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寅初


人物簡介
  馬寅初,漢族(據浙江省嵊縣谷來鎮馬村《馬氏宗譜》記載,嵊州馬姓

pic-info">馬寅初

應該是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後裔,後來改姓“馬”,與回族馬姓無關),出生在浙江省嵊縣浦口鎮。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選學礦冶專業。1906年赴美國留學, 先後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14年回國,先後在北洋政府財政部當職員、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務長。1921年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國立南京大學(不完全等於現在的南京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馬寅初任上海商科大學(現上海財經大學)第一任教務主任,曾兼任中國銀行總司券(總發行人)等職。1927年到浙江財務學校任教並任浙江省省府委員。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員,1929年後, 出任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經濟委員會委員長,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陸軍大學和上海國立交通大學教授。1938年初,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蔣介石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任教。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並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等職,1960年1月4日,因發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79年9月,平反後擔任北大名譽校長,並重新當選爲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81年2月27日,當選爲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1981年3月29日,當選爲中國經濟團體聯合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主要著作有:《通貨新論》《战時經濟論文集》《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中國國外匯兌》《中國銀行論》《中國關稅問題》《資本主義發展史》《中國經濟改造》《經濟學概論》、《新人口論(重版)》

pic-info">馬寅初(左)與周恩來總理(中)

《馬寅初經濟論文集(上、下)》等。 1993年8月獲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並开始研究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實際問題。在著名的《新人口論》中,較系統的論述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提出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認爲1953~1957年,中國人口很可能已超過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爲20‰的結果。如果按1953年統計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後同實際的人口數字一比, 就會差之毫釐而失之千裏了”。並分別從加速積累資金、提高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業原料等方面,對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進行了論述:①人口增長與資金積累的矛盾。他認爲,因爲中國人口多,消費大,所以積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來,使消費比例降低,才能多積累資金;②搞社會主義,就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多搞大工業,搞農業電氣化、機械化,然而,爲安排好多人就業,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業,農業搞低效率勞動,實際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業化的後腿;③和工業原料的矛盾。大辦輕工業可以有效地積累資金,但是輕工業原料大多數來自農業。由於人口多、糧食緊張,就騰不出多少地種諸如棉花、蠶桑、大豆、花生等經濟作物。同時,也由於農產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進口很多的重工業成套設備,影響了重工業的發展;④全國人均不到3畝耕地,大面積墾荒短期內又做不到,“就糧食而論,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銳地指出,控制人口實屬刻不容緩,不然的話,日後的問題益形棘手,愈難解決。政府對人口若再不設法控制,難免農民把一切恩德變爲失望與不滿。他提出了定期舉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長納入第二個、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民族之爭
  在2006

pic-info">馬寅初(左)與李德全(中)、邵力子(右)

年以前,關於馬寅初的任何可信的傳記與年譜,均未提及馬寅初是回族。而從2006年以後,“馬寅初是回族”一說甚囂塵上,一些人甚至據此攻擊馬寅初的“人口論”是企圖讓漢族“亡族滅種”的陰謀,使馬寅初背上了不白之冤。事實上,從可信的記載來看,馬寅初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而“回族說”全部來自網絡,但沒有一條注明了可靠的證據,全部是根據馬寅初姓氏(馬姓)的臆斷。
  馬寅初是漢族,有以下證據:
  (一)馬家世代相傳,賴以爲生的家族產業是酒業,馬寅初的父親畢生經營的事業恰是釀酒與賣酒,以伊斯蘭教的教義來看,這是和豬肉一樣不可原諒的行爲。馬寅初可能是回族嗎?
  (二)馬寅初紀念館在杭州慶春路上,館中介紹馬寅初生平的文字中,明確說明他是漢族人。
  (三) 浙江爲數不多的標注爲回族身份的居民都是近代從外地遷入。馬氏是浙江嵊縣的世家大族,並不是近代遷入,而且其後人聲稱有明確的漢人源流。據谷來鎮馬村《馬氏宗譜》記載,嵊州馬姓應該是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後裔,後來才改姓“馬”。
  綜上所述,馬寅初是漢族人,是無可辯駁的事實。許多穆斯林朋友認爲,如果將生於釀酒世家的馬寅初稱爲“回族人”,是對回族的不尊重——而“馬寅初是回族”一說,近年來在互聯網上流毒甚廣,對馬寅初的名譽、對伊斯蘭教的教義都造成了嚴重的褻瀆。究其原因,是個別別有用心的人,爲了批判馬寅初的人口理論,精心炮制的一套陰謀:先將其民族改爲回族,借互聯網這個平臺廣泛傳播,給人們造成錯誤印象;然後形成某種邏輯:他的人口論是爲了限制漢族生育,讓漢族“亡族滅種”,然後大肆批判馬寅初。只是,這種惡毒的用心,終於被有正義感的網友發現與駁斥!
  作爲一個有重要影響力的網絡平臺,“百度百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這裏糾正這種荒謬的說法,以不可置疑的證據,向大家證實馬寅初是漢族,這既是對馬寅初先生及其家人的尊重,也是對回族同胞及伊斯蘭教教義的尊重,更是對互聯網上那些別有用心挑起民族矛盾的宵小之徒的有力打擊。生平年譜
  1901年入天津北洋大學(1951年更名天津大學),選學礦冶專業。同年與妻子張團妹結婚
  1906年赴美國留學,1910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pic-info">馬寅初在耶魯大學

