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的創始人

探索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理論

  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羅是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被管理界譽爲科學管理之父。在米德維爾工廠,他從一名學徒工开始,先後被提拔爲車間管理員,技師,小組長,

pic-info">科學管理理論

工長,設計室主任和總工程師。在這家工廠的經歷使他了解工人們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產率的嚴重障礙。爲此,泰羅开始探索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理論。
  泰羅從“車牀前的工人”开始,重點研究企業內部具體工作的效率。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斷在工廠實地進行試驗,系統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動作所花費的時間,逐漸形成其管理體系——科學管理。泰羅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學管理原理》中所闡述了科學管理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泰羅的科學管理主要有兩大貢獻: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學;二是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
  泰羅認爲科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謀求最高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僱主和僱員達到共同富裕的基礎,要達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學化的、標準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經驗管理。泰羅認爲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務管理法,他在書中這樣寫道:
  廣義地講,對通常所採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這樣下定義: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工人們發揮最大程度的積極性;作爲回報,則從他們的僱主那裏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這種管理模式將被稱爲“積極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或稱任務管理,對之要作出比較。

泰羅提出新的管理任務

  第一,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的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資方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資方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的身上。

精神革命

  科學管理不僅僅是將科學化、標準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精神革命。精神革命是基於科學管理認爲僱主和僱員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爲對於僱主而言,追求的不僅是利潤,更重要的是事業的發展。而事業的發展不僅會給僱員帶來較豐厚的工資,而且更意味着充分發揮其個人潛質,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正是這事業使僱主和僱員相聯系在一起

pic-info">相關書籍

,當雙方友好合作,互相幫助來代替對抗和鬥爭時,就能通過雙方共同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生產出比過去更大的利潤來,從可使僱主的利潤得到增加,企業規模得到擴大。相應地,也可使僱員工資提高,滿意度增加。

泰羅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的證詞中說

  科學管理的實質是一切企業或機構中的工人們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這些工人,在對待他們的工作責任,對待他們的同事,對待他們的僱主態度的—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時,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長、廠長、僱主、董事會,在對他們的同事、他們的工人和對所有的日常工作問題責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沒有工人與管理人員雙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學管理就不會存在。

這個偉大的思想革命就是科學管理的實質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學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它適用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從最簡單的個人行爲到經過充分組織安排的大公司的業務活動。科學管理理論對管理學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影響是深遠的,直到今天,科學管理的許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許多國家參照採用。

泰羅所創立的管理理論主要觀點

  1管理科學的根本目的是謀求最高工作效率。泰羅認爲,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工廠主和工人共同達到富裕的基礎。
  2達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代替舊的經驗管理
  3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來一個徹底變革。
  根據以上觀點,泰羅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制度。1對工人提出科學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時,提高工效。2在工資制度上實行差別計件制。3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和提高。4制訂科學的工藝規程,並用文件形式固定下來以利推廣。5是管理和勞動分離,把管理工作稱爲計劃職能,工人的勞動稱爲執行職能
  科學管理論的產生對於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以下的作用:1它衝破

