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國已成爲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之一,人民生活也整體達到小康水平。從1953年到2005年,中國已陸續完成十一個“五年計劃”,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爲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1979年以來的改革开放,則使中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經濟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爲主體、個體和私營等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按預定計劃,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9世界15個大國GDP及增長率
排名 國家 2009年GDP總量 2009GDP增長率
1 United States 美國 139230(億美元) -2.4%
2 Japan 日本 50849(4749240億日元) -5.0%
3 China (PRC) 中國 49790(340670億人民幣) 9.1%
4 Germany 德國 32986(23649.3億歐元) -5.0%
5 France 法國 26429.5(18948.59億歐元) -2.7%
6 United Kingdom 英國 21512.9(13736.61億英鎊) -4.8%
7 Italy 意大利 16960.768(12160億歐元) -5.0%
8 Brazil 巴西 15568 .7(31030億雷亞爾) 0.7%
9 Spain 西班牙 14661.27(10511.51億歐元) -3.0%
10 Canada 加拿大 13699 .36(15624.12億加元) -2.5%
11 Russia 俄羅斯 12043.58(382587.1億盧布) -7.9%
12 India 印度 11672.47(564373.27億盧比) 7.2%
13 Australia 澳大利亞 9163.78(11664.58億澳元) -1.4%
14 Mexico 墨西哥 8557 .5(115503.47億比索) -3.7%
15 South Korea 韓國 8200 (1050萬億韓元) 0.2%

  當然,這裏只是一個官方的有關GDP的表 ,我們不能看了這個表以後 ,就自大的以爲我們能在2010年超過日本,在2021年超過美國,甲午战爭前中國GDP日本的7倍而以中國失敗告終,單一的看GDP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只看GDP而來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明顯是不科學的,而且,中國經濟GDP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了凱恩斯依賴症,是靠政府投資來實現的,而凱恩斯的“政府帶動投資”指的是在短期內的,而中國卻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一個穩定的經濟GDP的大部分應該是由需求貢獻的,而中國的國內需求卻是近幾年單調遞減,形勢不容樂觀,政府高呼的“拉動內需” 迫在眉睫……
  當然,中國自改革开放以來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否定的,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太過放松,認清現實才能求得更大的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爲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爲: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消費、I爲私人投資、 CB爲政府支出、X爲淨出口額。

金融危機的影響

  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中國官方儲備及商業銀行投資美元資產在本輪危機中一度暴露於風險中,但總體而言投資損失有限,不會對中國金融體系產生較大衝擊。
  具體的影響

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和美林公司收購與始自去年的次貸危機一脈相承,在衆多專家看來,這個事件僅是整個危機過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應該被孤立看待,其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實際上也是次貸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的延續。可以從出口進口兩個方面來理解這次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卷華爾街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2008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衝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進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並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而制造業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么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

  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衝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蕩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雖然美國經濟形勢在二季度表現優於預期,體現出了足夠的韌性,但這是由於美元弱勢所帶來的強勁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風暴襲來,國內需求更趨疲弱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將繼續推動“弱勢美元”下的出口,給美聯儲預留出進一步降息的空間。雖然中長期還是看好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短期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認可,如此一來,原油、鐵礦石等資源產品價格將被再度推高,我國進口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爲增加。

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美國次債危機的延續,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爲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不同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所區分的只是損失額度大小,像雷曼兄弟,還包括前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購的貝爾斯登等,但與其估算投資者的直接損失不如考量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打擊。具體到中國而言, ,影響在兩個層面上,第一個層面是市場信心,美國出大問題的機構相繼破產,給中國的投資者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可以獲得印證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消息傳來的次日,正值A股結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滬深兩市銀行板塊全线暴跌,其表現只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其中,工商銀行跌9.95%,建設銀行跌9.94%,中國銀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擊之下,滬深兩市銀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過9.0%,多達8家銀行跌停。招商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並且公司尚未對上述債券提取減值準備

