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債券

 所謂卡特債券,即財政部在國外銷售的以馬克瑞士法郎記帳債券

卡特債券的歷史背景[1]
  197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的問題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當時美國和蘇聯的冷战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前後長達15年(1961-1975年)的越南战爭將美國拖入了高支出的泥潭,美國國防支出GDP比例高達9%,美國財政赤字大幅攀升。

  在全球層面,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衝擊下,1974-1975年全球經濟陷入了衰退和通脹並存的時代,即爲“滯脹”。1977年卡特开始執政時的美國和全球經濟仍在“滯脹”的煎熬之中。卡特政府爲了刺激經濟增長和緩解國防开支壓力,就採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政策組合,財政赤字從1975 年的532億美元高位穩升至1981年的600億美元,而越战最高峯1968年的財政赤字僅爲260億。爲了彌補財政赤字美國政府同時實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通脹率進一步攀升,1974年9月到1978年1月物價累計上漲23.9%。

  1978年10月,卡特政府出臺了控制通貨膨脹的政策措施,但是在貨幣政策緊縮方面卻沒有傳遞出明顯的信號,市場預期由於經濟增長緩慢和失業嚴重,美聯儲可能不會出臺實質性緊縮政策,因此市場預期通脹水平將大幅度提高。更值得注意的是,1974-1978年美國貿易赤字高達850億美元美元有對外貶值的潛在動力。在此條件下,外匯市場不斷拋售美元美元大幅貶值美元日元(98.08,-0.3300,-0.34%)從1977年初的 1∶290下跌至1978年10月30日的1∶170,跌幅超過40%,其中10月30日美元對主要貨幣發生了恐慌性暴跌

  在這個緊急時刻,美國政府決定幹預外匯市場,幹預初步規模爲300億美元。但是,此時美國政府發現在美元大幅走低的條件下難以從市場融資。前美聯儲主席沃克爾曾指出,美元如果貶值過多,那么美國融資難度將極大的提高,整個體系將陷入巨大的“缺血”危機中。此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國作爲中心國家,而歐洲和日本作爲外圍國家,通過貿易金融渠道實現了貨物和資本的有序流動。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貨物和資本流動的有序性被破壞,尤其是美國信用受到質疑,使得資本流入更加慎重甚至出現資本流出,背負近萬億財政赤字和850億貿易逆差的美國政府難以迅速從市場獲得融資

  因此,美國政府啓動了1934年1月31日頒布的《黃金儲備法》,該法給予貨幣當局利用該法設立的外匯平準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直接幹預外匯市場的權力。不過,該法同時規定直接幹預外匯市場不能影響國內貨幣政策。鑑此,美聯儲只好通過與其他中央銀行籤訂貨幣合作協議借款 150億美元,並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取了價值50億美元的儲備,但是這仍然無法達到300億美元資金要求。爲了進一步籌集資金、爲美聯儲與德國、瑞士等央行貨幣合作和美聯儲外匯幹預提供便利,美國財政部發行了價值爲52億美元馬克債券(價值42億美元)和瑞士法郎債券(價值10億美元),即卡特債券

  1978年11月1日,在美國大規模幹預外匯市場後,美元兌主要貨幣升值7%-10%;此後美國聯合西德、瑞士和日本央行數次幹預外匯市場,至 11月底美國爲此耗費了350億美元美元企穩。但是,1978年12月,當時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發生政治動蕩,中東伊斯蘭革命开始,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價格從每桶13美元上漲至月底的28美元,並繼續急速上揚至次年年初的37美元。1979年3月美國通貨膨脹率達到10.24%,美元又开始下跌,直至美聯儲新主席沃克爾上臺之後的緊縮政策才挽回了美元頹勢。

卡特債券的作用[1]
  
在1978年10月底,美元發生了恐慌性暴跌,使得美國政府在維持匯率穩定上傾注了巨大的心血,卡特政府爲此出臺了“拯救美元計劃”,卡特債券就是該計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拯救美元計劃”還包括直接幹預外匯市場貨幣當局的貨幣互換、緊縮性貨幣政策和聯合幹預等措施。雖然卡特債券在該計劃中僅是較小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在美聯儲外匯幹預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其一,卡特債券美國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截至1978年年底,在美聯儲直接幹預外匯市場的操作中總計動用了660億美元資金,其中52億爲卡特債券籌集的資金。關鍵是卡特債券的發行爲美國开闢了新的融資渠道。但是由於卡特債券美國單獨承擔匯率風險,對於美國而言是不利的,因此1978年之後美國不曾再利用這一渠道。

  其二,卡特債券獲得的外匯資產外匯直接幹預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美國外匯儲備仍然是以黃金爲主,而馬克瑞士法郎的佔比很小,這使得美聯儲進行外匯幹預的資源受到嚴重制約,而卡特債券突破了這一瓶頸。比如1978年11月1日,在上午9點20之前的5分钟,美聯儲就動用了6900萬德國馬克、1900萬瑞士法郎以及價值500萬美元日元幹預外匯市場

  最後,卡特債券有效促進了美國幹預外匯市場的國際合作。1978年1月,德國就與美國籤署了價值爲1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爲美國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在美元暴跌之後,德國和瑞士不愿再爲美國提供資金,使得美國幹預外匯市場遭遇資金瓶頸,同時德國和瑞士表示在聯合幹預外匯市場上存在巨大匯率風險。鑑此,美國無奈發行卡特債券獨自承擔匯率風險,以此換取西德和瑞士的支持。

  雖然卡特債券美國幹預外匯市場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卡特債券規模很小,是“拯救美元計劃”中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真正挽救美元的是沃克爾的強勢緊縮貨幣政策,他三次大幅提高利率至20%左右,爲美國歷史上的最高利率水平。卡特債券作爲美國發行的非美元計價的外國債券,對於美國而言並非有利,在當時發行卡特債券美國而言實屬無奈。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大規模幹預外匯市場後,國際貨幣體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1978年12月4-5日,歐洲共同體9國首腦在布魯塞爾達成了 1979年1月1日正式成立歐洲貨幣體系的協議。12月13日,IMF宣布資金規模將從390億特別提款權擴展至586億特別提款權,在 1979-1981年每年向成員國分配40億特別提款權。歐共體和IMF的行動直接衝擊美元霸權,泰晤士報(1979)甚至認爲美元衰弱的進程开始了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