和國有資金款項,而且還包括特定財物和非國有單位客戶資金。所謂狹義的公款,專指公共所有的資金款項。包括國有的資金款項、勞動羣衆集體所有的資金款項或用於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專項基金。該類公款只具有當然的公共財產特性。

客觀要件
挪用公款罪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爲行爲人實施了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爲。其中包含三個要件:(1)行爲人實施了挪用公款的行爲,即行爲人未經合法批準而擅自將公款移作他用。(2)行爲人挪用公款的行爲是利用其主管、管理、經手公款的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的。(3)行爲人挪用的公款是歸個人使用的,所謂歸個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給、借給他人使用。根據本條之規定,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具體可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這裏所說的非法活動是指挪用公款供個人或他人進行走私、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對這種情況的定罪,沒有要求挪用公款的數額要達到較大,也沒有規定挪用達到多長時間,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1998年5月9日施行)的規定,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以五千元至一萬元爲起點;挪用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或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超過三個月未還的,以一萬元至三萬元爲起點。如果挪用公款未達到以上標準的,一般可不認爲構成犯罪。

二是挪用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並且數額較大的。這是指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作爲挪用人或者他人進行營利活動的資本,如挪用人本人或者他人將挪用的公款用於生產、經營、买房出租,作爲個人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的入股資金,存人銀行或者借給他人而個人取利等,如果行爲人挪用公款後,爲私利以個人名義將挪用的公款借給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使用的,不管這些單位是合將其挪用的公款用於營利活動,都應視爲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而不能認爲屬於挪歸公用,這裏的數額較大以挪用公款一萬元至三萬元爲起點,以挪用公款l5萬至20萬元爲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對於這種挪用公款數額較大的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法律既沒有要求挪用公款要達到多長時間,也不要求行爲人營利的目的要真正達到。但如果行爲人在案發前已部分或者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以分別情節,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

三是挪用公款歸個人用於上述非法活動、營利活動以外的用途,並且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如挪用公款用於建造私房、購置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辦理婚喪、支付醫療費或者償還家庭、個人債務等。這種情況既要求挪用公款要達到一定數額。也要求挪用公款要達到一定時間。這裏的數額較大也是以一萬元至三萬元爲起點,以15萬元至20萬元爲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未還是指案發前(被司法機關、主管部門或者有關單位發現前)未還。如果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在案發前已全部歸還本金的,可以從輕處罰或減輕處罰。給國家、集體造成的利益損失應予追繳。挪用公款數額巨大,超過三個月,雖在案發前已全部歸還本息的,從輕處罰。在實踐中,也有這樣的情形,行爲人多次挪用公款,用後次挪用的公款歸還前次挪用的公款,而每次挪用的間隔時間都不超過三個月,對此,應從第一次挪用公款的時間算起。連續累計至挪用行爲終止。在追究行爲人的刑事責任時,挪用公款的數額按最後未歸還的金額認定

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用於非法活動,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構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於營利活動或者非法活動的,應當認定爲挪用人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非法活動。

主體要件
挪用公款罪
本罪的主體是恃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這裏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與前述貪污罪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內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樣具有特定性和公務(職務)性。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

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行爲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權。但其主觀特徵,只是暫時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權,打算以後予以歸還。至於行爲人挪用公款的動機則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爲了營利,有的出於一時的家庭困難,有的爲了贊助他人,有的爲了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動機如何不影響本罪成立。具體言之,挪用公款罪在主觀方面有以下特點:

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即行爲人未經批準或許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許可或間接明示的默許),違反規章制度私自動用公款。其中,規章制度具有廣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管理的規章制度,二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使用的規章制度,未經合法批準、許可。

2、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佔用、借用。行爲目的是爲了使用,而非佔有公款。其中,行爲的目的包括: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2)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

(3)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

3、挪用並不侵吞公款,而是準備歸還,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即便挪用後而不能歸還,也不是出於行爲人的主觀故意佔有,而是出於行爲人意志之外的客觀原因造成的。