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影響

  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對持有大量美國金融機構股票基金中國銀行業的擔心。根據破產文件顯示,雷曼兄弟前30大無抵押債權人主要是亞洲金融機構,包括日本的Aozora銀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實業銀行、信金中央金庫、國內金融機構中中國銀行再度被牽涉其中。據報道,雷曼對日本Aozora銀行欠款額達4.62億美元,對瑞穗實業銀行欠款額達3.82億美元,對花旗集團香港公司欠款額約爲2.75億美元,而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也曾主導給雷曼貸款5000萬美元

得到的教訓

  (1). 寬松的貨幣政策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給日後金融系統危機帶來潛在風險
  (2). 面對國際市場這碗“深水”, 中國的“走出去”政策須更爲謹慎,對外投資需要有嚴格的風險評估和多元化投資策略。

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觀察中國經濟問題,要注意到“總量”和“人均”兩個方面。2000年中國GDP達到89004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計算超過1000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六,經濟總量已經相當可觀。如果按購买力平價,也就是按國際共同價格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位次還要提前。但是,現在人均還不到1000美元,剛剛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的行列,還是一個比較窮的國家。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战略完成了頭兩步,並不是走完了現代化全程的2/3。大約還要經過50年左右時間,到本世紀中葉,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對於實現現代化的艱巨性和長期性要有清醒的認識。
  從新世紀开始,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开始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战略目標邁進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10年,中國經濟預期年均增長7%左右,2010年GDP比2000年增長1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雖然有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增長減速的不利影響,下半年經濟增長速度會慢於上半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然可以達到,明年仍有可能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率。
  今後5到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爲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线。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我國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低水平的擴張。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中國技術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注意處理兩個關系:一是發展新興產業和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系,一是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第二,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經濟發展有近期的問題,也有遠期的問題。90年代以來有兩個基本情況:一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居民人均口糧消費下降。這帶來了過去所沒有過的相當多農產品銷售困難的現象。現在不少農產品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很難再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中國農業單產並不低,種糧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達不到規模經營,單純務農很難使農民富裕起來。農村有大量剩余勞動力,加上農業季節性的特點,許多地方是“一個月過年,三個月種田,八個月賭錢”。鄉鎮企業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非農業收入在農民收入中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但許多鄉鎮企業面臨生產過剩銷售困難,初始階段那種低水平的規模擴張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結構調整技術進步應該包括鄉鎮企業。從長遠來說,農村問題的根本解決,要靠工業化和城市化,靠大量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可以這樣說: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最困難之點,不在城市,而在廣大農村地區;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起步點在城市,最終落腳點是在農村。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艱巨的任務。推進城市化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爲了推進城市化,長期以來所實行的限制農民進城的政策需要改變,同時要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保持社會穩定。
  第三,西部大开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一個大局,這個政策要堅持。實施西部大开發战略,不是放松或者延緩東部地區的發展。東部地區的發展,過去是,今後相當長時期仍然是從財力、物力和技術支撐國民經濟全局的極爲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开發和加快中西部發展的條件,東部地區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實施西部大开發战略,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這也是一個大局。西部地區不實現現代化,也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
  第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環境。
  人口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問題。人口問題過去是兩句話: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現在應該加一句話:注意老齡化問題。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佔10%。西方國家在人口基數小、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經過長期的發展出現了老齡化,尚且遇到很多問題。我國在經濟不發達、人口基數很大的條件下,在很短的時期內進入老齡社會,困難更大。老齡化會帶來“生之者寡,食之者衆”的問題,需要預謀對應之策,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環境保護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環境保護可以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環境產業,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環境惡化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現在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對於環境問題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按照“十五”計劃,2005年經濟增長5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比2000年減少10%。經濟發達國家在人均2000美元時开始治理環境,我國在人均不到800美元的條件下开始大規模控制環境污染,難度更大,要靠長期努力。
  第五,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現在只是“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說,有了一個雛形,一個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處還很多,仍然需要強調體制創新,通過深化改革爲經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加入WTO標志着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建立與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體制創新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發展开放型經濟。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开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交織着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但我國經濟技術落後,在同發達國家的競爭中面臨着很大的壓力。加入WTO給我國經濟帶來新的機遇,這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機遇;我們面臨的挑战也是包含着發展機遇的挑战。加入WTO只是獲得入場券和參賽資格,關鍵是提高我國經濟的競爭能力。
  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系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注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我國面臨着沉重的就業壓力。今後5年城鎮將新增就業崗位4000萬個,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4000萬人。達到了這樣的目標,城鎮失業者仍將有1200萬人以上,農村仍將有1億以上的剩余勞動力。積極擴大就業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中國市場商品短缺的狀況已經結束,現在是供過於求,沒有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不可能开拓,經濟就不可能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黃金發展時段