pic-info">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羅

了百多年沿襲下來的傳統的落後的經驗管理方法,將科學引進了管理領域,並且創立了一套具體的科學管理方法來代替單憑個人經驗進行作業管理的就方法。這是管理理論上的創新,也爲掛你時間开闢了新局面。2由於採用了了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科學的操作程序,使生產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動了生產的發展,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在這個時期的發展的需要。3由於管理職能與執行職能的分離,企業中开始有一些人專門從事管理工作。這就使管理理論的創立和發展有了實踐基礎。科學管理理論的思想精要
  泰羅對科學管理作了這樣的定義,他說:“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別人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這個定義,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工作定額原理
  在當時美國企業中,由於普遍實行經驗管理,由此造成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資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嫌工人幹活少,拿工資多,於是就往往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而工人,也不確切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認爲自己幹活多,拿工資少。當資本家加重對工人的剝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極對抗,這樣企業勞動生產率當然不會高。
  泰羅認爲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爲了改善工作表現,他提出:
  (1)企業要設立一個專門制定定額的部門或機構,這樣的機構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經濟上也是合算的。
  (2)要制定出有科學依據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須通過各種試驗和測量,進行勞動動作研究和工作研究。其方法是選擇合適且技術熟練的工人;研究這些人在工作中使用的基本操作或動作的精確序列,以及每個人所使用的工具;用秒表記錄每一基本動作所需時間,加上必要的休息時間和延誤時間,找出做每一步工作的最快方法;消除所有錯誤動作、緩慢動作和無效動作;將最快最好的動作和最佳工具組合在一起,成爲一個序列,從而確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勞動定額
  (3)根據定額完成情況,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使工人的貢獻大小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
  在制定工作定額時,泰羅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損害其健康的情況下,維護較長年限的速度”爲標準,這種速度不是以突擊活動或持續緊張爲基礎,而是以工人能長期維持的正常速度爲基礎。通過對個人作業的詳細檢查,在確定做某件事的每一步操作和行動之後,泰羅能夠確定出完成某項工作的最佳時間。有了這種信息,管理者就可以判斷出工人是否幹得很出色。挑選頭等工人

必須找出最適宜幹這項工作的人

  爲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爲工作挑選頭等工人,既是泰羅在《科學管理原理》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他爲企業的人事管理提出的一條重要原則。
  泰羅指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適應,企業管理當局的責任在於爲僱員找到最合適的工作,培訓他們成爲第一流的工人,激勵他們盡最大的力量來工作。爲了挖掘人的最大潛力,還必須做到人盡其才。因爲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才能,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於做任何一項工作的,這和人的性格特點、個人特長有着密切的關系。爲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對某

pic-info">管理機制的作用機制

一項工作,必須找出最適宜幹這項工作的人,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最適宜於這項工作的人的最大潛力,才有可能達到最高效率。因此對任何一項工作必須要挑選出“第一流的工人”即頭等工人。然後再對第一流的人利用作業原理和時間原理進行動作優化,以使其達到最高效率

對於第一流工人

  對於第一流工人,泰羅是這樣說明的:“我認爲那些能夠工作而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爲我所說的‘第一流的工人’。我曾試圖闡明每一種類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爲第一流的工人,除了那些完全能做這些工作而不愿做的人。”所以泰羅指出,人具有不同的天賦和才能,只要工作合適,都能成爲第一流的工人。而所謂“非第一流的工人”,泰羅認爲只是指那些體力或智力不適合他們工作的人,或那些雖然工作合適但不愿努力工作的人。總之,泰羅所說的第一流的工人,就是指那些最適合又最愿意幹某種工作的人。所謂挑選第一流工人,就是指在企業人事管理中,要把合適的人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才能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樣,重活、體力活,讓力氣大的人幹,而精細的活只有找細心的人來做。