1915年回國,任北洋政府財政部職員。
  1916年任國立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務長。
  1917 年,留學歸來的馬寅初又回嵊縣老家迎娶了與女兒馬仰班同歲的王仲貞。小學畢業的王仲貞比馬寅初小22歲,當時年僅13歲。馬寅初與兩位妻子恩愛和諧,共生育有五個女兒、兩個兒子,是擁有七個孩子的美滿家庭。
  1920年,繼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國立中央大學)首任商科主任楊杏佛之後,出任國立東南大學附設上海商科大學(現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兼教務主任,曾兼任中國銀行總司券(總發行人)等職。
  1927年後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等職。並先後出任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重慶大學商學院教授兼院長。曾任中山大學、交通大學、蘇州東吳大學、重慶陸軍大學、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中華工商專科職業學校等校教授。
  1932年——1936年 任交通大學教授
  1938年抗战期間,馬寅初先生在重慶大學商學院任院長兼教授,着重研究中國战時經濟問題。1940年,馬寅初在陪都重慶,因反對國民黨政府所推行的財經政策,公开發表演講,嚴正抨擊蔣介石政權的战時經濟政策,痛斥孔、宋貪污,要求开徵“臨時財產稅”,重徵發國難財者的財產來充實抗日經費,字字句句鏗鏘有力的演說,矛頭直指“四大家族”。馬寅初剛正不阿的性格和大無畏的舉動,惹惱了蔣介石,馬寅初因而被捕,並被關入了息烽集中營。
  1948年當選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校長。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60年1月4日因發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校長職務,居家賦闲。
  1979年9月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兼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馬老生平
  馬寅初照片集(20張)馬寅初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和教育家。1882年6月24日(農歷五月初九),浙江省嵊州市浦口鎮釀酒小作坊主馬 生家裏的第五個兒子出生了,既姓馬,又是馬年、馬月、馬日、馬時出生,鄉間盛傳:“五馬”齊全,一定是個非凡人物!1898年到上海讀中學,1906年北洋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專攻經濟學,獲博士學位。於1915年回國。1916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學任教,先後擔任經濟系教授、系主任和教務長。在此期間還先後兼任浙江興業銀行顧問、中國銀行總司券、中國經濟學社社長等職。1927年後,任浙江省政馬寅初與新人口論及研討會(17張)府委員、南京立法委員、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長。抗日战爭爆發不久,馬寅初受聘於重慶大學,並任商學院院長。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面對當局利用時局混亂,橫徵暴斂,巧取豪奪,大發國難財,馬寅初拍案而起,寫文章,做演講,揭露當局貪污腐敗,抨擊战時經濟,呼籲徵收國難財者的財產稅。因而罹罪,於1942年12月被捕,先後囚禁在貴州息烽和江西上饒。在社會輿論壓力和中國共產黨的營救下,1942年8月出獄,但馬寅初仍被軟禁在歌樂山上,限止與外界接觸。
  抗日战爭勝利後,馬寅初擔任重慶大學教授,後又到上海擔任中華職業學校教授,上海工商專課學校教授。此時,他不畏強暴,不顧安危,積極投身反內战、反獨裁的民主運動,表現了一個民主战士的錚錚鐵骨。
  1948年底,借道香港,轉赴北京,參加新中國的籌建。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9月,被選爲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0月,被任命爲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12月,出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5月被任命爲北京大學校長。1954年9月被選爲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作爲人民代表,馬寅初走遍大江南北,深爲新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而興奮,但他又發現嬰兒繞膝,深感人口問題嚴重。從1955年起對我國人口問題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在1957年3月召开的最高國務院會議上,馬寅初就“控制人口”問題發表自己的主張。4月27日上午,馬寅初又在北京大學作了“人口與節育”的報告,此稿幾經修改,以《新人口論》爲題,作爲一項提案,正式提交全國人大一屆會議,7月15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新人口論》。然而,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新人口論》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待遇。他在氣勢洶洶的大批判、大圍攻面前公开聲明:“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衆,自當單槍匹馬出來迎战,直到战死爲止”。又說:“因爲我的理論有相當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只得拒絕檢討”。“不怕油鍋炸,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表現了一個社會主義科學家維護學術尊嚴,爲真理獻身的非凡勇氣和高尚品德。爲此,1960年1月被迫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1963年又被免去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職務。此後長期蟄居寓所,撰寫探索中國農業經濟規律的巨著---《農書》。至1965年完成初稿,約100萬字,在文化大革命中,卻被付之一炬。
  1979年9月,在馬寅初98歲高齡時,黨組織爲他徹底平反,恢復名譽。同時,被任命爲北京大學名譽校長,11月《新人口論》正式出版,1980年8月,被選爲全國人大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981年2月,被推選爲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1982年5月10日下午5時,馬寅初因肺炎復發,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溘然長逝,享年101歲。人物相關
  ◆著作有《新人口論》、《中國經濟改造》、《經濟學概論》、《通貨新論》、《馬寅初經濟論文集》、《中華銀行論》、《中國關稅問題》等數十種。
  ◆在馬寅初的葬禮上,有人送上這樣的挽聯------馬師在舊社會不畏強暴,敢怒敢言,愛國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同仁敬重;先生爲新中國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不屈不饒,堪爲晚輩楷模。