  今天,我們要對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進行一些展望,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可以說正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同時也處在一個矛盾凸顯時期,我們既面臨着很多战略機遇,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战,我們可以說,我們耽誤不得也失誤不起,我們要謀劃好我們的發展思路,謀劃好我們的藍圖,謀劃好我們的路线圖,我們才能趁勢而上,才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如果我們战略上有失誤,那我們就會貽誤發展的時機,就會爲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黃金展期的中國經濟,我講五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黃金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的時期。爲什么說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時期?按照世界銀行的分類,我們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650美元以下我們叫低收入國家,650到2555美元我們把它劃爲中等收入國家,2555美元到7911美元叫中高收入國家,7911美元以上我們就叫高收入國家,我們中國是在1996年超過了650美元,也就是說1996年,我們就开始告別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2003年我們开始我們突破了一千美元,人均GDP突破了一千美元,那么我們要實現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那個時候我們要達到多少呢,就是人均三千美元,那樣我們就可以由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向中上等收入國家邁進。
  從工業化的進程來看,我們也處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去年我們人均國內產總值是一千二百七十美元,今年我們有可能達到一千四百美元,按照匯率計算,我們按錢納裏的模型,我們也基本達到了就是正處在一個工業化中期階段,那么從各個國家的發展經歷表明了走出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的這么一個時期,或者說工業化正處在中期的這么一個階段,往往會出現一個黃金發展時期,同時這個時期也可能是矛盾凸顯時期,爲什么?它處在一個社會轉型之中,也就是說農業爲主導的社會向工業爲主導的社會轉化,中國現在正處在這種大的社會轉型之中。
  所以我們要強調的是這個階段爲什么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理由有這么幾個方面:第一,消費結構开始出現升級,它就爲經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場需求。我們消費結構在發生什么變化呢?就是說我們正處在由喫、穿、用爲主導的這么一個消費階段,正在轉向住和行爲主導的一個消費結構,大家在北京很直觀可以感覺到,這個街上的汽車是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我們每個月的汽車銷售量都可能在三到五萬輛之間,這個說明我們汽車正在進入家庭。另外,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住宅、小區像雨後春筍不斷的湧現,人們正在大量的購置不動產,這就表明我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轉型經濟學上有一個用恩格爾系數來表達我們消費中用於實物支出的比重,那么我們恩格爾系數已經由1995年末的39.4%下降到去年的37.7%,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就是它用了三分之一多一點用於實物支出,那么其他的會用於什么呢?就會用於住和行的積累和支出,甚至用於人力資本投資,包括教育和培訓
  那么農村居民,由1995年末的49.1%下降到2004年的47.2%,也就是農民居民恩格爾系數也下降到50%以下,除了住房消費以外,我們還會有許多新的消費熱點,包括電信,我們現在移動電話用戶超過三億人,我們城鎮居民也就五億人。
  還有醫療保健消費等等,我們說這些住、行和新的消費熱點就會對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需求,我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型,就是我們不但追求我們的基本的物質需求的滿足,我們還在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第二、我們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迅速的變化。這種變化爲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說住和行的需求,它跟喫穿、用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說要建房子,就需要鋼材、水泥、鋁合金,要發展汽車,同樣需要大量鋼的薄板,這是比較高端的產品,需要各種電子,汽車用的電子產品,需要玻璃,需要橡膠做輪胎,這些產業有什么特點呢,它的產業鏈條比我們說喫、穿、用這些產業的鏈條要長得多,那么它就會形成很多中間需求,就是我們說投資中間品需求,那么它就會使得產業鏈條拉長,使得我們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這幾年來看,我們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很明顯的變化,比如說本世紀以來,2000年我們的工業比重佔GDP的比重是多少呢?是50.2%,到去年我們提高到52.9%,也就是說提高了2.7個百分點,這表明什么?我們工業還在加快,它佔GDP比重還在提高。而在工業結構內部,你會發現,鋼材、水泥、有色金屬、鋁合金這些重工業部門的比重提高在加快,你比如重工業部門佔工業增加值比重,2000年是62.5%,去年2004年67.6%,提高了5.1個百分點,也就是四年中提高了5.1個百分點,表明什么呢?我們正在呈現工業化過程加快,重化工業部門提高的這樣一個態勢,這種態勢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對環境的排放量就迅速增加,這對我們這種處理生產的工業化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就提出了挑战,所以我們說這個階段由於需求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也發生變化。

