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

概念

關於新興經濟體,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英國《經濟學家》將新興經濟體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爲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也稱“金磚四國”;第二梯隊包括墨西哥、韓國、南非、波蘭、土耳其、埃及等“新鑽”國家。[1]

新興經濟體,是指某一國家或地區經濟蓬勃發展,成爲新興的經濟實體。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英國《經濟學家》將新興經濟體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爲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也稱“金磚四國”;第二梯隊包括墨西哥、韓國、南非、波蘭、土耳其、埃及等“新鑽”國家。

根據IMF公布的數據,2007年發達經濟經濟僅增長2.7%,新興和發展中經濟經濟增長8%。印、俄、巴西GDP總量均超過萬億美元大關晉升世界經濟12強,中國突破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中國、印度和俄羅斯3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一半。“新鑽”國家也有不俗表現,據預測,2025年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伊朗、越南等8國將躋身世界經濟前20強。2008世界企業500強榜單上,中國有35家上榜,印度7家,10年前只有一家入圍的墨西哥和俄羅斯,如今已分別有5家上榜。

基於新興經濟的出色表現,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發達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困擾之際,新興經濟體正成爲“世界經濟穩定的來源”。

新興經濟體的現實困難

有些分析家認爲,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想要獨善其身,着實困難。大部分國家所遭遇的處境則十分相似,外資撤退,本幣貶值,還債壓力增大。
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韓元與去年相比貶值近30%,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紀錄。
俄羅斯也似乎將要告別“黃金十年”,由於金融風暴以及國際原油價格下滑影響,股市急轉直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市值蒸發近2/3。同時受俄格爭端的影響,外國資本自8月开始外流,到10月初爲止,銀行系統的可自由兌換外匯儲備損失了近400億美元
中東歐在2007年取代亞洲成爲吸引外資最多的新興市場。全球投資於新興市場的7800億美元中有3650億美元流向中東歐,而且大部分是以銀行債務爲基礎的金融產品金融危機使得外資大量抽逃,烏克蘭的股市市值跌落了7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表示,金融危機影響日漸顯著,新興經濟體增速迅速減緩。

新興經濟體凸顯力量

雖然新興經濟經濟增速減緩,但專家分析,經過金融危機的衝擊,新興經濟調整經濟結構,增加了外匯儲備,改善了金融體制,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世界經濟依然會繼續增長。
與此同時,南南合作也減少了新興經濟體對發達國家經濟的依賴。南方共同市場的形成、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也對世界的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保證。
高盛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奧尼爾對新興經濟體寄予了厚望,他認爲新興經濟體強大的內需足以完全抵消美國國內消費需求的大幅下降,並預計佔全球GDP16%的“金磚四國”將幫助全球經濟維持3%至4%的增速。
在亞歐首腦會議前夕,法國總統薩科齊就聲明力邀中國、印度等五大新興經濟體參加於11月1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20國集團峯會,共同商討應對金融危機,這也看出新興經濟體成爲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世界需要新興經濟

近年來,美日歐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重要引擎,但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上升,成爲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相關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國內生產總值(GDP)已佔全球的50%,貿易量佔40%,外匯儲備佔70%。專家指出,隨着金融危機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將持續向新興經濟體轉移。
面對日趨嚴峻的全球經濟金融形勢,新興經濟體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在一片愁雲慘霧中,新興經濟體還是讓世界看到了一些積極的跡象。世界貿易組織最近公布的報告顯示,越南、中國和新加坡進口總量今年2月比1月分別增長32%、17%和1%。報告稱:“這可能是(貿易)下滑速度減慢甚至觸底反彈的證據。”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來應對。G20的形成本身就說明以G8爲代表的發達國家在處理全球性金融危機時已經感到力不從心。正如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所主張的,我們需要一種包容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靈活高效的“新多邊主義”,與這個時代的需要相適應。

經濟表現
經濟體" alt="新興經濟體" src="uploads/hdpic/a4_03_10_01300000432220128082103059914_s.jpg">新興經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數據,2007年發達經濟經濟僅增長2.7%,新興和發展中經濟經濟增長8%。印、俄、巴西GDP總量均超過萬億美元大關晉升世界經濟12強,中國突破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中國、印度和俄羅斯3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一半。“新鑽”國家也有不俗表現,高盛公司預測,2025年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伊朗、越南等8國將躋身世界經濟前20強。
2008世界企業500強榜單上,中國有35家上榜,印度7家,10年前只有一家入圍的墨西哥和俄羅斯,如今已分別有5家上榜。
基於新興經濟的出色表現,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發達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困擾之際,新興經濟體正成爲“世界經濟穩定的來源”。IMF預測,2008年盡管發達經濟經濟表現更加疲軟,但由於新興經濟體的帶動,世界經濟仍有望增長4.1%。[1]

國際地位 
經濟體" alt="新興經濟體" src="uploads/hdpic/a1_26_63_01300000432220128083631530637_s.jpg">新興經濟

