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冠球

魯冠球介紹
  魯冠球,1945年1月出生,15歲輟學,做過鍛工。從1962年創業,开始修自行車。1969年7月,帶領6名農民,集資4000元,創辦寧圍公社農機廠。70年代末期創建了萬向,把一個生產農業機械的小作坊,發展成爲了中國第一個爲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
  在探求魯冠球成功的奧祕時,有人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你的名字叫魯冠球。是否是從小就想當企業家,要譽冠全球?”他聽罷开心地笑了:“不!我的名字是父親起的。我記憶時曾想過當這個家、那個家,就是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的。”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魯冠球的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工資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初中畢業,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3年的鐵業社學徒生活使魯冠球對機械農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對機械設備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當時寧圍鄉的農民要走上七八裏地到集鎮上磨米面,很不方便。魯冠球想,如果在本村辦一個米面加工廠,一定很受大家歡迎,而且可賺些錢。親友們得知魯冠球的這一想法後,都很支持,紛紛回家翻箱倒櫃,勒緊褲腰帶湊了3000元,买了一臺磨面機、一臺碾米機,辦起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面加工廠。
  然而,那樣一個年代是禁止私人經營的,魯冠球的米面加工廠被迫關閉。沒過多久,魯冠球又鑽了“停產鬧革命”的空子,在鐵鍬、鐮刀都买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的年月,收了5個合夥的徒弟,掛了大隊農機修配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鎮上开了個鐵匠鋪,爲附近的村民打鐵鍬、鐮刀,修自行車,生意越做越紅火。
  1969年,寧圍公社的領導找到了魯冠球,要他帶着他的夥伴,去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這個所謂的農機修配廠其實只是一個只有84平方米破廠房的爛攤子。魯冠球變賣了全部家當和自己準備蓋房的材料,把所有資金投到了廠裏,把自己的命運押在了這個工廠的命運上。
  魯冠球接手的時候,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生產的萬向節產品大量積壓,沒有銷路,工廠有半年不能按時給職工發工資了。魯冠球組織30多名業務骨幹,兵分幾路,天南海北,到處探聽汽車萬向節的生產銷售情況,周旋於各地汽車零配件公司之間,爲產品找銷路。
  當年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在山東膠南縣召开。得到消息後,魯冠球租了兩輛汽車,帶了銷售科長,滿載“錢潮牌”萬向節產品直奔膠南。因爲是鄉鎮企業,根本進不了場洽談業務。魯冠球說:“那我們就在場外擺地攤”。他與供銷科長就把帶去的萬向節,用塑料布攤开,擺滿一地,一連3天。那些進進出出的財大氣粗的汽車客商,連眼也不斜一下。魯冠球想着如何吸引顧客就派出幾人到裏面訂貨會上探個究竟。一打聽,原來买方賣方正在價格上“咬”着,誰也不肯讓步。這時魯冠球就測算着:“假若自己的產品降價20%,也還有薄利。好!那我們降價。”說着就馬上要供銷員貼出降價廣告。這一下攤前顧客就蜂擁而至了,“錢潮牌”萬向節質量不比訂貨會上的差,而且還比許多廠家好,價格要比其他廠家低20%,一下就過來了不少訂貨單、要貨單。晚上,他們回旅社一統計,訂出210萬元。這一炮就打響了。
  魯冠球深有體會說:市場競爭,就是價格、質量、成本競爭。因此,他以後就一直堅持這一原則,參與市場競爭。在原材料漲價時,別的廠都在提高價格,他就是堅持不提價,把原料漲價損失,用練內功、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工效來消化掉,堅持利多銷,從而使“錢潮牌”產品牢牢佔領了國內外大部分市場,創出了“萬向節奇效”。
  魯冠球的目光沒有停留在這些成績上,他這時看得更遠,謀得更深了。
  1983年3月,爲了獲得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權力,魯冠球以自家自留地裏價值2萬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廠子。事實證明,魯冠球的眼光和氣魄沒有錯,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額完成154萬元,以後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額完成。他喫過許多沒有自主權的苦,因而堅決主張在承包責任制中,只要經營自主權,不拿獎金。到1993年止,魯冠球共放棄的承包獎金已達300余萬元。