如何使工人成爲第一流工人

  泰羅不同意傳統的由工人挑選工作,並根據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的方法,而是提出管理人員要主動承擔這一責任,科學選擇並不斷地培訓工人。泰羅指出:“管理人員的責任是細致地研究每一個工人的性格、脾氣和工作表現,找出他們的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發現每一個工人向前發展的可能性,並且逐步地系統地訓練,幫助和指導每個工人,爲他們提供上進的機會。這樣,使工人在僱傭他的公司裏,能擔任最高、最有興趣、最有利、最適合他們能力的工作。這種科學地選擇與培訓工人並不是一次性的行動,而是每年要進行的,是管理人員要不斷加以探討的課題。”在進行搬運生鐵的試驗後,泰羅指出:現在可以清楚的是,甚至在已知的最原始的工種上,也有一種科學。如果仔細挑選了最適宜於幹這類活計的工人,而又發現了幹活的科學規律,仔細選出來的工人已培訓得能按照這種科學去幹活,那么所得的結果必然會比那些在“積極性加刺激性”的計劃下工作的結果豐碩得多。可見,挑選第一流工人的原則,是對任何管理都普遍適用的原則。標準化原理
  泰羅認爲,科學管理是過去曾存在的多種要素的結合。他把老的知識收集起來加以分析組合並歸類成規律和條例,於是構成了一種科學。工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人的潛力不會自動跑出來,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這種潛力呢?方法就是把工人多年積累的經驗知識和傳統的技巧歸納整理並結合起來,然後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找出其具有共性和規律性的東西,然後利用上述原理將其標準化,這樣就形成了科學的方法。用這一方法對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勞動和休息的時間進行合理搭配,同時對機器安排、環境因素等進行改進,消除種種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結合起來,這就形成一種最好的方法。
  泰羅還進一步指出,管理人員的首要責任就是把過去工人自己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大量的傳統知識、技能和訣竅集中起來,並主動把這些傳統的經驗收集起來、記錄下來、編成表格,然後將它們概括爲規律和守則,有些甚至概括爲數學公式,然後將這些規律、守則、公式在全廠實行。在經驗管理的情況下,對工人在勞動中使用什么樣的工具、怎樣操作機器,缺乏科學研究,沒有統一標準,而只是憑師傅教徒弟的傳授或個人在實際中摸索。泰羅認爲,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要想用科學知識代替個人經驗,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實行工具標準化、操作標準化、勞動動作標準化、勞動環境標準化等標準化管理。這是因爲,只有實行標準化,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採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只有實現標準化,才能使工人在標準設備、標準條件下工作,才能對其工作成績進行公正合理的衡量。
  要讓每個人都用正確的方法作業,對工人操作的每一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代替傳統的經驗方法。爲此應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許多動作,並繼而把動作細分爲動素,即動作是由哪幾個動作要素所組成的,然後再研究每項動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去掉那些不合理的動作要素,並對保留下來的必要成分,依據經濟合理的原則,加以改進和合並,以形成標準的作業方法。在動作分解與作業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觀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項動作所需要的時間,考慮到滿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時間和不可避免的情況而耽誤的時間,爲標準作業的方法制定標準的作業時間,以便確定工人的勞動定額,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
  泰羅不僅提出了實行標準化的主張,而且也爲標準化的制定進行了積極的試驗。在搬運生鐵的試驗中,泰羅得出一個適合做搬運工作的工人,在正常情況下,一天至少可搬47.5噸鐵塊的結論;在鏟具試驗中,他得出鐵鍬每次鏟物在重21磅時,勞動效率最高的結論;在長達26年的金屬切削試驗中,他得出影響切割速度的12個變數及其反映它們之間相關關系的數學公式等,爲工作標準化、工具標準化和操作標準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所以,泰羅認爲標準化對勞資雙方都是有利的,不僅每個工人的產量大大增加,工作質量大爲提高,得到更高的工資,而且使工人建立一種用科學的工作方法,使公司獲得更多的利潤。計件工資
  在差別計件工資制提出之前,泰羅詳細研究了當時資本主義企業中所推行的工資制度,例如日工資制和一般計件工資制等,其中也包括對在他之前由美國管理學家亨利·湯提出的勞資雙方收益共享制度和弗雷德裏克·哈爾西提出的工資加超產獎金的制度。經過分析,泰羅對這些工資方案