2010年,中國會有多少人居住在城市?

  第三、爲什么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城鎮化在加速發展,爲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在开闢更加廣闊的空間,可以說,當今中國正處在可以說是世界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過程,我們現在流動人口總規模有多少,有一億兩千萬人,相當於比很多國家的總人口還多,大家都學歷史都知道,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圈地運動,那時候的人口流動跟我們現有的規模相比那是遠遠無法相比。那么我們正處在一個城市化的加速進程當中,按照通常的規律,我們說城市化達到30%以後就進入了一個加速期,我們是哪年達到30%呢?我們是1996年,我們城市化率達到30%,那么去年我們城市化率是多少呢?是41.8%,也就是說全國已經有40%的居民已經集中在城市居住。那就是說,城市社會就开始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城市化會帶來什么?人口進入城市,它必然帶來對住房、對基礎設施、對公共服務需求,進城子女要受教育,要有醫療保證,要有各種公共服務,對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有基礎設施需求,這些需求就會帶動經濟的發展,那么還帶來什么?我們說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以後,有相當一部分會居住下來成爲城市居民,這部分人又會形成比較龐大的一個消費品的市場
  附2009年中國城鎮人口百分比:49.6%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什么?

  第四、爲什么是黃金發展時期,我們說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的階段,爲我們國家參與國際分工,利用國際資源,創造了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現在全球處在一種什么狀態?我們說不光是資金,而且這個技術人才都在大規模流動,當然我們說這種流動對發展中國家還是有限制的,比如說,全球化爲什么人口不能自由流動呢,如果人口自由流動,我們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兩億多勞動力都可以流動到美國去,到那兒去尋求就業機會,我們說這個不能自由流動,但是高端人才可以,我們說全球化資金技術都在大規模流動,那么這種態勢就是爲我們利用國際資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利用國際資本,我們現在大規模引進外商投資,我們引進的外商投資規模有多大呢?去年是六百零六億美元,由於這種大規模的引進外資,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方式,大大促進了我們的產業的發展,我們去年已經成爲什么?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大國,我們進出口總額有多大規模呢?有一萬一千億美元,我們今年可能達到一萬四千億美元,所以我們的貨物貿易這個規模應該說是非常大的,那么它對周邊國家都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包括對東亞國家,你比如說東亞一些國家的傳統產業,比如說日本、韓國的鋼鐵由於我們這個進口規模的擴大,使得他們這些傳統產業延續了什么?延續了他們的生命周期,使他們生命周期拉長了。那么我們這種大規模的進口對周邊國家經濟也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所以我們說,今天的中國已經跟世界形成了一種互動的發展關系。

