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


概述
  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而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相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爲"老齡化問題",這是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範疇來認識老齡問題。根據國際通行的判斷標準,當一個城市或國家60歲以上人口所佔比重達到或超過總人口數20%時,標志着這個城市或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現狀
  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6億,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行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80年代以來,聯合國曾兩次召开老齡化問題世界大會,並將老齡化問題列入歷屆聯大的重要議題,先後通過了《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年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2至2001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全球目標》、《世界老齡問題宣言》、《1999國際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決議和文件。提醒各會員國"銘記着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對任何社會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战",籲請各會員國"加強或設立老齡化問題國家級協調機構","在國家、區域和地方各級制定綜合战略,把老齡問題納入國家的發展計劃中","爲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的口號,以期增強人們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老年人問題的重視。
  老齡化爲什么會成爲問題?根據美國普查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齡化是"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社會現象"。人們可以把這一現象當作歷史進步來慶祝。從根本上講,這種人口轉變是醫療進步、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和經濟發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衛生事業,例如飲用水衛生、克服營養不良、克服傳染病和寄生蟲疾病,以及降低母嬰死亡率的結果。主要特點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人口老齡化提前達到高峯。20世紀後期,爲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由於下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還要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我國提早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峯。

pic-info">計劃生育

第二,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些發達國家,目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0美元以上,呈現出"先富後老",這爲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爲1000美元,呈現出"未富先老",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第三,在多重壓力下渡過人口老齡化階段。下個世紀前半葉,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持續發展,社會要保持穩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發達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爲艱巨。中國現狀
  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
  中國現有老齡人口已超過1.6億,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有關專家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別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萬的增長速度,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顯,養老問題日趨嚴峻。社會問題
  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考驗着政府規劃養老的能力。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有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7623個,養老牀位245萬張,僅佔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2%—3%的水平。
  此外,養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還需要大量的適合老年人心理、醫學等諸多方面的專業護理服務。未來養老的發展應該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漸走向社會化,變家庭養老爲社會養老,由政府承擔是大趨勢。盡管機構養老在中國老年福利服務體系中處於補充地位,但其作用卻是相當大的。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農村城市化,人民羣衆對於養老服務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現有的養老設施總量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不僅如此,由於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建設滯後,我國現有養老服務隊伍遠遠不能適應養老事業發展的客觀需求。目前(2009年),中國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達到14.6%,農村已經超過20%,這部分老人需要專業的護理和照顧,按照老年人與護理員比例3:1推算,全國最少需要1000萬名養老護理員。
  但現在的情況是,全國老年福利機構的職工只有22萬人,取得養老護理職業資格的也不過2萬多人,不僅與中國幾千萬失能老人的潛在需求相差甚遠,而且由於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偏低,其專業水平、業務能力、服務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老年人的護理需求。養老機構、牀位和專業人員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爲許多城市養老服務的瓶頸問題。影響
  由於扶養老年人與扶養少年人所需社會資源不同,負擔也大不相同。各國研究結果都得到相類似的結論:撫養一位老人的平均費用與兒童的費用大體上爲2∶1—3∶1。盡管中國兒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扶養人口總比例增加不多,但社會費用支出仍將穩定地增長。醫療費用退休金是社會對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項目。在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由於實行高所得稅、高社會福利的政策,社會保障費用已接近國民收入的1/3。美國某些年的養老金开支超過國防費用,成爲主要的財政支出項目。我國1978年離退休職工支出爲17.3億元,1990年上升到388.9億元,2003年已達到4088.6億元;醫療費用從1990年的76.2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271.3億元。我國上世紀90年代社會保障費用也曾高達GDP的13%,近年穩定在5%左右。
