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曼德爾森


簡介
  1994年布萊爾與現任英國首相布朗爭奪工黨主席之位。起初曼德爾森還遊走

pic-info">

在這兩位好友之間。後來,在工黨競選時,他選擇了效忠布萊爾。他化名“鮑比”隱於市,幫助布萊爾制定競選計劃。曼德爾森由此徹底得罪布朗,背了個“背叛”的名聲,而換來了布萊爾勝選後他在英國內閣的一席之地。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間,其致力於工黨競選,出版了著名的《布萊爾的革命》一書。1997年5月~1998年6月,他效力於英國內閣。2004年11月曼德爾森成爲歐盟貿易委員。從此,他开始跟中國過招。
  2005年2月,曼德爾森首次來華。這距離他上任才3個月。作爲貿易專員,他深知中國與歐盟關系的重要性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所以作爲上任後的第一次中國之行,他顯得小心翼翼。但是,他不忘作爲貿易專員的責任,在中國朋友面前大聲叫賣,“买更多的歐洲產品吧,它們非常好。”他說,歐盟和中國是世界上兩個正在崛起的強大角色,它們只有通過建立緊密的關系互相受益。我相信中國有興趣跟歐洲建立夥伴關系。在談到知識產權等敏感問題時,他表示,“我希望能跟中國一起致力於這個問題,推動進行更好的立法。這是中國的利益所在。因爲中國正在建立一個創新型的社會,它想要吸引更多的外國技術。”
  2005年6月10日,他第二次訪問中國,就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與中方展开協商。經過同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10個小時的談判後,中歐終於達成了“最後一分钟協議”,在紡織品貿易摩擦上“化幹戈爲玉帛”。
  2006年6月6日曼德爾森又來華。但跟2005年相比,態度已有所不同。他說:“中國不斷激增的貿易順差是不可持續的。”曼德爾森表示,歐盟對華貿易逆差以每小時1500萬歐元

pic-info">彼得·曼德爾森

的速度增長,其對中國的出口額還比不上中國對瑞士的出口額,“這些數字將加劇西方國家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壓力。”這與美國官員的觀點一致。曼德爾森之前還表示,如果中國不對歐洲开放更多的市場,就將對中國採取進一步的反傾銷行動,甚至會訴諸世界貿易組織。他甚至說,中國的貿易順差是政治原因而不是經濟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用政治的手段來解決。
  2006年11月上旬,是他當年的第二次來華,這次說話明顯強硬。曼德爾森強硬地批評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他不僅點名批評中央電視臺侵權,還宣布要在中國建立50個知識產權投訴中心;他雖與中方籤訂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卻又以中國在此還有很大漏洞爲由,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在11月26日的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曼德爾森更是顯得非常不客氣。有分析人士認爲,剛剛接手這一工作時,曼德爾森尚不是個對中國很強硬的人。但由於歐盟內部某些國家施加的強大壓力,導致了曼德爾森的精神越來越緊張,口氣越來越強硬。品點中國
  彼得·曼德爾森:我們都需要成爲中國事務專家
  接替拉米出任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的彼得·曼德爾森評論說:中國是目前(2005年)世界上最大的煤、鋼、銅、水泥消費國。對中國的經濟飛躍,世界不能輕視。中國和歐盟在許多領域都可以創造貿易機會。這些領域包括制造業服務業,特別是服務業,歐盟國家的服務業可以對中國的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於中國和歐盟之間可能發生的貿易糾紛,曼德爾森認爲應本着以下三個原則解決。第一,建立預警系統,使雙方能夠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糾紛;第二,建立相應的機構,使雙方能夠在該機構內討論可能發生的糾紛;第三,可以採取合理的、雙方都同意接受的措施解決糾紛。
  曼德爾森在還表示,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技術問題,而非政治問題,何時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沒有時間表。中國正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涉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歐盟和中國都可以找到實際的解決方案。他說:“我將與中國政府共同努力,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曼德爾森還說,他已同我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期待着同他再次見面,進行合作。
  曼德爾森是2004年11月22日出任新一屆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的。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貿易政策高度一體化。歐洲輿論認爲,作爲這一集團的貿易代表,曼德爾森是“歐洲最有權力的人物之一”。這位英國工黨世家出身的前英國內閣大臣是布萊爾最親密的支持者和密友之一,曾協助布萊爾改革工黨,立下汗馬功勞。近年來,曼德爾森十分關注中國。2004年10月,在對英國48家集團發表演講時,他說,“當我初入政壇時,許多人對中國不甚關心。而今,來自中國的商品擺滿世界各地的商場,中國的外匯儲備連年大幅增加,許多歐盟國家的公司到中國去投資辦廠。自2004年以來,我對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我喜歡中國人,欣賞中國文化,我在這個時期出任歐盟貿易委員恰逢其時。中國不能僅是中國事務專家的事,現在我們都需要成爲中國事務專家,因爲中國特別是中國的未來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系”。曼德爾森的演講也引起了我國領導人的關注。溫家寶總理2004年12月8日出席在海牙舉行的中歐思想庫圓桌會議的專家和學者座談會時,特別提到了曼德爾森在這一演講中的話:“現在我們都需要成爲中國事務專家。”中外建交
  2008年9月25日下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北京中南海會見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彼得·曼德爾森一行。彼得·曼德爾森對中國正式訪問。人物性格

