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國際化

主要表現

一、生產要素國際化,即生產過程所需要的原材料日益依賴於國外市場供給,勞動力、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國際間流動。

二、產品國際化,即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日益依賴於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

三、生產過程國際化,即大壟斷企業到國外進行投資,或开辦新公司,或設立公司,日益擴大生產和經營的規模,使生產分工日益向國際專業化分工發展。

四、科學技術國際化,即科學技術的國際交流日益擴大,重要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日益加強。

物質基礎

生產國際化的物質基礎是信息革命

國際化" alt="生產國際化" src="http://a3.att.hudong.com/10/56/01300000196604122275569077838_s.jpg">生產國際化
信息的存在、傳播和發展,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着巨大作用。信息由於電磁波信息載體的飛速變化,它已能使原先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傳遞的信息在瞬時間內完成。通訊衛星和光纖通訊的开始運用,電腦的廣泛使用和國際互聯網的开通,更將極大容量的信息迅速地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在以微電子技術爲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基礎上的更深刻的信息革命,是自然科技界又一次質的飛躍,也對跨國家和地區世界經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因爲有了信息革命,才使得各個國家真正卷入到世界經濟國際化潮流之中,使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依賴,成爲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可以說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對於全球生產和貿易的意義將超過工業革命,信息時代各種技術進步對新的國際生產分工將大於先前的工業技術革命。具體地說,信息和通訊技術的進步使跨國公司得以低成本廣泛加工交換更多的信息,使跨國公司可以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生產、服務貿易網絡加強日常的管理,勢必對21世紀跨國公司战略導向組織結構和生產、交換過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主體

跨國公司是國際一體化生產的主體

國際化" alt="生產國際化" src="http://a4.att.hudong.com/81/57/01300000196604122275570174524_s.jpg">生產國際化
跨國公司(包括跨國銀行)在世界一體化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和主要的地位。跨國公司通過國際直接投資和非股權合作的一體化方式,成爲國際生產一體化的載體和組織者。信息革命和國際競爭因素也在加速跨國公司實行國際生產一體化的進程。跨國公司通過商品和勞務的生產與交換強化了國家之間的聯系,把各國經濟融入龐大的世界市場之中。不同的國家雖然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地區和區域,但各國的市場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都成爲世界市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組織跨國商品和勞務生產過程中,跨國公司需要制定對不同經營活動的國際區位和對企業控制的各類實體所進行的一體化程度進行選擇的战略。目前,跨國公司需根據企業聯系形式、經濟一體化程度和政策環境等重要變化制定不同的战略。

跨國公司推行復合一體化战略的進程中,國際化生產已成爲跨國公司全球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在21世紀中,國際化生產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作爲國際一體化生產的主體,應抓住經營環境全球化帶來的機會,在復合一體化战略框架下,將國外公司分支機構轉變爲利用全球資源、爲全球市場制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一體化國際生產體系,以獲得一體化生產帶來的競爭優勢

國際投資國際貿易一樣,都是促進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國際投資,包括國際直接和國際間接投資,對促

國際化" alt="生產國際化" src="http://a3.att.hudong.com/60/57/01300000196604122275576314617_s.jpg">生產國際化
世界經濟增長的新作用正在被人們逐漸認識。在一體化國際生產的環境下,跨國公司通過國內生產、海外銷售;海外生產、當地銷售;海外生產、海外銷售經營方法更加自由地選擇國際市場。在國際激烈競爭的壓力下,跨國公司,特別是技術先進的公司,尋找新的機會,採用國際直接投資的方法進入世界一切或已進入的市場。分布在全世界的跨國公司公司可以在其全球市場體系內進行產品开發、生產和出口,無需這些活動一定在母公司完成。跨國公司有更大的區位選擇和國際化經營方式進行國際投資國際貿易,並且在國際投資的過程中完成國際貿易

在新的國際生產一體化體系中,跨國公司內部各個公司,包括母公司公司公司公司之間的企業國際貿易日益增加。通過全球不同區位間的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跨國公司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實現了企業國際分工,從而擴大了企業內國際投資國際貿易流量和存量。國際生產一體化體系中的國際貿易全球化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的生產活動密切有關,與企業國際直接投資相聯系的國際貿易結構更體現了中間產品服務以及企業國際貿易的特點。

國際生產一體化網絡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傳統的國際貿易爲主體的國際分工正演變成世界性的國際生產爲主體的國際分工,使得國際分工從內容、形式、機制都發生了本質的根本變化。

