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理論

概述

經濟增長理論:是研究解釋經濟增長規律和影響制約因素的理論。

一國或一個地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總量的不斷增加,即用貨幣形式表示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不斷增加。通常用一定時期內國民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速度來衡量,其公式爲:

GNPt = GNPb(1 + r)o式中,GNPt代表期末的國民生產總值;n代表基期至期終的年數;r代表平均增長率(亦稱增長速度)。爲了避免物價變動的影響,國民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都採用不變價格計算。一般地,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是以國民生產總值價格變化調整後的年增長率來衡量;而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以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經過指數化後計算其年增長率來衡量的。

經濟增長的含義

一般說來,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生產商品和勞務能力的增長。如果考慮到人口增加和價格的變動情況,經濟增長還應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長。美國經濟學家S•庫茲涅茨給經濟增長下了一個經典的定義:“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可以定義爲給居民提供種類日益繁多的經濟產品的能力長期上升,這種不斷增長的能力是建立在先進技術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識之相應的調整的基礎上的。”

S•庫茲涅茨從其定義出發,根據歷史資料總結了經濟增長的6個特徵:1、按人口計算的產量的高增長率和人口的高增長率。經濟增長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產量增長率、人口增長率、人均產量增長率三個增長率都相當高;2、生產率的增長率也是很高的。生產率提高正是技術進步的標志;3、經濟結構的變革速度是高了;4、社會結構與意識形態結構迅速改革;5、增長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擴大;6、世界增長是不平衡的。

經濟增長一般被定義規定爲產量的增加,這裏,產量既可以表示爲經濟的總產量,也可以表示爲人均產量經濟增長的程度可以用增長率來描繪。

經濟發展

經濟增長一般說來是一個量的概念,而經濟發展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質的概念。從廣泛的意義講說,經濟增長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還包括國民的生活質量,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和制度結構的總體進步。總之,經濟發展是反映一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概念。

經濟增長的源泉

關於經濟增長的源泉,宏觀經濟學通常借助於生產函數研究。宏觀生產函數把一個經濟中的產出生產要素的投入及技術狀況聯系在一起。設宏觀生產函數爲:

Yt=Atf(Lt,Kt)

將上式分解,可得到:

GY=GA+aGL+bGK

如果把人力資本當作一種要素投入時,生產函數可被寫爲:

Yt=Atf(Lt,Kt,Ht)

GY=GA+aGL+bGK+rGH

經濟增長問題的方法

 經濟增長問題實質上是討論經濟社會潛在產能力的長期變化趨勢,這種趨勢可以用一套長期產出增長的趨勢线來表示。
產出長期中究竟按什么規律變化?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此問題的回答有兩個互爲補充的分析方法。一是增長理論,它把增長過程中要素供給技術進步、儲蓄投資的互動關系模型化。二是增長核算,它試圖把產量增長的不同決定因素的貢獻程度數量化。

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哈羅德和多馬爲研究經濟增長而建立的理論模型,是當代增長經濟學中的第一個廣爲流行的經濟增長模型,通常稱爲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哈羅德模型

 哈羅德模型有這樣一些假定:①社會的全部產品只有一種,這意味着,全社會所有產品不是用作消費品就是用作投資品,故稱爲一個部門的增長模型;②規模報酬不變;③資本產量比率(K/Y)、勞動——產量比率(L/Y)以及資本—勞動比率(K/L)在增長過程中始終保持不變;④不存在技術進步,資本存量爲K且沒有折舊
哈羅德模型包括形式相似但涵義迥然不同的三個方程,論述了實現穩定狀態均衡增長和充分就業狀態均衡增長所需具備的條件,以及加速數與乘數相互使用所引起的經濟周期繁榮階段的累積性擴張與衰退階段的累積性緊縮。

圖書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第1版 (1997年1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叢書名: 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 
平裝: 549頁 
正文語種: 中文 
开本: 32 
ISBN: 7208018677 
條形碼: 9787208018679 
ASIN: B001SZPRVI 
圖書內容