黃金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

  首先我們說社會矛盾,社會利益,更加復雜多樣,社會矛盾更加突出,社會矛盾突出是體現在什么方面呢?比如收入分配,就是由於新興產業部門的成長,由於市場機制的逐步發揮主導作用,由於要素在參與分配,那么就使得不同羣體的收入差距开始擴大,這種擴大甚至表現在方方面面,甚至表現在人們的社區,以前人們可能都在一起,大家都是一個單位的,今後由於隨着大家購置不動產,你會發現有些人逐步的向高檔社區遷移,有些人在向中檔社區遷移,就是說在空間上也在表現出來,那么如果收益差距擴大了,以後我們的利益共同點就會發生變化,是不是?
  第二個、我們說矛盾凸顯,我們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發展時期。我們正在面臨巨大的什么?資源的瓶頸的制約。中國以前是號稱地大物博,但是中國有巨大的分母效應,我們有十三億人口,就是什么東西拿來被中國分母一除,就變得微不足道了。所以我們說,我們由於工業化的發展,對資源的這種需求,也是非常的巨大。我們正在大量的進口資源,我們不僅進口石油,也在進口鐵礦石,進口各種金屬礦產,由於我們資源供給的不足,所以我們受到這種資源的約束也在越來越大,這種進口也有商業風險,大家也知道,前一段原油漲價,我們就要付出的成本,就會大大提高。
  另外,我們環境的約束也在加劇,由於我們重工業的發展,我們的排放正在增加,我們二氧化硫的排放,現在是世界排在第一位,我們現在電廠都在進行脫硫裝置的改造,我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僅次於美國,我們是第二位,我們也參加了《京都議定書》,我們有減排義務,到一定階段我們要履行減排義務,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新的壓力。
  第三個,我們說爲什么矛盾凸顯呢?由於我們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我們正處在國際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的一個時期,大家看媒體都知道,歐盟美國都給中國紡織品設限,我們面對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而我們的出口規模又在迅速的增加,這種壓力很大,另外一方面,我們由於出口產品大量是加工組裝,由於沒有自主的技術,沒有自己的品牌,我們的附加值很低,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去出口,但是所得收益非常有限,這種參與國際分工的這種方式,這種外貿的增加方式,也面臨巨大的調整的壓力。另外,我們由於利用國際資源,面臨國外這種礦業集團價格的壓力也在加大,可能是一種战略聯盟,他們可能建立一種战略聯盟來跟我們討價還價等等,所以我們說我們正處在十分重要的關口。