  ◆每天堅持熱水泡冷水淋健身:先用熱水擦熱全身,然後用毛巾浸入冷水,擰幹,再擦肢體,直到全身通紅。有時他也只用冷水洗澡。
  ◆2004年6月,正值馬寅初先生誕辰122周年之際,座落在浙江杭州慶春路210號的一幢一百多年歷史的馬老故居,正式以馬寅初紀念館名義對外开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馬寅初學生在這裏居住多年。
  ◆2004年6月24日,浙江省馬寅初研究會在嵊州成立。特別經歷
  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五四運動。抗日战爭期間曾因抨擊官僚資產階級大發國難財遭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監禁。
  1957年7月3日 馬寅初在第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發表題爲《新人口論》的書面發言,認爲我國人口增殖太快,主張控制人口。《人民日報》發表馬寅初的《新人口論》。他主張,必須提高人口質量,控制人口數量,並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一、進行人口普查,舉辦人口動態統計,確定人口政策,把人口增長的數字訂入五年計劃。二、宣傳晚婚節育的好處,運用節育的辦法。同時,國家應該幹涉生育,控制人口主權,獎勵節育,用徵稅的辦法限制多育。三、實行計劃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辦法,普遍宣傳避孕。在反右派鬥爭中,馬寅初的這些觀點被當作“新馬爾薩斯人口論”而受到批判。1979年4月19日,經中共中央批準,北京大學黨委召开會議,爲其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馬寅初教授畢生從事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爲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穩定物價、控制人口等重大問題獻計獻策,爲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科學、人口科學學科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馬寅初,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中國共產黨的諍友。 童年時代,馬寅初很想讀書,更想到大城市去讀書。而父親馬棣生認爲馬寅初聰明伶俐,一定要馬寅初學管帳記账,繼承“酒坊”家業,學做生意。爲讀書,馬寅初經常挨父親訓斥、毒打,罰跪。“跪下也要去念書”,“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1899年馬寅初進入上海“育英書館”,成績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北洋大學。1903年他被送往美國公費留學,先入耶魯大學,後入哥倫比亞大學。爲“強國富民”,馬寅初在美國決定攻讀經濟,1910年他在耶魯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撰寫的論文《紐約市的財政》,轟動了當時美國財政界和經濟界,被哥倫比亞大學列爲一年級新生的教材。
  1919年馬寅初返回祖國,懷着“強國富民”的理想支持進步,崇尚革新,聲明“一不做官,二不發財”,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經濟人才的培養,著書立說。他是中國最早研究西方經濟學的著名學者。1927年到1937年,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財政經濟專家身份,參與對國家財政經濟問題的研究,尋找症結的所在,謀求解決的辦法,全力保護中華民族的利益。1937年到1945年,馬寅初繼續以財政經濟專家身份研究中國的財政經濟,剖析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撰文抨擊“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機大發橫財的罪行。抗战爆發後,馬寅初擁護抗战,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馬寅初的愛國行動、正義行爲,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馬寅初先後被關進息烽集中營、上饒集中營,最後被軟禁於重慶歌樂山家中,直到抗战勝利才恢復人身自由。
  抗成勝利後,馬寅初繼續反對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主義,痛斥國民黨政府出賣民族利益。當李公樸、聞一多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消息傳來,馬寅初憤怒萬分,當即寫了遺書,告別大家,孑然一身穿藍布長衫赴南京中央大學講演,用大量事實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战的罪行,當講到物價飛漲時,指名道姓、抨擊蔣介石,有力地推動了當時國統區的反蔣愛國民主運動。他成了舊中國時代一個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解放前馬寅初先後在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任教。他曾任北大經濟系主任、教務長。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解放後馬寅初先後任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名譽校長,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論》是一篇卓有見地的不朽之作,這篇論文是經過調查研究後寫成的,它正確地分析了我國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原因,論證了人口增長太快同積累、消費之間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議和措施。《新人口論》發表後,引起全國強烈的反響。康生、陳伯達一夥竟把《新人口論》誣爲中國的馬爾薩斯主義,煽起全國規模的大圍攻。馬寅初理直氣壯,出來應战,有人逼他檢討,他堅決拒絕,再一次發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鍋炸,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說:“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衆,自單身匹馬,出來應战,直止战死爲止,決不向專以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我個人被批判是小事,沒什么,不過我想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幾十年以後,事實會說明我是對的。”歷史的發展證實了馬寅初《新人口淪》的正確性和預見性。1960年3月馬寅初被迫辭職,離开北京大學,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復名譽,教育部任命他爲北京大學名譽校長,並被增選爲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
  1馬寅初經濟論文選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pic-info">新人口論