雖然新興經濟經濟增速減緩,但專家分析,經過金融危機的衝擊,新興經濟調整經濟結構,增加了外匯儲備,改善了金融體制,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世界經濟依然會繼續增長。
與此同時,南南合作也減少了新興經濟體對發達國家經濟的依賴。南方共同市場的形成、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也對世界的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保證。
高盛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奧尼爾對新興經濟體寄予了厚望,他認爲新興經濟體強大的內需足以完全抵消美國國內消費需求的大幅下降,並預計佔全球GDP16%的“金磚四國”將幫助全球經濟維持3%至4%的增速。
在亞歐首腦會議前夕,法國總統薩科齊就聲明力邀中國、印度等五大新興經濟體參加於11月1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20國集團峯會,共同商討應對金融危機,這也看出新興經濟體成爲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1]

基礎條件
經濟體" alt="新興經濟體" src="uploads/hdpic/a3_60_63_01300000432220128083636917762_s.jpg">新興經濟

日本學者門倉貴史的說法,新興經濟國家要具有五大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增長的年輕勞動人口,國內政經穩定,積極引進外資消費人羣擴大。

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經濟要素的流動性大大加強,出現了某種“溢流”效應,資金技術經濟要素尋找低成本、高增長的實現場所。一些發展中國家恰恰具備了必要的社會、文化或資源條件,從而成爲接納全球產業轉移的合適場所。與此同時,這些國家內部也出現了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經濟獲得了內在動力,开始了增長的循環。

從上述國家的情況看,新興經濟體多是面積較大的國家。這些國家進入經濟快速發展軌道,對世界經濟版圖會有格局性影響。不過,上述國家還有一個特點,它們都不屬於西方文化圈,或不屬於西方文化圈的中心地區,從而形成了工業化進程以來世界文化的大變局,可能會促進世界政治多極、文化多元的演進。

從發展模式上看,上述國家大體採用了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和以前的亞洲“四小龍”和東南亞國家類似,反映了這種模式在發展中國家的普遍適用性。這一模式與早期西方國家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有別,具有更強的“他組織”色彩。在這些國家中,只有依據自身的歷史文化條件較好地完成社會組織的重建,才可能有效地推進經濟組織的建設。

當前,新興經濟體在制造業上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但在高端產業金融業上仍處弱勢,內在機制也還有待健全完善。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一度中止了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發展勢頭。當前,也有人質疑新興國家承受經濟危機的能力,這的確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大挑战。但從總的趨勢看,即使出現了危機、中斷或曲折,新興國家的發展勢頭也是擋不住的。這也是讓世界更趨均衡,讓人類共享更好的發展。[2]

經濟體" alt="新興經濟體" src="uploads/hdpic/a2_47_55_01300000611804126072552826453_s.jpg">新興經濟

金磚四國”指的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四個新興市場國家。當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奧尼爾2001年提出這一概念時,其主要目的是爲投資者指明未來最具投資機會的國家或地區。但經過幾年的發展,“金磚四國”已不僅意味着投資機會,也成了國際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金磚四國”一直保持着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因此成爲新興經濟體裏的佼佼者。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6年至2008年,“金磚四國經濟平均增長率爲10.7%。

2008年,“金磚四國”的經濟總量已佔全球的15%,貿易額約佔全球的13%,按購买力平價計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50%。據高盛公司預計,未來20年內四國的經濟總量甚至會超過七國集團

金融危機雖然也對“金磚四國”等新興經濟體造成了衝擊,但較之處於金融風暴中心的美歐發達國家而言,所受影響較小,也最有望率先走出危機。根據高盛公司的最新預測,全球經濟今年將萎縮1.1%,但“金磚四國”仍會增長4.8%,與陷入嚴重衰退的衆多發達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明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3%,而“金磚四國”則有望增長8.8%。 [3]

中國角色
經濟體" alt="新興經濟體" src="uploads/hdpic/a0_47_64_01300000432220128083647984328_s.jpg">新興經濟

中國在全球攜手應對金融經濟危機的努力中自始至終發揮着重要作用,用實際行動樹立了負責任的國際形象。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尋求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的努力。在歷次十國集團金融峯會上,中國均成爲各方媒體關注的焦點。

經過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如今已成爲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盡管金融危機也給中國經濟造成了顯著影響,中國經濟今年仍有望實現“保八”的目標,被廣泛視爲牽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火車頭。

中國還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道,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進程中積極主張和維護發展中國家權益,爲推動國際金融秩序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營造有利於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 [3]

2010年7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官員首次指出中國經濟成爲世界第二。

目前中國的GDP應已超日本,因此,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毫無疑問。2010年年初,中國宣布2009年GDP總額達到4.985萬億美元。當時各國媒體就猜測中國GDP今年必超日本,成爲全球第二經濟體。盡管稍後日本公布的2009年GDP爲5.068萬億美元,數字略高於中國。今年中國經濟數據一直保持着11%以上的增幅,而日本只能望洋興嘆,強勁的經濟增長足以支撐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4]

熱門資訊更多