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幹預

央行幹預
爲了執行政府的既定政策,央行可能會幹預外匯市場,以平息其所不愿看到的匯率的過度波動央行外匯市場的幹預可以分爲直接幹預和間接幹預兩種。

直接幹預,即所謂在外匯市場中直接买入或賣出本幣,賣出或买入外幣。在這方面做得頻繁也是最受到垢病就是日本央行。爲了支持經濟復蘇,日本央行往往會在他們認爲日圓匯價過高時人爲壓低日圓匯率,以支持國內的出口商。對於每年向海外出口價值4,000億美元商品服務的國家,這樣做也並不令人感到奇怪。最新的例子則是新西蘭央行的幹預行動。在2007年6月7日意外升息之後,新西蘭元美元隨即大幅走高,創下22年新高。隨後新西蘭央行明確表示匯價處於不合理的極高水準,並數次入市幹預。但並未立刻阻止住新西蘭元的上漲勢頭。

很多投資者亦因害怕央行的幹預而錯失了很多獲利的機會。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很簡單的,如果一國貨幣的強勢或弱勢已經到了迫使央行入場幹預的地步,這時候推動其走強或走弱的市場力量已經到了多么可怕的程度。盡管幹預行動或許會給你帶來幾百點(有時只有100多點)的短暫账面損失,但難道你愿意與強大的市場力量對着幹嗎?

當然,對市場的幹預並不是日本央行的專利,歐元在誕生後最初兩年內的弱勢亦曾迫使歐洲央行出面。這裏要指出的一點是,對於外匯市場的幹預存在着衝銷式幹預(sterilized intervention)和非衝銷式幹預(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兩種基本方式。簡單而言,所謂衝銷就是指央行將幹預中吸納或釋出的本幣通過公开市場操作的辦法再釋出或吸納回來。衝銷式幹預對匯率的調控可能無效,也可能有一定效果,但由於其不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因此不會影響國內政策目標;非衝銷式幹預對匯率的調控效果明顯,但它會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從而影響到國內政策目標。有鑑於此,投資者有必要關注一下央行在幹預後發表的聲明或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來判斷此次幹預是否爲影響更大的非衝銷式幹預。

有人說,長期來說,央行的幹預行爲總是成功的。當然對此亦不乏反對意見。不過,對於廣大外匯投資者而言,央行幹預帶來的更多的是機會,盡管你必須要用止損的方式限制潛在的風險

間接幹預
除了直接幹預外匯市場以外,央行還可以通過幹預國內市場的方式來影響匯率,即通過調整國內利率來引導匯率走向。其具體實現機制如下:央行通過對國內市場幹預可以影響國內市場資金供求,這轉而可以推升或降低市場利率,從而最終推高和壓低匯率。如果國內市場資金供給增加,則利率會下降,壓迫匯率走低。如果國內市場資金供給減少,則利率會上升,推動匯率走高。

日本爲例,日本央行可以通過從金融機構买入公債的方式向金融體系注入高於其所需的資金,這些資金如果沒有其他用途的話,將流入這些機構設在央行準備金活期账戶中――此账戶中的存款利息收入――這些超量的資金利率保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而日本的零利率美國不斷加息所造成兩國間利率差正是2005年日圓美元匯率大跌的原因之一。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