內容簡介

 《經濟增長理論》並不想提出有關經濟增長的新概念,而是試圖爲研究經濟增長提供一個有關的基礎。研究經濟增長新概念的論文可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作者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並已列舉在《經濟增長理論》的書目提要部分。像《經濟增長理論》這類著作看來頗有必要,因爲經濟增長的理論已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而且全面論述這個主題的著作幾乎已有整整一個紀未見問世。最後一本涉及範圍如此廣泛的巨著是約翰·斯圖爾特·穆勒所寫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於1848年出版。此後,經濟學家變得聰明了,他們極爲明智地不再試圖在一部著作裏論述範圍如此廣泛的主題,甚至由於他們力不勝任完全放棄了這個主題的某些方面。作者之所以敢於探討這個廣泛的領域,部分是由於壓不住好奇心理,部分是考慮到當今政策制訂者的實際需要;但作者認爲,盡管本人對多數的課題免不了論述得十分膚淺,但主要是自己鼓足了勇氣敢於向持有挑剔眼光的公衆提供這部主題浩瀚的著作。
經濟增長理論》書名易被誤解爲經濟增長具有一個單一的理論。但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繁多,而每個因素又各有一整套理論。研究使用權的理論,與研究新思想傳播、貿易周期、人口增長、或是政府預算等理論並無多少共同點。作爲《經濟增長理論》書名也許用經濟增長的"種種理論"更爲恰當些,可是也同樣易被誤解爲《經濟增長理論》的目的在於評述經濟增長的文獻。我不是要制定一種理論,而是勾劃出一幅藍圖。研究經濟增長有關的因素頭緒萬千,除非對這個主題有一個的觀念,否則容易迷失方向。這也算是我請求讀者原諒《經濟增長理論》膚淺的一個表白。由於目的不同,繪制地圖所使用的比例尺各不相同。若是專業刊物上登載的文章,它的比例尺相當於1英寸等於1英裏,那么《經濟增長理論》的比例尺更近乎1英寸等於100英裏。這一點對讀者了解《經濟增長理論》也是有用的。
促使作者編寫《經濟增長理論》是好奇心理和實際要的結合,它決定了《經濟增長理論》的格局。好奇心理要求對人類歷史的進程進行哲理上的探討,而實際需要則又要求寫成爲指導行動的一本手冊。
由於作者對兩者感到同等的興趣,所以《經濟增長理論》的內容既不會適合只注重哲理的人,也不適合要求明確下一步怎樣行動的人。看來,一部著作必然會反映作者的個性及其多種多樣特徵。
一著作還必須反映作者的寫作手法。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注重概括,而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則重視具體的事例。我爲了充實《經濟增長理論》,很想寫入兩三個有關經濟增長或經濟停滯的實例研究材料。懷着這樣的心愿,我饒有興趣地閱讀了古埃及、希臘、羅馬和伊斯蘭國家的資料,更不用說中國、日本和中世紀末起的資料。可是實不相,閱讀了這批資料以後,尤其是在閱讀公元1500年以前時期的資料以後,我從中得到的樂趣超過了知識的增長,部分原因是對早期經濟史的確切了解太少了。要把一個涉及《經濟增長理論》全部內容的實例寫得充分就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然後寫成一篇單獨的論文。我與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部成員吉錫拉·艾斯納爾夫人密切合作,她正寫一部有關1830年至1930年牙买加的經濟發展狀況的著作。那部著作到1956年出版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是一部與《經濟增長理論》實例調查相配合的論著。
我受到了許多朋友和熟人的慷慨大方的協助。在東南亞、非洲、加勒比海,這些朋友抽暇陪同我觀看了他們所做的工作,並交換了意見和殷勤地款待我。由於他們人數衆多無法在此一一列舉他們的名字。我還要感謝許多國家的學術界的朋友與我進行了無數的談話,以及寄來了源源不斷的刊物上的文章。彼得·鮑爾先生、馬克斯·格拉克曼教授、J.M.洛先生、J.馬爾斯博士、K.馬丁博士、R.H.普雷斯頓牧師、P.羅森斯坦-羅丹博士和M.N.斯裏尼萬斯教授等誠摯地閱讀了《經濟增長理論》初並提出了詳盡的批評意見。他們的評論使我得益匪淺,但同時,在某些章節方面我依然頑固地堅持自己的寫法,盡管他們認爲是錯誤的或容易引起誤解的。我的祕書多拉·沃克登小姐付出了大量勞動,耐心細致地爲書稿打字。我深切地感謝她的耐心。 [1]
我的夫人和孩子們爲了我寫作此書需要寧靜環境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的深情使我感激不盡。
阿瑟·劉易斯
1954年7月於曼徹斯特 

經濟增長受以下幾方面的制約:

(1)資源約束。包括自然條件、勞動力素質、資本數額等方面。

(2)技術約束。技術水平直接影響生產效率

(3)體制約束。體制規定了人們的勞動方式、勞動組織、物質和商品流通收入分配等內容,規定了人們經濟行爲的邊界。

關於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大致有兩類:一類純粹考慮經濟增長一般,建立所謂一般增長模式;另一類引入制度因素來研究經濟增長問題。前一類以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爲主要代表,後一類以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增長論爲主要代表。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