  老年人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許多經濟發達國家老年人自殺率居高不下,各種類型精神疾病困擾着廣大的老年人羣,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家庭聯系松散,喪偶以後獨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無助。我國則強調尊老愛老,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家庭和社區組織等部門在關愛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老年人需要充實的物質生活。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老年人的收入明顯增加。據統計部門調查,2000年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比1992年提高3.1倍,同期農村老人收入增長1.7倍。我國城鄉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樣調查顯示,城市75.6%和農村55.6%的老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在農村,86.1%的老年人認爲比起過去在生產隊裏的老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也有70.3%的老人認爲自己比過去離退休職工“經濟上更加有保障”。城市中的老人家庭現代生活設施從1992年的4種增加到2000年的8種,50%的城市老人有獨立的煤氣、電話、電冰箱和室內廁所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70多平方米。農村老人50%有兩種現代化家庭設施,戶均住房面積達到80多平方米。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國老年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消費額佔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還很小,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他們的家庭財產也明顯少於青壯年。國家統計局2002年對4000戶城市居民調查顯示,60—70歲老年戶家庭財產平均爲16.2萬元,70歲以上者15.7萬元,比35—40歲青壯年戶家庭財產少43%。
  我國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隨年齡增加而迅速加重。據1993年和199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費用0—4歲爲817元,10—19歲增加到2244元,40—49歲爲4577元,65歲以上則增加到5096元。可見,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較嚴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據國內外大量資料分析,退休職工醫療費用與在職職工相比約爲3∶1,有的國家甚至達到5∶1。我國正在深化醫療制度改革的過程之中,這些數據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視加強社區建設,使老年人在社區中得到方便的醫療、保健咨詢服務,降低了醫療开支,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從管理體制上,還可實行社會保障商業保險相結合,進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一些地區試點,對大病治療給予有力的支持。據調查,貧困農民在脫貧後又返貧的,有60%是因病,在疾病、災害等方面完善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將爲農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爲農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結論與意見
  對中國和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展望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和意見:
  1.21世紀我國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是20世紀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後果,與世界人口發展趨勢一致。
  2.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從20世紀70年代起實施至今,使我國少生3億多人,降低了21世紀中期老齡人口的數量,從而減輕了社會撫養老人的負擔。
  3.成功的計劃生育工作使我國的勞動力總量直到老齡化嚴重的21世紀30年代前後,仍可保持在總人口50%以上,在21世紀20年代前勞動力總量最豐富時甚至可達總人口的65%,目前仍有1.5億以上的富余勞動力。因此,今後數十年內都是我國勞動力充沛的黃金發展時期。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不會發生經濟發達國家勞動力缺乏的問題。
  4.人口多、土地少、資源相對缺乏仍將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盡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勞均耕地卻有13畝,遠遠高於我國。因此,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扶養老人的各種需求,才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
  5.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未來扶養老人的社會能力的提高,應從培養高素質人口着力,採取各種措施使我國從人口數量大國轉變爲人力資源大國。爲此,我國應採取穩定低生育水平,培養高素質人口,完善經濟、社會制度,提高服務保障能力,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策,統籌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生態、環境發展。
  6.我國各個地區人口差別巨大。上海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於死亡率,從1993年起即進入人口自然負增長階段,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已達到世界最長壽國家的水平,個別區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時,也有少數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輕,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人口零增長。鑑於這種情況,我國在人口及其相關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應當採取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的原則。
  7.我國的家庭結構正在發生迅速的轉變。這種轉變的影響將反映在社會結構及功能、人際關系及代際關系、家庭內經濟流動、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等許多方面,這些變化也會對老齡工作產生深刻的影響。政府應當相應地在社區建設、養老保障、醫療體制、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適當的安排。
  8.老年人不僅需要社會的扶養,同時也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我國許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個領域繼續作貢獻。老人的知識、經驗、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提倡“老有所爲”是我國特有的老齡工作方針之一,充分體現了對老年人的重視、尊重,仍應繼續作爲我國老齡工作的重要方針。
  9.近年來,健康老齡化

pic-info">健康老齡化

的觀念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提出,將健康老齡化作爲全球解決老齡問題的奮鬥目標。健康老齡化是指個人在進入老年期時在軀體、心理、智力、社會、經濟五個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狀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老年人中若有較大的比例屬於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得到制約或緩解,則其老齡化過程或現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齡化,或成功的老齡化。爲實現健康老齡化需要社會各方面協調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積極參與。我國在這方面應當大有作爲,努力爲世界提供範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本在於加快經濟發展,壯大國家經濟實力。但是老齡化問題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處理的好,會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處理不好,則可能成爲制約因素。國家老齡工作宏觀政策措施建議
  根據我國確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战略目標,結合老齡工作的實際,特提出21世紀前十五年的國家老齡工作宏觀政策措施建議。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战略納入長期規劃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战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战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爲、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我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战略納入國家"十五" 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我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準。

