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概述
  財政補貼是指國家財政爲了實現特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目標,向企業或個人提供的一種補償。主要是在一定時期內對生產或經營某些銷售價格低於成本企業或因提高商品銷售價格而給予企業消費者的經濟補償。它是國家財政通過對分配的幹預,調節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目的是爲了支持生產發展,調節供求關系,穩定市場物價,維護生產經營者或消費者的利益。
  財政補貼在一定時期內適當運用有益於協調政治、經濟和社會中出現的利益矛盾,起到穩定物價、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維護社會安定,促進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是,價格補貼範圍過廣,項目過多,也會帶來弊端。它使價格關系扭曲,掩蓋各類商品之間的真實比價關系;加劇財政困難,削弱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給以按勞分配爲原則的工資制度改革帶來不利影響;不利於控制消費,減少浪費,提高經濟效益。
財政補貼的產生與發展
  財政補貼作爲政府向企業和個人無償轉移收入經濟範疇是自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後出現的。但是,由於早期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一般不去主動影響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活動以及市場機制的運行,財政補貼手段只被偶然且小規模地使用。20世紀以來,隨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逐漸參與並加強對宏觀經濟的調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包括財政補貼在內的各種宏觀調控手段始被自覺地經常使用。隨着政府幹預經濟運行的程度加深,財政補貼的規模逐漸增大,涉及的領域也逐漸擴展。
  社會主義國家爲了加速工業化,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大都確立了一套以壓低農業和基礎產業產品價格爲特徵的相對價格結構體系,在這種體系中,潛伏着大量的補貼因素。但是由於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實行比較單一的國有制經濟形式,且在國有經濟內部實行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潛在的補貼因素並未表現爲公开的財政補貼。只有當企業逐漸擺脫對政府的依附關系,成長爲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之後,潛在的補貼因素才逐漸顯露出來。加之在經濟改革特別是價格改革過程中,國家爲了緩解因社會分配關系劇烈變化引發的矛盾而不得不提供大量的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經濟的影響
  (1)有效調節社會供求平衡,維護宏觀經濟穩定
  (2)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3)配合自然壟斷領域的管制價格,提供社會福利
  (4)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
  這是財政補貼的積極作用。但財政補貼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
  (1)政府財政對一些經濟活動長期提供大量補貼,將使價格價值背離長期化、合法化,從而削弱價格經濟調控功能。
  (2)不利於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業績。
  (3)加劇了財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財政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中國的財政補貼 預算中的安排
  中國國家預算中對財政補貼預算收支兩方面均列有類級科目。收入中列有“國營企業計劃虧損補貼”,即通過收入退庫形式撥補由於價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企業虧損。其中主要有工業、商業、糧食、郵電、農牧等各類企業的計劃虧損。在支出中列有“價格補貼支出”,包括糧油加價款、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市鎮居民的肉食價格補貼等20多個款項。在各類事業行政經費支出科目中,還列有給職工的主要副食品價格補貼等項支出。此外,在其他支出類中還列有財政貼息支出
中國財政補貼的種類
  中國財政補貼的種類和環節較多,按補貼的形式可分爲:
  ①價格補貼
  ②虧損補貼
  ③職工和居民生活補貼
  ④利息補貼
  ⑤不通過國家預算的其他補貼
  按補貼的作用可分爲:
  ①穩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農產品和日用工業補貼
  ②支援農業生產的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和由於價格不合理而形成的工業企業生產虧損補貼
  ③收費標準偏低的城市公用企業的虧損補貼
  按補貼的主體可分爲:
  ①中央財政支付的價格補貼
  ②地方財政負擔的價格補貼
  按補貼的對象可分爲:
  ①工業、農業、城市公用企業等生產環節的補貼
  ②商業、糧食等流通環節的補貼
  ③職工或居民消費環節的補貼
  由於對生產、流通環節的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價格價值背離的關系,消費者往往看不見、摸不着,故稱之爲“暗補”,而對於消費環節的補貼,羣衆看得見,摸得着,故稱之爲“明補”。
中國財政補貼的改革與現狀
   中國從1953年起實行財政補貼政策。50~60 年代,財政補貼的範圍小、數量少,國家財政能夠及時調整補貼政策,使補貼與當時的財政承受能力基本相適應。從1979年起,爲了改革不合理的價格和支持農業生產發展,國家多次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但考慮到穩定人民羣衆生活,對主要農產品銷售實行了“價格基本穩定,購銷價差財政補貼”的政策,同時,對一些與人民日常生活相關工業消費品以及煤炭石油等基礎工業產品也實行了虧損補貼政策,致使財政補貼總額猛增。1978~1989 年,國家財政負擔的價格補貼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由135.99億元增加到972.43億元,增長了6.2倍,平均每年遞增19.6%,明顯快於同期財政收入只增長1.5倍、年平均增長8.6%的速度。其中,價格補貼支出平均每年遞增37.6%,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1989 年的12.9%,升高了11.9個百分點。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平均每年遞增15.3%,佔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11%,上升到1989年的 21.4%,升高了10.4個百分點。另外,實行低房租政策,國家每年對房租的補貼也在百億元以上。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