2中國之新金融政策(上) 商務印書館1939
  3通貨新論 商務印書館1947
  4新人口論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馬寅初人口文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6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 財政出版社1958
  7新人口論 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
  8馬寅初抨官僚資本 重慶出版社1983
  9馬寅初選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10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0
  11馬寅初經濟論文選集(上)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12馬寅初全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pic-info">《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封面

13財政學與中國財政:理論與現實 商務印書館2001
  14財政學與中國財:理論與實踐 商務印書館1948
  15中國國外匯兌 商務印書館1930
  16中華銀行論 商務印書館1929
  17馬寅初演講集 商務印書館1933
  18經濟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1946
  19馬寅初战時經濟論文集 作家書屋1945
  20中國經濟改造 商務印書館1935
  21馬寅初經濟論文集 商務印書館1932
  22中國關稅問題 商務印書館1935
  23馬寅初經濟論文集 作家書屋1947
  24中國當前之經濟問題:馬寅初講演 膠濟鐵路同人學術研究
  25馬寅初演講集 商務印書館1928馬老軼聞
  1947年5月23日,上海大。中學校學生爲了聲援南京“五。二零”慘案舉行罷課。當時在中華工商學院執教的馬老毅然貼出一張聲明:“本教授遵照上海市學聯罷教一天。”接着又準備到南京演講,揭露國民黨發動內战,出賣民族利益等罪行。特務公开威脅說:“馬寅初敢去演講,就幹掉他!”馬老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南京,臨行給家屬留下了遺囑。
  同年冬天,馬老在學校小禮堂做演講。會前,發現場內有特務,馬老從容不迫走進會場,義憤填膺的說:“我曉得人羣裏面就有特務,正用手槍瞄準我的胸膛。我不怕!怕就不會到這裏講話了。我反對國民黨貪污腐化,反對蔣介石的獨裁.....我不要當立法委員.....有人罵我當學生尾巴,有人卻當了美國人的尾巴,那才是可恥的......”會場上報以暴風雨般的掌聲。
  馬老曾經當過蔣介石的老師。在抗日期間蔣介石送來名片,用委員長的名義請他赴宴。馬老對來人說:“委員長是軍事長官,我是個文職,文職不去拜見軍方!再說我給委員長講過課,他是我的學生。學生不來拜見老師卻叫先生去拜見學生,豈有此理!他如真有話說,叫他來找我!”蔣又派人遊說:“委員長說了,您是他的老前輩,既是老師,又是浙江同鄉。委員長推薦您任財政部長,或者是中央銀行行長。”馬老笑道:“你們想弄個官位把我嘴巴封住,辦不到!”來人說:“那么,請馬老先生买些美鈔吧,政府批給您一筆外匯,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啊!”馬老答道:“不,不!這種豬狗生意我不做!我不去發這種國難財!”來人只得灰溜溜的走了。
  馬寅初曾斬釘截鐵地跟主席講:“中國人口太多是因爲農村晚上沒有電!!!”馬寅初與重慶大學
  在重慶大學校園內,有座綠色琉璃瓦六角亭,名“寅初亭”,經數十年風雨顯得滄桑,看上去極尋常,亭子也不大。然而在重大師生心中,卻是光芒四射。馬寅初這個名字可響亮了,銘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上,與孔子、老子、魯迅、蔡元培等並列爲“四十位中國文化巨人”。他是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新中國建立後,他曾擔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等職。其著作《新人口論》作爲“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論基礎,對我國的經濟、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貢獻。如此文化巨人,其紀念亭怎會建在重大校園內? 在抗日战爭初期,馬寅初曾出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
  馬寅初秉性剛直。1940年夏,馬寅初在重慶向國民黨100多名將官發表演說。他講道:“在抗战中,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錢;上等人既不出錢也不出力,專發國難財。還有一種豬狗不如的上上等人,他們利用手中大權,掌握國家的經濟祕密,搞外匯投機,一夜之間,即可暴富,而且把錢存到國外,如果亡國,他們就可以到國外去喫喝玩樂。”隨後,他毫不含糊地指名道姓,“這種上上等人,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對他們,不但要徵重稅,而且要撤職!要求蔣委員長大義滅親!”馬寅初一介書生,敢於在太歲頭上拔毛,真是可敬可佩!
  隨即麻煩就來了。蔣介石惱羞成怒,先採取拉攏的辦法,派他出國考察、封官、批給外匯。均遭到他嚴詞拒絕。接着來硬的。一次,信封裏裝了一顆子彈。還有一次,蔣介石派了特務,準備在馬寅初演講的現場搞暗殺。馬寅初事先知道了,他穿着長袍馬褂到了臺上,一把扯开胸襟,憤怒地說:“有種就朝這裏打!我遺囑都寫好了,我全家人都來了,我不怕,怕死就不來,我就是要講。”特務被鎮住了,不敢开槍 1941年12月6日,一羣特務進了重大校園,將先生抓走,先後關在息烽、上饒監獄。美國總統派特使來找蔣介石,說你把馬寅初關起來爲什么?共產黨會把他救出來的。1942年3月,馬寅初六十壽辰。重大學生在共產黨和民主人士的支持下,掀起了著名的“祝壽運動”。壽堂四壁掛滿各方致送的壽聯,其中有周恩來、董必武、《新華日報》社送的。有一聯寫:“不屈不淫徵氣性,敢言敢怒見精神”。這不僅是對馬先生在重慶時期大無畏精神的贊賞,更是對其一生求真篤學的最好寫照。
  祝壽會上還倡議集資興修“寅初亭”。數月之後,“寅初亭”在重大校園梅嶺得以建成。亭上有馮玉祥將軍題的“寅初亭”匾額。隨着,在各界抗議和營救下,蔣介石被迫將馬寅初釋放。但將他軟禁在家中,即歌樂山雲頂寺主峯下的木魚堡5號。長達三年半之久。期間,先生處於“失去自由,教書不成,投稿無門”的困境,一家人生活面臨斷炊。周恩來得知後,及時資助,並將其文稿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付給高額稿酬。
  先生在歌樂山下被軟禁的日子,在重慶大學的學者風度,以及在演講臺上氣宇軒昂的鬥士風採,馬寅初之於重慶,印象極爲鮮明。尤其在重大校園,小小一座“寅初亭”,散射不滅輝光。如今,在沙坪壩文化名人廣場的塑像方陣中,瞧那位身着長袍馬褂,端坐在藤椅上的馬寅初先生,正是他在重慶大學任商學院院長時的形象。婚姻家庭