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資本流動(這裏主要指國際直接投資)的規模越來越大,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國際資本流動呈現整體性,其流動規模、流動速度和周期循環已成爲世界經濟增長晴雨表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國際資本流動發展周期呈現繁榮和衰退交替進行。例如,1997-1998年期間,大批外資從東南亞、拉丁美洲撤走,發展中國家提前進入國際直接投資衰退期,但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吸引了大量資金世界經濟投資總額仍呈上升階段。 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20世紀90年代國際資本大量流進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造成發達國家資本高度集中,證券市場產生虛假繁榮和泡沫。1999年下半年开始,美國帶頭進入新的衰退時期,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襲擊美國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更使美國經濟雪上加霜。如果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有更佳投資機會,國際資本必將從美國市場流出;反之,美國經濟雖不會急速進入衰退但會延長調整時間。

優化配置

資源的全球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

國際化" alt="生產國際化" src="http://a2.att.hudong.com/54/57/01300000196604122275578858783_s.jpg">生產國際化
跨國公司世界經濟的作用已經顯得很重要,而且越來越重要,幾乎主宰世界經濟的命脈。跨國公司在生產和服務領域向多功能方向發展,靈活地在全球範圍內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資源,取得最佳經濟效益。英國著名跨國公司研究專家約翰·鄧寧教授曾經說過,跨國公司在國外分設公司的目的,在於把獨立的原料供應商與零售商功能揉爲一體,從而將產、銷等活動按照最有利的區位分布到世界各地,都能爲母公司的战略服務

投資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設廠,在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可繞過所在國關於進出口貿易所設置的種種障礙,可獲得高額利潤。今天,跨國公司不僅重視將勞動密集型企業設在東道國,而且將高新技術工業的設備遷往生產成本低廉的地方,在當地生產高新技術產品,還包括產品設計、軟件开發等高技術密集型工作,由此取得了高額壟斷利潤

國際雙向投資中,跨國公司成爲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要素組合和最佳配置的載體和協調者。發展經濟的核心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全球資源既定、各國擁有資源程度不平衡的情況下,國際貿易等傳統的國際經濟聯系方式在比較利益說指導下,對於合理調整各國資源或制成品,曾起過、現在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跨國公司作爲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蓬勃發展的國際雙向投資中進行一體化國際生產和公司貿易的新載體,則是配置和交換各國不同生產要素的最佳途徑,也是利用世界市場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建立生產基礎,利用公司間內部貿易和內部價格轉移便是進行生產要素配置和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之一是爲投資國獲得自然資源生產要素資源,包括技術資金、人才等。國際雙向投資的關鍵取決於跨國公司能否在東道國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競爭優勢以及在跨國公司全球經濟體系內和越來越全球化世界市場內達到資源最佳配置。

運用途徑

目前,人們更多地注重發展信息產業和與經營管理信息化有關的軟技術,似乎只有信息技術才是高新技術,大有

國際化" alt="生產國際化" src="http://a3.att.hudong.com/64/58/01300000196604122275582042927_s.jpg">生產國際化
信息技術包打天下之勢。但是,光有信息技術而沒有先進的制造技術是出不了好的工業產品的。整個工業發展史就是新技術不斷取代舊技術的歷史,是技術競爭史。因此,調整心態,充分重視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在工藝技術、裝備技術和過程技術上不斷創新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樹立目標,營造特有的企業文化,是在大變革中生存的必要條件。一個成功的企業,在制造業全球化的浪潮中,必須樹立長期的奮鬥目標和營運战略,建立一種企業文化氛圍,使員工們在統一的思想引導下,知道自己該幹什么,並發揮主觀潛能,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在和諧的人文空間中,全體員工能更加自覺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精益生產"模式,就是旨在使每一位員工都明確要精減一切不必要的過程和環節,杜絕浪費,節約資源,從而最大限度地優化生產過程和降低成本的一種企業文化。

其三,以人爲本,不斷提高員工的文化和技術素質。制造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要求員工成爲"多能型"人才,他們必須在工作中不停頓地學習。因此,企業必須爲員工提供在工作中再學習的條件和機會。事實證明,不少世界級企業之所以能在衆多企業中脫穎而出,就在於將比其他企業多幾倍的時間用於員工培訓,使他們成爲能不斷適應市場的多面手。只有更多掌握綜合性知識的人,才會在工作中,爲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除此之外,企業還必須客觀地進行自我定位,抓住機遇參與國際分工。我國制造業的總體層次雖然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但這不是絕對的,每一個企業也許都會有自己的強項,如若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就能在全球一體化生產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在此基礎上改革、改進體制,加速建立現代公司制度,積極尋找合作夥伴,甚至先立足國內引進外資技術,條件成熟時,在國外先合作建立銷售市場,再合資建立生產基地。這確是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融入並最終實現國際化生產的有效途徑。[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