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文化


《商業文化》雜志信息

雜志基本信息

  《商業文化》(學術版)下半月刊

pic-info">商業文化

主管:中國商業聯合會
  主辦:中國商業文化研究
  出版:《商業文化》雜志社
  國內統一刊號:CN11-3456/G0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6-4117
  郵發代號:82-42
  出版地:北京
  國內發行:北京市報刊發行局
  國內訂閱:全國各地郵局
  國外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公司
  國外郵發代號:BM1414
  出刊周期:月刊
  出刊日期:每月25日
  印刷: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售價:10元

《商業文化》雜志的歷史與特色

  雜志自1994年創刊以來,一直致力服務中國企業,是傳播文化經濟信息、展示商業模式、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推廣產品市場的有效橋梁和紐帶。
  雜志方向:以文化的視角透視商業社會
  讀者定位:工商界人士及社會財智羣體
  雜志口號:商業社會的文化筆記

雜志主要欄目

  商業文化、商業廣告、商業營銷、商業環境、經管空間、財經視點、科教縱橫、法學之窗、學術探討、談古論今、三農問題等
  雜志徵稿要求:
  1,文稿應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範,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
  2,問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問題不多於20個漢字。
  3,文中盡量少用縮略語。必須使用時於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後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後兩者間用“,”分开(如該縮略語已共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稱)。縮略語不得移行。
  4,電子稿件必須採用Word格式隨郵件的附件發送,題目下須注明作者明星,職務名稱,單位,郵政編碼,聯系電話並須注明:摘要,關鍵詞。
  5,論文中如有計量單位,須一律用國際標準書寫。
  6,論文字符數按每2600字內,兩版不超過5200字制作,依次類推。
  7,文中如有參考文獻,應依照引用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右上角標出,並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後順序標注出引用參考文獻的作者名、引用文題名、出版單位以及出版日期。
  8,來稿確保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文責自負。
  9,請作者自留稿底,恕不退稿。
  10,論文發表後,贈送該期雜志一冊。人員信息
  執行主編:薛躍進
  運營總監:潘小蔬/瞿媛媛
  廣告總監:陳洋偉
  編輯:程晴/王巖/王起
  特邀編輯:申蕾/高桂平/玄有成/賈斌/範德利/張武良/閆更秋/李蘭勇/趙菊/宋志彪/劉富恩/李光輝/郭晉/蔣鵬/劉海波/李佔強/薛淼/王振/何芳商業文化含意

定義

  商業文化,作爲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是指 商業文化是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中商品經濟活動產生的特有文化現象,它是隨着商品交換的產生而產生,與商業實踐相始終,迄今已有悠久的歷史。而作爲現代的一個專門學科的建立,則還僅僅只有短暫的不到20年的時間,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

傳統商業文化

  早在先秦時期,隨着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出現了自由商人,以及洛陽、邯

pic-info">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鄲、長沙等著名的古代商業都市。至唐宋,我國商業進入了古代商業向近代商業的過渡時期,其重要標志是紙幣流通對外貿易的崛起。元朝統一整個中國之後,使一度遭受战亂破壞的商業又有新的發展。據《馬可波羅遊記》,京都周圍“約有城市二百,位置不等,每城皆有商人來此买賣貨物,蓋此城爲商業繁盛之城也。”明清出現了近代資本主義商業的萌芽,富商大賈佔有生產資料資本,無產者只能出賣勞動力。這種情況,基本上延續到清末。
  古代中國,以農爲本,把“重農抑商”作爲治國方略,商業經濟得不到自由發展,力量脆弱。近代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工商業備受壓制。建國後的三個十多年間,在指導思想上把市場經濟看作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特有的經濟形態,陷入了理論誤區。
  但盡管如此,我國人民在長達幾千年的商業實踐中,還是在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的同時,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商業文化,如愛國守法,重義輕利、誠實守信、克勤克儉,以及高瞻遠矚、重視人才、樂觀時變等具有經典意義的商業道德觀念和商業策略思想。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商人弦高和奚施經營長途貿易,路遇秦軍偷襲鄭國。弦高急國家之所急,一面叫奚施火速回鄭國告急,同時自己冒充鄭國使臣,以私有的玉璧和十二頭牛去搞勞秦軍。鄭國接報後有了充分準備,秦國只好撤兵。明朝著名徽商汪平生,“正德年間,歲大歉飢,蓄儲谷粟可乘時射倍利”,但他“不困人於厄,悉貸諸貧,不責其息,遠匠德之”。據《魏書?趙柔傳》記載,一天趙柔與兒子一道上市賣犁,與一顧客議定換絹二十匹,顧客回住處取絹時,另一人愿用三十匹絹換犁,趙的兒子喜出望外,以爲可以輕而易舉地多賺十匹絹,而趙柔卻堅決謝絕,他說,“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以利計心。”《太平廣記》則記錄了一個反面的事實:某年大旱,數