妻妾子女成羣

  早年他在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和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的專業,就是經濟學。
  一生著作中,有關財政經濟方面的文字,也是其主要部分。看來他是稱得上“國計民生”專家的。因爲提出了人口控制的觀點,他遭到批判。但歷史爲他徹底翻了案。他的全集不久以後也將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這些在今天都已不足爲奇。
  今年3月17日《中華讀書報》上刊載的《馬寅初和他的兩位妻子》(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民國掌故》)一文後的強烈感受。
  1901年,馬寅初第一次結婚。1907年,留學美國耶魯。在這婚後的幾年裏,他和妻子生有一子二女(其中一子早夭,一女在他留美次年出生)。馬寅初在美十年,1916年返國。不久,接受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擔任經濟學教授。這時,正是“五四”的早期。
  很難思議的事情發生了。1917年,馬寅初與一個小於自己22歲的姑娘結婚了。此後,他和第一個妻子又生一女,而同第二個妻子共生有二子二女。這樣,不計早夭的一子,馬寅初共有七個子女;加上兩個妻子,——這是一個典型的妻妾子女成羣的中國大家庭。
  還有一點也很有意思,馬寅初將他的兩個妻子都接到北平家中,共同生活。據說,彼此的關系“實屬少見”地融洽。
  但是,知道了這些之後,我對馬寅初的疑問卻再也難以消除了。
  我實在無法將留美博士、北大教授、可稱是現代新文化學者的馬寅初與整天周旋在妻妾之間的典型士大夫舊文人生活中的馬寅初看作是同一個人;我也實在無法將人口學家的馬寅初與衆多子女之父的馬寅初看作是同一個人。然而,這種對立就是這樣活生生地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這對馬寅初(尤其是馬寅初)難道不具有絕大的諷刺性么。由此我看到了思想和踐行的分裂、學術和生活的分裂——中國知識分子學術人生中的虛弱性(其實不妨就叫做虛僞性)的一種極端體現。多重面具、分裂人格的生活呵。
  踐行之難,可見一斑。舉一反三,對當下“高調”的人文社會學者,這可不可算作是一種警戒?