因此,司法實踐中,在認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方面時,可把握以下幾點:是否明知是公款;是否故意非法使用;是否只是想暫時挪用;是否準備以後歸還。當挪用人與使用人不一致時,如果挪用人不知使用人利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時,只能根據挪用人的明知內容,按照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或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處罰。如果挪用人知道使用人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的,則按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處罰;如果挪用人开始作案後,主觀故意由暫時挪用發展爲非法永久佔爲己有時,無論行爲人主觀上是否真的具有非法永久佔有公款的目的,也無論這種佔有是否已客觀存在,只要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就按挪用公款罪論處,而不按貪污罪侵佔罪處罰。因此,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侵佔罪行爲人犯意發展過程中是不同的;挪用公款罪开始爲使用公款,後來可能發展爲佔有;而貪污罪侵佔罪卻始終貫穿佔有公款的目的。

挪用公款罪
(一)區分挪用公款罪與非罪的界限

首先,並非所有的挪用公款行爲都構成犯罪。因此,認定挪用公款罪與非罪界限的關鍵,是看該挪用公款行爲,是否屬於法定的挪用公款罪範圍。具體來說,是看該行爲是否屬於下列法定的挪用公款而構成犯罪的行爲範圍,除此範圍之外的其他挪用公款行爲,應視爲挪用公款的一般違法行爲。下列挪用公款行爲屬於構成挪用公款罪的行爲

1、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爲

2、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爲

3、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爲

4、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行爲

其次,在認定某一挪用公款行爲,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1、考察行爲人是否屬於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本法第93條所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範圍。如果缺少上述三個條件之一,該行爲人也不能成爲挪用公款罪的主體。至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範圍,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確認。

2、考察行爲人是否實施了挪用公款行爲,挪用公款的行爲是否屬於依法從事公務過程中實施的。

3、考察挪用公款的行爲,是否具有三性。即從事非法活動性、進行營利活動性和超過三個月未還性。

4、考察所挪用的款項是否屬於公款範圍。這裏的公款作廣義解釋,既包括貨幣,也包括有價證券和特定款物。

5、對於營利型、未退還型的挪用行爲而言,還要考察被挪用的公款數額是否屬於數額較大,即一萬元至三萬元範圍。其中,公款數額不包括挪用時至案發前所生的利息;營利的多少並不影響對營利目的的認定;案發後行爲人是否積極退還公款,並不影響對挪用公款罪的認定,但退贓行爲可作爲量刑情節考慮。

6、對於非法活動型挪用公款行爲而言,沒有數額、時間上的限制。同時,非法活動泛指一切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命令和規章的活動,不管該非法活動是否完成,只要行爲人把所挪用的公款用於從事非法活動時,即視爲非法活動型挪用公款行爲

7、挪用公款罪的挪用人與使用人,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但並不影響對挪用人犯罪的認定

總之,在認定挪用公款罪與非罪時,一看該行爲是否屬於法定挪用公款罪範圍;二看該行爲是否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構成要件。

特點
挪用公款罪
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即行爲人未經批準或許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許可或間接明示的默許),違反規章制度私自動用公款。其中,規章制度具有廣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管理的規章制度,二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使用的規章制度,未經合法批準、許可。

2、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佔用、借用。行爲目的是爲了使用,而非佔有公款。其中,行爲的目的包括: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2)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

(3)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

3、挪用並不侵吞公款,而是準備歸還,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即便挪用後而不能歸還,也不是出於行爲人的主觀故意佔有,而是出於行爲人意志之外的客觀原因造成的。

因此,司法實踐中,在認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方面時,可把握以下幾點:是否明知是公款;是否故意非法使用;是否只是想暫時挪用;是否準備以後歸還。當挪用人與使用人不一致時,如果挪用人不知使用人利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時,只能根據挪用人的明知內容,按照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或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處罰。如果挪用人知道使用人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的,則按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處罰;如果挪用人开始作案後,主觀故意由暫時挪用發展爲非法永久佔爲己有時,無論行爲人主觀上是否真的具有非法永久佔有公款的目的,也無論這種佔有是否已客觀存在,只要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就按挪用公款罪論處,而不按貪污罪侵佔罪處罰。因此,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侵佔罪行爲人犯意發展過程中是不同的:挪用公款罪开始爲使用公款,後來可能發展爲佔有:而貪污罪侵佔罪卻始終貫穿佔有公款的目的。 [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