pic-info">管理職能之間的關系

管理方式都不滿意。泰羅認爲,現行工資制度所存在的共同缺陷,就是不能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不能滿足效率最高的原則。例如,實行日工資制,工資實際是按職務或崗位發放,這樣在同一職務和崗位上的人不免產生平均主義。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最有進取心的工人,不久也會發現努力工作對他沒有好處,最好的辦法是盡量減少做工而仍能保持他的地位”。這就不可避免地將大家的工作拖到中等以下的水平。又如在傳統的計件工資制中,雖然工人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多幹多得,但超過一定範圍,資本家爲了分享迅速生產帶來的利益,就要降低工資率。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工人努力工作,也只能獲得比原來計日工資略多一點的收入。這就容易導致這種情況:盡管管理者想千方百計地使工人增加產量,而工人則會控制工作速度,使他們的收入不超過某一個工資率。因爲工人知道,一旦他們的工作速度超過了這個數量,計件工資遲早會降低。
  於是,泰羅在1895年提出了一種具有很大刺激性的報酬制度——“差別工資制”方案。其主要內容是:
  (1)設立專門的制定定額部門。這個部門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計件和工時研究,進行科學的測量和計算,制定出一個標準制度,以確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和恰當的工資率,從而改變過去那種以估計和經驗爲依據的方法。
  (2)制定差別工資率。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額而採用不同的工資率。如果工人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定額,就按高的工資率付酬,以資鼓勵;如果工人的生產沒有達到定額就將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資率付給,並給以警告,如不改進,就要被解僱。例如,某項工作定額是10件,每件完成給0.1元。又規定該項工作完成定額工資率爲125%,未完成定額率爲80%,那么,如果完成定額,就可得工資爲10×0.1×125%=1.25(元);如未完成定額,例如哪怕完成了9件,也只能得工資爲9×0.1×80%=0.72(元)。
  (3)工資支付的對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據職位和工種,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工資盡可能地按他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勞動來計算,而不是按他的職位來計算。其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現象,同時也是爲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要對每個人在準時上班、出勤率、誠實、快捷、技能及準確程度方面做出系統和細微的記錄,然後根據這些記錄不斷調整他的工資
  泰羅爲他所提出的差別計件工資制,總結了許多優點,其中最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有利於充分發揮個人積極性,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真正實現“高工資和低勞動成本”。
  第二,由於制定計件工資制與日工資率是經過正確觀察和科學測定的,又能真正做到多勞多得,因此這種制度就能更加公平地對待工人。
  第三,能夠迅速地清除所有低能的工人,吸收適合的工人來工作。因爲只有真正好的工人,才能做到又快又準確,可以取得高工資率。泰羅認爲這是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最大的優點。
  爲此,泰羅在總結差別計件工資制實施情況時說:“制度(差別計件工資制)對工人士氣影響的效果是顯著的。當工人們感覺受到公正的待遇時,就會更加英勇、更加坦率和更加誠實,他們會更加愉快地工作,在工人之間和工人與僱主之間建立互相幫助的關系。”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
  泰羅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指出:“資方和工人的緊密、親切和個人之間的合作,是現代科學或責任管理的精髓。”他認爲,沒有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學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都難以實施,難以發揮作用。
  那么,怎樣才能實現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呢?泰羅指出,必須使勞資雙方實行“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和“觀念上的偉大轉變”。泰羅在《在美國國會的證詞》中指出:“科學