  “現在我們廠是搞股份制了,辦起了農場。養鰻場、蛇場、商場,工農商都有了,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江南鄉村是富了些。今後我廠要开始第二次創業,把現有的集團股份公司,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建設成爲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尖技術密集型大企業;要加快改革發展步伐,再擴大規模,向大西北進軍。要把企業的部分資金投入到大西北去,到那裏去辦萬向節廠,去發展經濟。”這就是魯冠球的胸懷,一代農民的胸懷。
  魯冠球認爲一個企業要增強競爭力,必須靠人的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按經濟規律辦事。將利益原則和效益原則相結合,這是調動職工積極性、創造性的關鍵所在。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則結合起來呢?他創立了一個“兩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職工的“腦袋投入”和“口袋投入”。不斷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在廠內建立了一套激勵型的結構工資制,即按勞分配、按效分配、按資分配的構造式——
  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量分配,這包括基本工資補貼,佔總收入25%左右,這是福利性質的,只要按時上下班,就能得到這部分報酬
  按效分配,就是按勞動效益分配,即獎金。這部分是“大頭”,佔總收入50%以上。是激勵型,全浮動的。有效勞動可給獎金,效益超高,獎金越高;無效勞動,就不給獎金;如果是有害勞動,不但不給獎金,而且還要受罰。按效分配合理地拉开了收入檔次,如1992年有的職工年收入可達15933元,最低的只有668元。這種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職工勞動意識,極大地調動了每個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按資分配,即按資金投入多少分配紅利。爲了體現投資的合理、鼓勵職工長期爲廠作貢獻,他允許合同工、固定工向廠裏投資,一年工齡投資1500元,平均工齡10年的,即可投資15000元,按分紅率20.07%計算,一個職工即可分得 3000多元,這部分佔總收入25%,一個工齡15年的職工年總收入平均可超過1萬元。這種分配形式,使職工更加關心集體利益,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魯冠球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市場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但科技要人去掌握,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有了人才,就能發財,就能改變農村貧困落後的面貌。求賢若渴的魯冠球宣布:以優厚的待遇從全國各地商調工程師和技術員,愿付出一定的“培養費”,向各大專院校爭取分配大學生。同時他又在本廠、本鄉、本市(縣)甚至越出市(縣)界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進廠,送廠內職工進高等院校代培。他用這種“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多方招收、培養了一大批大專生。同時,他又向專家、教授發出聘書,組織一個廠外的專家顧問團,定期請到廠裏向他們咨詢請教。著名管理專家、浙江大學王愛民教授,是他的長期顧問。魯冠球自己也報名參加了浙江大學舉辦的現代化管理學習班,每周星期三這天,他都從蕭山趕到杭州市區的浙大參加學習。
  他對發揮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視。他說:對大學生、工程技術人員就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到他們廠工作的技術人員在物質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資都在原基礎上向上加兩級,獎金少的幾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廠裏把這些人的戶口都落在縣城。在使用上更是一尊重、二放手,讓他們在技術方面自主負責。
  爲了充分發揮這些人才的作用,他又想出了企業裏要造就一大批企業家的想法。他在廠內分小核算單位,對各車間、分廠實行獨立核算,建立廠內銀行,把市場機制引入到廠內,把廠內原來工人向倉庫、向上道工序的領用制,一律改爲买賣制,使人人講究經濟核算,同時,對各分廠實行承包經濟責任制。在承包合同籤字會上,他宣布:“凡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職工生活提高,對國家有貢獻的事,你們都有權去幹,自主地去闖。凡是企業有的自主權,你們都擁有,凡是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都可來集團公司找我。”這樣,他對各分廠大膽放權,讓他們去闖,去發揮他們自己的才能。