五句話提煉中國經濟的經驗啓迪

  很快第十個五年計劃就要完成了,那么第十個五年計劃給我們哪些啓示呢?我想有這么幾點,回顧過去這幾年,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們說有這么幾點啓示非常重要,第一就是我們說要用好,要抓住我們當前的有利時機,在發展中來解決我們前進中的問題。
  十五計劃明確了一個指導方針——發展是主題,小平同志也說發展是硬道理,胡錦濤總書記多次講話中也強調我們要又好又快的發展,十五時期,我們實際上是逐步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進入了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期,從2002年开始,大概的情況什么樣?就是我們2001年GDP增長是7.5%,2002年增長了8.3%,2003年是9.5%,最近的統計資料調整,2004年也是9.5%,2005年上半年還是9.5%。
  我們應該說正處在一個經濟增長的上升周期,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期,就是要把各方面的有利因素都用起來,爭取在這段時間實現較快發展,這樣能夠取得主動,包括今後幾年,在保證增長質量的情況下能快的時候我們盡量快一點,這樣我們發展的主動權,主動性就會大大提高。
  第二個特點就是,我們一定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發展的實踐,去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是怎么來的,也是發展實踐的總結,特別是2003年的SARS給了我們很多經驗和教訓,我們說發展一定要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轉變增長方式,我們說了這些年我國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但是我們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所以說,我們要轉變增長方式,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發展實踐,就是要提高我們增長的質量和效率,要不我們這種發展模式,很難持續下去。
  第三、要更加注重搞好宏觀調控,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我們說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增長總是有周期性變化的,但是我們要盡最大限度來減少經濟周期的大幅波動,減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歷次五年計劃的經驗來看,凡是經濟增長比較平穩的,波動比較小的五年計劃,我們說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就比較好,比如我們正在的第十個五年計劃經濟波動就比較小。
  但是也有波動的時期,2002年下半年开始,投資迅速回升,到2004年一季度投資增長率高大43%,那么中央也採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應該說這次宏觀調控保持了我們經濟增長的這種穩定性,沒有出現這種增長周期的大起伏,避免了這種增長周期的中斷,而且又沒有損害經濟增長的這個基本面,所以說,如果沒有這次宏觀調控的話,可能我們現在又要面臨新的調整
  第四、要把經濟發展着力點放在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上來,南方的同學都感受到夏天暑假回家的時候有拉電的現象,對不對?就是能源的供給不足,我們去年發電量增加了五千萬千瓦,原煤生產量是十九億噸,原油產量是1.75億噸,我們還進口了一億兩千萬噸,在這種局面下我們還能源還緊張,說明什么?我們這種資源利用非常粗放,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們說我們GDP還要翻兩番,我們煤炭也去翻兩番行不行?現在生產19億噸,我們煤的生產量再去翻兩番?那顯然我們的空氣受不了,我們的肺也受不了,所以說我們必須着力調整結構,調整結構的中心環節是什么?我們說不是簡單去調整產業比例關系,而是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所以我們要加快技術進步,提高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我們說的一個重要的啓示。
  最後一點是堅持以人爲本,要把維護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我們經濟發展的出發點,發展經濟是爲了什么?爲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他們的福利水平,我們說老百姓的需求在發生新的變化,他們不但要物質上的生活改善,包括對精神生活都有更多的需求,所以我們發展也要適應這種需求結構的變化。

中國何時躋身中上等收入國家

  簡要展望一下十一五的發展,那么從2001年到2020年,這二十年我們大致可以分爲兩個階段,前十年是第一個階段,後十年是第二個階段,那么十一五時期正好是處於什么時期呢?承上啓下的關鍵時期,它要延續十五這樣快的增長態勢,拉長經濟增長的上升周期,爲後十年的發展創造條件,所以說十一五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我們說延續這種增長周期並不是很容易的,改革开放以來,我們說1979年到2004年,我們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是多少呢?9.4%,但是總體上還是不平衡的,在各個年度間是不平衡的,當然我們能夠實現,應該說這個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就是我們這么大的經濟體,一個大國保持這么二十多年的持續高增長,已經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我們還要延續,我們就還要繼續去創造奇跡。但是總體上說,經濟增長不可能永遠在一個很高的增長平臺上維持下去,往往會呈現出前高後低的一種態勢。
  如果我們匯率發生變化了,我們的GDP總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我們假設2010年是13.5億人,2020年是14.3億人,按這個推測人均GDP是多少?1700美元,當然如果按2000年的匯率算,與目前中等國家的平均水平,1920美元就接近了,到2020年就會超過3200美元,就是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應該說按照我們現在的發展態勢,我們實現這個目標是應該說是有信心的。

