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需求量


概述
貨幣需要量是一個內生變量,形成於國民經濟運行系統內部。它屬於存量指標,可在一定時期內的若幹時點上加以預測和把握。貨幣需要量具有替代性特徵,在信用金融市場比較發達的條件下,如有價證券金融資產都具有迅速變爲現金的能力,由此可以作爲第二準備來替代現金需求,替代性的大小取決於金融資產流動性收益性和風險性等因素。

貨幣需要量可區分爲名義貨幣需要量和實際貨幣需要量。前者指按當前價格計算的貨幣需要量,它以貨幣單位(如“元”)來表示。後者剔除物價的影響,以貨幣實際對應的社會資源商品和勞務來表示。二者的關系是:將名義貨幣需要量以具有代表性的物價指數(如GNP平減指數)平減後,可得實際貨幣需要量。因此,後者也可解釋爲按某一基期的不變價格計算的貨幣需要量。
界定方法
主要有兩種觀點。
流通中對貨幣的需要量,系一種相對狹義的貨幣需要量,認爲貨幣源於商品交換服務商品交換,因此,貨幣需要量直接爲流通商品量所決定,貨幣過多或不足將引起市場物價漲跌,導致商品流通以及貨幣流通的紊亂。這種觀點看重貨幣交易媒介職能,同時強調貨幣數量與物價的關系。貯藏中的以及結算抵減的貨幣量,不在流通中對貨幣的需要量之列。

②再生產過程貨幣的需要量,系一種相對廣義的貨幣需要量,同時強調貨幣交易媒介與貯藏手段兩種職能,認爲貨幣對物價、儲藏、投資國民收入等都有相當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貨幣作爲一種獨立的資產發揮作用而產生的。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人們持有貨幣,實際是持有一種特殊的金融資產,由於貯藏中貨幣利率投資有密切的關系,貯藏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貨幣需求形式,因此不能把它排斥在貨幣需要量之外。

70年代以前,M(現金和活期存款)是貨幣需要量的主要考察對象,此後,包括定期存款(貯藏中貨幣)在內的較廣義的貨幣層次已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們的關注。在中國,也普遍用GNP國民收入指標取代了“商品價格總額”的指標以測算貨幣需要量,即开始轉向較廣義的貨幣需要量的研究
決定因素
有關貨幣需要量的最重要的定性關系,在學術界尚無一致的結論。按流派分大致有兩種主要觀點:其一是凱恩斯學派,認爲收入利率貨幣需要量的兩個主要的決定因素,貨幣需要量隨收入正向變動而隨利率反向變動。其二是貨幣學派,認爲影響貨幣需要量的主要有四類因素:

①總財富

人力資本在總財富中的比例

貨幣其他資產的預期收益

④其他隨機因素。貨幣量與總財富同方向變動,與其他資產收益及物價反方向變動。此外,還有許多學者或將兩者的某些方面結合起來,或超乎於兩者之外而提出一些較新的觀點,認爲由於發展中國家的某些特殊情況,無論是凱恩斯的理論還是弗裏德曼的理論都不完全適用於這些國家,爲此需要探討和提出一些新的理論。

例如R.I.麥金農提出,在發展中國家貨幣需要量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有三種:

國民收入

投資率;

實際利率
測算方法
主要有狀態描述與計量分析兩種方法。前者可以大致判斷貨幣供求態勢,例如銀根偏緊、購买力不足或銀根偏松、購买力過旺等。後者期望較準確地測算貨幣需要量。爲此需要建立模型後進行求解,確定變量和求解參數值。例如:確定收入貨幣需要量的主要變量,即需計算它的彈性值(參數)。古典學派的貨幣需求收入彈性大體爲1,即二者同比例變動;凱恩斯學派的貨幣需求收入彈性略小於1,因此凱恩斯提出了邊際消費傾向的因素;貨幣學派的貨幣需求收入彈性大於 1,弗裏德曼曾計算爲1.8,由此斷言貨幣是一種“奢侈品”。又如貨幣需求利率彈性,雖然實證研究已證實它確實存在,但有關數值已顯示出多樣化的結果。總的說來,學術界對貨幣需要量的實證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諸如收入利率等重要變量參數測算方面。同時,一些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等部門,出於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需要,已着手建立多元變量的由大型計算機求解的聯立方程,並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可供參考的依據。
點與线段
貨幣需要量源於國民經濟正常發展的要求,它究竟是某一個數值還是若幹數值的組合,用幾何圖形表示爲一個點抑或是一條线段,在這個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論。一些學者傾向於關於點的主張。W.配第曾用一個絕對數(周工資、季稅賦、半年地租與1/4出口額之和)計算了 17世紀英國的貨幣需要量。I.費希爾的交易方程式與A.馬歇爾的現金余額式,在設產量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短期爲常數)的條件下,實際貨幣需要量也可表示爲一個點,即:

在中國,一些學者根據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指出,由於商品是帶着價格進入流通的,且由於產量貨幣流通速度在短期內不易改變,故可將貨幣需要量近似作爲某一點上的量,即:



式中爲Md貨幣需要量,P爲相對穩定的價格,Q爲相對穩定的產量,V爲相對穩定的貨幣流通速度。

另一些學者認爲:

①Q、V在短期內相對穩定,但並非固定不變,故不宜設爲常數,該假設條件不成立。

②除Q、V等因素外,利率(含存款債券股權利率)是決定貨幣需要量的重要因素。包含收入利率貨幣需要量的衆多的變量不僅自身變動難以把握(即準確計算),對貨幣需要量的影響程度及綜合作用也難以充分預測

貨幣需要量與產量價格就業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還可能是一種多重組合的選擇,應進一步從貨幣需要量與貨幣供給量的相互關系上來把握。原有觀點在考察貨幣需要量時往往脫離貨幣供給量而作孤立的、靜態的推演。事實上,二者無論在理論上或實證上都是不可分的。由於貨幣量對價格產量等有能動性,不同的貨幣量可以形成不同的儲蓄投資價格產量(就業)等的不同搭配,故貨幣需要量不可能僅僅是一個點,而是對若幹可能數值的一種相機選擇。但這種選擇並非隨心所欲,而是基於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所以它是有一定界限的,上限爲可承受的物價率,下限爲可承受的失業率。這種有界限的可能數值即表示爲一條线段。國民經濟所需要的貨幣量界於其中,至於在哪一點上,不存在純客觀的絕對標準。以上兩種觀點都提出了各自的依據,但均未形成權威性的結論。 [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