馬寅初和他的兩位妻子

  1882年6月,馬寅初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以釀酒爲業的小作坊主家庭。他出生後不久,父親爲尋求更好的釀酒水質,將全家移居地處黃澤江和剡江會合處的嵊縣浦口鎮。馬寅初就在這鄉風淳樸,風景秀美的小鎮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前店後坊的馬家,生意越做越紅火。父親見五個兒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最爲聰明伶俐,有心讓他繼承父業,想先讓他學會酒店管帳、再承家業。因此,父親只讓馬寅初讀私塾,無意讓他繼續求學。馬寅初不喜歡私塾的四書五經,向往城裏的新學堂,他見父親強讓他學酒店管帳,非常不滿。常常以怠學、怠工以示反抗,爲此,多次遭到父親打罵。
  有一次,父親鄭重地與他談話:“你也不小了,應該學會酒店管帳,以後……”“不,我要到城裏讀書。”未待父親講完,馬寅初搶先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我不會讓你外出讀書!”父親顯然生氣了。
  “我就是要到城裏讀書!”馬寅初也不示弱。“你給我跪下!”父親大聲吼着,“就是跪,我也到城裏讀書!”馬寅初的執拗使他再次飽受皮肉之苦。父親的蠻橫,深深傷害了馬寅初,他見求學無望,一氣之下跑到鎮外,一頭扎進了黃澤江,幸虧被人救起,馬寅初竟由此因禍得福。
  原來,恰在此時,父親的老友張江聲由滬來嵊縣探親訪友。得知此事,覺得馬家老五有志氣,說服了馬寅初的父親,由他帶馬寅初到上海讀書。從此竟改變了馬寅初的一生
  1898年,17歲的馬寅初在張江聲的安排下進了上海教會學校育美書館讀中學。強烈的求知欲和勤奮刻苦,使他學習成績始終名列班上前茅。1901年,馬寅初回家鄉度假。父母作主,讓他與家鄉一位叫張團妹的姑娘結婚。這一次,馬寅初沒有像求學那樣以死抗爭,他順從父母之命,與張姑娘完了婚。
  張團妹雖目不識丁,但生性忠厚、善良,會做一手口味醇正的家鄉菜。她爲自己能嫁給會讀書的丈夫而心滿意足。婚後,張團妹孝敬公婆,善待馬家兄妹,馬寅初見妻子賢惠體貼,頗覺滿意,小夫妻很是和諧。婚後一年,馬家雙喜臨門,張團妹生了個胖兒子,馬寅初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學。
  天津北洋大學是一所專門教授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培養中國高級工程人才的學校。學校要求非常嚴格,每年都有不少學生遭淘汰。
  1903年,家鄉傳來噩耗:馬寅初不滿周歲的兒子因意外傷害不幸夭折。他強忍悲痛、堅持學習。1904年,馬寅初的妻子又生一女,他景仰東漢史學家班超,故爲女兒取名馬仰班。
  1907年,馬寅初以優異成績從北洋大學畢業,並被清政府保送至美國耶魯大學官費留學。出國留學前,馬寅初特意趕回家鄉與父母妻兒告別。張團妹雖與丈夫兩地分居多年,但每年總有團聚的時候。
  想到丈夫就要遠涉重洋,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不禁暗暗抹淚。臨別前的夜晚,張團妹悄悄告訴馬寅初,自己又懷上了孩子。馬寅初很高興,囑咐妻子多多保重。妻子對他說:“孩子出生時,你又不在家,你給孩子取個名吧?”馬寅初略思片刻答道:“若生女孩,就叫馬仰曹,若生男孩就叫馬仰峯。”馬寅初這次話別,一去竟是十年。第二年,張團妹生下一女孩,於是取名馬仰曹。
  在耶魯大學,馬寅初選擇經濟學作爲專攻方向。1910年,他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繼而又考取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生。
  32歲那年,馬寅初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
  1916年,馬寅初拒絕了導師的盛情挽留,回到了祖國。不久,北大校長蔡元培邀請馬寅初擔任北大經濟學教授。進入而立之年的馬寅初,獨處海外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既未受开放社會影響、移情別戀,也未擺脫舊中國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的舊式婚姻影響。
  1917年,馬寅初與嵊縣一位叫王仲貞的姑娘結婚。王仲貞生於1904年,比馬寅初小22歲,年少漂亮,有小學文化程度。此後,馬寅初將王仲貞、張團妹先後接到北平。從此,馬寅初的家裏就有兩個妻子。
  馬寅初對兩位妻子都很好,他外出度假總是讓兩位妻子同往,在家闲暇時,也常是由兩位妻子陪他在庭院小路花叢中散步。張團妹和王仲貞之間也相處得非常融洽,彼此互相關心、體貼照顧,這在當時類似家庭中,實屬少見。張團妹與馬寅初後來又生了一個女兒,這樣他們婚後除了一個兒子夭折外,共有三個女兒。王仲貞和馬寅初婚後,生有兩個女兒、兩個兒子。馬寅初和他的兩位妻子共有五個女兒、兩個兒子,是擁有七個孩子的多子家庭。
  由於歷史的原因,馬寅初這位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和人口學家在婚姻家庭生活上,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時代的烙印。 (朱寶琴)
  (摘自《民國掌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寅初故居
  ——東總布胡同32號
  東總布胡同屬東城區建國門地區,是朝陽門南小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二條胡同。胡同自西向東溝通朝陽門南小街和建國門北大街,長600多米,南側自