pic-info">科學管理理論

管理不是任何一種效率措施,不是一種取得效率的措施;也不是一批或一組取得效率的措施;它不是一種新的成本核算制度;它不是一種新的工資制度;它不是一種計件工資制度;它不是一種分紅制度;它不是一種獎金制度;它不是一種報酬職工的方式;它不是時間研究;它不是動作研究……我相信它們,但我強調指出這些措施都不是科學管理,它們是科學管理的有用附件,因而也是其他管理的有用附件。”
  泰羅進一步宣稱,“科學管理在實質上包含着要求在任何一個具體機構或工業中工作的工人進行一場全面心理革命——要求他們在對待工作、同伴和僱主的義務上進行一種全面的心理革命。此外,科學管理也要求管理部門的人——工長、監工、企業所有人,董事會——進行一場全面的心理革命,要求他們在對管理部門的同事、對他們的工人和所有日常問題的責任上進行一場全面的心理革命。沒有雙方的這種全面的心理革命,科學管理就不能存在”;“在科學管理中,勞資雙方在思想上要發生的大革命就是:雙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不再把盈余分配看做最重要的事情。他們將注意力轉向增加盈余的數量上,使盈余增加到使如何分配盈余的爭論成爲不必要。他們將會明白,當他們停止互相對抗,轉爲向一個方面並肩前進時,他們的共同努力所創造出來的盈利會大得驚人。他們會懂得,當他們用友誼合作、互相幫助來代替敵對情緒時,通過共同努力,就能創造出比過去大得多的盈余。”
  也就是說,要使勞資雙方進行密切合作,關鍵不在於制定什么制度和方法,而是要實行勞資雙方在思想和觀念上的根本轉變。如果勞資雙方都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上。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不僅工人可以多拿工資,而且資本家也可以多拿利潤,從而可以實現雙方“最大限度的富裕”。
  例如,在鐵鍬試驗中,每個工人每天的平均搬運量從原來的16噸提高到59噸;工人每日的工資從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而每噸的搬運費從7.5美分降到3.3美分,對僱主來說,關心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工人關心的則是工資的提高,所以泰羅認爲這就是勞資雙方進行“精神革命”,從事合作的基礎。建立專門計劃層
  泰羅指出:“在老體制下,所有工作程序都由工人憑他個人或師傅的經驗去幹,工作效率由工人自己決定;”由於這與工人的熟練程度和個人的心態有關,即使工人能十分適應科學數據的使用,但要他同時在機器和寫字臺上工作,實際是不可能的。泰羅深信這不是最高效率,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改變。爲此,泰羅主張:“由資方按科學規律去辦事,要均分資方和工人之間的工作和職責”,要把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开並在企業設立專門的計劃機構。泰羅在《工廠管理》一書中爲專門設立的計劃部門規定了17項主要負責的工作,包括企業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庫存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技術管理勞動管理營銷管理等各個方面。所以,泰羅所謂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开,實際是把管理職能與執行職能分开;所謂設置專門的計劃部門,實際是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所謂“均分資方和工人之間的工作和職責”,實際是說讓資方承擔管理職責,讓工人承擔執行職責。這也就進一步明確廠資方與工人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
  泰羅把計劃的職能和執行的職能分开,改變了憑經驗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即找出標準,制定標準,然後按標準辦事。要確保管理任務的完成,應由專門的計劃部門來承擔找出和制定標準的工作。
  具體說來,計劃部門要從事全部的計劃工作並對工人發布命令,其主要任務是:(1)進行調查研究並以此作爲確定定額和操作方法的依據。(2)制定有科學依據的定額和標準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3)擬訂計劃並發布指令和命令。(4)把標準和實際情況進行比較,以便進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在現場,工人或工頭則從事執行的職能,按照計劃部門制定的操作方法的指示,使用規定的標準工具,從事實際操作,不能自作主張、自行其是。泰羅的這種管理方法使得管理思想的發展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將分工理論進一步拓展到管理領域。職能工長制

職能式的管理

  泰羅不但提出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开,而且還提出必須廢除當時企業中軍隊式的組織而代之以“職能式”的組織,實行“職能式的管理”。
  泰羅認爲在軍隊式組織企業裏,工業機構的指令是從經理經過廠長、車間主任、工段長、班組長而傳達到工人。在這種企業裏,工段長和班組長的責任是復雜的,需要相當的專門知識和各種天賦的才能,所以只有本來就具有非常素質並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勝任。泰羅列舉了

pic-info">《科學管理原理》

在傳統組織下作爲一個工段長應具有的幾種素質,即教育、專門知識或技術知識、機智、充沛的精力、毅力、誠實、判斷力或常識、良好的健康情況等。但是每一個工長不可能同時具備這9種素質。但爲了事先規定好工人的全部作業過程,必須使指導工人幹活的工長具有特殊的素質。因此,爲了使工長職能有效地發揮,就要進行更進一步細分,使每個工長只承擔一種管理職能,爲此,泰羅設計出8種職能工長,來代替原來的一個工長。這8個工長4個在車間、4個在計劃部門,在其職責範圍內,每個工長可以直接向工人發布命令。在這種情況下,工人不再聽一個工長的指揮,而是每天從8個不同頭頭那裏接受指示和幫助。

