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給


主要內容
指數貨幣供給之間缺乏相關關系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範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爲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爲現金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廣泛認爲具有貨幣性質。

一般認爲,貨幣層次可以劃分如下:

M1現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資產

貨幣創造(供給)過程是指銀行主體通過其貨幣經營活動而創造出貨幣的過程,它包括商業銀行通過派生存款機制流通供給貨幣的過程和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量而影響貨幣供給的過程。

決定貨幣供給的因素包括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調節商業銀行的可運用資金量、商業銀行派生資金能力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企業和居民的貨幣需求狀況等因素。貨幣供給還可劃分爲以貨幣單位來表示的名義貨幣供給和以流通貨幣所能購买的商品服務表示的實際貨幣供給等兩種形式。
環節
信貸關系
中央銀行供給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供給基礎貨幣有三種途徑:
變動其儲備資產,在外匯市場买賣外匯貴金屬
變動對政府的債權,進行公开市場操作,买賣政府債券
變動對商業銀行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貼現業務或發放貸款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記账貨幣
過程
由於貨幣供應量包括通貨存款貨幣貨幣供給的過程也分解爲通貨供給存款貨幣供給兩個環節。
通貨供給
通常包括三個步驟:①由一國貨幣當局下屬的印制部門(隸屬於中央銀行或隸屬於財政部)印刷和鑄造通貨;②商業銀行因其業務經營活動而需要通貨進行支付時,便按規定程序通知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並相應貸給商業銀行帳戶;③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注入流通供給到非銀行部門手中。

特點:①通貨雖然由中央銀行供給,但中央銀行並不直接把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而是以商業銀行爲中介,借助於存款兌現途徑間接將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②由於通貨供給在程序上是經由商業銀行客戶兌現存款的途徑實現的,因此通貨供給數量完全取決於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愿。非銀行部門有權隨時將所持存款兌現爲通貨商業銀行有義務隨時滿足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兌現需求。如果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愿得不到滿足,商業銀行就會因其不能履行保證清償的法定義務,而被迫停業或破產

上述通貨供給是就擴張過程而言的,從收縮過程說明通貨供給,程序正好相反

存款貨幣供給
商業銀行存款負債有多種類型,其中究竟哪些屬於存款貨幣,而應當歸入貨幣供應量之中尚無定論。但公認活期存款屬於存款貨幣

在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通貨一樣,充當完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據以籤發支票進行購买、支付和清償債務。因此,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貸款投資以後,一般並不立即提現,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項作爲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之中,以便隨時據以籤發支票。這樣,商業銀行在對客戶放款和投資時,就可以直接貸入客戶的活期存款。所以,商業銀行一旦獲得相應的準備金,就可以通過帳戶的分錄使自己的資產(放款與投資)和負債(活期存款)同時增加。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即使每家商業銀行只能貸出它所收受的存款的一部分,全部商業銀行卻能把它們的貸款投資擴大爲其所收受的存款的許多倍。換言之,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一旦中央銀行供給的基礎貨幣被注入商業銀行內,爲某一商業銀行收受爲活期存款,在扣除相應的存款準備金之後,就會在各家商業銀行之間輾轉使用,從而最終被放大爲多倍的活期存款
供給問題
貨幣供給問題,歷來受到各國中央銀行貨幣管理當局高度重視,也是各國經濟學家一直關注的重大課題。其原因皆在於貨幣供給是否適當會直接影響各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貨幣供給過多容易引起通貨膨脹,貨幣供給不足又容易引起通貨緊縮。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在追求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時期,討論貨幣供給的適度增長問題,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長期以來,人們在討論貨幣供給問題時,大多關注其結果,無論是凱恩斯學派的“相機抉擇”主張,還是現代貨幣學派的“單一法則”主張,無論是貨幣供給“外生論”還是貨幣供給“內生論”,都非常重視控制貨幣供給的結果,以保持貨幣供給的適度性。弗裏德曼、施瓦茲、卡甘、布倫納、梅爾茲等貨幣供給理論的名家重點研究了影響貨幣供給結果的因素,他們在選擇影響貨幣供給因素方面取行了重要的成果,這爲後來的貨幣研究提了重要的依據和指引,喬頓發展了弗裏德曼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喬頓模型,該模型集中反映了各個主要因素對貨幣供給的重要影響,問世以來,一直被奉爲了解和研究貨幣供給的主要工具。隨着貨幣經濟的關系日益復雜,也隨着對貨幣供給問題研究的深入,人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各個因素對貨幣供給影響的過程。後凱恩斯學派的學者大力主張貨幣“內生論”,認爲貨幣供給經濟運行的一個應變量,不是貨幣管理當局能夠任意改變的。英國當年的《拉德克利夫報告》以及格利、肖、莫爾等人都對貨幣供給內生性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於貨幣供給究竟是內生的還是外生的爭論目前已有比較明確的看法,就一個經濟體的運轉起點而言,需要貨幣管理當局或政府投入一定的貨幣,發揮貨幣的第一推動力作用,而在現存的信用貨幣體制下,一旦經濟運轉起來,大量的內生性需求必然導致大量的內生性貨幣供給。這種貨幣供給過程.究竟如何發生發展的,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重大課題,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研究這一問題不僅具有現實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理論建設意義。

楊力教授的這本《適應性貨幣供給》,在我看來是一本致力於貨幣供給過程研究的力作。楊教授在書中有創意地提出了適應性貨幣供給的概念,認爲:“內生性貨幣供給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存款機構適應貨幣需求而創造的”。 [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