未來5年 區域規劃的战略

  十一五時期我們還要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隨着我們國家財力的增強,要增強這種扶持力度,另外要加大跨區域的基礎設施,交通通道的建設,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因爲交通不方便,人就流動不起來,貨物就流動不起來,只有流動了,有些資源才能變成商品
  再一個,爲了打破行政邊界,促進這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十一五也要嘗試建立這個主體這種功能區,來構建區域發展的體制,比如說,按照它承擔的這種功能來進行劃分,有些地區是優先开發的地區,也就是說它這個國土开發密度已經比較高了,但是資源承載能力开始減弱,那么這種地區我們可以優先开發。但是加大开發力度的同時,我們也要減輕开發帶來的生態環境的破壞。
  有些區域我們叫嚴格限制开發,比如說自然保護區,比如最近對三江源,就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河的源頭地區,作爲生態地區,國家投入了好幾十億要重新恢復生態,這個就跟當時的开發有關系,所以有些地區要限制开發或者說禁止开發,就是自然保護區要禁止开發,按照它承載的功能做一些劃分,這個正在探索。

未來五年 我們有哪些有利條件

  今後五年,我們到底有哪些有利的條件,也有很多方面:第一、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开始顯現,我們回旋余地比以前增大了,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跟二十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是已經是一萬六千五百億美元,這樣一個龐大的一個經濟體了,再加上我們佔世界的份額已經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4%,現在提升到已經4%多一點了,再加上我們有13億人口,城市人口又超過5億,工業化又在加快推進,所以我們對世界經濟影響力在大大加強,那么這種大規模經濟體對經濟增長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一個是它的這個市場的回旋余地大,就是說,有的產品比如在東部,它生命周期慢慢結束了,但是在中西部還能找到市場,在城市它的生命周期慢慢到了,但是在我們農村還能找到市場,這樣可以把很多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拉長。
  第二、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在很長時期內繼續保持,但要避免勞動力價格的迅速上升使我們高速增長期中斷,我們現在就業總人數有7億人,當然我們農村還有1.6億的剩余勞動力,我們是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當然我們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是人力資源大國,這就使得我們在比較長時間內,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有它特有的比較優勢,中國的出口產品爲什么有競爭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價格競爭力,如果在成熟的技術狀況下,生產线都是成熟的技術狀態下,勞動力價格,特別是勞動成本產品成本的份額比較大的這些產品,我們都是有競爭力的。
  第三、我們有利條件就是我們儲蓄率比較高,可以保障經濟較快增長對資金需求,我們多年來儲蓄率一直高於40%,當然這同東方民族這種文化,這種儲蓄文化有關系,隨着這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消費率的提高,我們儲蓄率會有所降低,但是我們仍然會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上,所以我們的資金供給條件比較充分,另外我們這幾年在外商投資方面非常踊躍,但外商投資,我們說我們投資80%以上仍將來源於國內儲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資金供給優勢有效整合國際優勢資源,但又不會對國外資本形成過渡的依賴,這是我們的優勢。
  第四、我們的產業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爲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很多物質技術支撐,我們現在這個產業體系,可以說我們有很多產品都是第一,全世界都是NO.1,我們有很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有智能化的,柔性化的,集成化的生產方式都有,你到上海通用去看,生產线上各種車,不同品牌的不同型號的車在一條线上可以組裝,它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我們遠遠超過美國,所以說我們的物質技術基礎是沒法相比的,我們的發電量也超過四億,四億裝機已經超過四億千瓦,那么我們現在每年還在新增五千萬到六千萬,我們在建的規模也很大,我們說我們的物質基礎比以前是大大不同了。
  第五個有利條件,我們經濟轉型加快也爲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我們對國有經濟進行战略性調整,使國有經濟能夠發揮比較優勢行業和領域,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集中到它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這些領域,包括基礎原材料,一些帶壟斷性的領域,帶自然壟斷性的這些領域,那么我們進一步放寬這種電信、電力、金融、城市、公共事業、鐵路、航空、郵政這種壟斷行業市場準入來加強它的競爭。
  以前中國的分量非常小,中國沒有被太多的去關注,但是你要看看今天西方的主流媒體美國德國、法國、瑞典都在連篇累牘報道中國,爲什么?中國开始對世界有影響了,中國的影響力已經足以對這些國家發揮作用了,所以說我們正處在這么一個有利的時期。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