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橋保稅區


保稅區簡介

特殊管理

  外高橋保稅區是設有隔離設施的實行特殊管理經濟區域,貨物可以在保稅區與境外之間自由出入,免徵關稅進口節稅,免驗許可證件,免予常規的海關監管手續(國家禁止進出口和特殊規定的貨物除外)。
  上海市外高橋保稅管理委員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依據上海市人大制定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條例》等法規,統一管理保稅區的行政事務。海關依據《保稅海關監管辦法》實施業務監管。

規模

  吸取國外類似區域先進的發展理念,根據上海經濟與地理的實際情況,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精心規劃,發展成爲集國際貿易、先進制造、現代物流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種經濟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還是上海市重要的現代物流產業基地之一、上海市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基地之一和上海市微電子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2008年12月底,保稅區累計批準來自94個國家和地區的10242個項目,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11家入駐保稅區。累計吸引投資總額160.6億美元合同外資7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0.3億美元。區內企業從業人數達19萬,其中外籍工作人員9200余人。地理位置
  外高橋保稅區位於上海東北端,瀕臨長江口,處於中國黃金水道——長江與東海岸线的交匯點。外高橋保稅區距離市中心20公裏,距離浦東國際機場40公裏,距離虹橋國際機場35公裏。楊高路、張楊路、楊浦大橋、中環线、外環线、翔殷路隧道、外環隧道、軌道交通6號线和滬崇蘇高速公路、規劃中的浦東鐵路和軌道交通10號线,組成了便利通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將外高橋保稅區同市區及周邊城市緊密相連。經濟狀況
  外高橋保稅區开發建設18年來,經濟增加值工業產值、進出口貿易額、海關稅務部門稅收收入企業銷售經營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都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08年外高橋保稅區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1-12月份共實現經濟增加值953.17億元,同比增長16.3%,佔浦東新區的30.25%,佔全國保稅區的43.9%;完成銷售收入6511.21億元,同比增長12.6%,佔全國保稅區的44.3%;完成各類稅收517.98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稅務部門稅收217.63億元,同比增長23.1%,佔浦東新區的24.09%。產業功能
  依托浦東开發开放的優勢,堅持對外开放的宗旨,十六年來外高橋保稅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先進制造業等三大功能爲主的口岸產業

一、國際貿易

  外高橋保稅國際貿易產業經過了起步、探索創新和規模形成三個階段。1992年初,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企業——日本上海伊滕忠商事有限公司經外經貿部批準在外高橋保稅區注冊。90年代後期,保稅貿易功能日趨成熟,以跨國公司爲主導的貿易企業紛紛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大規模开展分撥業務,分撥面也從單一的國內市場逐步向國際市場拓展,使外高橋保稅區成爲跨國公司區域的貨物集散中心之一。目前,貿易企業保稅區綜合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2006年保稅區內從事進出口業務的貿易企業已超過2700家,已同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开展貿易往來。完成進出口總額448.57億美元同比增長27.2%,佔浦東新區的42%,佔上海市的19.7%,佔全國保稅區的41.3%,其中進口331.37億美元同比增長29.4%。保稅貿易企業共實現商品銷售額3980.91億元,同比增長18.6%,佔全國保稅區的55.1%。在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依托保稅和非保稅貿易結合所形成的產業鏈優勢,外高橋保稅區的跨國貿易企業將其功能提升爲中國區乃至亞太區的營運中心和銷售總部已成爲發展趨勢

二、現代物流

  保稅區成立初期,區內部分企業就开展了以保稅倉儲爲主的物流業務,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保稅物流業務又拓展到倉儲配送。在商務部(原外經貿部)和交通部等部委的積極支持下,全國保稅區第一家中外合資物流企業——上海外紅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設立在外高橋保稅區。九十年代中後期,基於外資企業市場運作的需求,以“保稅——滯後納稅”爲特徵的分撥運作模式在保稅區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壯大,爲國外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高效的流通渠道。在分撥業務的刺激和帶動下,第三方物流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目前,外高橋保稅區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爲主體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集聚了包括美國APL、英邁,荷蘭TNT,日本近鐵、通運和德國飛鴿等世界知名物流企業在內的1000多家物流倉儲企業。近年新批物流項目保稅區各類項目的比重不管是在數量還是在投資額度等方面都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06年保稅物流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770.59億元,同比增長24.1%;實現增加值203億元,同比增長17.6%,佔外高橋保稅增加值的30%。物流服務功能的輻射範圍已經擴大到長三角地區。2006年外高橋港區吞吐量仍然保持穩步增長,1-5期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1344萬噸,同比增長6.6%;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72.9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9%,佔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的六成。隨着“區港聯動”的實施和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步伐的加快,將進一步促進國際港航產業與外高橋現代物流產業的聯動發展。外高橋保稅區的物流產業將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物流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爲跨國公司在我國及亞太地區的採購中心、配送中心及物流中心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三、先進制造業

  保稅加工制造業最初的業態是簡單的來料、進料加工和輕紡家電產品加工。90年代中期,保稅區緊緊抓住世界制造業向中國快速轉移的機遇,積極優化產品結構,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了由英特爾、IBM、惠普、飛利浦、安靠等企業組成的微電子產業羣,形成了由德爾福、伊頓、通用等企業組成的汽車零部件加工制造、研發及分撥產業羣,先進制造業已成爲保稅出口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2006年包括12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內的240多家出口加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19.59億元,佔全國保稅區的21.3%。近年來,保稅區加快了對長三角地區的功能輻射,形成了與長三角地區相配套的較爲完整的加工制造鏈和產業體系。保稅區的現代加工制造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將符合跨國公司實現全球資源配置的運作模式的需求,實現從單純的加工制造向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並舉的轉變,形成高附加值的制造與服務相結合的產業,並成爲跨國公司跨地區加工制造的訂單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和研發中心。發展
  從國際貿易加工制造到現代物流保稅區的三大產業走過了一條從先行先試的探索到成爲區域核心功能的成功發展之路。依托貿易帶動物流、以物流促進貿易貿易對先進制造業的促進,保稅區的三大功能相互支撐、融合,使保稅區的企業經營超越了傳統模式,走上復合型發展之路。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