  人才有了,技術有了,質量問題就成了魯冠球考慮的頭等大事。魯冠球在質量上有過深刻的教訓。
  一次,魯冠球接到一封從安徽蕪湖客戶寄來要求退貨的信,說發到那裏的萬向節出現了裂逢,魯冠球拿着信紙,立即找來了供銷科長,對他說:“我們廠的信譽最重要,你馬上把合格產品連夜送去,換回不合格次品。”由此魯冠球想:那些已發出去的貨,其它地方是否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呢?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企業信譽,不能有絲毫馬虎。於是,他立即組織30多人,跑遍全國各地,走訪用戶,凡有不合格的產品,不管是本身質量問題,還是用戶保管不善生鏽、運輸途中碰撞造成損壞或有病疵的,統統背回來,免費調換新的合格產品。這一背,就背回來了3萬多套。魯冠球把它堆在廠中間,召开了全廠職工大會,要大家對照次品找原因。原因找好以後,他就帶頭把這些次品裝進麻袋,統統送進了廢品公司,一合計,共損失43萬元。工人們心痛了:“魯廠長,這些產品再維修一下總可以用吧。”也有人發牢騷:“這幾十萬元錢,我們幾百年也賺不了那么多呀!你太大方了。”但魯冠球卻鐵青着臉說:“生產出這樣的次品不僅是對‘錢潮牌’萬向節信譽的損害,更是對國家、對人民的犯罪。一個廠的信譽是最重要的。今後凡是哪個人出了次品,就罰款,就砸飯碗。”這一來,誰也不敢對產品有絲毫馬虎了。
  魯冠球在狠抓產品質量的同時,又在改進設備上狠下功夫。他將廠裏的設備折舊制度,由 15年逐漸改爲5年,折舊率改爲20%,將稅後利潤的80%用於更新設備,並從國外引進了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和高精尖的機牀,先後投入設備的資金達1500 萬美元。這樣從制度管理、質量意識和設備上三管齊下,狠抓質量,使“錢潮牌”萬向節質量不斷提高: 1986年榮獲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 1987年榮獲產品質量銀質獎並成爲全國同行中惟一的國優產品企業於1990年晉升爲國家一級企業,1992年被列爲全國大型企業,還被評選爲中國百家知名企業第43位,鄉鎮企業第一位。由於管理上、質量上都超過了國有企業,通過嚴格的檢查、驗收,機械工業部把杭州萬向節廠列爲全國3家萬向節的定點生產廠之一。從此,“錢潮牌”萬向節佔領了全國60%以上的市場
  但魯冠球看得更遠,看到的是廣闊的國際市場,他說:“單是會賺本國的錢,不算什么本領,有本領,就要去佔領國際市場,賺外國人口袋裏的錢。”
  魯冠球抓住質量、價格,以優質低價,把“錢潮牌”萬向節產品打進國際市場,與外商打起了交道。他到處搜集國外萬向節的市場信息,尋找一切機會,讓“錢潮牌”萬向節在外國人面前露面,廣交會、泰國評選會,大的小的交易會都參加,200套、 300套等小批量都賣。國際市場競爭是激烈的。魯冠球和全廠職工憋着一口氣,齊心協力开發出60多個新品種,憑自己的實力打开日本、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前西德、香港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每年創匯在229萬美元以上。不僅是萬向的產品國際市場擁有了一席之地,萬向人在國際市場這個大“課堂” 裏,學會了如何提高服務意識和自身素質,同時也使魯冠球認識到企業要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讓企業走出去,在國外設立自己的公司。設立海外公司的地點選擇在美國。魯冠球認爲,一則美國世界經濟強國,其市場輻射面廣,只有取勝美國,方能取勝全球;二則美國擁有通用、福特、克來斯勒等代表世界汽車工業發展方向的最大型國際公司,萬向的產品要得到國際市場認可,必須要進入最高領域。
  經過多方努力,1994年,經國家外經貿部批準,萬向美國公司美國注冊成立。這是集團創辦萬向美國公司時訂了三大目標,第一在美國樹立萬向的形象,把產品打入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主機配套的領域;第二搜集市場信息,及時反饋給集團,以拓展新的領域;第三優化組合國際資源,尤其是要讓國際資本爲我所用。經過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這三大目標最後都得到了實現。
  魯冠球帶領萬向集團終於叩开了通用公司之門,爲其走向世界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展望未來,魯冠球滿懷豪情。萬向集團在他的帶領下又繪制了一幅中長期發展的美好藍圖:到2010年實現兩個三級跳,由省前10位躋身於全國100強,世界1000強;由省級集團跨入國家級集團、跨國集團。魯冠球和他的萬向集團一定能夠實現這一宏偉目標。
外部鏈接 魯冠球長青企業的成敗觀:萬向不只我在思考魯冠球的萬向路徑:偉大是熬出來的魯冠球: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常青樹魯冠球之喜:萬向成爲“典型”中國內地資本控制榜第一家族:魯冠球家族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