pic-info">馬寅初故居

西向東分別與頂銀胡同、貢院西街、南牌坊胡同相通,北側自西向東分別與大羊宜賓胡同、寶珠子胡同、北總布胡同、弘通巷、北牌坊胡同相通。明代,與西總布胡同統稱“總鋪胡同”,因胡同內設有總捕衙署而得名;清乾隆時改稱“總部胡同”,宣統時以朝陽門南小街爲界將胡同一分爲二,西段稱“西總布胡同”,東段稱“東總布胡同”。
  東總布胡同32號,舊時的門牌是東總布胡同62號,在胡同中段南側,整座建築爲西洋風格。圍牆相對較高,西式街門面北,有五步臺階;院內主要建築是一座二層西式樓房,樓房南面與圍牆之間構成一個樹木繁茂的庭院,典雅、寧靜。
  據房屋檔案記載,該院佔地面積爲1092.7平方米;共有房屋43間,其中樓房30間,建築面積共計444.1平方米。此房購於1950年5月,經修葺馬寅初全家入住。1951年6月,馬寅初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52年大學院系調整後,燕京大學並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自東城區沙灘遷至海澱區燕園,爲避免遠道奔波,馬寅初被安排在燕南園63號居住。
  陳芳在《燕東園和燕南園話舊》一文中寫道:“坐落在燕南園東南部的63號院,是一座別致的中西結合、中國南北方建築風格結合的‘凹’字形平房建築。63號院正門面南,前面有一大片开闊地,氣派較大。整體建築坐落在虎皮石臺階上,周邊環繞都是一米左右長的花崗巖條石,建築四角是仿中國木結構做法的鋼筋混凝土半圓形柱子。正南門外有一個凹進去的門欄(中國南方風格,北方少見),兩扇大門,兩側各有四扇中式窗戶,相當對稱;窗下牆(坎牆)是中國式的凹形,建築層頂是西式鋼筋屋架,呈直线三角形,上鋪機器瓦(大瓦),但又有中國傳統最尊貴屋頂廡殿的一點風格。建築高度從臺階到檐口有4米左右,柱頂石是圓形,屋檐下突出石塊是仿中國傳統梁頭,但上面沒有彩畫和雕刻,檁條用水泥制成。”“當年院內還有一個小型遊泳池。”
  馬寅初在燕南園63號居住期間,發表了《新人口論》,並因此遭到錯誤的批判。1960年,馬寅初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又搬回東總布胡同32號。此時的馬寅初已是78歲高齡,且在政治上被剝奪了發言權,如今叫做“話語權”,滿腹經綸而又剛直不阿的他,賦闲了。馬寅初畢竟經過風雨,見過世面,能夠泰然處之,他喜愛這樣兩句話——“寵辱不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對於智者而言,賦闲至多只能標志宦海失意,決不意味事業無成。馬寅初在賦闲期間,完成了百萬字之巨的《農書》初稿,可惜《農書》初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家人所焚。
  1982年5月10日,馬寅初走完了整整一個世紀的人生歷程,駕鶴西行,魂歸道山。應了一句中國的老話——仁者壽。
  現在,東總布胡同32號爲馬寅初的後人居住。另外,在竹竿巷與青春路交界處,也有馬寅初故居,現在已成爲博物館。(第二課堂活動處)前面還有一尊馬寅初的雕塑。
  馬寅初(1882—1982),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浙江嵊縣(今嵊州市)人。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15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教務長,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國民政府立法委員。1949年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校長,是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有《馬寅初演講集》、《馬寅初經濟文集》、《中國經濟改造》、《通貨新論》、《新人口論》等著作存世。
  馬寅初生於清光緒八年,在舊中國生活了近七十年,是蜚聲中外的經濟學家。由於仗義執言在20世紀40年代受到過國民黨當局的拘捕、關押和軟禁,也受到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特務的恐嚇與毆打,然而,馬寅初不改初衷。一代文豪郭沫若曾經這樣稱贊:“你這個馬寅初啊,可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爆的響當當的一枚‘銅豌豆’。”當時的輿論界認爲:“今日馬寅初先生在中國經濟學界的聲望和地位,可與過去文學界的巨人魯迅相比。在爭取國家自由、民族解放的過程中,馬寅初與魯迅一樣,遭受着惡勢力的仇恨,但卻雄視闊步於各種壓迫之下,始終敢說,敢笑,敢怒,幾十年來態度一貫。”
  馬寅初爲新中國的誕生歡欣鼓舞,並積極投身於共和國的籌劃和建設之中。1949年3月25日,在歡迎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從西柏坡遷至北平的儀式上,馬寅初竟不顧會場秩序,跑向周恩來乘坐的吉普車,大聲對周恩來說:“遵照你的指示,我已平安來到北平。”喜悅心情溢於言表。
  馬寅初喜歡以“兄弟”自稱,而且,不分場合,也不論對象的年齡大小、職位高低,一概如此。
  有一個說法,有一次在中南海开會時,馬寅初向毛澤東提出請求:“要‘兄弟’把北大辦成第一流學府,主席您就得支持我的工作。”毛澤東笑着問:“馬老,您要怎樣的支持呢?”馬寅初說:“不要別的,只希望主席能批準,‘兄弟’點名邀請誰到北大演講,就請不要拒絕。”毛澤東高興地答應了馬寅初的請求。
  有一個佐證,1951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學的民主廣場舉行校長馬寅初就職典禮,場面莊重熱烈,馬寅初在致辭中仍然自稱“兄弟”,他說:“‘兄弟’既受政府任命我就依照政府意旨做事,希望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努力完成我們的任務。”
  有一個制度,在馬寅初主政北京大學期間,每年除夕都在大膳廳舉行全校新年團拜會。新年钟聲一響,馬寅初準時出現在全校師生面前,或因興致佳好,或因酒後微醺,總是紅光滿面,必以“兄弟”自稱,向全校師生祝賀新年。
  作爲經濟學家,馬寅初自然心系民生。他認爲“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規律,也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遵守的一條定律,指出應該提倡計劃生育,控制人口。他說:“我們的社會主義是計劃經濟,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計劃之內,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實行計劃生育,那就不成其爲計劃經濟。”而且認爲人口問題“若不早爲之圖,難免把一切恩德變爲失望和不滿。”
  孰料,馬寅初的真知灼見卻遭到了愈演愈烈的批判,直至被迫辭職。使人聯想到唐代韓愈的詩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面對批判和討伐,馬寅初公开表態:“這個挑战是很合理的,我當敬謹拜受。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衆,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战,直至战死爲止,絕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因爲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的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只能拒絕檢討。”
  “拒絕檢討”,談何容易。然而,馬寅初做到了。
  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了題爲《黨組織爲馬寅初徹底平反恢復名譽》的消息。此時的馬寅初已經九十八歲了,歷史終於在他活着的時候,有機會向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道歉。
  1957年7月15日,馬寅初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新人口論》,指出人口多、資源少是我國一個很嚴重的矛盾。建國以來,我國人口增長率爲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後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他說:“人口固然是一個極大的資源,但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要保住這個大資源,去掉這個大負擔,辦法是提高人口質量,控制人口數量。他建議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結果受到錯誤批判。事實證明,馬寅初的觀點是正確的,批判他的後果是造成此後全國多生了幾億人。馬寅初之墓
  