pic-info">晉東商業文化

月無雨,庐陵商人龍昌裔囤米千斛,待價而沽,又撰禱文,求神一個月內不要下雨。這個沒良心的奸商在回家的路上就被雷電擊死,人們還發現了他的禱文。龍氏不但自身死有余辜,成爲千夫所指,而且連兒孫的功名也被革除。諸如上述事例,史不絕書,是我國古代傳統的商業道德、文化的生動寫照。
  一切文化都具有歷史的傳承性。今天社會主義的商業文化,是我國古代商業文化的合理繼承和發展。上世界80年代,隨着國際範圍內現代市場經濟的加速繁榮和競爭,西方經濟學家首先注意到必須從文化層面來尋找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深厚動力,提出了建立企業文化的歷史性命題。在這樣的理論氛圍中,我國也極力提倡建立商業文化學,引起了商業企業界、商業理論界人士的普遍重視,全國興起了商業文化熱。於是商業文化作爲一門邊緣性和綜合性的學科,逐步形成。它產生於商業企業管理學與文化學科三間,又融入了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等多學科的相關內容,從而構築了一門新的學科。現代商業文化
  我們所說的商業文化,是指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現代特色的商業文化,主要由如下內容構成:

商業精神文化

  任何商業企業或從商者個人,在商業實踐中都必然遵循着或表現出一定的價值觀念、精神風貌和思想境界。它與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緊密聯系,高尚的精神文化一旦升華爲商業活動的最高準則的

pic-info">王府井商業文化節

時候,就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商業的精神文化的本質是精神,是一種深入人心、堅定不移的信念,可以表述爲一項原則、一句口號、一種信條等等,還可以借助“廠歌”、“店徽”等形式使之具有聽覺、視覺的識別效果。商業精神文化的巨大意義在於對外樹立美好的社會形象,從而強化競爭能力,對內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員工凝聚力和創造智慧。

商品文化

  。凡成功的商品,都應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甚至可以展示民族的文明水平、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常表現於商品的質量、外觀、名稱、包裝等許多方面。有一種專供老人搔撓癢處用的狀如微型小手的竹制品,本來俗名叫“癢癢撓”,後來有的商家把它改稱爲“孝子手”,文化韻味大不相同,銷路大增。時下,不少古代文學名著的封面被出版商設計成紅綠藍紫、花裏胡俏、俗不可耐。這是部分圖書商品外觀文化品位低下的突出表現。歸根到底,商品屬於人民。但商品的功能千差萬別,消費者本身的需求同樣千差萬別,商品文化如何實現雅俗共賞,並積極引導消費者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的確是一件必須解決而至今未能解決好的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

品牌、商號商標文化

  我國素稱文明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歷來懷有良好的愿望。這種文化意識必然要體現到商品品牌的確定、商號的命名、商標的設計等方面中來。按傳統習俗,品牌一般選用具有美好的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事物名稱或文字,有時還考慮商品的功能、特色等因素。前者如“綠葉牌襯衫”、“小白兔兒童牙膏”、“金星電視機”等;後者如“狼狗牌保安門鎖”、“無敵牌蚊香”等。商號店鋪的命名重在體現吉祥、順利、發達之意,如“泰興”、“順達”、“恆源”等。傳統的中藥行業商號名稱尤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意蕴,“普濟”、“延齡”、“益壽”、“回生”等店名隨處可見。商標作爲商品的圖案或文字標識,與品牌緊密配合,體現了同一的文化內涵。一切殖民化、封建化、粗俗化的品牌、商號商標都必須予以排斥。

營銷文化

  商業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商品交換營銷是聯接生產與消費的紐帶,是系列性商業活動的中心環節。從直觀上說,營銷文化指櫥窗藝術、櫃臺藝術、廣告藝術、展銷藝術等;從內涵上說,則包括經營意識和商業哲學。文明、健康、優美的營銷文化可以“創造顧客”,給商業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所謂“一樣貨,百樣賣”,說的就是商業員工營銷文化方面所達到的境界的差異。日本東京一家公司員工向一美國顧客售出一只不合格的索尼唱機,發現後,爲對顧客負責,先是找遍了東京幾十家旅館,最後才發現顧客遺忘在旅館裏的一張他的住在美國的父親的名片,接着一連向美國撥通了三十五次加急電話,終於找到了這位住在東京的顧客,並在五分钟內登門送上新唱機,還贈蛋糕一只、毛巾一條、唱碟一張,表示歉意,又向顧客宣讀了公司的事故記錄。這家公司全體員工營銷意識不愧爲商界楷模。