職能工長制度優點

  泰羅的職能工長制是根據工人的具體操作過程進一步對分工進行細化而形成的。他認爲這種職能工長制度有三個優點:(1)每個職能工長只承擔某項職能,職責單一,對管理培訓花費的時間較少,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專長。(2)管理人員的職能明確,容易提高效率。(3)由於作業計劃由計劃部門擬訂,工具和作業方法標準化,車間現場工長只負責現場指揮與監督,因此非熟練技術的工人也可以從事較復雜的工作,從而降低了整個企業的生產費用
  盡管泰羅認爲職能工長制有許多優點,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種單純“職能型”的組織結構容易形成多頭領導,造成管理混亂。所以,泰羅的這一設想雖然對以後職能部門的建立和管理職能的專業化有較大的影響,但並未真正實行。例外原則
  所謂例外原則,就是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制權,這種例外的原則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極爲重要的原則之一。
  泰羅認爲,規模較大的企業不能只依據職能原則來組織管理,而必須應用例外原則。所謂例外原則,是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的日常事務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去負責處理,而自己只保留對例外事項、重要事項的決策和監督權,如重大的企業战略問題和重要的人員更替問題等。泰羅在《工廠管理》一書中曾指出:“經理接受有關超常規或標準的所有例外情況的、特別好和特別壞的例外情況、概括性的、壓縮的及比較的報告,以便使他得以有時間考慮大政方針並研究他手下的重要人員的性格和合適性。”
  泰羅提出的這種以例外原則爲依據的管理控制方式,後來發展爲管理授權原則、分權化原則和實行事業部制管理體制。主要內容
  ①以科學的管理方法代替傳統的經驗管理方法,實行工作定額原理和標準化原理。
  ②爲提高生產效率,必須爲工作選配“第一流的工人”。
  ③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
  ④將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分开。
  ⑤實行職能工長制。
  ⑥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則。科學管理理論的實踐應用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並不是脫離實際的,其幾乎所有管理原理、原則和方法,都是經過自己親自試驗和認真研究所提出的。它的內容裏所涉及的方面都是以前各種管理理論的總結,與所有管理理論一樣,都是爲了提高生產效率,但它是最成功的。它堅持了競爭原則和以人爲本原則。競爭原則體現爲給每一個生產過程中的動作建立一個評價標準,並以此作爲對工人獎懲的標準,使每個工人都必須達到一個標準並不斷超越這個標準,而且超過越多越好。於是,隨着標準的不斷提高,工人的進取心就永不會停止,生產效率必然也跟着提高;以人爲本原則體現爲這個理論是適用於每個人的,它不是空泛的教條,是實實在在的,是以工人在實際工作中的較高水平爲衡量標準的,因此既可使工人不斷進取,又不會讓他們認爲標準太高或太低。以人爲本是科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呆板或愚昧最終會被淘汰。
  科學管理理論很明顯地是一個綜合概念。它不僅僅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具體的操作規程,是對具體操作的指導。它們是:首先,以工作的每個元素的科學劃分方法代替陳舊的經驗管理工作法;其次,員工選拔、培訓和开發的科學方法代替先前實行的那種自己選擇工作和想怎樣就怎樣的訓練做法;再次,與工人經常溝通以保證其所做的全部工作與科學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後,管理者與工人應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管理者將擔負起其恰當的責任,而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責任都壓在了工人身上。
  20世紀以來,科學管理美國和歐洲大受歡迎。90多年來,科學管理思想仍然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當然,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範圍比較小,內容比較窄,側重於生產作業管理。另外泰羅對於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等都沒有涉及。更爲重要的是他對9119.html">人性假設的局限性,即認爲人僅僅是一種經濟人,這無疑限制了泰羅的視野和高度。但這些也正是需要泰羅之後的管理大師們創建新的管理理論來加以補充的地方。參考文獻
  陳莞 倪德玲,《最經典的管理思想》,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3年7月版
  [美]F.泰羅,《科學管理原理》,團結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韓放譯
  08年專升本考試試題答案。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