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過度理論

投資過多理論概述


  投資過多,即生產資料的生產過多,而消費資料的生產則相對不足來解釋危機,最先始於俄國的Μ.И.杜岡-巴拉諾夫斯基(1865~1919)和德國的A.施皮特霍夫(1873~1957)。其後的主要代表者有瑞典G.卡塞爾(1866~1945)和K.維克塞爾(1851~1926)。英國A.C.庇古和D.H.羅伯遜(1890~196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的著作中用多種原因來解釋危機,投資過多也是原因之一。投資過多論者一般根據經濟周期的如下事實,即固定資本的生產在高漲階段有很大增加,在蕭條階段減縮很多,而消費資料的生產在經濟周期各階段則變動不多。他們一般把經濟高漲的動因,歸結爲新技術發明,新市場的开拓以及蕭條階段利率很低。至於危機的產生,據認爲是由於高漲階段的生產資料的生產過多或供給過多。所謂生產資料供給過多,可看做是對生產資料需求不足,後者則可看做是由於儲蓄不足,而儲蓄不足則可看做是消費過多。所以這種理論又可稱爲資本短缺理論或消費過多理論。

  消費不足論是以經濟沒有達到充分就業爲前提的,投資過多論(資本短缺或消費過多)的經濟周期理論則是以充分就業爲隱含的前提的。根據對引起投資原因解釋的不同,投資過度理論又可分爲兩派,一派認爲是貨幣引起了投資過度,稱爲貨幣投資過度理論;另一派則認爲是新發明、新市場开闢等非貨幣因素引起了投資過度,稱爲非貨幣投資過度理論。


關於貨幣投資過度理論


  貨幣投資過度理論的倡導者是奧地利學派的代表哈耶克等,其基本特點是認爲貨幣金融當局的信用膨脹政策是破壞經濟體系的均衡引起經濟擴張並由此導致危機和蕭條的根本原因。即認爲如果沒有信用膨脹,則生產結構失調以及由此產生的危機都不會出現。但是,也不把危機解釋爲純貨幣現象,即不把之所以爆發經濟危機解釋爲純粹是由於信用膨脹和經濟擴張後期的信用緊縮所造成的,而是認爲危機之所以出現仍是由於貨幣因素所引起的物質生產領域的兩大部門之間的配合比率的失調,即相對消費資料生產部門而言,生產資料生產部門是過度擴張了。

  貨幣投資過度論認爲只要銀行擴張信貸,導致市場利率低於自然利率,工商企業貸款投資生產資料(主要是建築材料和機器)的需求增加。由於是以充分就業爲前提,所以因銀行膨脹信用引起的投資生產資料需求的擴大,只能是把原來用於制造消費品的生產資料轉用於制造資本財貨,因而勢必相應地引起消費產量的減少和價格的上漲。那些貨幣收入不變或貨幣收入的增長落後於消費價格上漲的消費者,將因消費價格的上漲而非自愿地縮減他們的消費,這種現象稱爲“強迫儲蓄”。

  (1)當銀行擴張的信用通過資本家的投資變成人們的貨幣收入之後,消費者勢必會恢復他們原有的消費,於是引起消費品的需求生產資料需求增長得更多,消費品的供給減少,需求反而增加,消費價格上漲。

  (2)銀行由於法律或營業習慣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地擴大信用。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爲貨幣資本供給的短缺。貨幣資本供給的短缺將引起兩種結果:

  一個是工商企業在繁榮階段進行的投資(建造廠房添加設備)半途而廢不能完成;

  另一個是已經生產出來的資本財貨因需求不足而價格下降,存貨積壓。這就是經濟危機。

  所以這一理論所說的投資過多或者生產資料生產過剩,並不是指消費生產部門因生產過剩而減少對生產資料需求,而是指資本家的投資活動超過了資本貨幣供給,所以貨幣投資過多論可以更確切地稱爲資本短缺理論,即危機根源於貨幣資本供給落後於貨幣資本需求。至於貨幣資本之所以短缺,除了銀行停止信用膨脹之外,按照哈耶克的說法,還因爲當銀行膨脹的信用變成消費收入之後,它們將恢復其原有的消費,所以資本短缺又可視爲源於消費過多。按照這一理論,只要消費者減少消費,從而增加儲蓄,增加貨幣資本供給,就可預防危機的爆發,所以貨幣投資過多理論又可稱爲消費過多(儲蓄不足)危機論。

  總之,哈耶克等的危機理論,以充分就業的宏觀均衡爲出發點。認爲危機之所以爆發,乃是導源於充分就業條件下銀行部門膨脹信用引起的投資擴張,破壞了社會生產兩大部類之間的供求均衡和配合比例,即生產資料消費資料之間的配合比例,跟貨幣支出在這兩大部類產品之間的配置比例(這就是人們的收入在個人消費個人儲蓄之間的配置比例)互不協調,也就是說,從社會需求在這兩大類產品之間的配置比例來看,生產資料生產部門過度擴張了。


關於非貨幣投資過度理論


  用非貨幣因素的投資過多論來解釋危機的代表人物是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

  貨幣投資過度論與貨幣投資過度論的主要區別,是非貨幣投資過度論着重從生產過程本身來解釋危機,並不把貨幣因素看成是引起經濟周期之最初因素。在這一理論中,貨幣信貸膨脹是經濟擴張的必要條件,但貨幣因素仍處於從屬的被動地位。非貨幣投資過度論認爲高漲的主要動因是新技術發明、新市場的开拓以及蕭條階段利率的低落。

  這些因素促進投資活躍,於是生產資料(尤其是鋼鐵、機器和建築材料等)和耐用消費品(住宅、房屋、家具等)的生產大量增加,這就是經濟的高漲階段。當經濟高漲達到後期,由於貨幣工資上漲和使用生產效率較低的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利潤下跌,這樣貨幣資本供給減少,於是形成對生產資料需求減少。而生產資料耐用消費品的供給大大增加了。這樣,生產資料耐用消費品的供給增加而其需求逐漸減少,終究會出現因貨幣資本供給不足(這種供給代表對生產資料需求)以致使生產資料耐用消費生產部生產過剩經濟危機。非貨幣投資過度論還認爲上述貨幣資本的短缺引起的經濟危機並不是純貨幣現象,貨幣資本的短缺實際上代表的是某些實物資本的匱乏,即勞動力和生活資料的缺少,因而增加貨幣信用供給並不能防止危機。原料和生產設備之所以不能被充分利用起來以建造更多的新的生產設備和耐用消費品,只是因爲缺乏必需的用於投資的勞動力和消費品。

  所以按照卡塞爾的看法,如果在高漲後期縮減消費,增加儲蓄,這從貨幣方面看來就是增加貨幣資本供給,在實物方面看來就是使得一部分用於制造消費品的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資源轉用於生產資料生產部門,這就意味着有足夠的貨幣資本和實物資本,使那些已經生產出來的原材料和設備繼續被利用起來,從而防止危機的出現。

  這樣,卡塞爾得出了與哈耶克完全一樣的結論:

  危機的出現是因爲固定資本貨物的生產過多,至於固定資本貨物之所以供過於求,並不是因爲消費者的需求不足,而是由於資本家的儲蓄(這代表貨幣資本供給或對資本物的需求)落後於固定資本物的生產。他說“典型的現代商業繁榮並不意味着生產過多,也不意味着高估了消費者的需求或者高估了社會對固定資本服務的需要,而是高估了資本供給或可用來購买已生產的實物資本的儲蓄量。真正高估了的是公衆之提供足夠儲蓄的能力。”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