商業倫理文化

  商業活動中,商業員工與顧客的關系是第一位的,而人與商品的關系是第二位的。因此,倫理文化也叫公關文化。無論是傳統商業還是社會主義商業,都必須珍視對人的忠誠、關心和尊重。現在,一些商業企業提出的“七聲”、“五要”、“四不”的文明用語規範,正是社會主義商業優秀的倫理文化的體現。“七聲”指營業員從开始接待顧額到最後送別顧客,應有招呼聲、介紹聲、唱款聲、解惑聲、回答聲、感謝聲、道別聲。“五要”指員工對顧客說話要殷勤體貼,要講究分寸,要音量適當,要準確簡煉,要尊重人格。“四不”是不強詞奪理,不傷風敗俗,不含糊敷衍,不諷刺挖苦。

商業環境文化

  廣義的商業環境包括城市的商業建築、商業設施,以及整個社會影響商業活動的環境氛圍。狹義的商業環境指店堂的設計、配套服務達到的水平。購物環境設計巧妙,色彩協調,令人賞心悅目;商品展示合理,價格標注清晰,顧客選購方便,這些都是商業環境文化必須關注的問題。
  我國的商業文化科學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誕生,並日趨完善,標志着我國商業建設從技術中心、商品中心、利潤中心向文化中心的轉軌。我們有理由預料,這一轉軌的結果,將使我國商業形態及其理論發生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變革。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態勢,許多工商企業已深知,商業文化是從更深層次提高服務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實踐中,它們不但努力开發自身的文化潛力,並且還積極引進外部可資借鑑的先進經驗。但是,從總體上說,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大潮的客觀需要。如泛市場經濟觀念的擡頭,公平競爭機制的不完善,“以顧客爲上帝”的服務意識的不到位,以及制假售劣,唯利是圖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商務活動中,成爲現代商業文化建設的消極因素。應當說,在從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出現上述情況,並非完全不可思議;然而,換個角度考察,卻正好說明加強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建設的迫切性。現階段社義商業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

塑造優秀的現代商業精神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首先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因素——人。商業企業必須實現以人爲本的管理,做到人盡其能,人盡其用。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商業是社會服務行業,必須要求每個員工牢固樹立“爲人民服務”的思想,並以奉獻精神作爲理想的人格追求。要確立依靠自身能力和優質服務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價值觀,從而消除不正常的權力價值觀、金錢價值觀和關系價值觀。員工奮發昂揚的精神狀態是一種偉大的整體力量,當他們把個人溶於集體之中,並感受到現代化目標鼓舞的時候,就能形成統一協調、勵精圖治的自覺行爲,在企業內部和外部,樹立起以文化制勝爲特徵的精神風貌。現代商業,與其說“利潤至上”,還不如說是“員工至上”。利潤源於員工的精神;員工的精神決定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塑造以人爲本的商業精神還應包括天經以義地理解、承認並保護員工合理的個人利益,即所謂“現實的人性”的需求。否則,高談闊論現代商業精神,將成爲空中樓閣。

建構完善的現代商業制度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商業企業作爲市場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不能不強烈呼籲全社會共同建構起一個公平的競爭機制和環境。這一機制與環境的建構除了有賴於政府法律、法規外,另一個更具實踐意義的卻是商業企業“自我”的制度建設。事實表明,許多違法經營活動的發生,假冒僞劣商品的泛濫,源於無法可依的較少,而出於有法不依的卻甚多。由於受儒家傳統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在商品交中趨向於重“情”而輕“法,缺乏強烈的契約精神。如果說,這種觀念在歷史上曾有過積極作用的話,那么,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則必須予以改造、更新,代之以法律上、制度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以促進商品交換的正常運作。
  商業企業制度建設的另一層面是強化企業內部員工行爲規範,如勞動紀律、獎懲辦法、民主監督制度等。筆者曾目睹這樣一件事:一位顧客拿着一根“新开河參”去幾家藥店要求切片,均遭拒絕,理由是該藥不是他那裏售出。最後,顧客走進了一家其貌不揚的“老”字號藥店,主人不但熱情接待,幫助加工,而且不收分文加工費,因爲這是該店祖傳的規矩。這家藥店所以生意興隆,同這一“規矩”不無關系。