冰與水

  2007年11月28日彼得·曼德爾森第一次此訪問中國,曼德爾森在公开場合的言辭態度一直很強硬。“我在中國進行訪問的這六天,貿易逆差將以超過20億歐元的速度增長,或者說以每小時1500萬歐元的速度在增長。”23日晚間他在上海說,這樣的增長數字一直出現在他的頭腦中,讓他備感困擾。
  目前,歐盟對華貿易逆差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成爲曼德爾森在布魯塞爾的總部大樓外不斷遇到抗議者的根源,也將成爲此次中歐峯會的焦點。
  “盡管中國已經加入WTO六年了,歐盟出口商和投資者們在進入中國市場公司運營過程中仍然不斷遇到問題,”曼德爾森發表演講時說,“在這兒做生意非常困難。”
  訪華之前,曼德爾森曾表示,如果中國不做出實質性行動以緩解貿易逆差,歐盟可能被迫採取反傾銷等措施。26日,在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曼德爾森又批評中國處理問題食品的標準“過於寬松”。他表示,雖然中國有些官員稱其產品99%是安全的,“但歐洲每天從中國進口價值5億歐元產品,所以即便是1%的產品有問題也是不可接受的”這個批評遭遇中國副總理吳儀的反擊。吳儀在論壇上說:“利用標準、質量安全作爲技術貿易壁壘,抓住個別有問題的食品,爲進口加以限制,已經成爲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新特點。”“他不喜歡被人描繪成一個貿易保護主義者。”商務研究院副研究梅新育評價說,“曼德爾森本人是信奉貿易自由主義的。”
  梅所說的曼氏的這一面,即便在此次神色冷峻的中國之行過程中,也不是毫無顯露。5個月前,田聰明在倫敦會見過曼德爾森,雙方討論的是新華社的有關規定是否影響歐洲通訊社在中國的業務活動。當時曼氏表示,愿在北京與田社長繼續就此問題進行溝通
  關於傳媒市場的交流,讓曼德爾森又有機會來闡述他的自由貿易思想。幾乎就在他威脅可能採取對華反傾銷措施的同時,曼德爾森在歐盟官方網站上用這樣的話來做自我介紹:“歐洲最基本的對外經濟政策就這么簡單:對內反對保護主義,對外开放市場,捍衛自由貿易。”

在兩個歐洲之間

  彼得·曼德爾森出生於英國、祖父是工黨要人的曼德爾森,在牛津獲得了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三個學位。青年時代他因不滿工黨政府支持越战而一度脫離該黨陣營,直到越战結束後才回到工黨,成爲英國青年議會的領袖。
  1994年布萊爾與現任英國首相布朗爭奪工黨主席之位。起初曼德爾森還遊走在這兩位好友之間。後來,在工黨競選時,他選擇了效忠布萊爾。他化名“鮑比”隱於市,幫助布萊爾制定競選計劃。曼德爾森由此徹底得罪布朗,背了個“背叛”的名聲,而換來了布萊爾勝選後他在英國內閣的一席之地。
  布萊爾在任首相期間一直呼籲推動全球範圍內的自由貿易,警告“歐洲壁壘”會招致災難。作爲首相的忠實幕僚,曼德爾森也一直大力宣揚貿易自由主義。
  在2005年中歐紡織品爭端爆發前,曼德爾森屢次發表反對限制中國紡織品的言行。直到中歐籤署紡織品備忘錄後,他仍然在歐洲議會聽證會上告誡制鞋廠商們“不要企圖仿效紡織業界限制中國產品。”
  但是,2004年任職歐盟委員會後,隨着歐盟東擴,曼德爾森的面譜變得復雜起來。“曼德爾森信奉自由貿易,英國也不主張限制中國商品進口,但他處在貿易談判官員的位置上,加上歐盟決策機制的缺陷,東擴過快,導致新老成員國之間發展落差拉大,貿易主張不一,使他的處境很尷尬。”梅新育說。矛盾源自歐洲內部兩派力量爭鬥——瑞士、丹麥、荷蘭、德國及英國等爲一派,他們屬於輕工業消費國家,自然更喜歡紡織品自由貿易;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卻在紡織工業有直接利益。法國人在北非紡織廠中有大量投資,而葡萄牙本國就有成規模的紡織業。它們在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中與中國存在產業衝突。由於歐盟內部需要成員國一致通過的事項太多,東歐的紡織、制鞋業主們得以“綁架”整個歐盟的對華貿易政策。
  在這種環境下,即使來自老歐洲的曼德爾森本人持有自由貿易理念也無可奈何。“這是個性與身份的矛盾。”即便如此,曼氏還是經常在貿易爭端中表現出他的務實、靈活和耐心。2005年6月酷熱的夏天,他與薄熙來在上海的談判桌邊一坐就是10多個小時。
  這次談判,中歐於6月11日達成了關於中國紡織品出口過渡性增長幅度限制的協議,於7月11日开始對10類中國產紡織服裝重新實施配額限制。曼德爾森稱贊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和有價值的合作夥伴”,並對薄熙來高度評價:“他是一個強硬的談判對手,對於談判細節有非常強的把握能力,有強烈的個性。”
  曼德爾森談判技巧高超,但似乎缺乏外貿實務經驗,以致漏算一着——從6月11日到7月20日存在一個多月的空當期。一些中國制造商和歐洲零售商加緊籤單搶關,導致雙方商定的配額很快用光,8000萬件中國紡織品因無法清關而堆滿歐洲的港口。
  “他實際上是個實用主義者。”商務國際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一位官員私下議論說,“從正面看,他是友好,從反面看,是比較圓滑。”而在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黃衛平看來,曼氏的雙面表現,實質上是歐盟內部不平衡的產業格局和不同貿易利益的外在反映。面對“兩個歐洲”的矛盾,現階段的歐盟也需要這樣的雙面人物來進行平衡和協調。但曼德爾森自己的前景現在也面臨變數。2006年3月,他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將在2009年任期結束前選擇離職。
  有分析人士說,2007年6月24日,曼德爾森的舊友兼宿敵戈登·布朗入主唐寧街10號,曼氏的政治生涯可能很快走到盡頭。“他得到的來自國內的支持可能也不如從前了。”人物事跡