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

  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本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

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爲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絡爲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爲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爲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最佳效用。具體建議是:

居家養老環境

  爲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裏,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

  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爲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

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

  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徵收給付營運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爲主、集體補助爲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爲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我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爲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爲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具體建議是:

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

  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开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爲老服務產業發展。

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啓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努力降低爲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

  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槓杆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爲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規體系
  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應是下個世紀老齡工作重要內容。具體建議是:

加大有關老年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

  法律部門要堅決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爲,依法合理調整老年羣體與其他羣體、老年人之間的關系,加強民事調解工作,促進家庭和睦與社會穩定。

加快完善老年立法步伐

  在2005年左右時間,國家要盡快出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濟、老年人福利等有關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使老年人的生活獲得切實保障;在2010年左右時間,制定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法、新的老齡事業發展綱要等大部分老年法律法規,形成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爲基本法的老年法律體系。

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

  加大宣傳普及老年法的力度,將老年人法規列入國家普法教育計劃,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積極开展老年人的守法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先進典型,依法懲處殘害和虐待老人行爲,營造出健康老齡化的良好社會環境。

進一步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老齡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老齡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具體建議是:

加強黨中央對老齡工作的領導

  在2000年前,以黨中央名義發布公开信或文件,要求各級黨組織、各級政府和廣大黨團員從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做好老齡工作。將老齡工作納入到每年三月全國人代會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內容,及時對我國老齡工作進行重大部署。

健全政府的老齡事務管理機構

  國家應盡快成立高層次的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通盤制定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將中國老齡協會改組爲國務院直屬的老齡事務管理局,作爲國家老齡事務議事協調機構的辦事機構,授權行使必要的行政職能,理順老齡工作管理系統的體制,充實老齡專職工作人員,加強對老年人工作的管理、教育和服務

擴大老齡工作社會化服務隊伍

  安排部分下崗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志愿力量,承擔起社區爲老年人服務的有關工作,發動居委會、村委會組織低齡老年人开展自助服務。在一些大學對老齡專業管理人才進行培養,加強老齡科研機構建設,組合各方面專家學者,深入开展老齡問題的科學研究。健全立法監督管理機構,加強老齡事務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監督,推動老齡事業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战略對策

發展經濟,增強經濟承受能力

  實現老年人與其他人共同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pic-info">養老問卷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老年社會福利、老年社會救濟

建立以社區爲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

  老年福利服務、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務的硬件和軟件建設

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規體系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6章50條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安老、養老安全網

  家庭保障安全網 社區養老服務安全網 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網 居家養老爲基礎、社區服務爲依托、社會機構養老爲補充養老機制

pic-info">社區養老

6、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營造健康老齡化的環境改善機制
  爲推動老年服務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啓動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活動,提出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衆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發展思路和目標。
  由於中國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的特點,決定了不能單純通過建立養老機構解決養老問題,因而必須拓展社會福利保障範圍,堅持體系保障資金保障相結合,在建立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結合的福利服務體系,爲全社會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務保障的基礎上,推動建立養老服務資金保障體系。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和高齡老人津貼制度。通過資金補助或低償、無償服務方式,有差別地爲老年人提供服務。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優惠扶持政策,推進民辦公助和公建民營的社會福利機構的建立。
  養老服務是一種特殊的老年公共服務產品,直接關系到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受身心狀況的制約,高齡和失能老人需要實行機構養老,因而十分需要具有某些專業學科的專業護理人員。而中國,目前既沒有這樣的專業院校,也沒有开展系統的專業培訓。政府在建設以供養型、護理型爲主的基礎性、示範性養老機構,爲“三無”、貧困和失能老年人提供良好養護、康復、托管服務的同時,應大力加強養老服務培訓資源供給,有條件的院校應設立養老服務專業,着手培養中高級人才;通過制定崗位專業標準和操作規範,抓好在職人員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培訓,逐步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積極推行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制度,不斷優化養老服務人員隊伍結構,保證從業人員持證上崗。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