弘揚高尚的商業道德

  商業道德的核心是義利關系問題。有一種歷史性的觀點認爲,“儒爲名高,賈爲利厚”,讀書人追求的是“義”,商人追求的是“利”。不可否認,商人“重利輕義”、“見利忘義”,乃至“利令智昏”的現象屢見不鮮。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更是登峯造極。誠如哲人所揭示的那樣,早期的商業資本家,在追求50%的利潤時,就會鋌而走險,而爲了100%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爲了300%的利潤,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絞首的危險。所謂“無商不奸”的說法即由此產生。在社會主義商業道德建設中,毫無疑義地必須堅決消除唯利是圖的腐朽的商業道德觀的惡劣影響。
  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道德規範之一,古往今來,許多商人都恪守着“仁中取義真君子,義中求財大丈夫”、“誠招天下客,義納四方財”、“利以義制,名以清修”、“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等高尚的道德信條。這種“以義取利”的經營之道,爲他們贏得了美好的商業信譽,也爲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在今天仍有不容忽視的借鑑意義。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積澱於封閉式農耕經濟基礎之上的商業道德,具有明顯的保守性的一面,儒家津津樂道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思想,無疑地是對“利”的普遍否定。這種觀念與現代“左”的思潮的結合,有着很深刻的社會影響,以致令人“談利色變”。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商業道德,必須堅持“義利一致”的原則,充分肯定經商獲利,發財致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道德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以上僅僅是對其大意的概述。商業文化建設的內涵極其廣泛,亟待有識之士深入研究
  商業文化不是孤立的文化形態,它與社會的政治、法律、經濟存在着互相滲透、互相制約的關系。我們期待着通過對商業文化建設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的探討,把社會主義商業辦成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陣地,开創社會主義商業的新局面。商業文化起源
  商業文化源於商品交換。我國人民在長期的商業實踐中
  形成了富於民族特色的商業文化,如商業精神文化,商品文化,品牌、商號商標文化,營銷文化,商業倫理文化,商業環境文化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商業文化建設主要包括塑造優秀的現代商業精神,建構完善的商業制度,弘揚高尚的商業道德三個方面。跨文化商業行爲的幾種模式
  商業文化中跨文化商業行爲的幾種模式。

生意導向型和關系導向型

  這是全球商業文化間的鴻溝,生意導向型的人們主要以任務爲導向,而關系導向型的人們則以人爲導向。當然,無論在哪裏做生意,關系都是重要的,但是,這有個程度的問題。例如,生意導向型的人們需要懂得在關系導向型文化中,談判前你需要做到友善、和藹。
  不了解這些差別的生意導向型的推銷員,在努力與關系導向型的潛在顧客做生意時,往往就會出現一些衝突。許多關系導向型的人們發現生意導向型的人們有進取心、好勝心並且個性率直。相反,生意導向型人們有時也覺得他們的關系導向型的夥伴辦事拖拉、態度曖昧、難以理解。

商務風格中的正式文化和非正式文化

  當來自相對自由平等文化的推銷員跨越文化與更正式的等級社會的夥伴交流時,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微小的隨意性就會觸犯等級文化的地位高者,正像正式文化的人們的地位意識可能會冒犯非正式文化的人們對平等的敏感一樣。

恪守時間和靈活時間文化

  全球有相當一些文化中有恪守時間的習慣,其他一些文化中則對時間、計劃很隨意,他們更關注自己周圍的人。因此,恪守時間的人們認爲不遵守時間的兄弟姐妹們懶散、無組織紀律性、粗魯,而後者認爲前者由於受時間限制而自大、武斷,這樣衝突就產生了。

情感外向和情感保守的文化

  感情外向的人與相對含蓄內向的人的交流方式不同。不管他們在用語言或者非語言交流,這些都是事實。外向和內向的差別產生了一條巨大的交流鴻溝,這在絕大多數的國際貿易書籍中都未被提及。中國商業文化四大典型城市
  泉州、蘇州、潮州、溫州四城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也在中國古代商業發展史上留下濃重一筆。它們分別是古代閩南、蘇南、潮汕、浙東四個著名商幫核心區。泉州:愛拼敢贏兼容开放
  泉州商人是古代十大商幫之一——閩南商幫的核心代表。敢想、敢拼、敢贏、敢爲天下先的閩南精神,伴隨着泉州商人從故鄉發展到他鄉,從歷史繁盛到現代。
  溫州:經世致用利義並舉
  以溫州爲中心的浙東商幫,在發展境遇上和泉州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時也有自身很鮮明的特色。就相似性而言,溫州商業的發展同樣源於傳統“農耕經濟”的不足,同樣具有外向型海洋精神。但溫州商業最大的特色還在於形成了以永嘉學派爲代表的“經世致用”“利義並舉”的思想。
  潮州:出洋經商講求實效
  潮州歷史上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商業發展道路上,相對於閩南商人對外貿易起步到海內外商貿並重的過程,潮州商人更加傾向於出洋經商,在異國創業,形成外重內輕的特點。
  蘇州:格物致知精致均衡
  和閩商、浙商和潮商比較,蘇商有着太多的不同與差異。由於江蘇自古以來經濟發達,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在此出身的蘇商,形成了不慍不火、穩重踏實的行事風格。蘇商歷來強調格物致知、精細作業,主張貨殖爲急、時任知物、實業爲主、商貿爲輔。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