歐盟傾銷政策

  彼得·曼德爾森:歐盟傾銷政策存在缺陷
  曼德爾森2007年9月11日在荷蘭海牙出席一個全球化問題研討會時發言說,雖然採取徵收傾銷稅等貿易懲罰措施經常是合理和正確的,但如果反傾銷措施限制了歐盟企業追求合理的經營战略,或像在中國節能燈泡案中那樣公然不顧歐盟確定的節能政策和歐洲生產的現實,那么也會事與愿違。
  曼德爾森認爲,中國節能燈泡案再次暴露出歐盟傾銷政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不足。他說,隨着越來越多的歐盟企業將生產“外包”到中國等勞動力相對便宜的第三國以保持競爭力時,歐盟企業這個概念越來越難界定,歐盟應該反思如何採用反傾銷貿易措施才符合歐盟企業消費者利益,在不公平貿易行爲和維持競爭力之間劃清界限。
  基於這一現實,歐盟委員會去年12月發布綠皮書,徵求公衆意見,對包括反傾銷在內的貿易措施展开了10年來的首次大規模評估。
  曼德爾森說,徵求意見結果會在未來數周內對外公布,屆時歐盟委員會將重新審視反傾銷貿易措施。歐盟從2001年起對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徵收傾銷稅,期限爲5年。就在此項反傾銷措施於去年7月到期之時,歐盟又展开爲期15個月的調查,調查期間原有的反傾銷措施依然適用。歐盟委員會上周建議,對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再徵收一年的反傾銷稅,到期後自動取消。此舉一出,立即招致廣泛批評。
  包括荷蘭飛利浦公司在內的多數歐盟燈泡生產商叫苦不迭,因爲它們大多將生產轉移到中國,歐盟徵收的反傾銷稅反而是讓這些實現跨國經營、更具競爭力企業深受其害。
  一些環保人士則批評歐盟委員會的這一建議有違歐盟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和降低能耗的目標。據估計,歐盟自產的節能燈泡僅能滿足四分之一的市場需求,其余必須依賴進口

人大演講

  2006年6月8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彼得·曼

pic-info">彼得·曼德爾森在人大演講

德爾森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發表演講,這是曼德爾森5天訪華行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上任後第三度訪華的曼德爾森,此次對中國人民大學的訪問是其首次在中國高校中亮相。曼德爾森稱人民大學爲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他表示非常高興對大學生發表演講,因爲這一代中國大學生將爲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長期繁榮做出貢獻。作爲歐盟負責國際貿易的最高官員,曼德爾森此次的演講題目是“充滿機遇的世界——中國、全球化國際貿易體系的未來”。他在演講中表達了自己對於經濟全球化、中國與歐盟貿易關系及整個國際貿易體系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並與師生就中歐貿易的熱點問題進行交流。
  曼德爾森在演講中說,歐洲對待中國的崛起有兩種極端態度,一種是害怕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會導致軍事和外交上的對抗,另一種認爲世界正經歷一場經濟革命,歐洲唯有不顧一切地追求市場份額和利潤。他認爲這兩種態度都不對,歐洲應該對自己的競爭力有信心,積極制定新的政策以適應全球化帶來的變革。
  曼德爾森對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表示關切。他指出,全球化和中國的崛起將對歐洲的社會和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歐洲應採取確實措施,幫助人民適應變革,如尋找新的比較優勢,培育人們的創造力等。
  曼德爾森呼籲中歐共同努力,塑造互利雙贏經濟關系。爲此,他呼籲雙方在經濟上保持市場的开放,抵制保護主義傾向,政治上密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安全、社會和環境方面的挑战。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