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設投資


基本概念
  是以貨幣表現的基本建設完成的工作量,是指利用國家預算內撥款、自籌資金、國內外基本建設貸款以及其他專項資金進行的,以擴大產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爲主要目的的新建、擴建工程及有關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基本建設規模和建設進度的綜合性指標。主要作用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基本建設投資國民收入積累部分和國家財政支出部分都佔很大比重,它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國家在各個計劃時期,規劃基本建設投資的來源,決策建設投資的規模、發展速度、結構和重大建設項目。進行巨額的基本建設投資,目的在於增添社會主義的固定資產,擴大產能力和效益,或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技術改造,以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加國民收入,鞏固國防,改善人民生活。
  基本建設投資是按工程預算價格計劃和計算的。基本建設投資額就是根據預算價格計算並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固定資產建設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基本建設投資規模、方向和進度的綜合性指標。基本建設投資額由建築安裝工程費用、設備購置費用和其他費用構成。安排基本建設投資,一般都着力於逐步降低廠房土建投資的比重,相應提高設備購置費用的比重。設備是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最積極部分,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改善產品質量和效能,增加品種,降低消耗,主要靠工藝技術裝備。盡量利用現有的建築物,更新和添置更多的設備,就可以用較少的投資獲得較大的投資效果。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設備購置投資佔到投資總額的45~50%。中國在基本建設投資額的分配和使用上,設備購置投資所佔比重較小,1953~1982年平均爲31.4%,因此,改善基本建設投資的用途,潛力很大。
  國民經濟基本建設投資分配使用於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和社會再生產的不同方面,構成不同的投資結構。合理的建設投資規模和投資結構對促進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高效益地發展關系重大。來源

綜述

  一切基本建設的經濟活動,都伴隨着資金運動,需要有足夠的、合理的資金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基本建設投資資金來源,有以下四個方面:

國家積累基金

  基本建設投資的最根本來源,是由國家預算通過國民收入分配與再分配形成的。建國30多年來,基本建設投資絕大部分是由國家預算直接安排的,每年約有40%左右的預算資金以國家預算撥款的方式,用於基本建設事業。爲了加強投資經濟責任制,提高投資效益,從1979年起國家進行了把基本建設投資財政撥款改爲銀行貸款的試點。幾年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國家於1984年決定,從1985年开始,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財政撥款改爲銀行貸款。基本建設投資實行貸款辦法,是中國基本建設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基本建設投資實行銀行貸款後,仍然由國家預算銀行提供積累基金作爲銀行貸款基金的來源。

固定資產補償基金

  即固定資產折舊基金,中國基本建設投資的第二個來源。這種補償基金既能用於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有時也可作爲積累基金用於固定資產擴大再生產。多年來,中國企業和主管部門用折舊基金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主要是以自籌基本建設投資的形式出現的(見基本建設自籌資金)。充分發揮現有企業和現有工業基地的作用,不斷擴大產能力,充分利用折舊基金,爲企業技術改造和改建、擴建服務,對中國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有着重要意義。

銀行利用存款發放貸款

  中國基本建設投資的第三個來源。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管理基本建設投資的國家專業銀行,它除了用從國家財政所得的大量貸款基金發放投資貸款外,還充分利用銀行職能,辦理各種存款業務,大力動員和吸收社會上的各種闲散資金,用於國家建設事業。銀行利用存款發放投資貸款,只能在存款的固定余額範圍內加以利用,以不影響存款單位隨時取款爲界限。

利用外資

  利用國外資金是中國對外开放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中國進行基本建設投資的一個補充來源。利用國外資金進行建設,有利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科學技術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目前,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有:①借用國外資金,如向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外國銀行借款等;②吸收外國投資,如中外合營,補償貿易,合作开發石油、煤炭等等。隨着中國對外开放政策的進一步貫徹執行,利用外資的形式和內容也將會相應地增加和發展。經濟效果

指導方針

  講求基本建設投資效果。用一定的勞動和物質消耗,建成更多的質量優良的固定資產產能力,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爲國家提供更多的積累,就能在可能範圍內更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要。任何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快慢,固然取決於國家能夠把國民收入中的多大部分用於投資,同時也取決於怎樣有效地利用投資。在建設投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投資利用越好,效果越大,經濟發展速度就越快。節省投資、講求效果,是時間節約原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中國把講求投資效果作爲基本建設工作的一條重要指導方針。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基本建設投資不僅要講求個別建設項目投資效果,而且更要講求整個國民經濟投資效果。個別建設項目投資效果是整個國民經濟投資效果的基礎,但又從屬於整個國民經濟投資效果。

評價指標

  基本建設投資效果包括不同的內容,有着多樣的表現形式。評價投資效果,有宏觀投資效果指標,也有中觀、微觀投資效果指標,各項指標反映投資效果的一個側面。它們互相制約,互爲補充,形成一套指標體系。 
  評價基本建設投資效果,要考慮時間因素,投資要計算利息。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制定出投資效果系數、投資回收期、建設工期、單位產能投資額、達到設計能力的年限等方面的定額和標準,用於分析、計算評價和考核基本建設投資的效果。中國有關計算和評價投資效果的一系列基礎工作,正處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

提高投資效果的途徑和措施

  影響基本建設投資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科學技術經濟、政治、組織管理和自然條件,等等。從經濟管理角度考察,提高投資效果的措施貫穿於基本建設的全過程:①計劃階段是提高投資效果的首要環節,要貫徹量力而行的方針,正確確定基本建設規模;適當集中建設資金,保證重點建設;正確安排投資方向,改善投資的部門結構和再生產結構;安排好建設布局,在宏觀計劃指導下,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不搞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搞好項目建設的進度安排,主體項目和配套項目同步、配套建設。②在項目決策和設計階段,圍繞提高投資效果,選擇最優建設方案,即對企業規模、廠址選擇、生產工藝、設備選型、廠內總平面布局建築、結構方案進行研究分析和技術經濟論證,遴選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最優方案。③在施工階段,提高投資效果的條件是縮短建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和確保工程質量,爲此,必須改革施工方法,搞好施工組織,加強經濟核算。
  完善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是全面提高基本建設投資效果的重要保證。1984年,中國決定加快基本建設改革的步伐,着重推行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包幹責任制、工程招標承包制以及基本建設投資由撥款改爲貸款,目的在於促使基本建設战线开創出一個工期短、質量優、投資省、效果好的新局面。我國狀況
  在中國,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預算內、預算外兩部分。預算投資又稱國家投資,即國家預算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佔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主要部分,投資採用財政撥款形式;預算投資包括地方、部門、企業的自籌基本建設投資等。從1985年起,預算財政撥款形式的投資改爲銀行貸款的形式。全社會基本建設投資還包括城鄉集體所有制單位投資,包括城鄉個人建房投資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