pic-info">馬寅初之墓

馬寅初於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遺愿,部分骨灰送回家鄉嵊州,安葬於下王舍村母親王太夫人墓旁。
  馬寅初墓墓碑背後有這樣的文字,是他們的子女寫的,記錄於後:先父馬寅初生於浙江紹興,後遷嵊縣,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爲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及教育家。先母張桂君,浙江嵊縣人,賢淑仁惠,勤儉持家,堪稱賢內楷範。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獨承家務,仰侍俯畜,克盡婦職,其後先父在國內各地供職,先母始終伴隨,甘苦與共。先父去世後始南遷至滬,倆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遺愿,擇葬於此,謹綴語。 國之賢良 家之德配 偕老百年 盛世人瑞。馬老墨寶
  

pic-info">馬老爲國立上海商學院畢業生題詞

1934年,國立上海商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第三屆畢業生籌印紀念刊,遍請當時學界、商界和政界名流題詞,馬寅初欣然題寫了“經濟匡時”四個大字。1935年10月,國立上海商學院在江灣的新建院舍落成,馬寅初十分興奮,致函祝賀,並再題詞一幅,可惜這一題詞至今尚未找到。抗战勝利後,國民政府着手國立上海商學院的恢復工作。1946年3月,國立上海商學院復校籌備委員會成立,馬寅初爲籌備委員之一,並主持了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爲這所國立商學院的恢復出謀劃策,使之很快於當年11月正式开始上課。馬寅初長壽祕訣

綜述

  馬寅初是我國著名的人口學家、經濟學家和教育學家,雖然一生坎坷,卻享百歲高齡,這與他的養生之道有着密切的聯系。

讓大腦常運動

  馬老在大學讀書時,就因勤於鑽研、學業成績優異被保送留學美國,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1915 年回國後,就任北京大學教授。他曾先後任國民黨政府立法院經濟財政委員會委員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等職。雖然工作繁忙,但他仍堅持寫作,發表文章。勤於用腦使他長壽。英國的神經生理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後認爲,人腦緊張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續的時間越長,細胞的老化過程就發展得越慢。人的大腦受訓練越少,衰老也越快。

登山健身益壽

  馬老極喜歡爬山運動。他每到達一地,首先打聽附近的地理山勢,以便早晨爬山選擇登山路线。他在四川時常常爬山,後來到了北京仍堅持爬山,無論寒暑,從不間斷。

冷水浴有助長壽

  馬老一生堅持冷水浴達70年。由於長年堅持冷水浴,以至他在76 歲時,到協和醫院做全面檢查,結果除了體重超重外,內髒各個器官的功能都很正常,和30歲的壯年人差不多。馬老認爲,這與他長年堅持冷水浴是分不开的。

體育鍛煉不可缺

  馬老平時非常重視身體鍛煉。1956 年,他的一條腿不幸癱瘓,他每天拄着拐杖,拖着癱瘓的腿堅持行走五六千步。後來病情嚴重,拄拐也無法邁步時,他就每天圍着茶幾轉上幾百圈,堅持鍛煉了7年。1972年,兩條腿都癱瘓後,他仍以驚人的毅力躺在牀上或坐在輪椅上進行上肢的鍛煉。文學作品
  小說《馬寅初》由著名劇作家張波創作,張波是學者型的劇作家,文學作品《馬寅初》被演繹爲8集電視連續劇。

pic-info">馬寅初傳

《馬寅初》以正劇的結構,悲劇的命運,喜劇的結局,爲真善美催生,爲生活隱患作警示,謳歌了社會主義祖國,張揚了不朽的民族精神。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